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高效衔接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Wo****Z 文档编号:30644712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高效衔接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高效衔接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高效衔接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高效衔接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高效衔接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高效衔接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以来扶贫开发和乡村振兴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进一步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夯实发展基础,助推农业产业发展,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高效衔接、深度融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发展目标坚持“以农为本、三产联动,政府引导、主体推动,共建共享、协同推进”的原则,2021年2022年,全县建成10个以上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每个乡镇建成1个以上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生猪、蔬菜主导产业,打造“一县一业”示范县;按照主导产业突

2、出、带农增收效果显著、品牌影响力大、组织化水平高的标准,打造136个以上“一村一品”产业园,每个行政村打造1个以上“一村一品”产业园。到2022年,全县生猪存栏50万头以上,出栏100万头以上;蔬菜种植面积达25万亩以上,产值15亿元以上。二、重点任务(一)立足资源,抓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各乡镇要充分发挥资源、交通、区位、人才、技术等优势,紧紧围绕本乡镇的主导、优势、特色等产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因地制宜,建设蔬菜产业园、蚕桑种植园、山林经济园、生态农业休闲园、畜牧养殖园(生猪养殖园、肉牛养殖园、蛋鸡养殖园)、农副产品加工园等现代农业产业园;要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布局,积极创造条件,建设一

3、批产业特色突出、入驻项目特色鲜明、配套功能完善、承载能力强的创业园。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不断加强产业园规模化建设,提高主导产业区域布局集中度,连片规划、成片推进,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基地。1.大力提升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发展水平引导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配套建设烘干、预冷、加工、储存、运输、配送等设施,提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装备水平,减少农产品采后损耗率,提高商品转化率。鼓励企业开展跨区域精深加工,扩大主导产业产品规模。鼓励支持市场主体引进农产品副产物收集、处理、加工的装备和技术,提升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2.着力打造产业园绿色食品牌划定绿色有机农业发展重点区域、建立绿色有机基地管护机

4、制、调整优化主导产业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实现生产基地绿色化。大力推动农业投入品绿色化和废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大幅提高绿色有机基地和产品认证,扩大绿色有机认证;发展和壮大生产主体服务平台、扩大服务组织、统一生产和产品标准、扩大对外宣传、形成绿色有机联盟。3.全力提升产业园服务能力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入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农产品加工率,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加强农机、设施、质检、信息化、储藏、保鲜、冷链、废弃物处理等农业要素建设,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能力,打造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商标

5、品牌。产业园内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95,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二)突出主导产业,抓实“一县一业”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聚焦蔬菜、生猪优势产业,兼顾其他特色优势产业,全面落实“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6个方面举措,不断提高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组织化、市场化水平。做大做强做优生猪、蔬菜主导产业,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把小农户引入“一县一业”发展大格局,打造“一县一业”示范县。为推动乡村产业兴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

6、品牌”奠定坚实基础。1.提升规模化水平提高生猪、蔬菜主导产业区域布局集中度,打破乡、村、组界限,连片规划、成片推进,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大力实施加工提升行动,引导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配套建设烘干、预冷、加工、储存、运输、配送等设施,提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装备水平,推动规模化加工。2.提升专业化水平建立完善主导产业标准体系,加大推广实施力度,推进标准化生产经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及绿色食品加工园,推进发展要素向产业园区聚集,加工产能向县城、重点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聚集,提升生产区域专业化水平。3.提升绿色化水平划定绿色有机农业重点发展区域,建立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地挂牌保护制度,形成

7、绿色有机基地管护长效机制,实现生产基地绿色化。推动农业投入品规范化经营、科学化施用,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全面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行动,探索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政管理和市场运营机制,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制定主导产业基地和产品认证计划,组织、指导、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开展有机产地转换,大幅提高绿色有机基地和产品认证规模,不断扩大绿色有机认证规模。4.提升组织化水平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打造和申报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示范社,不断提高专业合作社整体发展质量。围绕市场需求,着力培育一批专业技术

