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古体诗.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30271978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古体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古体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古体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古体诗.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古体诗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和陶归园田居(其一)【1】苏轼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周公与管蔡【2】,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3】。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注释:【1】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2】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3】华颠:头发花白。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环州多白水”四句写景,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

2、凉。B“东家著孔丘”四句,写出了当地人的道德淳厚、民风纯朴。C“周公与管蔡”二句,设想彼此对立的人也会向往安居于此。D“我饱一饭足”二句,写生活虽穷困,但诗人仍能感到满足。2宋诗以理见长,苏轼这首诗也有此特点,请分析诗歌最后四句说出了怎样的道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代东门行(南北朝)鲍照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离声断客情,宾御皆涕零。涕零心断绝,将去复还诀。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遥遥征驾远,杳杳白日晚。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野风吹草木,行子心肠断。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丝竹徒满坐,忧人不解颜。长歌欲自慰,弥起长恨端。3诗歌首句隐含了“_”这一成语,“丝竹徒满坐”中的“丝竹”指

3、代_。4赏析本诗的抒情艺术。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无衣诗经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5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芣苢是劳动之歌,以人们采摘芣苢的六种动作,表现劳动过程,字里行间洋溢着劳动的热情。B无衣描写秦军同仇敌忾的战争热忱,通过具体战斗场面的描写,渲染了真挚的战斗情谊。C无衣采用问答式句法,语言有强烈的动作性

4、,使人想像到战士们磨刀擦枪的热烈场面。D两首诗都采用了“赋”的手法,虽然没有“比”和“兴”,却都能引发读者对所描述情境的想象。6芣苢与无衣在章法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7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问题。短歌行(唐)李白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注:麻姑:神话中仙女名。六龙:指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扶桑:神话中的树,在东海中,日出于其上。“北斗”句:化用楚辞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酒浆”句意。(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

5、,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A乐府余音B田园行吟C诗余小札D律诗集粹(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白日”句“短短”两字,强调时光稍纵即逝,联想到人生易老,年华难驻,自然流露出感伤失落。B“苍穹”句,上句从“时间”角度极言天宇浩瀚无垠;下句则从“空间”角度感叹光阴的永恒漫长。C“麻姑”“天公”句巧妙融入神话故事,创设奇伟神仙世界,有力地渲染了“苍穹浩茫茫”的情境。D“吾欲”四句,诗人欲揽“神龙”,挂日“扶桑”,用“北斗”劝饮六龙,表达渴望时光停歇之愿。(3)结合链接资源,完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学习任务”列举的相关任务。链接1:在李白之前,以短歌行为诗者,多为慨叹人生短暂,主张及

6、时行乐。链接2:黑格尔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力的活动。”古诗文中常常寄寓着作者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我们可以借助对作家的生平、创作风格的了解以及相关评价等,深入理解作品。请参考链接资源,谈谈这一首短歌行的内涵,以及对你有怎样的启示。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无衣诗经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岁暮【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8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无衣全诗共三

7、章,每章开头都采用问答式的句法,“重章叠唱”,回环往复。B无衣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充满火一般燃烧的激情,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C岁暮颔联的“烟尘”与后文“鼓角”相应,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D边地战争不息,朝廷之臣无人请缨,江湖之士的杜甫一时报国无门,只得暂时保全自己。9两首诗都表达爱国主义精神,但情感各异。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幽居1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2,谁谓薄世荣。【注】(1)本诗作于诗人辞官闲居之时。(2)蹇劣:笨拙。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

8、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头两句是说世人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总要为生活而奔走经营。B“独无”两句,写出了诗人已经辞官归来,实现了自己幽居的愿望。C“微雨”两句写因为诗人久不外出,不知不觉春天已到,春草萌生。D诗人将表达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物与生活场景之中,读来清新自然。11本诗是如何表现诗人“幽居”之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下面小题。拟古(其七)陶渊明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仿拟同类题材的古诗面创作的诗歌本诗承袭了从

9、屈原到古诗十九首,再到曹植所形成的借“美人”来抒写自己情感的文学传统。B开头两句写春天日暮时分的景象,天空明净澄澈,春风轻柔温和,构画出一幅自然春意融融、人物心旷神怡的沐春图,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C在这美好的清夜,一位佳人一边饮酒一边唱歌,直到天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并具,写足了“信可乐也”的情绪,也为后面的抒情蓄势。D五、六两句乐极悲来,写佳人唱完歌后发出长长的叹息,善感的心中生出种种复杂的思绪:如此的美丽春夜又能存在几时?自己的芳华又能保持多久?13“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两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

