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达工业制造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3069909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X 页数:115 大小:11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达工业制造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安达工业制造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达工业制造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达工业制造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1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咨询 MACRO/安达工业制造项目可行性报告安达工业制造项目可行性报告xxx集团摘要说明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施制造业创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产能合作工程、军民融合工程、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强化工业基础性研究,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在全省工业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工业强省建设。促进科技创新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着力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成果本地转化水平。鼓励龙头企业、优势企业,以需求为导向,参与国家科研攻关项目和重大创新工

2、程,瞄准制造业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加强重点产品、关键部件、先进工艺的研发和攻关。创建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不断提升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集成能力。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政策扶持和要素保障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技术中心独立发展成为生产性服务实体,探索建立新的推进机制。以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为牵引,打通技术、组织、商业、资本之间的分割与壁垒,着力突破实验室技术向产品技术转移中创新平台不够、中试系统不全的“瓶颈”,积极构建从技术开发、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的新型制造业创新平台。以省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依托,集成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

3、大学、中船重工七三研究所、中电科第四十九所等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积极吸纳行业骨干企业参加,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吸收集聚各方面创新资源和科研成果,向企业提供前沿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带动企业创新发展。依托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的技术优势,率先打造国家级机器人创新中心,加速形成品牌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依托省重点产业与技术创新联盟,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及重点企业创新成果,瞄准市场需求和应用,加快重点行业的成果转化应用,重点推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食品等领域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和引导人才向有成果产业化前景的方向集聚。积极探索技术股权、天使投资、风险

4、投资等融入成果转化的途径和机制,加快创新成果和人才向高技术小企业、中小型制造企业转化和流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水平,推广科技企业新型孵化模式,推动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高新区等高新技术园区建立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增强服务功能,完善哈尔滨科技创新城配套功能,加快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引导传统产业树立互联网思维,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着力发展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等智能制造新模式,积极推广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关键技术装备、智能制造成套

5、装备。通过开展试点示范,提高传统制造业设计、制造和管理水平。在装备、石化、冶金、医药、食品等传统制造业领域,加快推进生产过程、管控系统和关键工序的智能化升级改造。重点引导具备一定先发优势的电站成套装备、机器人、汽车等制造业骨干企业,率先向同行业和产业链配套环节输出标准化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打造以行业云平台为支撑的智能互联工厂。以高端制造基础较好的企业为试点示范,实施“100+1000” 工程,打造100个数字化(智能)车间,建设1000条自动化生产线。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加速发展具有自感知、故障诊断、自适应、数据存储及分析挖掘、网络通信功能的智能装备(产品)。围绕市场需求,重点发展智能终端。

6、支持制造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施制造业创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产能合作工程、军民融合工程、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强化工业基础性研究,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在全省工业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工业强省建设。促进科技创新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着力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成果本地转化水平。鼓励龙头企业、优势企业,以需求为导向,参与国家科研攻关项目和重大创新工程,瞄准制造业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加强重点产品、

7、关键部件、先进工艺的研发和攻关。创建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不断提升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集成能力。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政策扶持和要素保障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技术中心独立发展成为生产性服务实体,探索建立新的推进机制。以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为牵引,打通技术、组织、商业、资本之间的分割与壁垒,着力突破实验室技术向产品技术转移中创新平台不够、中试系统不全的“瓶颈”,积极构建从技术开发、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的新型制造业创新平台。以省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依托,集成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船重工七三研究所、中电科第四十九所等省内高校

8、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积极吸纳行业骨干企业参加,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吸收集聚各方面创新资源和科研成果,向企业提供前沿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带动企业创新发展。依托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的技术优势,率先打造国家级机器人创新中心,加速形成品牌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依托省重点产业与技术创新联盟,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及重点企业创新成果,瞄准市场需求和应用,加快重点行业的成果转化应用,重点推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食品等领域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和引导人才向有成果产业化前景的方向集聚。积极探索技术股权、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融入成果转化的途径和机制,加快创新成果和人才向

9、高技术小企业、中小型制造企业转化和流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水平,推广科技企业新型孵化模式,推动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高新区等高新技术园区建立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增强服务功能,完善哈尔滨科技创新城配套功能,加快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引导传统产业树立互联网思维,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着力发展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等智能制造新模式,积极推广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关键技术装备、智能制造成套装备。通过开展试点示范,提高传统制造业设计、制造和管