8、强、服务质量高、市场化运营规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重点加大对龙头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品牌打造、冷链物流等关键环节支持力度,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因地制宜采取订单带动、土地流转、股份合作、托管托养、代耕代种、吸纳就业等方式,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将主导产业从业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新轨道,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5.提升市场化水平充分挖掘主导产品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的差异性,加快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支持企业积极参与“10大名品”和绿色食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评选,组织开展区域公用品牌、名企、名品公益宣传,不断培育自主

9、品牌。加大农产品田头市场标准化建设与改造,合理布局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零售农贸市场,建设完备的产品供应链体系,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培育县域内农产品电子商务主体,提高农产品电商销售比例,不断推进产品营销水平。完善农业投入品有效监管服务模式,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产品质量检测制度,提升品牌公信力,健全落实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强市场监管,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为主导产业品牌培育提供有效保护,不断健全诚信体系。(三)聚焦特色产业,抓实“一村一品”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围绕主导产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专业村。鼓励村

10、集体经济组织积极参与“一村一品”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增收。通过打造“一村一品”,将我县资源优势、生产优势和产品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品牌优势和效益优势,加快产业提质增效,增强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通过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园,培育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名牌产品,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实现“一村一品”产业园所在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所在乡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以上,实现食用农产品绿色食品认定率100,实现主导产业更加明显、主导产品有注册商标,实现标准化生产、

11、品牌化运作。1.突出主导产业,发展新型业态充分发挥各乡镇、各村资源、交通、区位、人才、技术等优势,着力打造蚕桑、蔬菜、林果、畜禽、野生菌产业,开发生产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名优特新农产品,突出“品”的特色。2.提升生产标准,保障产品质量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要求,逐步建立一整套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组织农户自觉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逐步建立高效的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保证“品”的质量;依托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进、研发和推广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加快消化

12、、吸收和改良,开发科技含量高、加工程度深、产业链条长、增值水平高、符合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要求的产业和产品,提高“一村一品”的资源利用率、商品率、加工转化率和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的档次。3.搭建新型平台,壮大经营主体按照规模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利益联结紧密的要求,以“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合作组织+种养农户”等形式,尽快做大做强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拉长产业链条,着力完善“一村一品”发展机制,推进龙头企业和组织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使这些企业和组织为农户提供种子、技术、生产资料供应等多方面的服务,并在组织和带动广大农户发展“一村一品”中发挥更大的拉动作用。要搭建科研、质量安全认证

13、、电子商务、交易市场、“云品”频道等平台,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推动科研院校与企业、市场有机结合。做大做强做优现有企业,扩大招商引资,以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一流企业、人才、技术,结合“一村一品”产业园区创建,培育壮大专业合作社,覆盖千家万户生产者。4.加快“三品”认定,打造绿色品牌加强品牌的培育、认定、宣传、保护和推广,打造一大批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增强“品”的亮度。按照品牌农业的要求,加快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设无公害生产基地,带动发展一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加快现有产品名牌(名品)化,着重选择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项目和已经形成的规模较大、品质较高的主导产业以

14、及新兴产品作为品牌重点加以培育。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精心做好品牌策划,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利用博览会等各种展示推介平台以及各种媒体,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推介。5.实施消费扶贫,带动农民增收重点建立农户参与机制和受益机制,明确农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环节和份额,实现产业扶贫的组织化和利益联结全覆盖。围绕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长远发展,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县级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做到上下联动

15、、条块结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县推进“三农”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农业农村局)要加强统筹协调,会同各成员单位做好组织协调、动态管理、考核评价、监督检查等工作。(二)加强招商引资各乡镇、县级有关单位要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强化分工协作,突出产业招商、精准招商、项目招商。要优化政策措施,改善发展软环境,促进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工作。(三)做好配套服务各乡镇、县级有关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负责做好综合协调、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等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做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土地(林地)流转纠纷调解、公共服务和管理等工作。县级有关单位要继续将涉农项目向现代农业园区倾斜,及时解决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四)加强宣传推广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借助各类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及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高效衔接助推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及成功经验,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组织开展观摩交流活动,建立沟通联系和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反映工作进展情况,推广好经验好做法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