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计算书审查要点.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031889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1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计算书审查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结构计算书审查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构计算书审查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计算书审查要点.doc(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计算书审查要点:软件的适用性1.所使用的软件是否通过有关部门的鉴定。2计算软件的技术条件,是否符合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的规定,并应阐明其特殊处理的内容和依据。计算书的完整性:应包括输入的结构总体计算总信息、周期、振型、地震作用、位移、结构平面简图、荷载平面简图、配筋平面简图;地基计算;基础计算;人防计算;挡土墙计算;水池计算;楼梯计算;特殊构件的手算资料等。计算分析1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是否符合工程的实际情况。2所采用软件的计算假定和力学模型,是否符合工程实际。3复杂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时,是否采用了不少于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软件进行计算,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2、比较。4所有计算机计算结果,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5结构和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是否符合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的要求,并根据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必要的变形和裂缝控制计算。6对结构软弱层、薄弱层和薄弱位置的判别是否正确,并采取了相应措施。7柱和剪力墙墙肢的轴压比控制是否合理。8对特殊工程或特殊构件需要补充人工导荷载计算分析。结构构件及节点1构件是否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是否满足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第3.2.2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3.2.3条及其他规范、规程有关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设计规定。2结构连接节点及变截面悬

3、臂构件各截面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6度区、非抗震区)结构专业一、审查要点: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有关地基基础、结构设计、建筑耐火等级及构件耐火极限的全部条款。二、审查内容:1、结构计算书1.1 荷载取值。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条款和行业专门的规范、标准。民用建筑未明确的常用荷载标准值如下:浴缸、坐厕的卫生间4KN/m2;有分隔的公共卫生间8KN/m2;阶梯教室、微机房3KN/m2;银行金库、配电室、水泵房10KN/m2。注意屋面建筑找坡的荷载,墙面、楼面、天棚装饰荷载的取值是否和建筑一致。阳台、楼梯、上人屋面、走道栏杆顶部水平荷载不得遗

4、漏。高、低屋面处在低屋面应考虑施工堆料荷载。1.2 计算机程序分析计算。注意软件的使用范围和技术条件,所建立的计算分析模型是否符合实际,对计算结果应先判断、校核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设计。必须说明软件名称、版本号、编制单位。需要有总信息,各层结构平面简图、荷载简图、配筋简图,底层墙、柱的内力组合结果,墙体受压计算结果,错层结构柱的计算长度,高层建筑的水平位移值,大跨度梁、楼(屋)盖的挠度、裂缝宽度数值,抗震设防区的柱轴压比。1.3 应有必要的手算。标准构件选用的计算,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变形、基础强度计算,人工挖孔桩强度、承载力计算,楼梯、墙梁等构件计算,雨蓬、挑梁抗倾覆计算、局部受压计算、雨

5、蓬梁抗扭计算,挡土墙的抗倾覆、抗滑移及基底承载力、墙身强度计算等。2、结构设计总说明(应包含以下内容)2.1 结构类型概况、设计使用年限、结构安全等级。符合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第1.0.5条、第1.0.8条,其它规范的有关规定。2.2 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抗震设防类别。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未明确的按岩土勘察报告采用。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3.1.1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2.3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6.1.2条,注意抗震措施设防烈度

6、选用和设防烈度的关系,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3.1.3条。2.4 设计荷载的取值。对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未作具体规定的荷载标准值应注明。2.5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持力层类别、承载力特征值,地下水类别、标高,设计防水水位,有无软弱下卧层,基坑开挖支护措施。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3.0.1条。2.6 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及耐久性的要求,地下工程防水等级,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符合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3.4.1条、第3.4.2条,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第3.2节各条、第4.1.3条。2.7 混凝

7、土强度等级,钢筋种类与级别,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砌体、砂浆种类和强度等级。需要作结构性能检验的应说明检验的方法要求。2.8 建筑耐火等级、构件耐火极限,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局部修订)第2.0.1条、第5.1.1条,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局部修订)第3.0.2条,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2节各条。2.9 结构统一做法,标准图的选用,施工的注意事项,如后浇带设置,封闭时间及所用材料。3、地基基础3.1 基础选型、埋深、布置是否合理。一般红粘土层上的浅基础宜浅埋,充分利用硬壳层,但不得

