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一(教案)_语文园地八教案.doc

上传人:Wo****Z 文档编号:30461276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园地一(教案)_语文园地八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园地一(教案)_语文园地八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园地一(教案)_语文园地八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园地一(教案)_语文园地八教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园地一(教案)_语文园地八教案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在阅读时,要学会根据内容展开联想,在比较和思考中获得新发现、新认知。 2.在词句段的训练中认识排比句和分号的特点及用法。 3.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4.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排比句,正确使用分号。 2.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教学难点】 理解过故人庄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点拨:阅读文章联想到读过的类似文章,通过比

2、较和思考,就会有新的发现,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借助比较的思维过程而进行的一种积极主动的阅读。类似课文的阅读,首先要异中求同,从几篇文章中找出其基本规律,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读草虫的村落可以联系蟋蟀的住宅。两篇文章题目相似,内容也有相同之处:,蟋蟀可以“弹琴”,草虫也能“攀谈”,都体现了作者对昆虫世界的喜爱、迷恋。其次同中求异,辨析每篇文章的特色。两篇文章虽然都是写昆虫,蟋蟀的住宅依靠仔细的观察、研究,很仔细地写出了蟋蟀住宅的情形;草虫的村落则在描写中加入了丰富的想象,把昆虫的世界写得充满情趣。 2.我分享、我积累 牧场之国 相同点 草原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都是在观

3、察中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 (2) (3)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描写草原的一碧千里的特点。运用到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动静结合,既有静景,也有活动的牛羊的描写。尤其是静立的牛羊的描写,都是在“思考”“回味”中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

4、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白描写法是牧场之国写作上的一个特点,主要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描写草原及牛的特点,尤其是牛的描写比较传神,表达喜爱之情。 不同点 借景抒情是草原写作的 一大特点,在精笔细描中侧重 于

5、对草原的赞美,流露出作者 满心的喜悦与赞叹。 u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草原 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 -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 我们置身于这样热情洋溢的场景中会有什么体会?你会怎样做?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 (4) (5) (67) 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

6、,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草原一文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可以从以下描写中体会到:“迎客”的描写紧扣一个“飞”字。从看见小河开始,一切似乎都加快了。主人穿着各色的衣裳,“疾驰”而来,从“襟飘带舞”中也能感受到速度之快,从速度之快才能进一步感受到主人的好客之情。像一条彩虹飞过来,和前文“各色”前后照应。鲜艳的服饰,疾驰的骏马,飞舞的衣襟,热情的情感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热烈的迎宾图画。全段由静始,到闹终。其实也是作者心情变化的真实写照。 蒙古包外,主客相见写的简练而热情。“热乎乎”“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一读就懂,在理解这些的基础上,再理解“民族团结互助”,可以降低难度,也为结尾的“蒙汉情深”做好了

7、铺垫。蒙古包内,亲热的联欢开始了。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人美、景美,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 生活中,当我们看到某种最物后,心中就会忽有感受,进而借着对景物的描写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如贾平凹在月迹中就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看时 ,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

8、圆却慢慢又亏,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 (8) (9) (10) 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个空镜,一个失望。”孩子们高兴地寻找月亮,可月亮却“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种失望的心态。此处情与易融为一-体,充分表现出孩子们对美的渴望及珍惜之情。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体会排比句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读一读,找规律。 点拨:读一读这几个句子,我们发现这些句子都是排比句。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深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

9、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以排比句的形式写出花“礼品、冠冕、祭献”的最后结果,袒露出了花的凋谢命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写出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作者运用了三个相同的句式,把花海比作锦缎、霞光、彩虹,突出了花海“五彩缤纷”的特点。) 参考答案: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

10、最后的祭献。 (11) (12) (13) 表达效果:从排比句中的“礼品、冠冕、祭献”就可以看出,诗人是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人生的。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表达效果:将桂林山水中的静清绿的特点描写得细致入微,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表达效果:运用排比,从自身看到的、感觉到的、想到的这三个方面,来具体描写野花“五彩缤纷”的特点,使景物的描写更生动更具