10、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提及古来圣贤,表明诗人志向清高,不愿意与俗人为伍。B李白、岑夫子和丹丘生几个知己相逢千杯少,主人李白把珍贵的“五花马”

11、“千金裘”换了美酒。C“钟鼓馔玉不足贵”和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都抒发了蔑视权贵的情感。D本诗通篇以七言为主,以三、五言句“破”之,参差错综,诗句以散行为主,节奏疾徐变化多端。15简要分析以“君不见”开头的两个完整句子在全诗中的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致酒行李贺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注】元和初年,李贺因其父名曰“晋肃”的避讳而被剥夺了科举考试资格,诗人在离开长安的回乡途中创作了这首诗歌。客长

12、寿:敬酒时的祝词,祝身体健康之意。主父:汉书载:“主父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马周:据旧唐书载,马周投宿新丰时被旅店主人轻视对待,仍悠然独酌,后至长安当了中郎将常何的门客;贞观五年,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马周代常何条陈二十余事,皆合太宗心意,后被授监察御史。迷魂:宋玉曾作招魂招屈原之魂,此处指执迷不悟。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零落栖迟”与“一杯酒”相连,以酒解愁之意。不从主人祝酒写起,而从客方对酒兴怀落笔,突出了客方悲苦的情怀。B本诗构思别致,采用主客对答形式。前四句写主人敬酒,关心客人飘零在外,祝愿他早日归家,以免家人

13、思念。后面的内容是客人的回答。C“马周”句使用唐初名臣马周年轻时投宿新丰的典故,马周当时处境狼狈,这从“天荒地老无人识”的夸张表达中可推知。D“空将”句引用了马周后来代写条陈,令太宗大悦而被破格提拔的典故,言外之意是:政治出路不只一途,囊锥终有出头之日,科场受阻岂足悲观!17赏析“雄鸡一声天下白”并分析其作用。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李陵台 【注】南宋姜夔李陵归不得,高筑望乡台。长安一万里,鸿雁隔年回。望望虽不见,时时一上来。汉地南宋赵崇嶓汉地文书密,胡天岁月深。但高苏武节,不察李陵心。过雁西风急,荒台朔气沉。同生不同恨,万里一霑襟。【注】李陵台:相传李陵不能归汉,高筑望乡台以寄相思。

14、1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姜诗最后两句 “望望”“时时”两个叠词,音韵优美,塑造了李陵登高望远、心怀故土的形象。B赵诗“密”“深”二字对仗工整,点明了胡汉两地音讯频繁,但苏、李二人仍然滞留胡地不得归。C赵诗末句的“一”字用语精当,“一”是“一下子”的意思,写出了情感的喷涌而出,不可遏止。D这两首诗都涉及汉时旧事, 在抒情方式上,都采用了借景抒情。但赵诗除了抒情,还有议论。19两首诗在李陵身上寄托了复杂的情感,请比较其异同。参考答案:1A2前两句侧重写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心中有道,则能顺应自然,与自然、外物相融相亲。后两句侧重写诗人的超然态度,说明尽管外物未必和谐、美好,但内

15、心的超脱也能使人自得其乐。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 “幽僻而苍凉”错误,根据“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可知,作者认为此地风光无限,可以寄托自己的余生,此地并非“幽僻而苍凉”;另外,诗歌第三、四句并未写景。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两句意思是:鱼鸟哪里知道,只要我自己内心安闲,外物也自然安闲,这体现出人只要乐天安命,顺应自然,就不会为外在环境所苦,而感到闲适自在,与自然、外物相融相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两句则是描述诗人的心境,“悠悠”指繁多的外物,“未必尔”即未必就是这样美好,但作者姑且能够以自己认同的事物感到快乐,即

16、只要内心超脱,即使外物不顺心意,也能够自得其乐。3惊弓之鸟;音乐4诗歌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抒情手法,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的离情别恨。(1)直接抒情,诗中“倦客恶离声”“弥起长恨端”“皆涕零”“心断绝”等直接抒发诗入离愁长恨。(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诗中“遥遥征驾远,查杳白日晚”“野风吹草木”等诗句,通过对日渐昏暗、游子车渐远和野风吹林景色的描写,抒发游子肝肠寸断的痛苦之情。用典抒情,诗歌开头运用惊弓之鸟的典故,勾画出倦客恶离别的心理状态,抒发久倦羁旅的游子对离歌的害怕之情。对比中抒情,诗中“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句,在对比中写出游子漂泊天涯的羁旅之苦。融情于理,诗中“一息不相知,何