10、理水平。在装备、石化、冶金、医药、食品等传统制造业领域,加快推进生产过程、管控系统和关键工序的智能化升级改造。重点引导具备一定先发优势的电站成套装备、机器人、汽车等制造业骨干企业,率先向同行业和产业链配套环节输出标准化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打造以行业云平台为支撑的智能互联工厂。以高端制造基础较好的企业为试点示范,实施“100+1000” 工程,打造100个数字化(智能)车间,建设1000条自动化生产线。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加速发展具有自感知、故障诊断、自适应、数据存储及分析挖掘、网络通信功能的智能装备(产品)。围绕市场需求,重点发展智能终端。支持制造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在机械、航空

11、、航天、船舶、轻工、服装、电子信息等离散型制造领域,开展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的集成创新与应用示范,推进数字化设计、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精益生产、可视化管理、质量控制与溯源、智能物流等试点应用,推动全业务流程智能整合。在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纺织、食品、医药等流程制造领域,开展智能工厂的集成创新与应用示范,提升企业在资源配置、工艺优化、过程控制、产业链管理、质量控制与溯源、节能减排及安全生产方面的智能化水平。以黑龙江省“互联网+工业”行动计划(黑政办发201565号)为牵引,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在智能制造、技术改造、工业强基

12、、工业转型升级等重点工作中采信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结果。分行业、分领域遴选贯标企业,引导企业加快互联网环境下的业务创新和组织变革,培育数据驱动、网络协同、精细管理等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型能力。推动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省内制造基础较好的企业,利用基于互联网的行业垂直平台、区域商品现货交易平台、国际期货平台、细分行业电商平台、国际产能合作综合服务平台和跨境电子商务,加快实现对供应链、销售链和服务链的精准管理,全面提升制造企业与国内外市场的对接能力。推动企业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服务新方式。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

13、算,发展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开放共享、关键技术协同攻关等协同制造新模式。支持大企业建立面向社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平台,鼓励地方发展新兴众创空间,打造新型创新载体。发展服务型制造,促进企业生产方式从单一产品制造,向“产品+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转变。推动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加快跨界融合步伐,积极培育、发展跨界融合新业态。以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推动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以黑龙江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导目录为引导,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点围绕发电设备、航空航天设备、轨道交通设备、机器人、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

14、具有比较优势的17个重点领域,通过实施试点示范项目,推进“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围绕国家确定的工业强基发展重点,引导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技术水平的优势企业通过改造创新,在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等方面实现突破。支持企业开展能效提升、清洁生产、工业节水等绿色化升级改造,实施重点行业和企业循环化改造,推动资源循环再生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化重点行业节能降耗管理,严格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市场准入条件,淘汰高耗能、高排放工艺和设备。支持节能低碳技术改造和工艺提升。推动工业锅炉系统、变压器、内燃机等终端用能产品提高能效水平。建立健全工业节能监测、监管体系,

15、推进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的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工业能源梯级利用、余热余压尾气综合利用。建立工业节约用水约束机制,围绕钢铁、化工、造纸、印染等高耗水行业,大力推进节水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加强对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医药制造业等废水排放重点行业的监督管理。针对聚氯乙烯行业、铅酸蓄电池等高环境风险行业实施污染物削减计划,不断提升清洁生产水平。促进“城市矿产”开发和低值废弃物利用,提高飞机、废弃电子产品、报废汽车拆解利用技术水平。推进煤炭、电力、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造纸、食品、纺织等行业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提升资

16、源能源利用效率。以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稀贵金属、废纸、废橡胶、废塑料、废旧电子电器等废旧装备和物资的综合利用为重点,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组织实施再制造技术工艺应用示范,开展发动机等高值部件再造。探索建立再制造旧件溯源及产品追溯跟踪信息体系,促进再制造产业规范发展。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园区,推动节能环保企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加大煤炭高效燃烧、新一代炼焦节能工艺及高效节能电机、半导体照明等领域核心技术攻关。推广高能效电机、风机、水泵、压缩机等终端用能产品。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遵循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原则,大力开展绿色设计示范试点,加快开发具有无害化、节能

17、、环保、低耗、高可靠性、长寿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的绿色产品。按照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原则,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工业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围绕“一带一路”,坚持“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促进生产要素向通道沿线集聚,加快对外贸易合作转型升级,加强与沿线国家合作,鼓励企业承接境外承包工程,以工程带装备,以整机带零件,以项目带服务,扩大出口规模,提升国际合作层次。推动装备制造、食品制造等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走出去”,主动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通过与央企合作拓展国际产能合作路径,借助央企的国际市场营销体系、国际工程承包配套,进一步巩固现有传统市场,

