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岞村惠安女服饰探源_周仕平.pdf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3044908 上传时间:2020-06-2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8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岞村惠安女服饰探源_周仕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岞村惠安女服饰探源_周仕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岞村惠安女服饰探源_周仕平.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收稿日期:2006- 08- 01 作者简介:周仕平 ( 1974 ) , 男 ( 汉) , 福建泉州人, 黎明职业大学人文社科系教师, 主要从事社会学方面的研究。 文章编号:10088075 ( 2006)04006503其他 大村惠安女服饰探源 周仕平 1 林联华 2 (1黎明职业大学人文社科系 福建 泉州 362000; 2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3) 摘要:通过对大村惠安女服饰的调查及其它相关文献记载的查阅, 主要从历史渊源、 地理环 境、 审美意识三个方面分析惠安女服饰形成的社会历史地理原因, 进行相应的文化探源 。 关键词: 惠安女服饰 ; 大村 ; 探源

2、中图分类号 : K892. 23 文献标识码 : A “轻宽黄头笠、 披肩花头巾, 暴露肚脐腰部 的斜蓝短衫, 宽如灯笼的黑绸大折筒裤 , 彩色化 纤腰带系着银裤链 ,” 这奇而不俗 、 艳而又韵、 和谐自然的惠安女服饰在汉民族服饰中独树一 帜, 吸引着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内外众多学者的眼 球。 惠安女的服饰造型美观、 自然秀丽 、 色彩光 丽而和谐 , 是我国服饰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 在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中可称独树一帜 。崇武半岛最 东端的大村是惠东大半岛中之小半岛 , 其地理 三面临海, 只有一条狭长的地带与崇武半岛连 接, 由于地域的封闭性造成这里的民俗比惠安其 它地区更为传统 、 更为原

3、始, 这里的惠安女传统 服饰优美, 且保存较好, 是惠安女服饰的典型。 因此 , 研究大村惠安女服饰形成的原因在地域 上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 一 、 历史渊源和宗教习惯影响 关于惠安女服饰的历史渊源, 没有相关的历 史文献记载, 地方县志方志等也未曾提到, 笔者 只能从调查到的有关历史事实进行一些相应的推 断。 族群起源 惠安东部族群是百越时代生活 于福建沿海地区的闽越族群 。 1 在当今学术界, 惠安女族群的原始起源是百越族, 这一观点已为 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在惠安崇武大村发现的新 石器时代遗址更为这一观点提供了极佳的佐证: 在遗址岩石土坡间的 40 30 米的范围内散露着 多种陶片及已风化

4、的属于人类食后抛弃的蛤蜊 壳, 文化堆积层厚约 1 米 。当时采集了石刀 , 残 石锛和不少陶片, 此后又得陶片百余件 , 可辨的 器形有斧 、 缸 、 罐等 , 陶质多为红 、 橙红、 黑色 陶, 纹饰有篮纹、 绳纹、 斜线纹、 云霄纹和附加 堆纹等 。经鉴定此属 “闽越文化型” 。说明远在 四千年前 , 这里曾是一支以采集渔猎经济为主的 氏族部落 , 也反映了在远古时代, 崇武大村有 古代闽越族活动着。 大村惠安女服饰中最具特色的是其头饰部 分, 早年流行梳 “大头髻”。这种发髻梳法很复 杂, 髻上插的饰物有 10 多种 20 多件 , 还配上各 种颜色和式样的绒机花。髻上加戴个布做的棚状

5、 遮羞 , 棚顶拓部耸起两个头角 。棚和髻之间扎一 条五尺长的黑色头巾, 从两边向背后沿至衣沿, 其状如苗族图腾 “蝴蝶妈妈” 形象 。在大村, 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联句 :“船是木龙游天下 , 家 第4 期 ( 总第 53 期)黎明职业大学学报No.4 2006 年 12 月Journal of Lim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Dec.2006 DOI : 10. 13446/ j. cnki . jlvu. 000605 居水面乐如仙” 。说的是惠东渔村对 “木龙” 的 崇拜 。何谓 “木龙” 呢? 按照当地人的说法, “木龙” 其实就是一种类似蜥蜴 , 比壁虎稍大一