17、况异乡别”句,写即使片刻分离也是难受的,更何况是远游异乡的长别,融抒情于议论中,指出伤感的原因。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首句“伤禽恶弦惊”的意思是“受伤禽鸟畏惧惊弦”,这里用的是更赢射雁的故事。在这种情况下,大雁一听到弓弦声就惊慌高飞,所以隐含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丝竹徒满坐”中的“丝竹”是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代指音乐。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诗歌采用了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如“倦客恶离声”“弥起长恨端”“皆涕零”“心断绝”中的“恶”“恨”“涕零”“断绝”直接抒发诗入离愁长恨。其次,诗歌中还采用了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

18、化用了“惊弓之鸟”的典故,用以比喻“倦客恶离声”久倦羁旅的游子最厌恶、最害怕的便是离歌之声,勾勒出倦客恶离别的心理状态,抒发久倦羁旅的游子对离歌的害怕之情。采用的是用典抒情的表现手法。“遥遥征驾远,杳杳白日晚”写出了漫漫长路征驾渐远,天色昏暗白日已晚。“野风吹草木”写出了野外的寒风吹动草木,发出萧萧的声响。写出了漂泊天涯,流浪江湖游子的真实感受,抒发游子肝肠寸断的痛苦之情。采用的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描写了日落黄昏,夜幕笼罩了静寂的大地,眼看周围的人家都掩门入睡了,可是远行的游子直到半夜才盼得一顿晚餐 的图景,“居人”与“行子形成巨大的反差,写出了游子征途中苦难生活,

19、表达了羁旅之苦。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一句,意思是“片刻不能相聚一起,何况他乡长久别离?”指出伤感的原因。采用了融情于理的表现手法。5B6手法:复沓(反复、重章叠唱)。效果:(1)层层递进,突出描写内容。无衣通过反复,突出了大敌当前,战士们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气概。芣苢通过反复,突出了采芣苢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2)反复咏唱,增强感染力,强化对主题的表达。无衣表达了战士们团结友爱和同仇敌忾的爱国主题。芣苢则表达了劳动的欢欣和热情。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通过具体战斗场面的描写”错误,没有具体战斗场面的描写。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

20、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手法:复沓或者叫重章叠句。效果:(1)在内容上,呈现出层进关系:无衣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每章的首二句,都以问答的句式、豪迈的语气,表现出生死与共、兄弟情深的战友情谊。“与子同仇”,“与子偕作” “与子偕行”,分别从情绪方面、行动的开始方面、行训往方面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形成一种层进关系,构成诗中主旋律的则是一股战斗的激情。芣苢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通过重章叠句,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2)主题上,升华主题,增强诗歌的感染力:无衣全诗三章,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但结构的相同并不意味

21、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发展的,增强了感染力,表明与战友同赴战场,表现出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无畏的爱国精神,凸显主题。芣苢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升华了主题。7(1)A(2)D(3)内涵:李白的这首诗,以乐观浪漫、昂扬奋发的精神,在喟叹生命短促的同时,表达了对人生的珍惜,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启示:人应该乐观积极;我们应坚持创新精神。(意思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

22、识的能力。短歌行是乐府旧题,是李白模仿乐府之作,所以应该入选乐府余音。从内容上,并不是描写田园,排除B。这首是诗歌,不是词,词也叫诗余,排除C。这首是古体诗,不是近体诗,不属于律诗,排除D。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A.“自然流露出感伤失落”理解有误,应该是自然而然地转到对光阴的珍惜,并没有感伤和失落。B.“上句从时间角度下句则从空间角度”解说有误,应该是上句从“空间”角度极言天宇浩瀚无垠;下句则从“时间”角度感叹光阴的永恒漫长。C.“有力地渲染了苍穹浩茫茫的情境”解说有误,应该是这些奇异的境界,极其有力地渲染铺排了“万劫太极长”的内涵。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

23、个性化表达的能力。纵观全诗,诗人在驰骋丰富的想象时,把美丽的神话传说融入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塑造出瑰奇壮观,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洋溢着浓郁而热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文辞如行云流水,极富表现力,体现了诗人雄奇奔放,清新飘逸的风格。他以吞吐千古,囊括六合的胸襟和气魄,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从思想到艺术都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在继承借鉴前人的同时作了重大的突破,比如,“北斗酌美酒”就是反用诗小雅大东“唯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的典故。前人的短歌行在慨叹人生短促时,往往流露出一种及时行乐,纵情声色的颓废情绪。同样的歌题,在李白的笔下,虽也同样发出“百年苦易满”的叹喟,然而,全诗贯穿的却是乐观浪漫、昂扬奋发的基

