2021-2022收藏资料小麦玉米转基因植株的抗性鉴定.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0701880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收藏资料小麦玉米转基因植株的抗性鉴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1-2022收藏资料小麦玉米转基因植株的抗性鉴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收藏资料小麦玉米转基因植株的抗性鉴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收藏资料小麦玉米转基因植株的抗性鉴定.doc(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录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21引言31.1 植物PGIP概况31.2 转基因植株的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31.2.1 标记基因的使用31.2.1.1 选择标记基因31.2.1.2 报告基因41.2.2 分子检测41.2.2.1 分子标记51.2.2.2 分子杂交51.2. 3 免疫技术61.2.3.1 酶联免疫法(ELISA)61.2.3.2 免疫荧光技术61.3.小麦赤霉病、玉米纹枯病真菌病害人工接种方法的研究进展71.3.1 小麦赤霉病人工接种方法71.3.2 玉米纹枯病人工接种方法7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82 材料与方法82.1 实验材料82.1.1 目的基因82.1.2 植物材料82.1.

2、3 菌株和载体92.2 实验方法92.2.1转基因植株的鉴定92.2.1.1 转化株的PCR检测92.2.1.1.1 转基因植株DNA的微量提取(CTAB法)92.2.1.1.2 转基因植株的PCR鉴定92.2.2 转化株的PPT涂叶检测102.2.3真菌病害抗性鉴定102.2.3.1 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102.2.3.2 玉米纹枯病抗性鉴定103.结果与分析113.1转化株的PCR检测113.2转化株的PPT涂叶检测123.3 转化株的真菌抗病性鉴定133.3.1 小麦赤霉病的抗性鉴定133.3.2 玉米纹枯病的抗性鉴定44.讨论155.结论16参考文献17致谢18ContentsAbstr

3、act1English abstract21 Introduction31.1 Plant PGIP Profile31.2 Progress in identification of transgenic plants31.2.1 The use of marker genes31.2.1.1 Selectable marker gene31.2.1.2 Reporter gene41.2.2 Molecular detection41.2.2.1 Molecular markers51.2.2.2 Molecular hybridization51.2. 3 Immunoassay tec

4、hnology61.2.3.1 ELISA.61.2.3.2 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61.3. wheat scab blotch fungal diseases of corn sheath blight artificial inoculation method71.3.1 Wheat Fusarium head blight artificial inoculation methods71.3.2 Maize sheath blight artificial inoculation methods71.4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

5、ance of this study82 Materials and methods82.1 Experimental materials82.1.1 The target gene82.1.2 Plant material82.1.3 Strains and vector92.2 Experimental methods92.2.1 Identification of transgenic plants92.2.1.1 PCR detection of transforming strains92.2.1.1.1 Switch to transgenic plants DNA Extract

6、ion(CTAB)92.2.1.1.2 PCR identification of transgenic plants92.2.2 Transforming strains PPT coating solution detection102.2.3 Identification of fungal disease resistance102.2.3.1 Wheat scab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102.2.3.2 Identification of corn sheath blight resistance103 Results and Analysis113.1

7、 PCR identification of transgenic plants113.2 Transforming strains PPT coating solution detection123.3 Identification of fungal disease resistance133.3.1 Wheat scab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133.3.2 Identification of corn sheath blight resistance144 Discuss155 Conclusion16References16Acknowledgement1

8、7 小麦玉米转基因植株的抗性鉴定摘要: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olygalacturonase inhibiting protein,PGIP)是一种富含亮氨酸重复的细胞壁结合蛋白。它是一种特异性蛋白,能够非竞争性地抑制病原菌的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endo-polygalacturonase,endo-PG)活性,增强植物的抗病性。当植物受到病原菌、机械创伤、热胁迫或化学乃至激素因子的挑战,PGIP基因易于表达,可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抗病性。本研究主要是针对通过植物基因工程方法已经获得PGIP基因的禾本科作物小麦和玉米,研究小麦玉米转基因植株对真菌病害如小麦赤霉病、玉米纹枯病的抗性。本研究的

9、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对小麦转化品种扬麦158进行小麦赤霉病的抗性鉴定,结果显示转基因小麦表现出抗性;对玉米转化品种A188和齐319进行了玉米纹枯病的抗性鉴定,结果显示转基因玉米表现出抗性。关键词: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小麦;玉米;转基因植株;抗性鉴定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of Wheat and Corn Transgenic Plants Abstrac:Polygalacturonase inhibiting protein(PGIP) is a leucine-rich cell wall binding protein. PGIP is a kin