6、些的四脚蛇。惠安女服饰中常有此类纹样的东西 出现 , 即缘由于此。 宗教习惯 当今世界逐渐现代化 , 宗教却 仍是各民族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 分。马克思说过 :“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 或是再度失去了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 觉。但人并不是抽象的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 人就是人的世界 , 就是国家, 社会 。 ” 2在各民族 的历史上 , 宗教曾对民族的文化、 道德 、 风俗发 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 而风俗习惯则可以对审美 趣味产生影响。因此不同的宗教信仰, 同样影响 人们对服饰的各种不同的审美趣味 。 惠安崇武地区, 特别信仰妈祖 、 夫人妈 、 七 娘妈等, 至今依然保留许

7、多宗教崇拜的风俗及宗 教祭祀活动。大村东面的妈祖宫 、 关帝庙建筑 年代较早 , 香火旺盛 。每逢有挂香 、 过炉及村庄 里的全民性 “游境” 等风俗活动时 , 年轻的妇女 们为了表示虔诚 , 精心逢制了星帽 、 风帽、 发财 帽和其他装饰品 , 把自己和孩子们乔装打扮起 来, 参加 “游境” 和其他各种活动 , 享受节日的 快乐 。“服饰离不开装扮 , 装扮最早的目的之一, 则是进行宗教祭祀活动。 ” 1从大 村的调查情况 看, 确实如此, 每当逢年过节参加祭祀活动或其 它民俗活动, 大村惠安女会穿上更加鲜艳 、 美 丽的传统服饰, 并且服饰上所点缀的装饰物也更 加多样和引人注目。我们通过色

8、彩斑斓的惠安女 服饰 , 可见宗教活动在服饰上留下的痕迹, 渐渐 的, 宗教习惯变成了服饰习惯 。 二 、 社会地理环境影响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惠安开发 置郡相对较晚。 “建置 , 宋太平兴国六年 , 始割 晋江东乡十六里置郡县。 邑志, 初置县时, 折晋江东北十六里, 领以三乡 。其后复增至二十 里, 庆历八年, 定为十八里, 仍三乡领之。 ” 3 “元元贞元年, 更为四乡 : 曰文质 、 行满、 忠恕、 信义, 仍十八里 , 三十四都。 ” 3而据陈清发 、 汪 峰的 惠东崇武镇的历史地理环境及对外关系: “崇武镇真正开发是从明代开始, 明洪武二十年 ( 1387 年)建城后

9、, 迁入大批来自中原的官籍户 ( 现能查的有 9 姓)和来自福建漳州府而原籍系 中原的军籍户 ( 现能查证有 15 姓) 。 ” 4特别是郊 区较早的村庄里, 有跟当地土著妇女结合的可能 性。这也许是这里女性至今保留较多与汉民族不 尽一致的风俗的原因之一 。据大村张姓祠堂 ( 此祠堂被国家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碑刻记载和 有关略懂村庄历史老人的阐述, 在村庄占有 80%户数左右的张姓人家的祖先是明王朝时从河 南迁徙过来修建崇武古城的, 修建完古城后 , 张 姓的三个兄弟就到崇武古城东北面的大村定居 下来 , 与原著民的女子通婚, 并尊重原著民女子 的一些生活习性和礼俗, 这其中包括服饰。经过 几百

10、年的发展 , 原著民的杂姓或被归并到其它的 姓氏了, 或被汉化了 , 但原著民女子的服饰却保 留下来并不断得到发展。 惠东半岛是身着传统服饰的惠安女居住最为 集中的地区, 由于东部的崇武 、 净峰均处在环海 的半岛上 , 处于海岬的位置, 半岛上遍布着众多 的丘陵山坡, 在地理位置上与外界具有一定的隔 绝性 。由于位于海岬, 加上过去交通方面的阻 隔, 使该区域外来的影响降至最低点, 形成了近 乎与世隔绝的环境。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先 进文化 ( 汉文化)的传入 , 或者说延缓了被文化 汉化同化的步伐。这固然对惠东的发展不利 , 但 从另一方面来看, 正因为这种地理上的隔绝 , 产 生了一点

11、意外收获:使富有某些土著文化痕迹的 惠安女服饰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 , 成为稀世之 珍, 也才有文化的独特性 。 当然 , 落后民族的文化难免会被先进民族的 文化所侵蚀。传说中的宋代杨文广 、 狄青平定闽 南十八峒 , 开始打破了这种与世隔绝的状态 , 使 惠东开始受先进的中原农耕文化的影响 。但汉文 化的影响有时并不能完全改变文化深层的心理构 架, 同样汉文化的侵蚀也并不能彻底干净地排除 原文化根深蒂固的追崇, 当今惠安女服饰能遗世 孤立便是一明证。 从社会历史地理位置来讲 , 惠安虽然置县较 晚、 开发较迟 , 且其东部的交通在过去具有一定 的隔绝性和封闭性, 但这里处处有优美的自然景 观,