8、小于0.5m。基础类别不宜超过2种。注意放在不同持力层、荷载差别大、地基较软弱、持力层厚薄不均匀等情况的基础沉降差应有控制措施,如设置沉降缝或调整基底附加压力,采用墙下扩展基础、十字交叉基础、人工挖孔桩等基础形式。多层砌体结构优先采用无筋扩展基础,地基较软弱时应设置基础圈梁。高层建筑基础埋深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1.3条,人工挖孔桩埋深由有可靠侧向限制的深度计算至承台底,无承台的可以算至柱纵向钢筋的锚固深度。浅基础基底不在同一深度时应放阶,局部软弱地基应处理。抗震设防区独立基础和人工挖孔桩应设置双向拉梁。3.2 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9、50007-2002第3.0.2条、第3.0.4条、第5.2条、第5.3.1条、第5.3.4条。承载力应根据岩土勘察报告提供,基底交叉处面积不得重复计算。注意地基基础荷载效应的取用,地基承载力计算采用标准组合、地基变形计算采用准永久组合、基础内力和强度计算采用基本组合。注意需要进行地基变形计算的范围。3.3 软弱下卧层强度、变形应验算。3.4 压实填土地基、人工地基设计。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6.3.1条,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第3.0.5条、第3.0.6条。注意砂、石垫层厚度不宜小于0.5m和超过2m,符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10、第4.2.1条、第4.2.2条、第4.2.6条。3.5 无筋扩展基础设计。台阶宽高比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1.2条,基底平均压力超过300KPa的混凝土基础作抗剪计算。3.6 扩展基础设计。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2.7条,独立基础要作抗冲切计算、基岩上的扩展基础尚应计算抗剪,基础混凝土强度低于柱时要作必要的局部受压验算。3.7 人工挖孔桩设计。应注意成孔条件,和地下水位的影响。必须作不低于C20等级的钢筋混凝土护壁。中、微风化嵌岩深度不小于0.5m。嵌岩桩中心距小于2.5倍桩径或小于1.5倍扩大头直径以及扩大头小于500mm净距

11、,均应要求跳花施工。挖孔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桩径尺寸要满足强度和构造要求,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5.2条、第8.5.9条,计算中柱下单桩的安全等级应该提高一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第4.1.1.1条),桩身混凝土强度施工工艺折减系数为0.7。挖孔桩主筋由计算确定,尚应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5.2条),挖孔桩的钢筋应全桩长设置,桩顶箍筋应加密。挖孔桩的终孔检验、施工检验必须提出要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10.1.6条、第10.1.8条)。3.8 抗震设防区的天然地基基

12、础计算。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2.1条、第4.2.2条、4.2.3条、4.2.4条。3.9 重力挡土墙设计。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6.6.3条、第6.6.4条、第6.6.5条,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第3.2.2条、第3.3.3条、第3.3.6条、第3.4.2条、第3.4.9条、第10章各条。采用重力挡土墙的土质边坡不宜高于8米,岩质边坡不宜高于10米。较高重力挡土墙对地基承载力要求很高,较难达到。注意墙背实际填土类型与计算时参数取值存在误差对土压力计算结果会造成差别,挡土墙的排水、截水、地面封闭措施。地下室或和主体结

13、构同一整体的挡土墙应采用静止土压力计算,地下水的作用不可忽略。3.10 修建在边坡上的房屋。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4节各条。4、楼(屋)盖结构4.1 楼(屋)盖除满足承载力、刚度、裂缝宽度限值的要求,还要满足耐火极限的要求。多层民用建筑二级耐火等级上人屋面板和底部商场上住宅过渡层楼板耐火极限不低于1h。注意较大跨度的现浇楼(屋)面板厚度取值是否满足刚度要求。4.2 TAT等计算软件假定楼(屋)面水平刚度无限大。设计中对开洞楼板层应采取刚度加强措施,对无楼板侧向限制的墙、柱节点(如错层大空间)计算中应设为弹性节点。4.3 多层砌体结构的楼(屋)面板在墙体、梁的支撑