10、d of specific proteins which can which can non-competitively inhabite endo-polygalacturonase(endo-PG) of pathogens and enhance resistance of plan . when plants met pathogen, mechanical trauma, thermal or chemical stress, PGIP gene is easy to express and inhabit the activity of PGs, evenmore show res

11、istance. In this study, we use the ttransgenic wheat and maize which have the cloned PGIP gene ,and can show resisitance to fungal pathogens such as Gibberalla zeae, Pellicularia sasakii, Exerohilum trucicum, Bipolaris maydis.The main results and conclutions are as follows, Yangmai 158 transgenic wh

12、eat plants showed resistant of Gibberalla zeae and A188 and Qi 319maize transgenic plants showed resistant to fungal pathogens of Bipolaris maydis, Exerohilum trucicum, and Pellicularia sasakii after inoculation with these fungi.Keyword: polygalacturonase inhibiting protein; wheat; maize; transgenic

13、 plants ;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1引言1.1 植物PGIP概况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olygalacturonase inhibiting protein,PGIP)是一种富含亮氨酸重复的细胞壁结合蛋白。它是一种特异性蛋白,能够非竞争性地抑制病原菌的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endo-polygalacturonase,endo-PG)活性,增强植物的抗病性。研究发现多种植物体内含有PGIP基因,这类基因承受了较小的进化压力,进化速率较快,致使有些植物如禾谷类作物的PGIP基因已经丢失,而多数茄科类作物留了这类基因,甚至已成为持家基因。

14、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PGIP基因很难高效表达,但当植物受到病原菌、机械创伤、热胁迫或化学乃至激素因子的挑战,PGIP基因易于表达,并对PGs活性产生一定的抑制效果,甚至表现出明显的抗病性1。1.2 转基因植株的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植物外植体经过农杆菌等介导或DNA的直接转化后,大部分转化体包括细胞、组织、器官或植株是没有转化的,只有少数被转化,这就需要采用特定的方法将未转化的细胞、组织、器官或植株与转化的区分开来,淘汰未转化的。目前,应用于转基因植株的鉴定方法可分为利用标记基因进行鉴定、分子检测和免疫技术三大类,现简要分述如下。1.2.1 标记基因的使用标记基因,包括选择标记基因和报告基因。它

15、常常用于植物遗传转化中筛选和鉴定转化的细胞、组织、器官和再生植株,通常与目的基因构建在同一植物表达载体上,一起转入受体。有时标记基因本身也可作为目的基因转入受体,用于基因遗传转化的基础研究或获得抗除草剂转基因植株。1.2.1.1 选择标记基因选择标记基因包括抗生素抗性基因和除草剂抗性基因等。在选择压力下,不含标记基因及其产物的非转化细胞、组织、器官和植株死亡,转化的由于有抗性,可继续存活。常用的抗生素基因有apr(抗氨苄基因)、tcr(抗四环素)、cmr(抗氯霉素)、kmr(抗卡那霉素)、neor(抗新霉素)、hygr(抗潮霉素)等。其原理是抗性基因编码的蛋白(酶)可对抗生素药物进行乙酰化、腺

16、苷化、磷酸化等化学修饰或水解,从而破坏了抗菌素的作用,使细胞产生抗药性。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而言,此类抗生素会造成:细胞壁合成受阻,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抑制DNA的功能,也抑制RNA的合成等。这些选择标记基因已在转基因植物中广泛应用。对于抗生素不敏感的植物,可采用抗除草剂基因。由于含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基因植株对人畜无毒害作用,是很有价值的选择标记基因。同时,抗除草剂基因在植物遗传转化中可同时用作选择标记和培育抗除草剂的作物。膦化麦黄酮基因用来代替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在转基因谷类中得到应用。目前,加拿大已有两个抗草甘膦的油菜品系。除草剂抗性基因的功能主要是:它们是某些酶的抑制剂,进一步抑制氨基酸蛋白质的合

