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期中期末测试卷六套含答案.docx

上传人:侗****源 文档编号:3039633 上传时间:2020-06-24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5.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期中期末测试卷六套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期中期末测试卷六套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期中期末测试卷六套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期中期末测试卷六套含答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01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处建立的是( )A.隋朝B.唐朝C.北宋D.明朝2.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贴切的是( )ABCD3.201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制度有利于国家人才的选拔。历史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曾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他称赞的是中国古代的( )A.中央集权制B.九品中正制C.郡县制D.科举制4.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

2、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勤俭节约。中国古代就有一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A.隋文帝B.唐太宗C.唐玄宗D.宋太祖5.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 )A.铁农具B.水排C.楼车D.曲辕犁6.“胡风”“胡食”“胡服”在唐朝广为流传体现了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是( )A.比较开放B.充满活力C.兼容并蓄D.积极向上7.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众多唐代诗人中,其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的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8.

3、“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文中的“伟大僧人”是指( )A.张骞B.玄奘C.鉴真D.郑和9.在一次故事会上,主持人讲述了“魏征进谏”“玄奘西行”的故事。这些故事发生在( )A.秦朝B.唐朝C.元朝D.明朝10.“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国势急转直下的事件是( )A.黄巾起义B.玄武门之变C.陈桥兵变D.安史之乱11.著名的郾城大战的交战双方是( )A.南宋、金B.辽、金C.北宋、西夏D.北宋、辽1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 )北宋的

4、建立阿骨打建立金国元昊建立大夏国阿保机建立契丹国A.B.C.D.13.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A.卫青北击匈奴B.岳飞抗金C.文天祥抗元D.戚继光抗倭14.从东汉末年开始一直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对这一巨大变迁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较少B.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C.自然条件变化,江南地区农业发展快,超过了北方D.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北方15.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B.宋代手工业进步C.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会子

5、”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16.下列历史事实最能体现宋朝商业繁荣的是( )A.开始使用牛耕B.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C.棉花在两广、福建开始种植D.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17.统一是中国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裂局面,实现大统一的朝代是( )A.秦朝B.隋朝C.清朝D.元朝18.元朝建立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 )A.行省制B.三省六部制C.分封制D.郡县制19.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开启了西藏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转折。西藏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

6、割的一部分是在( )A.西汉B.唐朝C.元朝D.清朝20.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决定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下列政治制度或科技成果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造纸术行省制活字印刷术分封制A.B.C.D.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材料三唐朝三省六部简表(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为君之道?他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这一思想?(4分)(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问题?(2分)(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太宗的用人原则。(2分)(4)材料三

7、说明唐朝是通过什么制度来治理国家的?结合该制度的内部关系,分析其主要作用。(4分)(5)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唐太宗的统治措施收到了什么成效。(4分)22.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骄傲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贞观之治】材料一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惧。唐会要卷四十三(1)材料一中“吾”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吾”是如何避免“一朝而败”的?(4分)【和同一家】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

8、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2)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指的是谁?(4分)【制度创新】(3)根据上图回答,材料二中松赞干布的求亲使者来到长安,唐朝政府具体应由六部中哪个部门负责接待。(2分)材料三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哭晁卿衡(4)材料三中晁衡是遣唐使中比较突出的代表,日本的大化改新就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的。唐代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2分)【开放交流】材料四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5)试举两个唐

9、朝时主动对外交往的事例。你从相关人物的身上感悟最深的精神品质是什么?(4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材料二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材料三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材料四苏辙栾城集载,(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材料五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出现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宋代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事件?(6分)(2)材料一反映的事件发生时宋朝的皇帝是谁?材料二反

10、映的事件发生时西夏国主是谁?(4分)(3)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发生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2分)(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上述三个事件的。(4分)(5)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指出两宋时期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什么地区。(2分)24.我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朝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

11、,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陆游(1)材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江南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4分)(2)材料三中的“苏湖”在当时有什么特别之处?当时江南地区种植的优良水稻的品种是什么?(2分)(3)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最终在什么时候完成?(2分)(4)宋代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史实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2分)期中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

12、力。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故选择A项。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隋朝大运河的了解及识图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故D符合题意。3.【答案】D【解析】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尔杜兰特称赞的是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隋炀帝时设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故选D。4.【答案】B【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劝谏”,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居安思危,并重用魏征等人,故选B。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曲辕犁是唐代农民改进的工具,故选

