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doc

上传人:Wo****Z 文档编号:30345816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doc(3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一)一、教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部分内容既有利于深入理解液体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又为进一步学习机械效率打好了基础。由于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的计算公式比较多,内容又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起来总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因此,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推理等方法,努力激发使这一部分教学不枯燥,争取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二、学生情况分析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学习意识比较淡漠,学习基础比较差,在学习过程中体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很被动、计算能力比较差。在前面的教

2、学过程中,已经重点强调了相关内容,为进一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做好了准备。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关键问题。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提出猜想和假设到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发现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一种计算浮力的方法。(2)。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2、过程与方法:(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2)。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使学生

3、认识到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并可利用规律去解释自然现象。(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浮力概念,阿基米德原理。(2)难点: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五、教学资源准备:铁架台、烧杯、圆柱小物块、圆柱小木桶(与小物块体积相同)、溢水杯、弹簧测力计。六、教学方法:实验、猜想与推理,启发式教学,讨论法七、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浮力,并且得到了三种计算浮力的方法,它们分别是(师生共同回忆,教师板书):1.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其所受浮力F浮=G物;2.用弹簧秤测定物体浮力。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当物体静止时

4、,弹簧秤的示数为F1,将物体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为F2,则物体所受浮力为F浮=F1-F2;3.利用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求得浮力:F浮=F下-F上。师生讨论:这三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第一种只适用于计算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第二种不适用于质量过大的物体,第三种不适用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既简单又普遍适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2000年前由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所以称之为阿基米德原理。(板书:阿基米德原理)。二、进行新课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做两个实验:实验一:每组分发一块大小相等的橡皮泥(当众分发,增加可信度),给大家3-5分钟的时间,利用橡皮泥做一条

5、小船,看哪一组的船装货物最多货物是规格相同的钉子。分组实验:(由于问题具有挑战性且贴近学生实际,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各组成员分工协作,争先恐后,开始行动。有的用手捏,有的先用笔杆轧成饼,再把四周折起,做成船,做完后纷纷放入水中,投放货物.10、11、1220.在这九个组中,有八个组装货在十个以上,有两个组在20枚钉子以上。在整个过程中,同学们兴奋不已,继而每个同学却为自己的小船最终沉没而惋惜顿足。虽然老师还没有提出做船的目的,但事实上他们在做的过程中都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做,才能装货更多?)实验二: 请同学们拿出自备的空易拉罐,慢慢地压入水中,感受手掌受力变化。(教师示范表演)2

6、.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前面的两个实验,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3.猜想与假设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两个实验作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根据。(正如课前预料,同学们纷纷作出反应)学生:底面积,因为把船底做大,货物装的才多;物体密度,有些物体在水中漂浮,有些物体则会沉底;液体密度,因为同一物体在水中可以沉底,在水银中则可以漂浮;浸入液体的深度,因为易拉罐越往下压,越费劲;浸入液体的深度和物体的底面积,因为用粗细不同的易拉罐,压入水中相同的深度,用力大小不同。教师:(把各种猜想结果写在黑板上)我们今天着重研究浮力与浸入液体的深度和物体的底面积是否有关。(并引导学生取得

7、共识)这就是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也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有什么关系?但是测量液体体积的量筒,对少量液体而言,误差是比较大的。对某种确定的物质而言,体积和质量、重力是一对应的。为了测量的方便(从结果出发指导实验),我们研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4.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经过组内同学之间的交流,大部分同学可以确定研究方案)用弹簧秤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用老师提供的纸杯把物体从溢水杯中排出的水收集起来,用弹簧秤测定其重力。最后寻找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关系。5.收集证据(进行实验)学生活动一:分组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参照课本90页图9-1

8、0进行实验,将所得数据填入相应空内6.分析论证分组分析数据在得到测量结果后,同学们自发地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各组交流:他们发现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之大小,即F浮=G排。从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其公式表达式为:F浮=G排=m排g=液V排g7、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题学生活动二:自主学习课本91-92页例题交流讨论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题正确解题过程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展示,进行评价四、巩固新课:93页自我评价与作业:1、2、3、4八、作业内容:物理作业本9.2 阿基米德原理九、板