17、成。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植物体中,为除草剂的推广使用奠定了基础。1.2.1.2 报告基因报告基因能够快速报告细胞、组织、器官或植株是否被转化。它是一个表达产物非常容易被检测的基因,把它的编码序列与调节基因表达的DNA序列相融合,在调控序列控制下进行表达。报告基因大多是一些酶的基因,利用加入相应底物,酶活性是否存在,而相应地指出目的基因是否转化。许多报告基因利用其光学特性,显示其报告功能叶植物农杆菌转化中常用农杆碱合成酶类,这类报告基因都是合成农杆碱的特异酶类基因,检测时加入相应的前体,利用其酶活性,将其催化成对应的农杆碱,然后以标准农杆碱作对照, 进行纸层析,经一定的呈色反应,即可判断该植株是否

18、转化。第二类报告基因是抗生素转化酶类,如NPT-基因2,这类报告酶将底物抗生素乙酰化或磷酸化。底物进行放射性标记,将产物层析,检测其放射性,便可判断是否转化。第三类是产物具有光学性质的酶类,利用光学活性基因的前体作为底物,在报告酶的作用下,产生光学活性物质,经过比色,荧光检测即可。最为常用的是gus,即-葡萄醛酸酐酶基因。灵敏的显色底物X-Gluc 和MUG存在时,极易检测。gus报告基因已成功地用在谷子、玉米3、大豆4、油菜5等作物转基因研究中。另外,-半乳糖酐酶基因,荧光素酶基因(luc)等报告基因,在基因工程研究中亦有应用报道6。随着报告基因的不断发现,一种集选择与筛选于一体的绿色荧光蛋

19、白(GEP)出现了。它没有种属依赖性,不需要加入底物、酶、辅因子等, 只需要暴露在395 nm 或490 nm的光下,转化的细胞、组织、器官或植株便会激发出绿光7。标记基因在转基因工程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外源目的基因是否转化的常用鉴定手段,而且方法简单。为了进一步鉴定目的基因是否转入受体植株中,还需进行分子检测。1.2.2 分子检测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主要包括分子标记和分子杂交。1.2.2.1 分子标记分子标记4常用的方法有RFLP、PCR、RAPD以及DNA指纹技术。RFLP 即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

20、P),它可以检测个体间基因微细差别。由于基因内个别碱基的突变以及序列的缺失、插入或重组,造成核苷酸序列出现差异,从而导致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位点不同,酶切时,产生DNA片段的数目和大小不同,电泳会出现不同的片段。PCR即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是在体外对特定的DNA顺序进行扩增。PCR检测方法简单,将少量的扩增产物和分子标记(Markers) 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经溴乙锭染色,在紫外光下观察,不同转化受体是否出现目的基因片段。具有目的基因片段的植株为转基因植株,未扩增出目的基因的为非转基因植株,本实验采用的就是PCR即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

21、echain Reaction)。此外,利用PARD(Random Ampilificated polymorphic DNA)、AFLP(Amplified F 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DNA指纹技术进行转基因植株的鉴定亦有许多报道。分子标记都是在DNA水平上进行的鉴定,而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发生在多水平多层次上。外源目的基因经过分子标记已确定被整合到受体染色体组上,但DNA与DNA之间配对,以配对的DNA作为信号,使DNA异染色质化或从头甲基化,另外DNA与RNA协同(association)都会造成转录水平受抑8,这样外源目的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就检测不到

22、了。转录水平正常,即mRNA上能检测到外源目的基因,但由于大量RNA存在,RNA依赖的RNA聚合酶被激活,形成RNA双链,被RNases降解,造成转录后水平的抑制。翻译及蛋白质水平上调控,也会影响外源目的基因的表达。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进行鉴定。1.2.2.2 分子杂交分子杂交有Southern杂交,Northern杂交及Western杂交。其原理是依外源目的基因碱基同源性配对进行的,杂交后能产生杂交印迹或杂交带的转化植株为转基因植株,未产生杂交印迹或杂交带的为非转基因植株。Southern杂交,是外源目的基因序列作探针与转化植株的总的DNA进行杂交,它是DNA水平上的分子鉴定方法。Northe

