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苏教版.doc

上传人:Wo****Z 文档编号:30687129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苏教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_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苏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在教学系统中起到主线贯穿的作用,它适应了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WTT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苏教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苏教版范文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特点2能力目标:开展调查,培养收集与分析p 资料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感受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和各生态系统之间密切相连的关系,树立生物与环境不可分割的观念。(2) 建立保护生态系统的观念本节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和特点本节难点: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和特点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挂图学生:翻阅图书资料

2、,上网查询有关生态系统的资料以备在课堂上交流;同时还要准备一些动手制作的材料和工具,比如胶水,剪贴画,剪刀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在黑板上挂出几幅关于大象,珊瑚虫,企鹅等动物的挂图,请同学们观看并思考这几种生物分别生活在哪些地方?生:热带地区,海里,冰冷的地带„„师:也就是说它们都生活在自己特定的环境当中对不对啊?生:对(齐声回答)师:当你漫步在校园里的时候,你会看见树木花草和草丛中的小动物。其实啊这些生物和它生存的环境一起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地球上有着无数的生态系统,那么这些生态系统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地球上又有那些生态系统呢?(提问法)通过和大家一起学完本小节就将

3、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池塘大家熟悉吗?生:熟悉师:池塘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多媒体课件显示一幅池塘的结构模式图)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每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下面的两个问题,并由其中的一个同学做好相关记录。(1) 池塘生态系统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2) 这些成分在池塘生态系统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生:观察并认真思考讨论(用幻灯打出一份显示生态系统成分的表格提示学生思考。)5分钟后师:好,现在我们请每个小组的一名代表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讨论的结果。(学生边交流,老师利用课件边填写表格)根据池塘生态系统的图学生还是能比较好的填出表格来,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必然性,那么这些成分在这个生

4、态系统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呢?(1)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呢?(2)池塘中动物与植物之间有什么关系?(3)池塘中的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都到哪里去了?这个过程与哪些生物有关呢? 生:交头接耳激烈的讨论5分钟请同学代表进行交流。在谈到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时,学生一定是查看了书本资料之后能够回答出它是“生产者”。但是对它为什么是生产者却不是搞得很清楚。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个问题,我重新将光合作用的两个动画播放了一下。(1)两个同时放着一株植物和小鼠的钟罩,放在阳光下的那个小鼠生活的很好,而放在黑暗中的小鼠不久就死亡了。(2)动物以绿色植物为食一天天长大的过程说明了绿色植物为其他生物的生存

5、提供了生存和生活的资。所以绿色植物就充当了“生产者”的角色。师:(小结)学习了这么多大家有没有对生态系统有了初步的了解了呢?生:有师:生物生存在一定的环境当中,并且与环境一起形成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作用,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共同维持这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第二课时师:大家上节课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特点,好,这节课大家拿出准备的材料和用具每四个人为一组,回想上节课学到的知识做一个生态系统模式图,每个人都要积极动脑筋要想想每种成分的作用。好大家开始吧。15分钟每个小组都拿出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师:前面大家都只是模拟了池塘生态系统来做模式图,但是大家认为是不是自然界就只存在这

6、一种生态系统呢?生:不是的师:那还有哪些呢?生:(举出很多了)师:同学们懂得的很多,说明同学们课前准备的都很认真,那我们就来了解了解各式各样的生态系统吧。用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如: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等。并且对每个生态系统它们各自的特征做简要的介绍,但是因为现在生态系统也遭到的破坏为了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它的危害性在讲到淡水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时候又展示了两种对比的景象。一幅是碧波荡漾,鱼虾四处可见;一幅是黑水滚滚,毫无生气。一幅是郁郁葱葱的茂密森林;一幅是光秃秃没有树木的森林。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情况的发生?生:(思考并积极发言)水被化工厂污染了;森林

7、被人为砍伐了等等。师:对,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人为的原因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那么这些生态系统破坏了对我们人类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对我们一点影响也没有啊? 生:不是的。师:那有什么影响呢?师:我们不能喝到干净的水了;没有新鲜的鱼食用了;没有木材了等等。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既然大家也知道它们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生:保护它们,不能破坏它们。师:当我们看到它们被破坏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生:制止。师:对,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生态系统。我们要和其他生态系统和谐发展,这样大家才会生活的更好对不对啊?生:(齐声回答)对。巩固与反馈:能力测试P9 2、3、4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8、植物-生产者(producer)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consumer)微生物-分解者(deposer)生态系统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学得轻松,看得过瘾,课堂上的气氛轻松活跃。反思这节课,有以下收益: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要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来说,尤其是初一的孩子,成功的感觉除了来自自己的感觉还有很大部分取决与教师的评价。教学中,教师的表扬,哪怕是不真实的表扬,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鼓励。再整个教学活动中,我说得最多的是“你们说的很对”“你们做得非常好”„„积极肯定每位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因为赞赏而把学习活动当