18、合作开发新兴市场,大力开拓发达国家市场。将与我省装备等产品契合度高、合作愿望强烈、合作条件和基础好的国家作为重点,推进电站成套设备、航空航天、新型农机、石油机械、轨道交通、高档数控机床、汽车、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等装备制造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加强与俄中部和欧洲部分地区工业与技术合作,在装备制造、新兴产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鼓励企业参与央企重大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带动成套、配套装备及服务“走出去”。鼓励企业承接或参与央企境外资源开发项目,向市场需求大、资源条件好的发展中国家输出石化、煤化工产能和装备。支持军民两用装备加快“走出去”。依托全省的自然环境和农牧资源优势,

19、以满足高品质畜禽加工产品市场需求为导向,加速向俄罗斯、欧洲、日本、韩国等中高端消费市场拓展。以高品质乳制品加工业为重点,鼓励本省具备条件的企业,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南美、北美等农牧资源富集的区域收购优质资源及资产,建设优质原料供应基地和加工厂,在省外发达地区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建立技术研发基地,加速企业国际化经营步伐。支持企业采取“工程承包+融资”“工程承包+融资+运营”等合作方式,采用PPP、BOT等模式,加强与实力企业合作,或省内企业强强联合、抱团取暖,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综合运用投资、工程建设、技术合作、技术援助等形式,与目标国政府和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参与境外工业园区、经贸合作

20、区等合作园区建设,引导装备企业抱团出海、集群式“走出去”;鼓励大企业率先走向国际市场,加强境外商品展销中心和营销网络建设,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带动一批中小配套企业“走出去”。引导企业顺应市场国际化发展潮流,增强国际合作意识,主动迎接市场挑战,积极参加国际竞争。了解、掌握国际市场规则,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引导企业做好所在国政治、经济、法律、市场的分析和评估,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妥善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提高本地化经营水平。该专用机械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15101.5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072.1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6.56%;流动资金2029.36万元,占

21、项目总投资的13.44%。达产年营业收入19548.00万元,总成本费用15333.33万元,税金及附加276.42万元,利润总额4214.67万元,利税总额5072.42万元,税后净利润3161.0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911.42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7.91%,投资利税率33.59%,投资回报率20.93%,全部投资回收期6.28年,提供就业职位389个。报告内容:基本情况、背景及必要性、市场调研预测、投资方案、选址方案评估、土建工程分析、工艺技术说明、环境保护分析、企业安全保护、风险评价分析、节能情况分析、项目实施安排方案、项目投资情况、项目经济效益、项目总结、建议等。安达工业制造

22、项目可行性报告目录第一章 基本情况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第三章 市场调研预测第四章 投资方案第五章 选址方案评估第六章 土建工程分析第七章 工艺技术说明第八章 环境保护分析第九章 企业安全保护第十章 风险评价分析第十一章 节能情况分析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安排方案第十三章 项目投资情况第十四章 项目经济效益第十五章 招标方案第十六章 项目总结、建议第一章 基本情况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一)公司名称xxx集团(二)公司简介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展望未来,公

23、司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梦想、责任、忠诚、一流”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围绕业务体系、管控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重塑,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团队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科学灵活的经营机制,完善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项目承办单位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完善,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依法独立核算、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为了顺应国际化经济发展的趋势,项目承办单位全面建立和实施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立起从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核算、库存到售后

24、服务的物流电子网络管理系统,使项目承办单位与全国各销售区域形成信息互通,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反馈市场信息,为项目承办单位的战略决策提供有利的支撑。公司生产的项目产品系列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已经达到国内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相关的各个领域,产品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公司设备先进,技术实力雄厚,拥有一批多年从事项目产品研制、开发、制造、管理、销售的人才团队,企业管理人员经验丰富,其知识、年龄结构合理,具备配合高端制造研发新品的能力,保障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原料供应链及产品销售渠道方面,已经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及主要目标客户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在工艺设计和生产布局以及设备选型方面