9、书设计:9.2 阿基米德原理一、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二、其公式表达式为:F浮=G排=m排g=液V排g三、通过实验表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二)我说课的题目是阿基米德原理,下面从四个方面谈对这节课的设计。一、对本节教材的理解这节课是浮力这一章的核心内容,又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阿基米德原理是通过实验来研究浮力规律,所以这节课又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各种能力的好素材。所以,确定这节课的目标如下: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解决简单的

10、实际问题。2、通过猜想、设计、实验、分析,体验探究过程,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猜想设计验证结论.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二、 选择的教法1、 将被动观察改为主动探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2、 探究模式采用与物理研究方法相同的模式,猜想设计验证分析归纳评估。三、学法的指导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1、 学生的活动空间。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试验,全体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探究过程,得到发展。2、 学生的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思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3、 学生的表现空间。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

11、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悦。四、 教学设计1 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画面,一块小石头浸在水中,如何测浮力?从而复习弹簧秤法测浮力。接着出现画面,一块大石头浸在水中,怎样测浮力?由于学生知识有限,激起认知冲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出问题,进入课题。2、猜想利用课件演示石块浸入水中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水上升,同时弹簧秤示数减小,提出问题,哪些因素影响浮力?培养学生直觉猜想能力。3、设计这个实验难度较大,涉及的器材多,步骤繁琐,学生思维负担重。所以,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重中之重。根据猜想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讨论下列几个问题:(1)、浮力大小如何测?(2)、为什么要收集溢出的水?怎样使收集的水

12、恰为排开的水?从而明确溢水杯的作用。(3)、没有溢水杯怎么办?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锻炼学生用身边物品做实验。(4)、用什么样的容器接水?如何测水重?是否可以用塑料袋代替小桶?从而降低实验难度,减轻思维负担。通过讨论,要达到的目的有三点,第一,设计、讨论实验的可行性,发展思维水平,培养创新能力。第二、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第三、学习拟定简单的实验方案。4、实验、评估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收集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使学生学习交流、合作。提高人文素质。5、深化理解有两项内容,一是纠正前科学概念,例如:物体浸入水中越深,浮力是否越大?二是深化认识,漂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

13、浮力可以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吗?体现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从而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这两项内容都可以通过实验解决。6、总结 主要是总结知识、能力、态度,尤其是使物理方法显性化。本节课的设计主旨,面向全体学生,突出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阿基米德原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重视学习过程、物理方法的学习和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全体学生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科学精神。摩擦力说课稿节课我从下面三个方面谈一谈教学的构思。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

14、用,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与技能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注重对学生探

15、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3、教材的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二、教法和学法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作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

16、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三、教学程序的设计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今天上课之前,我带了几个小玻璃球准备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科学研究。但在来学校的路上,小玻璃球变脏了。老师给他们洗干净了。现在,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请出来。(请两个同学上台20秒夹球)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学生讨论回答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二)新课学习1、认识什么叫摩擦力先请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来做几个动手实验。(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

17、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2)。 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3)。 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进而引入摩擦力的定义及种类。并进一步指出,在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中,滑动摩擦是初中学习的重点,自动导入到本节第二个环节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学习。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1)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是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对于这部分同学注意对他

18、们进行鼓励,让他们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作为老师,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有关?是否于表面积的大小有关?并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19、2)探究活动牡诙绞茄贫骄考苹肷杓剖笛?/b>怎样证明学生自己的猜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有针对性地请了一位同学来说说他们组讨论的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学生,问他们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我们这组的同学是要研究压力的变化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那我们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变化是由这个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都会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3)探究活动的第三步是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

20、出实验结论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提醒学生如果想让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该让木块在长木板上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二力平衡知识)。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巡视各实验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实验结束后,四个实验小组的代表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在得到实验结论后,继续引导学生们总结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如果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