13、择D项。6.【答案】C【解析】“胡风”“胡食”“胡服”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风气。唐朝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汉族和北方民族之间交往密切,互通有无,所以“胡风”“胡食”“胡服”在唐朝广为流传,这体现了唐朝的兼容并蓄,即接纳各个民族与宗教,进行交流融合的社会风气,故选C。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李白的诗歌豪迈飘逸,而又清新瑰丽,故选择A项。8.【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注意题干中的“僧人西行取经”。唐朝时玄奘法师西行求取佛经,故选B。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魏征是唐太宗时期著名的谏臣,玄奘是唐太宗时的高僧。故选择B项。10.【答案】D【解析】开元末年以后,

14、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故选D。11.【答案】A【解析】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收复许多失地。故选A。12.【答案】D【解析】北宋的建立是在960年;阿骨打建立金国是在1115年;元昊称大夏国皇帝是在11世纪前期;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是在10世纪初。故选D。13.【答案】B【解析】南宋名将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等众多失地,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故选B。

15、14.【答案】D【解析】A、B、C三项都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D项表述错误。15.【答案】D【解析】南宋时期,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由此可判断这一现象说明了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故选择D项。1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宋朝商业繁荣”,A、B、C三项都属于农业方面发展的表现,排除;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体现了宋代商业的繁荣。17.【答案】D【解析】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故选D。18.【答案

16、】A【解析】行省制度的设立始于元朝,影响深远。故选A。19.【答案】C【解析】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元政府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掌管西藏的各项事务。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故选择C项。20.【答案】C【解析】“造纸术”的发明是在西汉时期;“行省制”在元朝出现;“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昇的成就;“分封制”出现于西周时期。二、21.【答案】(1)以民为本。(爱惜民力、与民为善)措施: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2)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3)选贤用能,知人善任,唯才是举。(4)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

17、程序,既能防止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5)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从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先存百姓”等,可看出唐太宗重视、爱护老百姓。联系所学知识,可解答第(1)问。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重视与老百姓之间的关系,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解答第(2)(3)问。材料三是唐朝的三省六部结构图。三省间既相互协作,又相互牵制,加强了皇权。在此分析的基础上解答第(4)问。在综合三则材料的基础上,第(5)问很容易作答。22.【答案】(1)唐太宗(或李世民);虚心纳谏,选贤任能。(2)

18、藏族;文成公主。(3)礼部。 (4)科举制。(5)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不畏艰难险阻,坚持不懈等精神。【解析】第(1)问考查唐太宗及其所采取的政治措施,第(2)问考查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第(3)问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第(4)问考查科举制,第(5)问考查唐朝时主动对外交往的事例及从相关人物的身上感悟最深的精神品质。依据材料并联系所学回答上述问题即可。23.【答案】(1)澶渊之盟(辽宋议和)、宋夏议和、宋金议和。(2)宋真宗、元昊。(3)金与南宋对峙。(4)和议都加重了宋朝人民的负担,但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融合。(5)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解析】第(1)问材料一反映

19、的是澶渊之盟;材料二反映的是宋夏议和;材料三反映的是宋金议和。根据第(1)问并结合所学回答第(2)(3)问。第(4)问是开放型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第(5)问根据材料五及所学可知,两宋时期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宋朝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24.【答案】(1)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状况: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丝织业发展起来;宋代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2)重要的粮仓;占城稻。(3)经济重心南移;南宋。(4)应采取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应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应重视科技进步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

20、应注意保护自然环境;等。【解析】解答第(1)问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根据材料一中的“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可得出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根据材料二中的“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南朝时农业、手工业发达。根据材料三中的“实仰东南财赋”“苏湖熟,天下足”可知宋代江南农业发展迅速,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南方。第(2)问,宋代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当时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第(3)问,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到南宋时,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第(4)问,结合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归纳即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02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

21、分,共40分)1.“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隋文帝D.唐太宗2.下列历史贡献中不属于隋朝的是( )A.创设科举制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C.实现南北重新统一D.完善科举制3.秉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理念,并成就“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4.“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

22、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赞扬的是( )A.慈禧太后B.吕后C.萧太后D.武则天5.“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这段史料可以用于研究下列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6.成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三元及第”所反应的制度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7.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他们都曾以各种方式与唐朝建立密切联系。唐玄宗时,有一少数民族赞普上表自称“外甥”,与唐“和同为一家”。这个少数民族就是今天的( )A.白族B.彝族C.维吾尔族D.藏族8.唐朝是我国诗歌繁盛的时代。写下