14、长度。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6.2.6条、第7.1.6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3.5条。4.4 现浇坡屋面、自防水屋面应双层双向配筋,部分面筋拉通设置。4.5 抗震设防区的底部框架上部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过渡层楼板应为不小于120mm厚的现浇楼板。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5.3条。4.6 阳台、外挑走廊预制板选用级别一般高于房间板级别。4.7 高层建筑楼(屋)面板类型选用。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5节的规定。4.8 离地30m以上的飘出较长的挑檐、抗震设防区飘出较长的悬臂板等构件底部应配置受

15、力钢筋。4.9 现浇挑檐、天沟温度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转角应设置构造钢筋。4.10 大跨度屋盖选型。跨度不大于24m可根据跨度大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其中跨度大于15m时优先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大于30m可采用钢结构。5、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5.1 高层建筑最大适用高度、竖向高宽比限制。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2.2条、第4.2.3条。5.2 伸缩缝设置间距限制。符合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1.1条、第9.1.2条、第9.1.3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3.12条。沉降缝、伸缩缝应满

16、足抗震缝宽度的要求。5.3 结构布置合理、传力应明确。抗震设防区尽量不采用严重不规则(平面不规则、错层、转折)的建筑方案。抗震设防区不得框架与砌体承重混用。我区房屋设计不宜在框架结构中布置少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如电梯井)。高层建筑不应使用单向框架结构(另一方向设联系梁)、和单跨框架结构。5.4 柱、梁最大、最小配筋率限制,梁、柱纵筋、梁腰筋间距,梁集中荷载处设置附加箍筋或吊筋。符合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5.1条、第10.2.1条、第10.3.1条、第10.2.13条、第10.2.16条、第11.3.1条、第11.3.6条、第11.4.12条、第11.4.13条。5.5 抗

17、震设计中柱轴压比限制,柱、梁箍筋加密区长度、体积配箍率、箍筋肢距。符合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1.4.16条、第11.3.6条、第11.3.7条、11.4.14条、第11.4.15条、第11.4.17条、第11.4.18条。梁、柱箍筋应为封闭式。5.6 抗震设计应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节点更强”和加强锚固、避免短柱的原则。符合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1.3.2条、第11.4.2条、第11.4.4条。框架柱的抗弯能力高于框架梁的抗弯能力,框架柱、梁的抗剪能力高于抗弯能力,节点设计保证连接的构件满足需要的延性。短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箍筋全段加密。5

18、.7 钢筋锚固长度、搭接长度。符合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3节各条、第9.4节各条,抗震设计尚应满足第11.1.7条。5.8 柱计算长度取值。符合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7.3.11条、第7.3.12条。一般底层柱高度算至基础顶面。PMCAD软件模型输入中,底层高度应从基础顶面算至二层楼面。有错层的楼层在TAT软件中设置错层,否则错层柱计算高度会出错。5.9 出屋面的电梯、楼梯、水箱间应框架设置到顶,抗震设防区的楼梯不得直接支撑在框架填充墙上。5.10 抗震设防区屋面梁上抬柱的,该柱应向下伸一层。5.11 抗震设防区框架填充墙宜采用轻质墙体,如采用砌体填充墙

19、要尽量均匀、对称,避免形成短柱。5.12 箍筋、拉筋、预埋件不得与框架梁、柱纵筋焊接。5.13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由相关专业进行,与主体结构有可靠连接。5.14 受力预埋件的锚筋、吊环严禁采用冷加工钢筋,吊环应采用HPB235级钢筋。符合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0.9.3条、第10.9.8条。6、多层砖砌体结构6.1 抗震设防区层数、总高度、层高、高宽比限制。 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1.2条、第7.1.3条、第7.1.4条。6.2 伸缩缝间距限制,并应有防止墙体开裂的措施。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6.3.1条,措施可参照第6

20、.3节各条。抗震设计中伸缩缝应满足抗震缝宽度的要求。6.3 结构布置合理、传力应明确,横墙间距符合选取的静力计算方案。 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1.5条、第7.1.6条、第7.1.7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4.2节各条。优先采用纵、横墙共同承重的方案。抗震设计不得采用掺有局部混凝土墙。6.4 柱、墙体应进行承载力计算,还要进行高厚比验算。 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5.1.1条、第6.1节各条,重点对横墙间距大、层高较高、窗洞多的墙体验算高厚比。6.5 地震作用效应,抗震设计的墙体抗剪计算符合要求。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