21、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控制其它与该物理量有关的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变量控制法.接着再讲述:变量控制法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它适用于多因素问题的研究。它不仅仅适用于研究物理问题,也适用于其他科学领域问题的研究,在今后的学习和探究中,我们还要经常使用这个方法。3、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有很多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事例都是学生们所熟悉的,而且学生们已经通过实验获得了滑动摩擦的有关知识,所以对于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自己进行讨论,还鼓励他们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减小摩擦的事例,让他们自己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些有关摩擦的现象,并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常用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只适当地进

22、行引导和点拨。4、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从上面的讨论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接下来我让同学们继续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并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迷你小实验,并将讨论的内容以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为题写一篇小论文。接着顺带提问:我们观察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火车都装有轮子,这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减小摩擦?而现在有一种新型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它是没有轮子的,但它的时速可达到500公里以上,是当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它又是利用什么途径来减小摩擦的呢?5.以分组抢答形式完成一些课堂反馈题:6.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面小文章,加深对摩

23、擦力的认识。7.课后作业:(1)以假如没有摩擦为题,写一篇科幻小文章。(2)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光的反射说课材料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第二节,它是在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学习的,不仅为下节平面镜成像铺平道路,也为高中学习光学奠定了基础,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认识光的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2、

24、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光的反射现象,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总结探究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三)重点、难点重点: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过程。我确定它为重点的原因有二。1是由新课程特点决定的:新课程由过去的重视学生学习结果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2是本节是一节以探究为主的实验课,因为此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实验探究,对其过程还未完全掌握,需要教师引导,因此对探究过程掌握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今后探究活动的开展。难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学生通过学习会明白我们能看

25、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的反射的结果。但学生很难理解纸反光和镜子反光的不同。为了解决学生的疑问,我把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异同确定为本节难点。(四)教法和学法1、教法:借助多媒体来渲染物理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器材演示光的反射实验。2、学法:促使学生通过四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来学习物理。学生观察演示实验,自主做探究实验,分析、归纳、总结光的反射规律,根据生活实际,应用光的反射规律来解释生活现象。从而体现出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二、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创设情景由阿基米德利用光的反射击退敌人的故事,引入新课。这个故事即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目的是在课堂伊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

26、中来,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二)新授1、请你来命名(学习光反射中的概念)为了使学生了解光的反射中的三线、两角、一面,即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反射面,我创造性的设计了请你来命名这个环节。先由教师演示光的反射现象,再利用多媒体把光的反射形成过程分阶段呈现给学生,以便学生更好的观察光的反射现象,通过这种直观形象的方式,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然后由学生来给光的反射中的各光线和各角命名,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就应予以肯定。并告诉他如果你是最开始命名的,也许这两条光线就是你命的名。学生

27、即初步体会了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也明白了探究观察是重要的,使学生在快乐、轻松、自由的气氛中学生光反射中的概念。2、大胆猜想学生根据自己命名的三线、两角、一面的位置,大胆猜想光的反射可能遵循什么样的规律,让学生再次观察光的反射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得到自由发展,也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精神。3、实验证明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猜想,设计实验。由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用助于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4、自我展示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我展示一下实验方法、过程和结论。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归纳、表达能力。5、收获成果

28、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很自然的得到光的反射规律。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总结,纠正不正确的、不准确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6、漫反射由学生平时使用小镜子反射太阳光照射他人眼睛现象导入。问学生为什么用镜子晃眼睛,而不用白纸呢?引导学生观察白纸和镜面的不同。教师用多媒体演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异同,能轻易突破本节的难点。三、学生小结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四、练习练习题主要是应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培养学生的做图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作业1、收集光的反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收集光的反射的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把本节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理论联系到实际,

29、充分体现出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课内容: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第1课时(一)说教材:本课的内容来自浙教版科学第二册第三章代代相传的生命第6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第1课时。 教材第3章是以生命周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人的生殖和发育、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植物的一生和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等知识,主要体现生命的周期性和生命代代相传的原理。所以本节课内容是第3章的一个重点。前面几个知识点的教学是学习植物生殖的多样性基础,而且在学习植物的一生时课文中就留下伏笔:花开放后,花粉落到柱头上,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子房就发育成果实,胚珠就发育成种子.于是在这节课上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