23、rn杂交,是外源目的基因序列作探针与DNA杂交,它是在转录水平上进行的分子鉴定方法。Western杂交则是在翻译水平上或蛋白质水平上进行的分子鉴定方法。分子杂交是鉴定转基因植株在各调控水平上是否整合或表达的重要方法,也可与分子标记鉴定方法配合使用9。现已广泛应用于转基因植物的鉴定10,11。1.2.3 免疫技术免疫技术12也是一种蛋白质水平上的检测手段,包括许多方面,在此只作简单介绍。1.2.3.1 酶联免疫法(ELISA)酶联免疫法(Enzyme-li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特殊的抗体被结合固定在固体表面如微孔板上,加入样品,未被结合的成分被洗掉,然后,

24、通过加上酶的抗体来检测抗原,未被结合的成分再次被洗掉,酶与底物反应的颜色与样品中抗原的含量成正比。在转基因植株中,含有抗体的均可采用此方法进行13。1.2.3.2 免疫荧光技术免疫荧光,也是以抗体为基础,一抗与结合有荧光色素的二抗结合,所发出的荧光,可由免疫荧光显微镜进行检测。另外,也有利用生物鉴定方法,如转基因植株在转入抗病基因抗虫基因等之后,让其处于选择压力条件下,如果产生抗性,就证明是转基因植株。还可采用统计的方法,尤其是对其基因产物,是否符合孟德尔规律或其它遗传规律。陈章良用Ti质粒与大豆7S储藏蛋白基因构成重组子,导入矮牵牛中,检测7S的储藏蛋白,结果发现符合了3:1的分离比14。还

25、可利用形态学、细胞学、差异显示毛细管电泳,蛋白质毛细管电泳分析15等进行转基因植株的鉴定。各种遗传转化方法能够成功地将外源目的基因转入植物中,但农杆菌介导法适合于双子叶植物;基因枪法适合禾谷类作物但所需技术复杂成本高,农杆菌介导的真空渗入法,方法简单,结果可靠,效率高,且不需要经过组织培养,即可获得大量转基因植株,是值得研究与推广的一种方法。现有的不同遗传转化方法有不同的局限性,但其共同的缺陷是遗传转化率低,尤其是在人们赖以生存的经济作物上转化率很低。因此探讨简便、快速、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植物遗传转化的重要课题。现有的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尚难做到定位,定量,并得到稳定高效地表

26、达和遗传,因此外源目的基因在不同水平、层次上的调控表达的鉴定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现有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及转基因植物鉴定方法或创造出新的高效遗传转化方法,逐步做到外源目的基因定点插入,高效表达,是今后植物遗传转化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使命。1.3.小麦赤霉病、玉米纹枯病真菌病害人工接种方法的研究进展1.3.1 小麦赤霉病人工接种方法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直接危害穗部的病害,在全世界普遍发生,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一旦发生小麦赤霉病,可引起小麦穗枯

27、、穗腐,使部分小穗或整穗成灰色枯死,潮湿时在病部产生红色胶质霉层,严重发生年份,会使小麦减产严重。利用赤霉病菌分生孢子进行人工接种试验,即采用不同孢子浓度接种和不同接种次数以使小麦群体产生不同严重程度的赤霉病病情,得到接种菌量与赤霉病发生程度的定量结果16,17。将菌种经扩繁培养后,于接种前用绿豆汁洗菌种制成孢子悬浮液,设置若干个浓度梯度处理,于小麦扬花期,在保证侵染所需的温湿度条件下,每小区设置定量孢子液均匀喷雾,在发病初期和终期两次调查小区的病穗率和病情指数18,鉴于本实验所用转化植株数量较少,仅研究转化小麦植株对真菌病害的抗病性情况。1.3.2 玉米纹枯病人工接种方法随着紧凑型玉米品种的

28、大面积种植,玉米栽培密度提高,氮肥用量增加,致使玉米田田间郁闭度加大,造成有利于玉米纹枯病发生的小气候条件,加上目前的玉米主栽品种均不抗病,近年来玉米纹枯病危害迅速上升,成为玉米上的一种重要病害。玉米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 Ktlhn)由丝核菌属真菌寄生引起19。该病害一般在授粉期至抽雄期,植株下部近地表叶鞘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扩展蔓延至叶片和果穗,严重时引起籽粒腐烂,若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叶鞘病斑初为水渍状、椭圆形或不规则,各病斑相连而呈现云纹状并包裹整个茎杆,当湿度高时,病部展出稀疏的白色菌丝体和褐色小菌核。玉米纹枯病主要采用牙签嵌入接种法:参照陈厚德等