23、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诗篇,被称为“诗仙”的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苏轼9.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10.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中印交往的重要史实是( )A.玄奘西游B.鉴真东渡C.郑和下西洋D.张骞出使西域11.2017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走红荧屏,反响巨大。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句反映的是( )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安史之乱D.靖康之变12.宋朝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受到社会普遍尊重的是( )A.士人B.农民C.工匠D.商人1

24、3.下图为赵冬梅的千秋是非话寇准一书封面。下列哪一事件与寇准有关( )A.杯酒释兵权B.建立契丹国C.劝皇帝亲征D.占领幽云十六州14.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辽契丹族西夏元昊阿骨打党项族北宋赵匡胤金阿保机A.B.C.D.15.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设立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我国从沿海向内地推进开放的又一大手笔。回顾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秦汉魏晋经隋唐宋元,呈现出一个怎样的转移方向( )A.从东南向华北B.从西南向西北C.从东北向西南D.从西北向东南16.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

25、非洲东海岸。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市舶司B.澎湖巡检司C.行省D.宣政院17.下图中的历史人物年少有大志,“思大有为于天下”。他一生征战,一统天下,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建立了元朝创立行省制灭亡南宋废除丞相A.B.C.D.18.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B.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C.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D.银企之间票据流

26、通频繁19.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一股全民鉴赏古典诗词的热潮,学习传统文化成为流行。下图文字所示作品的文学体裁是( )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A.汉赋B.唐诗C.宋词D.元曲20.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其成果的逐渐发展与推广有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其中火药在军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是在(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依然有很多可借鉴的地方。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社会和谐(1)社会经济的和谐:请举出

27、这段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4分)(2)君主与大臣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一对相处融洽的君臣。(4分)(3)民族与民族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和谐相处的一个典型事例。(2分)(4)社会制度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开创的一个有利于人才参政的制度。(2分)(5)人与自然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开通的一个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水利工程。(2分)步骤二关注现实,为创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6)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2分)22.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政治篇】材料一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

28、,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上述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该制度有哪些影响。(6分)【经济篇】材料二货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2)图1样式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哪个朝代?图2所示货币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说出它最早出现的时期和地区。(6分)【科技篇】材料三有西方学者认为,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几乎有一半源于中国,尤其是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3)列举宋代

29、一项重大科技发明,并简要说明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4分)23.中国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评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两宋时期,南方的水利灌溉事业大大超过北方。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11591179年,南方人口由1600多万增加到2900多万。材料二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特殊地位,它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即处在中国文学从“雅”到“俗”的转变时期。所谓“雅”,即主要流传于社会中上层的文人文学,有诗、词等;所谓“俗”,即主要流传于社会下层的小说、戏曲等。材料三它们改变了

30、世界的历史:第一项发明是在文字交流方面,第二项发明是在进行战争方面,而第三项则是在辨别方位方面。就对人类的巨大影响和力量而言,没有哪一个王国、哪一个宗教或者哲学能够与这三大发明相比。弗朗西斯培根新工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试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6分)(2)宋代文化繁荣。请结合材料二指出宋代文学领域的主要成就。(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哪三大发明领先于世界?(3分)(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4分)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

31、母。”材料二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最终与辽、西夏、金分别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友好交往。材料三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请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2分)(2)宋朝时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2分)请说出辽、西夏、金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3分)(3)你怎样理解“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分)(4)通过上述史实,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

32、族关系的认识。(2分)期中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西晋灭亡后,中国进入长期的分裂局面。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故选择C项。2.【答案】D【解析】科举制创设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故选D项。其余三项皆为隋朝的历史贡献。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故选择C项。4.【答案】D【解析】分析材料可知其赞扬的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5.【答案】D【解析】解题时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开元”这一关键信

33、息。“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史料主要描写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社会经济繁荣的景象。故答案选D。6.【答案】D【解析】“金榜题名”指科举得中。科举时代,人们称中状元为“独占鳌头”。“三元及第”是指在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都取得第一名。故选D。7.【答案】D【解析】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8世纪初,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与唐和亲,迎娶了金城公主。他上书唐朝皇帝说,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8.【答案】A【解析】李白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人们称他为“诗仙”。故选择A项。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因为唐朝的经济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所以会出现中外交往盛况空前的局面。

34、故选择B项。10.【答案】A【解析】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为中印的友好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故选A。11.【答案】C【解析】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句出自春望,反映的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故选C。12.【答案】A【解析】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所以,宋朝时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13.【答案】C【解析】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宰