30、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二)说教学目标:鉴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根据新课标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我在知识、情感和技能三方面都确立了具体的目标,同时突出重点。在知识目标中重点强调被子植物受精过程的基本情况,技能目标重在通过讨论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观察现象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是养成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情操(三)说教法与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始于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对自然界的认识,而不是单纯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接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原有认识对科学学习的影响,尽最大可能借助各种

31、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原有经验的局限性,主动构建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了解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因此本堂课主要采用多媒体演示创设情景、师生双向交流、观察与探究、学生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鼓励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师生、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四)说教学程序:第一步:创设情境,整体感知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新课伊始,我从春天来了,许多植物会开出鲜艳的花,大自然会出现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色。将学生们引入春天。紧接着问:根据你平时的观察,说说植物开花时节,花会发生什

32、么变化?这一问题一提出,学生们便热烈地讨论起来。由于观察的局限性,学生们只能看到表面的现象,如:含苞待放,蜜蜂采蜜等。这时我适当加以引导、点拔提示花结构会发生什么变化,继尔通过动画展示让同学们从视觉上感受这个变化的过程。引导学生读图比较豌豆花和棉花的传粉方式有什么不同,带着问题,让学生自学、自主分析得出,发展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第二步:提出问题,难度适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入是要把教学引向学生的主动学习、或是探究的开始,提问也不再是要求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能激发学生自主地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提出了一些难度适当并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如:(1)你认为哪种传粉

33、方式比较普遍?(2)你认为异花传粉的途径主要有哪些?等。希望通过这些问题能使他们在想象、思维和表达的过程中,切实锻炼分析综合能力,增强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这里多媒体帮了大忙,通过录像剪辑让这些对城里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的知识生动展现。学生的求知欲望非常强,在讲好虫媒花和风媒花后,我们班有同学这样问:老师,梅花是虫媒花吗? 同学们听了,七嘴八舌讨论开来,是啊!腊梅花很鲜艳,也很香应该也会吸引昆虫吧!我回答:是学生接着问:梅花开在冬天,这时天气寒冷没有昆虫,它怎么传粉呢?其他学生紧张地看着我,还好我早早地查阅了这方面的资料要不然对同学们可无法交待。学生们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又能发现新问题,提出新

34、观点,这便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孩子们反璞归真,他们渴求知识,他们积极思考,他们举起小手想要知道有关世界的所有为什么?第三步:仔细观察,大胆猜想,积极表达在这一步同样用多媒体动态展示微观世界的变化,提出问题:传粉后花会发生什么生理变化?通过读图和动画让学生在进一步了解胚珠结构的基础上理解受精的过程。由于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知识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对于设置开放性题难度较大,只能通过观察让学生去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最后小结花是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此话一出。有个男同学迫不及待的举起手来问道:竹子也会开花,竹子的花是它的生殖器官吗?这一问倒让我一愣,因为在上课前我真没想到学生会问出这样的问题,于是我把这个问题

35、给了同学们。学生们一下子热烈的讨论起来,有同学说:老师,竹子开了花就死掉了,肯定不是它的生殖器官。另有一名学生也说:我们吃的竹笋是从地下长上来的,花肯定不是它的生殖器官。(请不要去嘲笑孩子们稚嫩的语言吧!)聪明的学生忙从自己手头资料上查起来,有同学在教与学上找到了答案,便念给大家听。当学生们得到满意的答案时,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精彩是复制不来的,但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引导,让这样的精彩能时时绽现。如果说在第一步中教师作为课程资源是理所当然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此时此刻的我已退居二线了,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千万别忘了学生,这个拥有着智慧