21、11-2001第7.2.1条、第7.2.3条、第7.2.7条。6.6 墙体的材料(含地坪以下墙体)要满足规范要求。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6.2.1条、第6.2.2条。6.7圈梁、构造柱设置。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7.1.2条、第7.1.3条、第7.1.4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3.1条、第7.3.2条、第7.3.3条、第7.3.3条。在较长阳台挑梁的根部、较大门窗洞口两侧、集中力较大处也宜设置构造柱。6.8 小墙垛、砖柱承载力应计算,较大集中荷载下的局部受压应验算。梁支承处设垫块或垫梁、扶壁柱或构造柱。 符合砌体结构设计

22、规范GB50003-2001第5.2.1条、第5.2.4条、第5.2.5条、第6.2.4条、第6.2.5条。小墙垛、砖柱的截面尺寸小,强度折减较多,应重点验算。6.9 悬臂构件(如挑梁、屋面挑檐)的应注重抗倾覆计算、根部局部受压计算,并有可靠的锚固措施。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7.4.1条、第7.4.4条、第7.4.6条。6.10 注意墙梁的适用条件、材料选用、构造措施。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7.3.2条、第7.3.12条。6.11 填充墙、隔墙和周边构件有可靠连接。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6.2.8条。7、底部框架上部砖砌体

23、结构7.1 抗震设防区房屋总高度、层数、层高、高宽比限制。 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1.2条、第7.1.3条、第7.1.4条。对抗震设防区的底部框架严格控制总高度、层数。7.2 伸缩缝间距、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措施等要求同多层砖砌体结构。7.3 结构布置应合理,层侧向刚度比应控制,横墙间距应满足规范要求。 抗震设计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1.5条、第7.1.8条,底层必须均匀设置一定数量的纵横抗震墙,抗震墙不得放在基础梁上,应单独设基础,上部砖墙必须对齐或基本对齐底部框架、抗震墙。7.4 地震作用效应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

24、1第7.2.4条、第7.2.5条。7.5 抗震墙、底部框架的托墙梁材料、构造应满足规范要求。 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5.4条、第7.5.5条、第7.5.6条、第7.5.7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10.5.9条、第10.5.10条。底部框架混凝土等级不得低于C30级,过渡层砂浆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7.5。7.6 过渡层的构造柱,圈梁的设置。 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5.1条、第7.5.2条。过渡层对应底部框架柱位置应设构造柱,上部构造柱应能贯通下部框架柱。第一讲 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1.1 在施工图设计阶

25、段,结构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结构计算书和设计图纸。结构计算书用于内部归档和施工图审查。1.2 结构计算书1.一般情况下,结构计算书应有手算和电算两部分内容,较简单的工程也可仅有手算计算书。2.采用手算的结构计算书,应给出构件平面布置简图和计算简图;内容应完整、清楚、整洁、计算步骤要条理分明,引用数据要有可靠依据,引用的图表和计算公式应注明来源,构件的编号、计算结果应与图纸一致。3.用电算时,应在计算书中注明所采用的计算程序名称、代号、版本及编制单位,计算程序必须经过有效鉴定,电算结果应经分析判断认可,总体输入信息、几何简图、荷载简图、配筋简图及各种计算结果输出应整理成册。4.用标准图时,应根据图

26、集的说明,结合工程进行必要的核算和选用工作。5.采用重复利用图时,应根据工程实际,尤其是地基情况进行必要的核算和修改。6.所有的计算书应校审(留有校审痕迹),整理成册,设计、校对审核人分别在计算书封面上签字,并加盖设计单位公章。1.3 图纸目录应按图纸序号排列,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的重复利用图或标准图,在目录的首页上应有项目和专业负责人、设计人的署名及签字。1.4 设计说明每一单项工程应编写一份设计总说明,多子项工程宜编写统一的设计总说明。简单的小型单项工程,设计总说明的内容可分别写在基础平面图和结构平面布置图上。设计总说明应包括以下各项内容:1.本工程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如已批准的初设文