12、 以惠安崇武大村为例 ,崇武所城志 记 载:“崇武东有山, 龙喉牛角 , 石宝石馨 , 争怪 现奇 , 磊落万状。 ” 在大村 , 这里的风光素有 66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6 年 12月 “八景” 之称 , 有蔚蓝无边的大海 、 金黄洁净的 沙滩 、 美丽耸翠的山丘、 奇异的山石、 清澈的小 溪、 葱绿的田野 、 宁静的港湾 、 众多的渔船 、 典 雅的古厝 、 皎白的石屋、 日落日出的光辉、 潮来 潮去的浪花等构成一幅美丽的景观 。常年在这美 丽的自然社会景观劳动, 惠安女钟情于这美丽的 景观, 想方设法把自己也融合进这美丽的景观, 于是创造出一套色彩鲜艳夺目的服饰, 与这美丽 的海边景

13、色相衬托 、 相融合 。据大村民介绍, 惠安女服饰中头笠的颜色取源于海边洁净沙滩的 金黄色;蓝色斜短衫取源于海洋的颜色 ; 黑色大 折筒裤其创作灵感则来源于夜晚起伏的海洋 ; 银 裤链上的鱼形纽扣和各种鱼形饰物则仿造捕捞的 鱼儿 。可见, 交通的隔绝是传统服饰得以长期保 存的条件 , 而优美的自然景观则是传统服饰不断 美化的源泉和基础。 三 、 审美意识影响 惠安女奇特服饰素有 “汉民族最具特色最有 个性的服饰” 之称。这是由于她们对美具有较高 的敏感性 , 有较细腻的美感洞察力 , 特别是对美 的外在形式感受比较快。她们对社会上流行的新 样式 、 图案、 色彩等方面的变化非常敏感, 很懂 得

14、衣着服饰对于人的外观美的作用 , 于是不断把 社会上一些美的东西点缀 、 融合进自己的衣着服 饰中 , 并且在制作衣着服饰的每一细节上都非常 考究 , 尽其所能使服饰自然和谐、 美丽大方 、 便 利独特 。 5就拿大 村惠安女的头笠来说, 她们 先从市面上买回竹笠, 用黄色油漆漆上四、 五 遍, 再用红漆在竹笠顶部漆上四个均匀分布的倒 三角, 然后再在三角形的低端编缝上四个绿纽 扣, 在纽扣上系上四条自己精心绣成图案花纹的 白带子, 把带子穿进竹笠内, 以便把头笠紧缚在 头上。而每个女子的头巾则有几十条至上百条, 虽然多数头巾是浅白色的 , 但每一条的花纹 、 布 料、 底子等决不雷同 。 惠

15、安女服饰虽有一个大体统一的格调, 但从 大村的调查情况看 , 其服饰上的每一个具体部 分会根据各人的趣味 、 特点、 时代的潮流而加以 微妙的变化和创造。其整体样式定型于唐朝 , 宋 代渐趋成熟, 明清两朝的样式并没有多大的变 化, 只是在纹样上丰富了惠安女服饰。而现代惠 安女服饰则是在继承前代服饰的基础上 , 经历了 三、 四代人的不断演变 , 于上世纪 50 年代后才 开始逐渐形成的。传统惠安女多数生长在闭塞的 惠东半岛, 没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且与世隔绝, 故长期固守着一种较原始但也较纯真的思想观 念, 这就是她们追求的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美 。 “封建头, 民主肚 , 节约衫, 浪费裤” 是

16、惠 安女传统服饰的突出特色 。惠安临海, 多风沙, 惠安女又多在海边劳作, 为了保护面部和颈部免 受风沙的吹刮 , 逐渐形成了常年头戴方巾和斗笠 的习惯。旧时 , 头巾多为黑色 , 随着生活的好转 和对美的追求 , 逐渐出现了各种色彩活泼, 图案 讲究的头巾 。在传统社会 , 惠安男子要出外捕 鱼, 惠安女不得不总揽种田的活儿和家务的活 儿, 甚至还要到海边迎接捕捞归来的船队、 挑 鱼、 织网等 , 这么多的活儿需要便于劳作的服 饰, “民主肚” 则是惠安女根据劳动的需要 , 从 实用出发进行创新的一项杰作 。而所谓的 “节约 衫, 浪费裤” 的衣饰, 是 1951 年土改后, 在原 有 “缀