29、的方法20,选木质牙签排在培养皿里,加入培养基(淹没牙签1/3),灭菌后接种培养玉米纹枯病菌,待菌丝密集地布满牙签时,用于接种。接种时期掌握在玉米拔节期,基部节间定长时,选择贴近地面叶鞘,用镊子将短牙签轻轻嵌入叶鞘与茎秆之间,并在相应茎秆挂好标牌,接种后喷雾保湿21,22。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发现多种植物体内含有PGIP基因,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PGIP基因很难高效表达,甚至已成为持家基因,但当植物受到病原菌、机械创伤、热胁迫或化学乃至激素因子的挑战,PGIP基因易于表达,并对PGs活性产生一定的抑制效果,甚至表现出明显的抗病性。鉴于PGIP基因是一类重要的抗病基因,国外许多公司已

30、把多个PGIP基因转入目的植物,改良或增强植物抗病性,抑制病害的发生,减少了农药使用量,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长期以来,我国粮食作物抗病育种进程缓慢,现有抗病品种难以克服致病小种的交替更新,病害控制仍然依赖于化学药剂防治措施,农业种植部门急切需要抗病新品种的市场化,达到控制病害和减少农药用量的双重目的。因此,针对我国小麦、玉米主要真菌病害发生与危害程度逐年加重的趋势,综合现有PGIP基因信息,克隆多个辣椒PGIP基因,借助细胞化学、基因和蛋白质操作技术,多层面验证其抗病功能,充分利用基因重组、基因修饰和转基因技术,改良现有小麦、玉米品种的抗病性,培育抗病新品种,达到控制病害发生与危害、减少化学药

31、剂用量的目的,解决我国小麦、玉米生产中面临的重大问题,预期研究结果将具有可观的市场需要前景和产业化前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获得的转基因小麦和玉米进行抗性检测与评价。2 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 2.1.1 目的基因实验中用到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可逆性抑制蛋白(Polygalacturonase-inhibiting protein,PGIP)基因由本校张修国实验室克隆。2.1.2 植物材料2.1.3 菌株和载体2.2 实验方法2.2.1 转基因植株的鉴定2.2.1.1 转化株的PCR检测2.2.1.1.1 转基因植株DNA的微量提取(CTAB法)(1)取约200 mg的新鲜幼嫩叶片,于液氮中

32、迅速研磨成粉末,置于2.0 ml的灭菌离心管中;(2)加入600 l在65下已预热的2CTAB提取液,混匀,于65保温11.5 h,其间轻缓颠倒混匀24次; (3)取出离心管,冷至室温,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1),轻缓混匀,低温(-20)静置10 min;(4)4,12000 rpm离心15 min; (5)转移上清液于另一1.5 ml离心管中,加入0.6倍体积的异丙醇,轻缓颠倒混匀,低温(-20)静置10 min; (6)4,12000 rpm离心15 min,弃去上清液; (7)用70%乙醇洗涤沉淀2次,在超净工作台上吹干,之后用40 ml TE缓冲液溶解DNA,-20保存备用。

33、2.2.1.1.2 转基因植株的PCR鉴定取含PGIP基因的质粒为阳性对照,非转化植株的DNA为阴性对照,进行PCR扩增鉴定。 PGIP基因引物: 上游引物:ATGAAAAAAACTAATCGTGTTAC 下游引物:TCATTTACATGGTGGCAAT 扩增体系: 2.5 l 10Buffer 1.0 l dNTP 1.0 l 上游引物 1.0 l 下游引物 0.5 l Tag酶(5/l) 2.5 l DNA 加入dd H2O补足25 l 反应条件: 预变性温度 94 3 min; 变性温度 94 30 s, 退火温度 59 1 min, 延伸温度 72 1 min,35个循环; 终延伸温度

34、 72 10 min。2.2.2 转化株的PPT涂叶检测PCR检测呈阳性小麦和玉米植株在56叶期,用棉签蘸取叶片0.02%PPT溶液涂抹玉米和小麦叶片正反两面,置于光下让其自然生长(注意不能淋雨),37 d后观察植株坏死情况25,26。2.2.3 真菌病害抗性鉴定2.2.3.1 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将菌种经扩繁培养后,于接种前用绿豆汁洗菌种制成孢子悬浮液,孢子浓度以显微镜低倍镜下每视野内孢子个数为标准,每毫升约含孢子为2104个。于小麦扬花期,在保证侵染所需的温湿度条件下,每棵植株注射1 ml孢子液,于10 d后观察发病情况。2.2.3.2 玉米纹枯病抗性鉴定采用牙签嵌入接种法:参照陈厚德等的方