27、件、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主要设计规范等。2.设计0.000标高所对应的绝对标高值。3.图纸中标高的单位、尺寸的单位。4.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5.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场地类别、地基土的液化等级。6.人防工程的抗力等级。7.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扼要说明有关地基概况,对不良地基的处理措施及有关技术要求。8.对不确定或有可能改变使用功能、与荷载规范取值不同、荷载规范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有特殊设备等应注明该楼面所取荷载标准值,一般情况按荷载规范规定取值。9.所选用结构材料的品种、规格、型号、性能、强度等级、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

28、、钢筋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接长方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锚具种类、型号、预留孔做法、施工制作要求及锚具防腐措施等,并对某些构件或部位提出特殊要求。10.对水池、地下室等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应说明抗渗等级,需作试漏的提出具体要求。11.说明所采用的通用做法和标准构件图集;如有特殊构件需作结构性能检验时,应说明检验的方法和要求。12.施工中应遵循的施工规范和注意事项,如后浇带的设置,高楼与裙房施工先后顺序,转换层,挑梁施工支撑要求,沉降观察等。1.5 基础平面图应绘出以下内容:1.依据建筑底层或地下室平面图绘出定位轴线和结构需要的插入轴线。2.基础外轮廊线与基础梁的位置、尺寸、底标高与定位尺寸,基础

29、与基础梁的编号,基础底标高不同时的放坡示意。3.结构承重墙垛、柱的位置与尺寸、代号(当为混凝土结构时,此项可另绘平面图,并注明断面变化关系尺寸)。4.地坑和已定设备基础的平面位置、尺寸、标高,无地下室时0.000标高以下的预留孔与埋件的位置、尺寸、标高。5.沉降观测要求及测点布置(应附测点构造详图)。6.桩基,应绘出桩位平面位置及桩承台的平面尺寸,桩的入土深度、沉桩的施工要求、试桩要求和基桩的检测要求,注明单桩的允许极限承载力值(桩位图宜单独绘制)。7.当采用复合地基时,作为地基处理方法之一,一般由工程中标的有资质的地基基础公司按建筑结构设计要求进行设计、施工。设计人员宜提供上部结构和基础形式

30、,并提出复合地基的处理范围、深度,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等参数和检测要求。8.附注说明:本工程0.000标高所对应的绝对标高值,基底或桩端进入的土层及深度,基底及基槽回填土的处理措施与要求,地基的承载能力,以及对施工的有关要求等。1.6 基础详图1.刚性基础:应绘出剖面、大方脚、基础圈梁、防潮层,并标注尺寸、标高及定位尺寸。2.扩展基础(即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应绘出平、剖面及配筋,标注总、分尺寸、标高及定位尺寸、基础垫层等。3.桩基:除绘出承台梁剖面或承台板平、剖面、配筋、标注总、分尺寸、标高及定位尺寸、垫层外,还应绘出桩构造详图(可另图绘制)及桩与承台

31、的连接构造详图。4.筏基、箱基:应按照现浇楼面梁、板详图的方法表示,但要绘出承重墙、柱的位置。当要求设后浇带时应表示其平面位置并绘制构造详图。对箱基和地下室基础,应绘出钢筋混凝土墙的平、剖面及其配筋,当预留孔洞、预埋件较多或复杂时,可另绘墙的模板图。5.基础梁:按现浇楼面梁详图方法表示。6.附注说明:基础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垫层材料、杯口填充材料、钢筋保护层厚度及其它对施工的要求。注:对形状简单、规则的刚性基础和扩展基础,也可用列表方法表示。1.7 结构平面布置图1.多层建筑与高层建筑:对于砌体结构(包括各种砖和其他砌块的砌体结构)与钢筋(骨)混凝土框架结构、底框结构的

32、多层建筑,以及框架、框剪、剪力墙、筒体结构的高层建筑,均应绘制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图及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图。具体内容为:1)绘出与建筑图一致的定位轴线(可加入结构需要的插入轴线)及梁、柱、承重墙、抗震构造柱等定位尺寸,并注明其编号和楼层结构标高。2)注明预制板的跨度方向、板号、数量及板底标高,标出预留洞大小及位置;预制梁、洞口过梁的位置和型号、梁底标高。3)现浇板应注明板号、板厚、板面标高、配筋(亦可另绘放大比例的配筋图,必要时应将现浇楼面模板图和配筋图分别绘制),标高或板厚变化处绘局部剖面,有预留孔、埋件、已定设备基础时应示出规格与位置,洞边加强措施,当预留孔、埋件、设备基础复杂时亦可放大另绘。4