25、采用了系统优化设计,充分考虑了自动化生产、智能化节电、节水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产品远销全国二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并部分出口东南亚、欧洲各国,深受广大客户的欢迎。为了确保研发团队的稳定性,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公司在研发投入、技术人员激励等方面实施了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奉行“诚信创新、科学高效、持续改进、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将产品的质量控制贯穿研发、采购、生产、仓储、销售、服务等整个流程中。公司依靠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和品质管理系统,确保了品质的稳定性,赢得了客户的肯定。公司一直注重科研投入,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经过多年的产品研发、技术积累和创新,逐步建立了一套高效的研发

26、体系,掌握了一系列相关产品的核心技术。公司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取得,支撑公司取得了多项专利和著作权。公司注重建设、培养人才梯队,与众多高校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学校为企业输入满足不同岗位需求的技术人员,达到企业人才吸收、培养和校企互惠的效果。公司筹建了实习培训基地,帮助学校优化教学科目,并从公司内部选拔优秀员工为学生授课,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工作。在此过程中,公司直接从实习基地选拔优秀人才,为公司长期的业务发展输送稳定可靠的人才队伍。公司的良好人才梯队和人才优势使得本次募投项目具备扎实的人力资源基础。(三)公司经济效益分析上一年度,xxx有限责任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49.86万元,同比增长

27、25.13%(2961.79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专用机械设备生产及销售收入为12747.52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6.42%。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2923.37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68.78万元,增长率14.44%;实现净利润2192.53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43.56万元,增长率18.58%。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项目单位指标完成营业收入万元14749.86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万元12747.52主营业务收入占比86.42%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25.13%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万元2961.79利润总额万元2923.37利润总额增长率14.44%利润总额增长量万元36

28、8.78净利润万元2192.53净利润增长率18.58%净利润增长量万元343.56投资利润率30.70%投资回报率23.02%财务内部收益率22.31%企业总资产万元31557.36流动资产总额占比万元34.88%流动资产总额万元11008.27资产负债率34.62%二、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安达工业制造项目鼓励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大力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有效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升装备保障能力和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加速培育、壮大“龙江制造”品牌,鼓励有条件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进一步增强制造业综合竞争实力。针对全省电力装备、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汽车、农

29、机装备、新材料、海洋工程装备等重点行业,组织攻克一批长期困扰产品质量提升的基础工艺和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加强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技术开发应用。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增强全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鼓励有基础和条件的企业制定并执行严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推广采用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及检测设备,强化质量管理,提高重点实物产品的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环境适应性等。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控体系,重点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实施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和质量追溯体系,保障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加强顶层设计,引进和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品牌创建、市场推广和品

30、牌管理等服务。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树立品牌消费理念,建设品牌文化,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全过程,提升品牌价值测算评定和软实力。在优势产业领域,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区域品牌和集体商标。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加大“龙江制造”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树立“龙江制造”的良好形象。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推广和普及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开展六西格玛、质量诊断、质量持续改进等质量管理活动。强化质量在线监测控制和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和质量追溯。组织开展重点行业工艺优化行动,提升关键工艺过程控制水平。开展质量管理小组、现场改进等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示范推广。加强中小企业质量管

31、理,开展质量安全培训、诊断和辅导活动。在全省形成空间布局合理、产业布局择优、城际协作配套、要素高效流动、产业互动协调的总体布局。以国内有总需求增长空间和黑龙江有竞争优势的行业为重点,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着力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石油化工产业集群、汽车产业集群、农林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等优势产业集群,促进优势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依托齐齐哈尔铁路货车产业基础,建设重载铁路货车研发、生产和维修基地。依托哈尔滨电站设备产业基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依托哈尔滨民用航空产业基地,建设国内一流的航空产业集群。推进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装备制造联合研发和配套协作,打造大型

32、发电设备、成套装备和数控机床、农机装备、石油化工装备、光电和新能源装备等产业集群。以哈尔滨、大庆为重点,整合零部件配套优势,优化整车产品结构,积极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研发和生产基地。提升质量品牌,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打造大型零部件产业集群,支持哈尔滨、大庆建设零部件研制生产中心。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打造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与生产中心。依托区域丰富的农(林)产品资源优势和黑土地资源优势,联合打造重要的农(林)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推动哈尔滨、齐齐哈尔、绥化、农垦食品产业创新发展,支持县(场)建设重点特色农业绿色科技基地,