35、法,选市售的木质牙签折成两半约1.5 cm长。水泡12 h后煮沸30 min,排在培养皿里,加入培养基(淹没牙签1/3),灭菌后接种玉米纹枯病菌23 d培养(25),待菌丝密集地布满牙签时,用于接种。接种时期掌握在玉米拔节期,基部节间定长时,每株接种3个茎杆,选择贴近地面叶鞘,用镊子将短牙签轻轻嵌入叶鞘与茎秆之间,并在相应茎秆挂好标牌,接种后喷雾保湿5 d。3. 结果与分析3.1 转化株的PCR检测提取转基因植株的总DNA后,用目的基因两端的引物对DNA样品进行扩增,扩增结果表明,经过草丁膦(PPT)筛选的转基因小麦、玉米植株扩增结果均有呈现阳性的,说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小麦、玉米的基因组

36、中。图3-1为小麦转化株扬麦158总DNA的目的基因的PCR检测,图3-2显示的是转基因玉米A188和齐319植株的扩增结果。从样品DNA中均扩增出660 bp的目的条带,初步证明PGIP目的基因已经转入小麦、玉米基因组DNA中27,28。3.2 转化株的PPT涂叶检测PCR检测呈阳性的转化株在56叶期叶片正反面涂抹0.02%PPT溶液,5 h后观察发现,阳性转化株的叶片稍微出现比较小的黄斑,而阴性对照开始出现大量的黄斑,随后出现枯叶死亡现象如图3-3、3-4所示。图3-3中A为转基因小麦扬麦158的PPT涂叶检测,B为非转基因扬麦158的PPT涂叶检测。图3-4中A为转基因玉米A188的PP

37、T涂叶检测,B为非转基因玉米A188的PPT涂叶检测29,30,31。3.3 转化株的真菌抗病性鉴定3.3.1 小麦赤霉病的抗性鉴定采用将菌种经扩繁培养后,于接种前用绿豆汁洗菌种制成孢子悬浮液,孢子浓度以显微镜低倍镜下每视野内孢子个数为标准,每毫升约含孢子为2104个。在保证侵染所需的温湿度条件下,于小麦扬花期,每棵植株注射1 ml孢子液。10 d后观察发现非转化株出现了小麦赤霉病的症状,在注射的麦粒处先出现小的褐色斑,其后出现粉红色胶状霉层。而转化株表现出了抗性没有出现赤霉病的症状,初步可以确定PGIP基因成功转入扬麦158,并对小麦赤霉病病原菌产生抗性32,33。3.3.2 玉米纹枯病的抗

38、性鉴定采用牙签嵌入接种法,参照陈厚德等的方法。选市售的木质牙签折成两半约1.5 cm长。水泡12 h后煮沸30 min,排在培养皿里,加入适量PDA液体培养基(淹没牙签1/3),灭菌后接种玉米纹枯病菌培养23 d(25),待菌丝密集地布满牙签时,用于接种。接种时期掌握在玉米拔节期,基部节间定长时,每株接种3个茎杆,选择贴近地面叶鞘,用镊子将短牙签轻轻嵌入叶鞘与茎秆之间,并在相应茎秆挂好标牌,接种后喷雾保湿34,35。5 d后观察发现,非转化株A188在保湿5 d后即在叶鞘处水渍状斑,后扩展成云纹状的大斑。如图3-6所示。图中A图为转化株和非转化株纹枯病抗性比较,其中左边是转化株,右边是非转化株

39、,可以看出转化株表现出了抗性;图B为非转化株感病后症状放大图。采用同样的方法将玉米纹枯病菌接种到玉米的心叶内,5 d后非转化株也出现了云纹状病斑,而转化株表现出了抗性(如图3-7所示)。由此可以初步确定转化株对玉米纹枯病有抗性38。A4.讨论长期以来,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玉米纹枯病在我国北方地区普遍发生,仅小麦、玉米纹枯病发病田块几乎每年均达80%90%,一般年份单株发病率达50%左右,严重年份达80%左右,严重影响了小麦、玉米的产量和效益,而在多数情况下这几种病害常复合发生。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技术在禾本科作物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是转化率低仍然是制约禾本科作物转基因