33、)有圈梁时应注明位置、编号、标高,可用小比例绘制单线平面示意图。5)楼梯间可绘斜线注明编号与所在详图号。6)电梯间应绘制机房结构平面布置(楼面与顶面)图,注明梁板编号、板的厚度与配筋、预留洞大小与位置、板面标高及吊钩平面位置与详图。7)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图内容与楼层平面类同,当结构找坡时应标注屋面板的坡度、坡向、坡向起终点处的板面标高,当屋面上有留洞或其他设施时应绘出其位置、尺寸与详图,抗震设防时的女儿墙构造柱的位置、编号及详图。8)当选用标准图中详图时,应在平面图中注明详图索引号。2.单层空旷房屋:有天桥(含吊车)的房屋应绘制构件布置图及屋面结构布置图,当支撑布置可选用标准图集时,应在图中注明

34、其编号,否则,应绘制支撑布置及详图;无天桥的简单房屋,可将构件布置图与屋面结构布置图合并。1)构件布置应表示柱网轴线关系,墙、柱、天桥、过梁、门樘、雨蓬、柱间支撑、连系梁等的布置、编号、构件标高及详图索引号,并加注有关说明等。2)屋面布置图应表示柱网轴线关系(不绘墙、柱)、屋面承重结构的位置及编号、屋盖支撑系统布置及编号、预留孔洞的位置、尺寸、节点详图索引号,有关的附注说明等。1.8 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1.现浇构件(现浇梁、板、柱及墙等详图)应绘出:1)纵剖面、长度、定位尺寸、标高及配筋情况,梁和板的支座情况;整体浇捣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应绘出曲线筋索形长度及锚固详图。2)横剖面、定位尺寸、配

35、筋;预应力混凝土中预应力筋的定位尺寸。3)剪力墙可视不同情况增绘立面。4)若钢筋较复杂不易表示清楚时,宜将钢筋分离绘出。5)若有预留洞,预埋件时,应注明位置、尺寸、标高、洞边配筋及预埋件编号等。6)曲梁或平面折线梁宜增绘平面图,必要时可绘展开详图。7)对现浇结构的梁、柱、墙可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法”绘制,纵、横向梁宜分二幅平面绘制。8)补充说明:除总说明已叙述外的需特别注明的内容。2.预制构件(预制梁、板、柱、墙等详图及复杂的预制梁垫)应绘出:1)构件模板图,表示模板尺寸、轴线关系、预留洞及预埋件位置、尺寸、预埋件编号、必要的标高等;后张预应力构件尚需表示预留孔道、锚固端等。2)构件配筋图,纵

36、剖面表示钢筋形式、曲线预应力筋的位置、箍筋直径与间距,钢筋复杂时宜将钢筋分离绘出;横剖面注明断面尺寸、钢筋规格、数量等。3)附注说明:需作补充说明的内容。注:对形式简单、规则的现浇或预制构件,在满足上述规定前提下,可用列表法绘制。1.9 节点构造详图1.按抗震设计的现浇框架、剪力墙、框剪结构,均应绘制节点构造详图(尽可能采用标准设计通用详图集),如节点核芯区内配筋、符合抗震要求的钢筋接头和锚固、填充墙与梁、柱、承重墙的锚拉、构造柱与墙体的锚拉、女儿墙构造等。2.预制框架或装配整体框架的连接部分,梁、柱与墙体锚拉等详图。详图应绘出平、剖面,注明相互关系尺寸,与轴线关系,构件代号、连接材料、附加钢