33、重点发展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乳制品、蛋制品、啤酒饮料、食用菌、人参鹿茸、蛙鹿禽鱼等绿色食品产业,打造全国知名绿色食品品牌。推进玉米主产区的深加工企业联合重组,促进玉米加工向糖、酸、醇、酯深加工发展,积极发展非粮生物化工和生物质能源产业。提升畜禽乳精深加工能力,大力推进畜禽产业向下游延伸,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依托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等科研资源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高新区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要素集聚平台作用,联合打造一批创新园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重点突破创新链的关键技术、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加快形成生物医药、机器人及智能控制设备、航天装备、

34、海洋工程装备、光电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区。推动制造业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城镇布局相统一,引导制造业向优先开发区、重点开发区有序集聚。以“东部城市圈”和“西部城市圈”为支撑点,突出哈大齐、哈牡绥东、哈佳双同、哈绥北黑等产业聚集带建设。以哈长城市群国家发展战略为牵引,强化哈尔滨市的中心地位,推动哈尔滨新区建设,围绕打造东北亚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城市和哈长城市群核心城市,布局优势产业。增强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佳木斯等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坚持产城融合发展,提升鸡西、双鸭山、伊春、七台河、鹤岗、绥化城市功能,促进人口和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依托各级各类园区(各级经济技术开

35、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产业园区、工业示范基地等)发展产业集聚平台。通过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引进社会资本管理园区新模式,提升创业孵化、信贷融资、信息咨询、中介评估、科技研发、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水平,提升园区承载功能,吸引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中、政策向园区倾斜,带动所辐射区域加快发展。引导中小企业进入专业化园区,增强协作配套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依托资源和技术优势,围绕基础工业产品和上下游产品,加强产业链的谋划梳理,延长产业链、形成协作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重点针对产业链环节进行补链、强链和扩链,通过存量合作、技术升级和规模扩张,培育形成一批科技含

36、量高、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产业集群,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矿产资源探、采、选、加工一体化整体设计,尽快形成产业链和规模效应,把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打造以装备制造、能源、采矿、化工、农业、林业为重点的跨境产业链,构建以跨境通道为依托、以通道沿线重点园区为载体的产业聚集区,吸引生产要素向“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转移,推动装备、技术、服务走出去,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依托哈尔滨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军民结合)示范基地,完善军民两用资源共享平台功能,扩大成果双向转化应用和重大装备共享。以鸡西、鹤岗为重点,辐射牡丹江、七台河,发展石墨精粉、高纯石墨、锂电池负极材料及石墨烯下游产品,打造“

37、鹤岗、鸡西两大石墨生产加工基地”,依托哈尔滨的科研和技术研发优势,打造“哈尔滨石墨研发及高端制品制造中心”,形成覆盖全省的技术研发能力;以伊春、大兴安岭为重点,着力发展钼精矿、钼铁、氧化钼、钼制品等新材料产业集群;以齐齐哈尔、黑河、大兴安岭为依托,重点开发建设多宝山铜矿,生产铜高精板带、精密铜管、铜合金棒材,打造铜矿石铜精粉电解铜铜加工产业链。以鸡西、双鸭山、七台河和鹤岗等煤炭资源城市转型为重点,坚持煤与非煤“双轮驱动”,延伸发展煤炭产业链,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支持双鸭山建成全国重点煤化工产业基地,推动利用焦化等煤化工产业存量延伸产业链,开发精细化工产品。大力发展多元非煤替代产业,做强石墨、绿色

38、食品等优势资源加工,积极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替代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施制造业创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产能合作工程、军民融合工程、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强化工业基础性研究,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在全省工业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工业强省建设。促进科技创新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着力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成果本地转化水平。鼓励龙头企业、优势企业,以需求为导向,参与国家科研攻关项目和重大创新工程,瞄准制造业

39、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加强重点产品、关键部件、先进工艺的研发和攻关。创建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不断提升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集成能力。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政策扶持和要素保障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技术中心独立发展成为生产性服务实体,探索建立新的推进机制。以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为牵引,打通技术、组织、商业、资本之间的分割与壁垒,着力突破实验室技术向产品技术转移中创新平台不够、中试系统不全的“瓶颈”,积极构建从技术开发、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的新型制造业创新平台。以省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依托,集成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船重工

40、七三研究所、中电科第四十九所等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积极吸纳行业骨干企业参加,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吸收集聚各方面创新资源和科研成果,向企业提供前沿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带动企业创新发展。依托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的技术优势,率先打造国家级机器人创新中心,加速形成品牌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依托省重点产业与技术创新联盟,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及重点企业创新成果,瞄准市场需求和应用,加快重点行业的成果转化应用,重点推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食品等领域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和引导人才向有成果产业化前景的方向集聚。积极探索技术股权、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融入成果