11、体,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2.练一练,学运用。 读一读,仿照句子写一写。 (1)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如: 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如: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 排比句: 参考答案: 写人的排比句:老师, 您好比一架穿梭机,能带我们穿越历史长河;您好比一把钥匙,能帮我们打开迷惘的心锁;您好比一颗启明星,带领我们走向洒满阳光的天堂。 抒情的排比句:友情是冬天里的一杯热茶,是夏天里的一缕清风,是秋天里的一句问侯。 3.我拓展,

12、我积累。 名家名篇中都有排比句: 朱自清春: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14) (15) (16) (17) (18) (18) 郭风松坊溪的冬天: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大嫂为帮助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双脚;我们也不会忘记,朝鲜大娘为了保护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孙子;我们更不会忘记,朝鲜小姑娘为了营救志愿军,失去了她的母亲。 (二)读下面的句子,再说说分号的用法。 1.读一读,找规律。 点拨: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

13、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或者是大句中的并列部分。分号一般有四种用法:明显的并列分句;一正一反的并列分句;两个互相补充的并列分句,结构虽然不平行,但意思是并列的;论结构,论意思,都不并列,但都有一个比较大的停顿;用逗号不足以区分上下两个段落,用句号又嫌把意思连贯的一句拆成两句,最适当的使用分号。下面句子中双竖线的地方就是表示并列关系。 参考答案: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用法:这是比较明显的并列分句,摇曳、呼吸、微睡、醒来都是花的日常生活形态,这里运用分号就把

14、花的这四种形态写了出来,使得文章栩栩如生。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又冷又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用法:一正一反的并列分句,通过吸收热量多与少的对比,对应了空气的热与冷。 2.练一练,学运用。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1)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显得更绿了 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显得更蓝了 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显得更白了 (2)越是减产 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 越多垦荒 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19) (20) (3)张家界石峰林立 峭壁万仞 天子山居高临下 气势磅礴 索溪峪群峰环抱 粗壮雄

15、峻 参考答案:(1)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 (2)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3)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粗壮雄峻。 (三)你注意过路牌吗?我们可以借助拼音认识地名。 1.读一读,找规律 出门在外总会遇到不认识路的情况,这时路牌就能给我们指明方向。指路牌是为方便市民出行、导示、辩分方向等,在道路两旁或绿化带上建设的交通设施。路牌上的汉字不认识的话,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路牌上标注的方向或者是公里路等还可以为我们明确方位和距

16、离。 指路牌主要作用就是引导,疏通,指示,分流的作用,主要是:提供道路信息,起到道路语言作用。指挥控制交通,保障交通安全。指路导向,提高行车效率。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2.练一练,学运用。 练一练,填一填。 参考答案: 3.我拓展,我积累。 路牌中除了标明地点、场所以及方向之外,通常也会有距离的标示,借助这些标示可以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对于路名、地点或者场所中没见过的汉字可以通过路牌的汉语拼音来认识,引导前往目的地的路径。 汉语拼音还可以用来拼写自己的姓名、城市名等,用处很多。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 过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 (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

17、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师范读,学生跟读。 (2)互相交流识记生字。 (3)自由朗读。 2.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3.理解重点词语。 过:拜访。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 具:准备,置办。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黍(sh):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邀:邀请。至:到。 合:环绕。 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斜(_i):倾斜。因古诗需

18、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_i。 开:打开,开启。轩:窗户。面:面对。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还(hun):返,来。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4.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根据注释,借助插图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

19、,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5.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 “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这句话不通顺,已修改 作者以亲切自然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6.延伸阅读。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设计意图: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释和插图,在反复朗读中了解古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读背背,学会积累诗句。在读读背背和探究交流中提高了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