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历史(基础+能力)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随堂课时反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0677741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历史(基础+能力)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随堂课时反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中历史(基础+能力)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随堂课时反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历史(基础+能力)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随堂课时反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历史(基础+能力)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随堂课时反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解析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国家”的含义与土地、五谷联系起来,说明我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答案B2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最早培植水稻和粟B商周时期普遍使用青铜农具C隋唐时期出现的曲辕犁一直为后世沿用D宋朝以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江浙地区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史实能力。商周时期

2、出现了青铜农具,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B项错误;A、C、D三项均符合史实。故选B项。答案B3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A牛耕的出现B牛耕的推广C铁农具的使用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解析国语晋语是反映春秋时期的事,“宗庙之牲”指的是用作祭祀的牲畜。“畎亩之勤”是指在农田里耕作,说明了牛耕的出现。答案A4你若去新疆旅游,手持下图所示门票参观。为使自己充实这一人文旅游,之前你应了解其历史渊源。下列有关其开凿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源于战国都江堰B源于汉朝龙首渠C源于汉朝的漕渠D源于汉朝的白渠解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修建龙首渠时,采用井渠施工法。后来传至

3、西北地区,称坎儿井。答案B5史书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A由西域传入B属水力灌溉工具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D最早出现于江东地区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种耕犁。“箭”的作用主要是调节耕犁的深浅,这就是曲辕犁,最早出现在江东地区。答案D6右边这幅木刻画的内容形象地反映了古代中国()。A领先世界的艺术水平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D先进的纺织技术解析通过图片观察既有曲辕犁又有纺车,此题应该理解为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男耕女织。故选C项。答案CB组(能力题)7图l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铁犁牛耕的出现B犁耕

4、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解析从直辕犁到曲辕犁,很明显是犁耕技术的进步,故选B项。答案B8“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荡绿。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这首词反映了我国古代()。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商品经济发达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农业的落后性解析从材料信息“门外春波荡绿”“轧轧鸣梭穿屋”等可知,这首词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现象,即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答案A9汉书食货志载:“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材料反映了()。A农家生活自然祥和B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C小农生活的艰辛D牛耕的使用与推广解析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由于劳动力分散、生产工

5、具简单,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且在封建政府的重压下,小农劳动强度大,生活极其艰辛。故选C项。答案C10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解析A项中的“富裕安逸”与题干“丑妻薄地破棉袄”不符,B、D两项在题干中都没有体现;“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反映了以家庭为单位、拥有土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答案C11(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国史概要材料二明清时

6、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愚见贫农之家,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太湖地区农业史(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并将两者联系起来,说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4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6分)解析第(1)问根据东汉“二牛抬杠”(耦犁)到唐代曲辕犁回答农业的发展概况,可以联想到犁耕区域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第(2)问需要紧贴材料,根据阅读、理解说明耕作变化的表现和原因。“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一问需要思路开阔。答案(1)农耕技术逐步普及,耕作技术不断进步,犁的改进更适合地区土质特点和耕作的需要。(2)表现: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人力取代畜力。原因: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使用牛耕成本高。影响:耕作技术上出现倒退,农业难有突破;农业占用大量劳动力,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