37、筋(或埋件)的规格、型号、性能、数量,并注明连接方法以及对施工安装、后浇混凝土的有关要求等。3.附注说明:需作补充说明的内容。1.10 其他图纸1.楼梯图:应绘出每层楼梯结构平面布置及整体剖面图,注明尺寸、构件代号、标高;梯梁、梯板详图(可用列表法绘制)。2.预埋件:应绘出其平面、侧面,注明尺寸、钢材和锚筋的规格、型号、性能、焊接要求。3.特种结构和构筑物:如水池、水箱、烟囱、烟道、室外管架、挡土墙、筒仓、大型或特殊要求的设备基础、工作平台等,均宜单独绘图;应绘出平面、特征部位剖面及配筋,注明轴线关系、尺寸、标高、材料品种和规格、性能。1.11 建筑幕墙建筑幕墙的结构设计一般由工程中标的有资质

38、的幕墙公司按建筑设计要求进行,根据幕墙公司提供的图纸,结构设计人员宜审查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的安全性、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建筑幕墙的结构设计文件应有:1.按有关规范规定,幕墙构件在竖向、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设计计算书。2.施工图纸:1)封面、目录。2)幕墙构件平面布置图,图中标注墙面材料、竖向和水平龙骨(或钢索)材料的品种、材质、规程。3)墙材与龙骨、各向龙骨间的安装、连接详图。4)主龙骨与主体结构连接的构造详图及连接件的品种、材质、规格。1.12 钢结构钢结构施工图应能满足加工制作单位据此完成构件制作图的要求。钢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可采用单线绘制的构件布置图及安装节点详图的方法表示。对于较复杂的结构构件

39、,如桁架、格构式梁、柱、网架、支撑等,可补充绘制构件详图,注明所用钢材及连接件的型号、规格、性能。图纸内容除同其他结构类似外,尚应有:1.基础详图中应表达钢柱与下部混凝土构件的连结构造详图。2.结构构件平面(包括各层楼层、屋面)布置图,注明轴线关系、标高、构件的位置及编号、节点详图索引号等。3.构件详图:1)简单的型钢梁、柱可用统一详图和列表表示,注明构件尺寸、钢材型号、规格、加劲肋做法、焊条型号、焊接方法、焊缝长度和厚度,连接节点详图,施工、安装要求。2)格构式梁、柱、支撑应绘出平、剖面(必要时加立面)、与定位尺寸、总、分尺寸、注明单构件型号、规格,组装节点和其他构件连接详图。3)空间网架应

40、绘出上、下弦杆平面、关键剖面、与轴线关系、总、分尺寸,单构件型号、规格、控制标高、节点详图和安装就位详图、施工要求。第二讲 地基、基础设计施工图审查要点2.1.基础选型、埋深和布置是否合理,基础底面标高不同或局部未达到勘察报告建议的持力层时结构处理措施是否得当。2.2.人工地基的处理方案技术要求是否合理,施工、检查及验收要求是否明确。2.3.桩基类型选择、桩的布置、试桩要求、成桩方法、终止沉桩条件、桩的检测及桩基的施工质量验收要求是否明确。2.4.是否要进行沉降观测,如要进行观测,沉降观测的措施是否落实,是否正确。2.5.深基础施工中是否提出了基础施工中施工单位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基坑开挖和工程

41、降水时有无消除对毗邻建筑物影响及确保边坡稳定的措施。2.6.对有液化土层的地基,是否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地基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液化土中的桩的配筋范围是不符合GB50011-2001第4.4.5条的要求。2.7.地下室顶板和外墙计算,采用的计算简图和荷载取值(包括地下室外墙的地下水压力及地面荷载等)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计算方法是否正确;有人防地下室时,要注意审查基础结构是人防荷载控制还是建筑物地荷载控制。2.8.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是否对下卧层进行了强度和变型验算。2.9.单桩承载力的确定是否正确,群桩的承载力计算是否正确;桩身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桩的承载力设计要求;当桩周土

42、层产生的沉降超过基桩的沉降时,应根据JGJ94-94第5.2.14条考虑桩侧负摩阻力。2.10.筏形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见GB50007-2002第8.4.108.4.13 条。2.11.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桩基沉降验算、高层建筑高层部分与裙房间差异沉降控制和处理是否正确。2.12.基础设计(包括桩基承台),除抗弯计算外,是否进行了抗冲切及抗剪切验算以及必要时的局部受压验算,见GB5007-2002第8.2.7条、8.3.1条、8.3.2条、8.5.158.5.20条及8.4节等。2.13.人防地下室结构选型是否正确,设计荷载取值、计算和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规定。2.14.天然地基基础是