40、研究发展的症结所在。鉴于所获得转化植株不多,无法进行真菌病害发病病情指数方面的分析,本研究仅对获得小麦、玉米转化植株在室内进行了真菌病害的抗性鉴定。对小麦进行了赤霉病抗性的鉴定,玉米纹枯病进行了抗性鉴定,转化植株均表现出对真菌病害的抗性,这为后续田间转化植株真菌病害的抗性鉴定做了铺垫。 5.结论本实验对获得的小麦、玉米转化植株在室内进行了真菌病害的抗性鉴定,对小麦转化品种扬麦158进行小麦赤霉病的抗性鉴定,结果显示转基因小麦表现出抗性;对玉米转化品种A188进行了玉米纹枯病的抗性鉴定,结果显示转基因玉米表现出抗性。参考文献1 陈梁鸿,王新望.抗除草剂草甘膦EPSPs基因在小麦中的转化J. 遗传

41、学报,1999;2(3): 239- 2432 朱玉贤,李毅.现代分子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版:435-4663 董云洲,段胜军,等.用基因枪转化花粉获得转基因谷子和玉米.中国农业科学 1999;32(2): 9- 134 胡张华,黄锐之等.利用花粉管导入法获得转反义PEP基因大豆植株.浙江农业学报, 1999;11(2):99-1005 郎春秀,胡张华,等.油菜农杆菌基因体系的建立及转PEP反义基因油菜的获得. 浙江农业学报,1999;11(2):55-586 侯学文,姜悦,等.转基因植物中的标记基因.生物学通报.1997;32(1):19-217 侯学文,曾庆平,等.转基因

42、植物的一个新型标记基因.生命的化学.1997;17(2):368 刘昕,傅荣昭,等.SAR与植物转基因沉默的消除.生物工程进展,1998;18(4): 53- 579 邵莉,李毅等.查尔酮合酶基因对转基因植物花色和育性的影响.植物学报,1996; 38 (7):517-52410 Tian Wen Zhong, et al. Rice Transformation with aphytoalexin gene and bioassay of the transgenic plants.Actabotanica Sinica, 1998;40(9): 803-80811 巩振辉. Cecch i

43、niE,M ilnerJJ.以PCR 鉴定转基因植株的微量DNA 提取方法.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25(1):45-4812 冯洁,陈万权.生物技术在植物病害诊断中的应用.生物技术, 1999; 9 (1) : 33-3713 曹小风,杨美珠等.马铃薯Y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在转基因马铃薯中的表达.植物学报, 1996;38(5):417-42014 张成合.高等植物的基因转移及其在作物改良上的潜力.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1;14(1):102-10415 曾大力,钱前等.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别真、假杂交稻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1999;32(2):93-9716 李克昌.小麦赤霉病及其防

44、治.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18(4):53-5717 王筱娟等.麦类赤霉病菌量与病害流行关系的初步研究.江苏农业科学, 1980,(2): 38-4118 朱惠聪等.麦类赤霉病菌量与流行程度关系的研究初报.江苏农业科学, 1980, (2) : 42-4619 唐朝荣,纪明山等.辽宁省玉米纹枯病病原菌的研究初.报辽宁农业科学1998,(1):42-4520 陈厚德,梁继农等.江苏玉米纹枯菌的菌丝融合群及致病力.植物病理学报,1980, (2) : 42-4621 唐海涛,荣廷昭等.玉米纹枯病研究进展.玉米科学,2003,(1):102-10422 赵福顺,唐山市,等.2002年夏玉米纹枯病

45、发生与减产原因的分析.玉米科学,2004,(2): 42-4623 Perkins J M,Pederson W L Disease development and yield losses associated with northern leaf blight on cornJPlant Dis.1987,71: 940 -94324 Yang J L,Wang BThe research advancement on genetics of resistance to Exserohilum turcicum in Maize( in Chinese) JHereditas ( 遗传) ,2002,24(4) :501 50625 陈梁鸿,王新望,等.抗除草剂甘膦EPSPs基因在小麦中的转化J. 遗传学报, 1999, 2(3):239-24326 杜立群,龚蓁蓁.小麦生长点转化法初报J. 植物学报.1996,38(11):921-92427 傅作申,徐振彪.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J.玉米科学,198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