24、调。这是诗人的个性及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使然。再如,屈原在离骚中唱道:“吾令曦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徜徉”。李白显然对此是有所借鉴的。但同样的素材到他手里,便刻意铺排为新颖、诡谲的艺术境界、包蕴着更为深广的内涵。“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力的活动。”(黑格尔语)李白的创作实践证实了这一论断。正如皮日休对他的评价:“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李白是当之无愧的。“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这六句里,诗人李白想象自己驾着日车出发,挂车于扶桑之上;劝六龙饮酒,好让它们喝醉了

25、不再驾日车出发。这样,就能留住太阳,留住青春,尽情酣畅享受人生。这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不愧是李白手笔!前人的短歌行在慨叹人生短促时,往往流露出一种及时行乐,纵情声色的颓废情绪。但是李白的短歌行,虽也同样发出“百年苦易满”的叹喟,却将慷慨悲郁,转化成泼天的浪漫。同样是吟咏时光的,却用神仙笔画,上天揽日,为的是让时光停留,表达了对人生的珍惜。其新奇的浪漫主义,结合人生的短暂,让人有一种精神上的淋漓快意。从中我们也能感染到李白的乐观向上,叹服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8D9无衣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岁暮表达了诗人对朝廷里懦弱无能的大臣们的谴责

26、;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 “只得暂时保全自己”错,“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第一句是反问句,表示为济时活民,岂敢爱惜一己之性命而苟且偷安,可见杜甫是希望“请缨”的,但是虽有捐躯之志,却无报国之门,诗中无“只得暂时保全自己”的意思。故选D。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与子同袍”“与子同仇”“与子同泽”“与子偕作”“与子同裳”“与子偕行”,是在“王于兴师”之时,“与你同穿战袍、同穿内衣、同穿战裙”,与你共同对敌、一起出发、与你共前进。体现了同仇敌忾,共同抵御外敌的精神。岁暮“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

27、寞壮心惊”,前方将士,日夜流血牺牲;朝廷大员,可有一人请缨?国难当头,岂敢吝惜性命;报效无路,空有一片豪情!朝廷中无人请缨,无人能当大任,是对朝廷大臣懦弱无能的谴责;报国无门,空有一片豪情,是对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10C11诗歌开篇写世人为生活奔走经营,反衬自己不为名利所扰,悠然自得的心境。诗人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微雨来过,春草丛生,青山迎来曙色,鸟雀绕舍啼叫的美景,突出了环境的清幽,侧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诗人偶与道人邂逅,有时与樵夫同行,通过叙事表现自己“幽居”的生活。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幽居”生活的满足。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C.

28、 “写因为诗人久不外出,不知不觉春天已到,春草萌生”分析有误。“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这两句是写“无声的细雨曾在夜间来过,不知不觉中春草已经萌生”,春草不知不觉中萌生是因为无声的细雨曾在夜间来过,而不是因为诗人久不外出未察觉春草萌生。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开头二句是写诗人对世路人情的看法,意思是说世人无论贵贱高低,总要为生活而出门奔走营谋,尽管身分不同,目的不一,而奔走营生都是一样的。开头两句反衬三、四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这四句全用白描手法,“微雨”,是对早春细雨的准确描绘;“夜

29、来过”,写出了诗人的感受。显然他并没有看到这夜来的春雨,只是从感觉上得来,这两句看来描写的是景而实际是写情,写诗人对夜来细微春雨的喜爱和对春草在微雨滋润下成长的欣慰。这里有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侧面烘托出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情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时与”“或随”,说明有时与道士相邂逅,有时同樵夫相过从,这些事都不是经常的,也就是说,诗人幽居山林,很少与人交游。通过这样的叙事,他的清幽淡漠、平静悠闲则是可想而知了。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我本就是笨拙愚劣的人,过这种幽居生活自当心安理得,怎么能说我是那种鄙薄世上荣华富贵的高雅之士呢!这两句不单纯是诗人的解嘲,因为诗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红尘而去

30、归隐,他只是对官场的昏暗有所厌倦,想求得解脱,因而辞官幽居。12B13运用叠词和衬托手法写景,用“皎皎”状月并以云相托,用“灼灼”写花,兼以叶相衬,生动传神地写出花月交辉的美好景象。(叠词和衬托,答出一种即可)运用比喻手法,以月和花之美来比佳人正值青春年华,靓丽动人,享受着生命和生活的美好。以乐衬哀,眼前如花似月的一切越美好,越能反衬出下面诗句“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所表达的抒情主人公的惶恐、失意和焦虑。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B.“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的说法不恰当,全诗的情感有先乐后哀的明显转变。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状“月”前用“皎皎”