43、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2.2条进行抗震验算。2.15.地下室墙的门(窗)洞口是否按计算设置了地梁;地下室设置的隔墙是否进行了计算,其计算简图、荷载取值、受力传力路径是否明确合理。第三讲 多层砌体结构、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3.1 多层砌体结构3.1.1 结构布置和设计一、 房屋的总高度、层数是否满足抗震规范GB50011-2001第7.1.2条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在层数和高度的计算方面应明确如下若干具体规定:1.关于房屋总高度的计算,仍然沿用自室外地坪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标高,或至檐口标高。此地所指室外地面为室外的自然地坪面。若高坡地面,则应从低处计算;同时

44、,此地所指檐口为至平顶屋面的檐口高度;而不是坡屋面的檐口。2.半地下室应从室内地面算起,即半地下室应作为一层考虑。当半地下室开有窗洞设有完整的窗井时,如窗井两侧的墙系由内横墙延伸至室外窗井,并有挡土墙形成封闭的窗井,此时已将半地下室的面积扩大,即可将半地下室视为上部墙体的嵌固端。同时半地下室的楼盖为现浇楼盖。此时可不将半地下室当作一层,此时的总高度可从室外地坪算起。3.全地下室的高度计算,可从室外地坪算起。因为全地下室墙体基本埋于地下,楼盖顶板低于或高于室外地坪,且无窗洞时,可视全地下室在地震作用时与土体共同工作,而无动力放大作用。因此可以不作为一层计算。4.对带搁楼的坡屋面的计算。总高度应计

45、算到搁楼层山尖墙的1/2标高处。同时,应将搁楼层当作一层计算。但搁楼的设置比较复杂,有的搁楼层高度不高,且不住人,只是作为屋架内的一个空间。此时搁楼层可不作为一层考虑。但有的搁楼层空间较高,设计作为居室的一部分,当然这样的搁楼层自然应当作为一层考虑。 亦有的搁楼在顶层屋面上,只占一部分面积,即只有部分搁楼作为居住或活动场所。此时搁楼层是否应作为一层考虑,应区别不同情况对待。如搁楼层占总的顶层面积的百分比;搁楼层的结构形式;搁楼层高度等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5.考虑到某些地区要求室内外有较大的高差,主要为防潮或其他用途,此时在总高度计算时有可能超过规定,但层数上不超。因此,对室内外因功能需要而有

46、较大高差达到600mm时,则在总层数不变的情况下,总高度可以增加1m。6.对于横墙较少房屋,规范具体规定了在同一层内,凡开间大于4.2m的房间面积数超过本层面积的40%时,此时可认为该建筑为横墙较少的建筑。对于此类建筑,房屋层数应降低一层,高度降低3m。7.对于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房屋,一般指比教学楼等横墙更少的建筑,在整栋建筑中均为会议室或开间很大的办公或其它用房。考虑到此类建筑的结构力特性的改变,作为砌体结构主要的抗侧力构件的墙体过少。因此,对于此类横墙很少的空旷砌体结构房屋,应根据具体工程情况现再适当降低层数和高度。二、房屋的最大高宽比、各层层高、变形缝的设置(位置、间距、宽度)是否满足规

47、范要求。(具体条文详见GB50011-2001第7.1.3条、第7.1.4条、第7.1.7条、GB50003-2001第6.3.1条、GB50007-2002第7.3.2条)。三、纵横墙平面布置是否均匀、对称、对齐,若没有达到,是否采取加强措施。沿竖向是否连续、传力路线是否清楚。四、抗震横墙间距是否符合抗震规范GB50011-2001第7.1.5条要求。五、是否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结构体系,当墙体开洞较大或被竖向管道削弱时,是否对墙体采取加强措施。六、楼梯间的位置是否合理,对有错层、空旷大房间的特殊处理是否满足规范要求。(GB50011-2001第7.1.7条、第7.1.14条)。七、砌体墙段的局部尺寸是否满足GB50011-2001第7.1.6条要求,若未满足是否采取加强构造处理。八、楼屋盖圈梁、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