9、作愉快的享受。初中生物教学课程理念思考研究一、面向全体学生-生物教师视野的广度笔者常年从事八年级的生物教学,相对于七年级来说面临着会考的更大压力,而由于师资力量和重视程度等原因,学生在七年级所接受的生物教学并不足以为学生八年级的生物学习提供基础,因此八年级生物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体显得更为困难。也正是在这种情形下,笔者逼着自己摸索出一个新的思路,那就是“云课堂”,这是一种课堂组织形式,主要发生在新知教学之后的全面巩固阶段,即在新授知识之后通过“云课堂”去实现全体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全面掌握。云是一种计算机技术,其背后实际上是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资的最大程度上的利用。课堂上借鉴这一思想,遵循三个步骤:一是

10、让学生认清自己的掌握程度,以确定自己是帮助者还是求助者;二是寻找帮助或求助的对象;三是互动。生物课堂完全可以赋予学生这样的时间与空间,只要教师做好唯一的工作-监控,那学生就能迅速地寻找到自己的合作对象,从而完成生生间知识的传递与学习思路的交流。这里需要做两个基本工作:一是跟学生解释“云课堂”的思路,让帮助者意识到帮助别人可以巩固自己的知识,让求助者认识到同学的思路有时比老师的思路还好;二是跟学生明确求助、互动要求,即效率至上,不能浪费时间。实际上,面向全体学生决定了生物教师的教学视野,体现了教师把握学情的能力,更体现了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在笔者看来,这种掌控不体现在学生学习活动的整齐划一上,而

11、是体现在学生在学习需要的驱动之下能够最快地寻找到学习资上。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初中生物教学的高度学科素养是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一个内容,关于生物科学素养,有研究者提出传统意义上的“双基”并不完全等同于生物科学素养,而只是生物科学素养的一个部分。那完整意义的生物科学素养包括哪些呢?通过研读课程标准以及对生物发展史上的一些实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科学素养还包括学生的探究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还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显然,离开了具体的生物知识的学习来谈这些概念是空洞的。笔者的观点是只有在

12、这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才能将生物教学所强调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落到实处。如在“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中,教师通过“切脉诊病”的问题提出,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向探究,然后再引导设计感受血管跳动、观察血管类型、观察哺乳动物的心脏、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等活动,通过活动来认识到人体内物质的运动离不开血液。为了防止活动结果的偶尔性,教师还有必要让学生认识到类似于感受血管跳动的活动往往需要三次以上的反复测量。当学生经过探究认识到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相关知识之后,还需要让学生有一个在陌生情境中运用知识的过程。如为什么脉搏会跳动?男女学生每分钟的脉搏次数会有所不同?哪些情形下脉搏跳动的次数会发生变化?.这些问题可以有效

13、地激发学生运用知识的意识,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经过传统意义的“活学”并抵达“活用”的境界,也只有在用的过程中,学生才会对探究得来的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三、倡导探究性学习-初中生学习方式的深度显然,从学生生成知识的角度来看研究性学习,会发现研究性学习有更深的深度,其需要学生自主运用自身的知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来生成新的知识,这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说显然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即使经过十多年的磨合,实际上也没有变成普遍的教学方式。笔者在这些年的教学中也通过多个课例进行了尝试,如上面提到的“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一节教学中,就“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这一环节,笔者曾经带着一个班的五六个学生进行了一次小型的研究性学习,其中一个孩子有获得新鲜猪血的条件,笔者给了装有适量柠檬酸钠的试剂瓶让其带了一些血液过来,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得以近距离地观察血液的组成,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血液分层的现象,甚至还能大致地判断出血浆和血细胞的体积关系(体积比)。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学生非常感兴趣,而在八年级学习之初通过这几个学生的活动可以带动其他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因而客观上也起到了带动全体、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作用,在后续的研究性活动中更多的学生乐于参与也就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作者:杨金花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南苑中学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