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教程】2021年高中生物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0657466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教程】2021年高中生物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金版教程】2021年高中生物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版教程】2021年高中生物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教程】2021年高中生物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金版教程】2015年高中生物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的叙述完全符合生态经济的是()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在资源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大大减少先生产后治理,提高经济效益A BC D解析: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答案:B2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桑基鱼塘模式图,该模式把很多单个生态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高效生态系统,

2、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生产力。这种模式所依赖的主要原理是()A整体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D物种多样性原理解析:桑基鱼塘模式中各系统内部都有产品产出,系统间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而衔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闭合的生态工业网络,使园区内资源达到最佳配置,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降到最低水平。这种模式所依赖的原理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故正确答案为C。答案:C32014益阳高二检测某些地区出现“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是因为发展中哪一原理失调造成的()A协调与平衡原理 B整体性原理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系统整体性原理解析:在人们去利用某些自然资源的时候,往往

3、由于缺乏整体调控,导致做了很多无用功,同时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题目中所说的现象就是由于整体调控不当造成的。答案:B4下列结构示意图能体现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的是()解析:D选项中,一般局部出现故障,不会造成整个网络瘫痪,很多生态系统也存在类似现象,如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模式,体现了系统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即把很多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整合,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高效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生产力。答案:D5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系统整体性原理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由其营养结

4、构的复杂程度决定的。物种越多样,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也越高,故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易受害虫危害,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答案:C6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流入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物所吸收的全部的太阳能B该农业生态系统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C该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箭头只表示物质循环而不能表示能量流动D该农业生态系统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解析: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固定的总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答案:A7下列

5、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是()A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B防止环境污染C单纯追求粮食产量D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建设目标,只有C项不正确,单纯追求粮食产量有可能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答案:C8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A发展“石油农业” B生态工程C清除污染物 D禁止产出污染物解析: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答案:B9下列措施中不符合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的是()A城市规划,分区

6、建设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B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C采用浮床工艺法等手段治理环境污染D用法律手段严禁汽车上路及造纸厂、酒厂生产,以断绝污染的源头解析:严禁汽车上路及造纸厂、酒厂生产,一方面会严重阻滞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不能达到“断绝污染源头”的目的。答案:D10人们为了解决某些在农、牧、渔业等生产中产生的生态问题而采取了下列各项措施,其中导致完全相反的结果是()A更好的人口控制方法B制造更强、更有效的农药C合理地放养牲畜D把科学的耕作技术运用于海洋解析:人口的迅速增加必然会给生态系统增加更大的压力,所以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有效方法;合理地放养牲畜和科学、合理地

7、利用海洋资源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制造更强、更有效的农药必然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这与人们的愿望是完全相反的。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应致力于生物的防治方法的研究与开发,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病虫害的防治和环境污染问题。答案:B11我国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试分析上述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A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 D整体性原理解析:协调与平衡原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考虑环境承载力。答案:B12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为了不受大自然的惩罚,必须具备正确的观点是()A只有讲求生态效益,才能获得稳定的

8、经济效益B遵循生态系统自身规律,大力扩展耕地面积C保护对人类有益的生物资源,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D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解析:大力扩展耕地面积、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都会破坏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必须在考虑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答案:A13“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注意了以下两个问题。(1)考虑到树种的生态适应性问题;(2)考虑到树种多样性问题。这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哪些原理()A系统学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C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D物种多样性原理与整体性原理解析: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的意义: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

9、功能、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物种多样性原理的意义:生物多样性程度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协调与平衡原理的意义: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整体性原理的意义: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三北工程”中考虑到树种的生态适应性问题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考虑到树种多样性问题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故只有B正确。答案:B14据下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良性循环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

10、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解析:本题给出了最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需要进一步应用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选项A符合物质循环再生原理;选项B对物质循环再生进行了进一步阐述;选项C与“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利用率”矛盾;选项D在物质循环再生的基础上,阐述了“污染物是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的含义。答案:C15下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行解决C保护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解析: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我们发展中国家就

11、可少走弯路,避免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应提前采取相应措施,对必须建设的污染企业要进行污物处理。答案:D二、非选择题16下图是以沼气为纽带建立的庭院生态系统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该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最大的优点是_,最大的缺点是_。(2)在该生态系统内,如果人的能量70%来自农作物、20%来自鸡等家禽、10%来自猪,则人体如果获得100千焦的能量,至少要消耗_千焦能量的农作物。(3)该庭院生态系统是利用了_、_(填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而设计的。解析:该系统中要使人消耗的农作物最少,则按能量传递效率为20%计算,消耗的农作物总量为(10070%5)(10020%55)

12、(10010%55)1100 kJ。答案:(1)物质、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单一(2)1100(3)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17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前往市郊调查农业生态系统,经过交流和修改后绘制出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你认为该生态系统是否达到良性循环?并请说明理由。(2)该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多级利用的实现,是根据生态系统的_原理设计的。(3)沼气池中的生物的细胞中都存在的细胞器有_。(4)如果要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设计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时,可根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的_原理,科学增加农田中的_。(5)请你评价以上农业生

13、态系统方案的优点。解析:(1)由图示分析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达到了良性循环。(2)该生态农业依据的原理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科学地实现了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充分利用、能量多级利用,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沼气池中存在的生物主要是厌氧微生物,如产甲烷杆菌等,多数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都存在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4)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所以设计生态系统时,根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科学地增加生物种类,达

14、到提高抵抗力稳定性的目的。(5)评价一个生态系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食物链设置是否合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能否充分利用;物质、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最大限度地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答案:(1)达到了良性循环,因为在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都得到了充分利用。(2)物质循环再生(3)核糖体(4)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生物种类(5)科学地利用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能量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利用,使能量朝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流动;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18如图是某一生态农业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仅

15、从能量考虑,若要生产2 kg鸡肉,最多需要消耗农作物共计_kg。(2)在发酵装置里的B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与水稻根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_,它的代谢类型为_。(3)氮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但在种植大豆时不施氮肥,仍能旺盛生长,其原因是_。(4)在沼气池中常有一种刺激性的臭气,该物质是_,通过_细菌的作用可将臭气除去,并能形成_被植物吸收。解析:人们建立生态农业是在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可以通过沼气池这一环节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在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都是生产者。沼气池中的刺激性气体为氨气,硝化细菌可以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被植物吸收利用。答案:(1)水稻、大豆、蔬菜20(2)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异养厌氧型(3)大豆可与根瘤菌互利共生,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可为大豆提供氮源(4)氨气硝化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