36、和灵气的庞大群体。接下来我提出了许多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和表达的问题,如讨论并交流:(1)果实的结构是怎样的?它各部分是从花的什么部分发育而来的?(2)为什么桃子中只有一粒种子而西瓜有很多种子?(3)根据你的经验想想看萼片掉还是不掉?(4)请你说说人们利用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情况等。在中国由于我们的文化比较强调求同和服从权威,不太注重尊重孩子本身的思考和自决的权利。而新课程的实施旨在改变这种现状,重在放开学生的手脚,放开他们的思想,作为教师就应适当给程度不同的每一个学生创造机会,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去想象、去自由表达属于他们自己独特的情绪、情感,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满足感。第四步:课外延伸,知

37、识升华、激发兴趣。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史,并意识到由于世界人口大量增加,粮食紧缺已成为全球性的大问题。介绍水稻之父袁隆平,激发学生兴趣,因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学习科学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三)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要点: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

38、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3、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还要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培养学生的

39、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二、学生分析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

40、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教学方法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四、教学程序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1、新课引入: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上课便以课文第一段文字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

41、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讲授新课:任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这节课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来建立浮力的概念。我将书中图12-2这个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为了使学生能认识到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托的力,这里我增加设计一个用手托石块使弹簧秤示数减小这样一个随堂小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概括总结出浮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们从日常生活和常见的自然现象中举例说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在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个重、难点时,日常生活中一些错误的经验或思维定势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模糊的观念,最突出的是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这里可以演

42、示一个小实验:一根小铁钉在水中下沉,而大木块在水中会上浮,大木块显然比小铁钉重。可能又有一部分同学这时会提出小铁钉下沉是因为铁的密度大。教师可再演示一个小实验:一个废牙膏壳密度没有变,空心时能浮在水面,揉成一团后在水中会下沉。说明密度也不是决定浮沉的条件。这样经过演示,讨论和分析,纠正了错误观点,引导学生从运动和力的关系角度来讨论物体的浮沉条件,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根据二力合成知识,由学生讨论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这时强调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并再演示一下浸没在

43、水中的木头的上浮过程,以加深印象。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容易使学生产生物体的漂浮与悬浮是一回事或一个物体在同一液体中既漂浮又悬浮的错误观点,这时我用一个乒乓球和一个空心金属球投入水中分别演示漂浮与悬浮实验。使学生直观比较出漂浮是物体浮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强调同一个物体在同一液体中既漂浮又悬浮是不可能的。揭示浮力产生的原因这又是一个重、难点。这时可请同学回顾做过的一个旧实验:六个面扎上橡皮膜的空心正方体,当它浸没在水中时,六个面的橡皮膜均向内凹进,而且前后左右面凹进的程度相同,而下表面比上表面凹进的程度

44、要大。引导学生密切联系原有的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二力合成、二力平衡等知识,通过由浅入深分层次的分析,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变成巩固和加深对旧有知识理解应用的过程,变成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过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最后再用如下演示实验加以验证:(1)将石蜡投入装水的烧杯中,观察其受到浮力是否上浮;(2)将石蜡放在另一烧杯底使其和杯底紧密接触,沿杯壁缓慢注水观察其是否上浮从而通过实验证明前面理论分析得到的结论。并指出这也是物理学研究的方法: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达到从小培养学生研究物理的正确方法的目的。至此,教材内容已经讲授完毕,浮力作为同学们新认识的一种力

45、,它的三要素也就清楚明了。根据农村学校学生情况,我继续引导同学们思考课文后的想想议议,由此引入对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的研究。学生经过合理猜想,讨论,设计出探索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方案。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浸没后深度改变无关。受时间、器材限制,浮力大小与物体本身密度、形状等因素无关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加以说明。这样就为下一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留下悬念,作好铺垫,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结构。3、反馈和巩固:这节课教学容量大,所以反馈和巩固主要留待课后完成。如果课堂上有剩余时间,可请同学回顾板书内容,归纳出通过本节课学到的三种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一是称量法,为下一节课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作准备。二是受力平衡法,指出悬浮和漂浮的区别。三是求压力差法,指出这是浮力大小的决定式第 32 页 共 3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