31、,又以云来烘托;状“华(花)”用“灼灼”形容,又衬以绿叶。“皎皎”“灼灼”为叠词,增添音韵美;用“皎皎”状月并以云相托,用“灼灼”写花,兼以叶相衬,这是多么美好,真是花月交辉啊。“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灼灼叶中华”中“云间月”、“叶中华”,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对人生最美好酣畅的短暂时光的比喻,以月和花之美来比佳人正值青春年华,靓丽动人,享受着生命和生活的美好。“云间月”和“月中华”只是暂时的美好,不久的将来会怎么样呢?明月皎皎,将为云掩;灼灼叶花,终将凋零,所以诗人也不免自伤暮年之至,以乐衬哀,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惶恐、失意和焦虑。14B15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前一个

32、“君不见强调黄河入海的自然永恒,后一个“君不见”突出了青丝变白的人生短暂,在对比中奠定了全诗感伤的基调。为抒发悲愁之情蓄势。运用比兴手法,引起诗人“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悲凉之情,为诗歌抒发悲愁之情蓄势。(答“通过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黄河一去不回的气势,头发变白的速度之快,在反差中表现时不我待的心理,为诗歌抒发悲愁之情蓄势”也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两个“君不见”领起的内容,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引导读者和诗人一起体悟人生易老,怀才不遇的悲愁之情。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B.“换了美酒”理解有误。原文中“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可知李白只是说要把五花马、千

33、金裘拿出换美酒,表现其豪情。不是真的拿五花马、千金裘换美酒。故选B。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作用的能力。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在对比中奠定了全诗感伤的基调。为抒发悲愁之情蓄势。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

34、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以呼告的语气引起读者注意,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两个“君不见”领起的内容,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引导读者和诗人一起体悟人生易老,怀才不遇的悲愁之情。16B17刻画出雄鸡高唱迎来天明之景,境界开阔,意境阔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主人的开导使原本执迷不悟的“我”茅塞顿开。实现了诗人情感的转折:由前面漂泊落魄的悲苦转为下文积极进取的凌云壮志。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前四句写主人敬酒,关心客人飘零

35、在外,祝愿他早日归家,以免家人思念。后面的内容是客人的回答”分析错误。前两句总起写劝酒场面,接着两句是客人表白心怀:借主父偃不得任用、资财匮乏,屡遭白眼的典故自比,寓无限辛酸之情。“家人折断门前柳”,对面着笔,通过家人的望眼欲穿,写出诗人的久羁异乡之苦。于是主人再次劝酒致辞,客人最后再作回应。故选B。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雄鸡一声天下白”是作者运用象征手法,以雄鸡高唱迎来天明之景,表现出诗人终有出头之日,意境开阔,生动形象地写出主人的开导使“我”这个“有迷魂招不得”者,茅塞顿开,体现出主人的开导生出奇效,使自己心胸豁然开朗。这“雄鸡一声”是一鸣惊人,“天下白”的景象是多么光明璀

36、璨!这一景象使诗人的情感发生转折,由前面的落魄、悲苦转为下文的“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少年正该壮志凌云,怎能一蹶不振!老是唉声叹气,那是谁也不会来怜惜你的,也正是由此激起了诗人的豪情壮志。18C19同:都流露出对李陵不得归汉的同情;都怀古伤今,把李陵沦落胡地、南望思乡和南宋偏安一隅,不得北渡相比,表达了南宋人民的故国之思。异:赵诗除了表达出对李陵不得归汉的同情,还流露出对李陵受到世人误解的同情。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C“一是一下子的意思”理解错误。“一”不是“一下子”的意思,而是“都”的意思。故选C。1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相同点

37、:姜诗中,“李陵归不得,高筑望乡台”与赵诗“不察李陵心”“荒台朔气沉”,二者都写出了李陵入胡之后不得归汉却筑望乡台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这一史实。姜夔和赵崇嶓同为南宋诗人,这两首诗都是怀古伤今,都以“李陵不能归汉,高筑望乡台以寄相思”这一史实与南宋偏居江南一隅,南宋人民渴望北归故乡的现实作了对比,表达南宋人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不同点:姜诗通过写李陵因“归不得”而“高筑望乡台”,每次“望望虽不见”,思乡之情“时时”都为涌上心头,以此表达对李陵的同情,并借此表达自己对故土的相思之情。赵诗除了表达对李陵的同情之外,还写出了“但高苏武节,不察李陵心”,世人只崇尚苏武的不屈胡人、一心向汉的忠贞,却不知道李陵对故乡(汉朝)的思念,说明了世人对李陵的误解,对此,诗人也给与深深的同情,这是姜诗没有的内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