35、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阿骨打是女真族首领,阿保机建立的政权是辽。故选择B项。15.【答案】D【解析】从唐朝中期至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到南宋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中国已稳定地形成了南方领先于北方的经济格局,所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秦汉魏晋经隋唐宋元,呈现出一个从西北向东南的转移方向,故选D。16.【答案】A【解析】宋朝时期,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并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故选择A项。17.【答案】A【解析】由题干材料及图片可知,图中的人物是忽必烈。都发生在忽必烈在位时。故选择A项。18.【答案】B【

3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说明了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故选择B项。19.【答案】D【解析】据图片文字可知,这是关汉卿的剧本窦娥冤中的句子,窦娥冤属于元曲,故选D。20.【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宋元时期,火药和火药武器得到改进,威力更大,并广泛用于军事战争。故选C。二、21.【答案】(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魏征唐太宗。(或姚崇唐玄宗)(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4)科举制度。(5)隋朝大运河。(6)应该创造人与人公平竞争的机会;要注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37、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彼此信任。(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2)(3)(4)(5)问结合隋唐时期的历史知识回答即可;第(6)问是开放型题目,言之有理即可。22.【答案】(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有利于公平公正选拔人才、对世界各国的考试制度产生深远影响。(2)秦朝;北宋,四川地区。(3)活字印刷术,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或指南针,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解析】第(1)问分析材料可知是科举制度,其影响概括材料即可得出。第(2)问观察图片可知图1是“半两”钱,图2是“交子”,据此结合所学即可回答。

38、第(3)问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即可。23.【答案】(1)变化: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南方自然环境优越;等。(2)宋词。(3)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4)宋代的经济繁荣;统治者对文化的重视;科学家们的努力;等。【解析】第(1)问考查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及其原因,第(2)问考查宋代文学的主要成就,第(3)问考查宋代科技成就,前三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问考查宋代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本问为开放型题目,言之有理即可。24.【答案】(1)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关系。(2)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和

39、为主流。辽:契丹族;西夏:党项族;金:女真族。(3)元朝时期,政府设立宣政院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管理。从此,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4)民族间的友好交往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意思相近即可)【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中的“朕独爱之如一”可知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举例时,注意列举与唐太宗有关的史实。第(2)问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宋朝时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有战有和,和为主流的特点。契丹族建立了辽,党项族建立了西夏,女真族建立了金。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问是开放型题目,言之有理即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03一、选择题(40分)1.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蕴

40、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与精神底蕴。隋朝时开通的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 )A.大运河B.赵州桥C.长城D.故宫2.下列关于隋炀帝的表述正确的是( )年号开皇,史称其统治为“开皇之治”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589年,他在位期间实现了统一A.B.C.D.3.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A.秦朝B.隋朝C.汉朝D.魏晋时期4.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A.秧马模型B.曲辕犁模型C.耧车模型D.罗盘针模型5.有专家认为,“买

41、东西”这个词源于唐代。专家这样认为的理由是( )A.唐朝长安人买物品只能到东市和西市这两个地方去B.唐朝时期才有“东”和“西”两个字C.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常与东边的日本和西边的欧洲进行贸易D.舶来语,从阿拉伯传入中国6.下面是唐朝画家阎立本所绘的步辇图。图中反映的场景,成就了民族关系史上的哪次和亲( )A.汉高祖把公主嫁给匈奴单于B.王昭君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C.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D.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7.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的一位赞普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题中的“赞普”和“公主”指的是( )A.尺带珠丹和文成公主B.松赞干布和文成

42、公主C.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D.松赞干布和金城公主8.欣赏下图,与其表达了相似情感的诗句是( )A.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B.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9.唐朝时期,社会安定,经济日益繁荣,书法亦蓬勃发展。唐朝书法家名家辈出,当时最著名的书法家有( )A.欧阳询和颜真卿B.苏轼和颜真卿C.颜真卿和李白D.杜甫和柳公权10.玄奘12岁出家,遍读佛典,其求佛之路被现代人认为是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历史上,他曾( )A.西行天竺B.东渡日本C.出使西域D.七下西洋1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袭。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是唐代诗人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名句。该诗歌创作的背景是( )A.安史之乱B.黄巾起义C.黄巢起义D.“贞观之治”12.人物是历史舞台上鲜活的元素。下列人物与澶渊之盟关系最密切的是( )宋太宗宋真宗岳飞寇准A.B.C.D.13.下图是被世人誉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