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教案 .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30554653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教案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教案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教案 .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 1 / 5 16 短文两篇学习目的:1、背诵默写,理解提升。2、合作探究,托物言志。3、联系生活,提高情趣。学习准备: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第一课时陋室铭教学设计:一、陋室图景,交流引读。1、陋室展示: 出示一幅陋室,让同学们观看思考。2、交流引读: 同学们,我们看了这幅陋室图景后,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说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看看禹锡是怎样看待陋室的。(板书课题与作者)禹锡( 772840),唐代文学家。字梦得,人。曾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多次被贬。有梦得文集。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意思

2、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1、读一读:教师示诵读铭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并找出韵脚,体会文章的音韵美。名、灵、馨、青、丁、经、形、亭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可采用游戏接龙式背诵。2、译一译: 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3、理一理: 全文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前6 句):运用类比立论。第二层(中8 句):写室生活情趣的高雅、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第三层(后4 句):用例证、名言来证明“陋室”不陋。三、合作探究,诗句品析。 谁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文

3、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讨论明确:周围景色:“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写环境清幽宁静;往来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与人交往高雅脱俗;生活容:“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室活动欢畅无虞。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山不在高 , 水不在深 类比什么? 有仙则名 、 有龙则灵 暗喻什么?讨论明确:采用比喻和类比的方法,一方面引出文章的中心,一方面说明即使陋室也有名,也有灵。前二句类比 陋室 ,后两句暗喻自己。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呢?讨论明确: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喻,表现了高雅的志趣。四、赏析拓展,互动释疑。

4、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 . 2 / 5 1、赏析拓展: 赏析禹锡的另一首诗乌衣巷,请你联系禹锡的背景来谈谈读过此诗后的感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提示:乌衣巷地处金陵南门朱雀桥附近,为东晋王导、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处。)教师点拨:夕阳斜矣,暮气逼人,在这种冷情调中,野草撒野地开花,似乎在以鲜丽的颜色和蓬勃的生机,反讽着世事的变迁。又似乎在以自由的生命,暗示着曾经

5、繁华盖世的这片地方,已是门庭冷落,车马稀疏,荒草没径了。诗人一点灵感,借一只燕子阅尽世事沧桑。它奇思独具地以一只燕子的飞翔,把王巨族聚居之处,与唐朝已变成平常百姓杂居之处,进行了双时空的叠印,从而对如此名门望族的烟消云散发出了充满命运感和废墟感的深长叹息。2、互动释疑: 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1、总结存储: 请各小组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要从方法、思想情感上考虑。2、课外延伸:背诵默写课文。表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文,在中国古代有许许多多。请同学们在课外阅读中

6、注意收集,把它们抄写在本子上,比较一下看看哪一些诗文写得最精彩板书设计:陋室铭禹锡景:优美的自然环境“上”、“入”以静为动德馨 友:学问渊博的来客主人:具有高雅脱俗的情怀“陋室不陋”的原因趣:恬然自适的生活主人:安贫乐道的情趣、对世俗生活的厌弃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自己不贪恋荣华富贵、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爱莲说教学设计:一、莲花欣赏,交流引读。1、图片展示: 学生欣赏无穷碧的莲叶,别样红的莲花,并吟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例:乐府中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唐诗中的“留得残荷听雨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名师资料总结 - - -精

7、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 . . 3 / 5 2、交流引读: 同学们,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这里的莲以高尚纯洁的形象出现,表现出它特有的廉洁、清正,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的品质。(板书课题与作者)3、作者简介: 周敦颐 (1017-1073) ,宋代道洲 ( 现在省道县 )人,字茂叔,哲学家

8、。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 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4、题解: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呢?“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 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1、读一读:教师示诵读课文,学生把握以下难读的字词。蕃 淤泥 濯 清涟 妖 蔓 枝 益 亭亭净植 亵玩 焉学生情感朗读,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可采用游戏接龙式背诵。2、译一译: 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蕃 濯

9、谓 隐逸 君子噫 鲜 宜乎 者也三、合作探究,诗句品析。设置问题情景一: 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讨论明确: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讨论明确:不是。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设置问题情景二

10、: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讨论明确: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讨论明确: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设置问题情景三: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讨论明确: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谁爱菊花?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作者写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谁爱

11、牡丹?世人。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由此可以看出,写 菊 写 牡丹 仍是为了衬 莲 ,写 菊 为旁衬,写 牡丹 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设置问题情景四: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讨论明确: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 - - - - - - - - - . . 4 / 5 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

12、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赞美莲花: 出淤泥而不染 ,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课文中的两个 独 字,充分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说明了自已不同于渊明的生活态度。四、借花喻人,归纳主题。1、借花喻人:为什么人们对 花 的爱好不同呢 ? 喜爱哪一种花,说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 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

13、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声远播的君子。 作者对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赞赏的只是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 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 “惋惜”的情感?对于牡丹,作者更多的是“鄙视”。2、归纳主题: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与其风尚的不满,文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理想和美学情趣。3、互动释疑

14、: 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1、总结存储: 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学生可能这样说: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教师可以这样说:同学们,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15、。2、课外延伸:背诵默写课文。仿写爱莲说以“爱说”为题写一篇300 字左右的小作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点明所爱之物的所托之志。附:板书设计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 - - - - - - - - - . . 5 / 5 爱莲说渊明独爱 菊 (正衬)隐逸者惋惜世 人 甚爱 牡丹(反衬)富贵者鄙视予 独爱 莲 君子者赞美托物言志教后反思: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