17、做衫” 的基础上改装的 , 上衣短至腰以上 的部位, 露出腰间五彩塑料丝裤带和显耀示人的 银裤链, 下身是宽筒黑绸裤, 裤式腰围小, 臀围 大, 这种上下身的搭配既充分衬托出女性优美的 曲线, 又便于平日的劳作 。关于银裤链的来历, 普遍的看法是清代后期, 大村的男人到厦门港 学飞 “钓艚” 捕鱼作业, 兼仿当地的渔民扎银 链, 继而传进闽南重镇崇武古城及周边乡镇 , 为 了更好的显示装饰作用, 银裤链经细心的惠安女 改造后由原来的一至三股加宽到七股以上, 惠安 女做新娘时必有一条银裤链作陪嫁或做定情物。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 大村惠安女并不因闭塞贫 困或肩负劳动重任而改变这种天性 , 她们都随

18、身 携带小圆镜和小梳子 , 在紧张的劳作之余, 她们 会对镜窥视一下自己 , 既把外表妆理一番, 也在 寻找心灵的秘密; 她们随时都将自己打扮得漂漂 亮亮 、 纤尘不沾、 端端正正、 一丝不乱 , 可以想 象美在其心中的分量。 6惠安女善于在简朴素淡 粗犷中勾画出婉丽柔和细腻, 便是艺术家们热衷 于塑造完美的惠安女艺术形象的缘由 。 6试想一 下, 在海风的吹拂下 , 一顶鲜黄的斗笠 , 几朵鲜 艳的塑料花和一条漂亮的绣花斗笠带, 再配上花 头巾 、 蓝上衣 、 黑绸裤和银腰链, 是多么美丽的 一道风景线啊 !( 下转第78 页) 67 第 4期周仕平 林联华 : 大村惠安女服饰探源 苦难的倾

19、诉中包含着对生命的真诚与尊重。我读 到更多的是作品字里行间洋溢着的 、 化解苦难的 脉脉温情 , 这份苦难中的温存尤其让人感动 。读 着这部小说, 仿佛在一个很温暖的下午 , 品尝茗 茶, 觉得有些苦 , 有些涩 , 苦涩中却品悟出一份 别样的滋味, 一份弥漫性的情感体验。它夹杂着 温馨 、 乐观、 质朴、 清新等一切简单的因子 , 品 起来却有一种独特的意蕴 。 许三观卖血记 像一首悠长的民歌, 一个 绵延不绝的回忆 , 一个奇特的寓言故事 跳跃 于小说间的各式音符共同构成了小人物的一段生 命交响曲 , 在生与死的悖论中 , 有着福克纳式的 人类史诗般的崇高与伟大 。 ( 作者系汉语言专业

20、03 级学生) 参 考 文 献 1 王永于, 余华.有一种标准在后面隐藏着 N.中国 青年报, 1999- 9-3 ( 4 ) . 2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中文版自序 M.海口: 南海出 版公司, 2003. 1. 3 崔翠红.人生:无边的苦难 论余华的 许三观卖 血记 J.晋东南专科学校学报, 2002 ( 4) : 21-23. 4 邵水一.许三观卖血记 的叙述磁场 J.四川教育 学院学报, 2004 ( 5) : 34-36. 5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2003. 6 陈思和.碎片中的世界和碎片中的历史中国当代文学 关键词十讲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21、 56. ( 责任编辑 杨江云) ( 上接第 67页)总而言之, 大村惠安女服饰主 流是起源于古百越诸族, 在历史传承过程中 , 不 断汲取其他民族的一些服饰因素, 并发生一定的 变异, 到当代, 又以其鲜明的色彩、 精巧的工 艺、 独特的风貌 , 成为中国社会民俗文化中的宝 贵遗产。然而,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大潮的冲击和 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美感的 惠安女服饰正遭到现代流行服饰的挑战 。因此保 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遗产成为当代人义不容辞责 任, 而这也是我们探源大村惠安女服饰和研究 大村村落文化特色的一个重要意义所在。 参 考 文 献 1 戴平.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 M.上海:上海人民 出版社, 2000: 74, 22, 119.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13. 3 泉州历史研究会、 惠安县志办公室、 惠安县文化馆整 理.惠安政书 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7:2325. 4 陈清发、 汪峰.惠东人研究 M.福州:福建教育出 版社, 1992:2122. 5 陈国强.崇武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283292. 6 张一兵.碧海银沙惠安女 J.北京:中国审计, 2003 ( 6) :5659. ( 责任编辑 杨江云) 78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6 年 1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