41、转化的途径和机制,加快创新成果和人才向高技术小企业、中小型制造企业转化和流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水平,推广科技企业新型孵化模式,推动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高新区等高新技术园区建立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增强服务功能,完善哈尔滨科技创新城配套功能,加快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引导传统产业树立互联网思维,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着力发展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等智能制造新模式,积极推广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关键技术装备、智能制造成套装备。通过开展

42、试点示范,提高传统制造业设计、制造和管理水平。在装备、石化、冶金、医药、食品等传统制造业领域,加快推进生产过程、管控系统和关键工序的智能化升级改造。重点引导具备一定先发优势的电站成套装备、机器人、汽车等制造业骨干企业,率先向同行业和产业链配套环节输出标准化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打造以行业云平台为支撑的智能互联工厂。以高端制造基础较好的企业为试点示范,实施“100+1000” 工程,打造100个数字化(智能)车间,建设1000条自动化生产线。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加速发展具有自感知、故障诊断、自适应、数据存储及分析挖掘、网络通信功能的智能装备(产品)。围绕市场需求,重点发展智能终端。支持制造企业开

43、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十三五”期间,“一带一路”“新一轮东北振兴”“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际产能合作”等重大政策,将有力助推制造业加快发展。二是制造业优质存量释放比较优势。电站成套设备、轨道交通、数控机床及军工领域的产业体系较为完整,技术积累与商业模式成熟,部分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三是资源有优势、总需求增长领域潜力突出。高品质乳制品、肉制品、高端食品制造的消费需求升级、产品升级,市场空间巨大;加强煤化及石化产业链协作配套,延长产业链条,提升石墨、钼、铜等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升级潜力较大。四是民营经济动力增强。借助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市场主体规模不断壮大,承

44、载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为制造业转型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五是科技成果转化引领增量扩张。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断完善,加快与资本市场对接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助推科技型企业加快成长,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六是人力资源支撑潜力巨大。全省有81所普通高校、724家科研院所、8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41位两院院士,近百万支撑制造业发展的技术工人和优秀企业家队伍,可为全省制造业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加快壮大市场主体,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发展机制,加强政策保障。坚持

45、发挥比较优势,挖掘有资源优势、市场总需求增长产业的潜力,加速壮大产业规模。依托“互联网+”厚植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制造业未来发展制高点。坚持规划引领,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把握制造业发展趋势,突出问题导向,突破瓶颈制约,找准发展路径,努力提升高端制造、资源精深加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坚持创新驱动,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把握“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发挥对俄合作的区位优势,坚持“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依托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打造开放合作新引擎。坚持绿色发展,强化制造业约束性指标管理,开

46、展节能、节水示范引领,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消费自觉。把握工业化中后期生态资源的宝贵价值,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绿色制造产业体系。到2020年,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左右。制造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制造业与互联网加速融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产品质量效益稳步提升,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以“互联网+”应用为主的工业云大数据中心、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制造业领域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有序发展;全省制造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高端装备制造、高品质食品制造的竞争力不断提升。(二)项目

47、选址xx科技园安达市,黑龙江省辖县级市,绥化市代管。安达,源自满蒙语言,蒙语意为朋友,满语意为宾客,亦有安康顺达之意。安达素有牛城之称。安达市地处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位于东经12453-12555,北纬4601-4701之间。南距省城哈尔滨120公里,北至鹤城齐齐哈尔160公里,与世界石油名城大庆毗邻接壤,与青冈、兰西、肇东、肇州、林甸5个县市为邻,位于哈大齐经济带上的黄金地段,是哈大齐工业走廊上的节点城市。全市幅员面积3586平方公里,辖11镇3乡3个街道,共有汉、回、蒙、朝等14个民族。安达是中国著名的奶牛之乡和肉牛基地,是世界著名的奶牛带。草原面积272万亩,年产优质牧草2亿公斤

48、,是世界三大优质草场之一,草原植被以驰名中外的羊草为主,是亚洲东部特有的建群植物种,素有中国奶牛之乡之称。2015年11月,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2019年10月,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三)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51665.82平方米(折合约77.46亩)。(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63.27%,建筑容积率1.38,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72%,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68.76万元/亩。(五)土建工程指标项目净用地面积51665.82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32688.9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1298.83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43032.70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5504.61平方米。(六)设备选型方案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