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考点练习卷--高三历史(通用版)一轮复习.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30269166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8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考点练习卷--高三历史(通用版)一轮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考点练习卷--高三历史(通用版)一轮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考点练习卷--高三历史(通用版)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考点练习卷--高三历史(通用版)一轮复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一、选择题1.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 单位:户据上表可知,在此期间()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2.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3.据考古发现统计,至今已发现的东汉牛耕图遗迹有60多处,分布于许多地区,北到辽宁、内蒙古,西到新疆、甘肃,南到四川、贵州、广东、福建,东到山东、江苏等地。这说明当时(

2、)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经成熟B.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逐渐推广C.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持平D.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得到了抑制4.下表为唐宋时期我国部分省份兴修水利情况的统计表(单位:个),据此可知()A.唐宋时期水利技术不断提高B.宋代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C.唐朝政府重农政策十分突出D.宋代南方的农业发展迅速5.据史料记载,清初江苏省松江府的棉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0%70%,浙江省湖州府的桑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0%左右,且还在不断上升。这一变化()A.造成粮食亩产量大幅下降B.导致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C.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D.推动了当地自然经济的瓦解6.下图体现了不同时期农业工具的形制,影响其变化

3、的主要因素是()A.冶铁技术的进步B.国家统一的推动C.土地类型的不同D.精耕细作的需要7.西汉时期多数农妇终日忙于田地耕作,穿衣等日用品依赖于市场。至东汉时,各地农妇才可能专心从事纺织。以上变化最能说明()A.自然经济兴起于东汉时代B.生产力发展推动家庭内部分工C.妇女社会地位呈下降趋势D.土地兼并导致农民土地的减少8.从明代天顺四年(1460年)开始,朝廷不断下令额外增造丝织品,远远超出官营丝织作坊的生产能力,各地织染局不得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加工订货”。这一举措()A.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B.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变化C.刺激了区域长途贩运贸易繁荣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4、9.下表描述了清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变化。这一变化()时期内容清朝初期地赋和丁赋分别征收,地赋是农民交纳的地税,丁赋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地赋和丁赋都是用银两折算,称为地银和丁银康熙年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A.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解决了封建国家赋役征收不均的问题C.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造成了农村大量隐瞒人口现象的发生10.从目前发现的遗址看,战国铸钱作坊既有专门性的铸钱作坊,也有和礼乐器、车马器、工具、兵器等一起铸造的综合性作坊,当时诸侯国都有作坊,一些地方郡县也有。该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

5、周王室权力已衰微B.社会政治环境动荡C.社会经济发展迅速D.各国货币需求增加11.服官,为宫廷制作丝织服物的一种工官。西汉设立服官之地仅两处:在齐都临淄置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产品以刺绣为主;另一处在襄邑(今河南商丘一带),产品以织锦为主。这可用于说明当时()A.开始推行工商食官政策B.丝织业重心在北方地区C.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D.丝织业生产形成细密分工12.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各郡设铁官44处,而封国更以冶铁为利,如“赵国以冶铁为业”。汉武帝时博士徐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其理由是“欲及春耕种赡民器也”。这说明汉代()A.铁器成为主要生产工具B.冶铁业发展有利于

6、农业生产C.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D.农业已普遍实现精耕细作13.下面是四川出土的东汉制盐画像砖。画面底部有一口盐井,其上井架高耸,两层高的木架上每层站立两人,他们正在利用井架上的滑轮装置,用木桶从井里提取卤水。井架右侧有一个方形大容器,里面装着卤水。容器和一旁的灶房之间,还有一根管道相连。在灶房里,有人正在煮卤。该场景反映了东汉蜀地()A.制盐技术的领先性B.民营手工业的生产状态C.手工制造业的状况D.商品经济逐渐走向繁荣14.南宋时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有的窑“器尚黄黑”,最受浙江人欢迎;有的窑专产高足碗、雪花碟等,最受川广荆湖人欢迎;有的窑专产绣花、银绣、弄弦之类的碗碟,最受江浙福建人欢迎。由此

7、可知()A.制瓷业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B.市场需求差异推动制瓷业发展C.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D.制瓷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15.下表根据新唐书食货志宋史食货志明实录中国矿物志等编制,据此可知冶铁业()朝代铁矿数量(个)经营体制钢铁产量(吨)汉朝68官营2 500唐朝104官营、民营3 900宋朝194官营、民营11 500元朝49官营4 000明朝130官营、民营45 000清朝(鸦片战争前)134官营、民营20 000A.生产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B.官营体制的主体地位日益巩固C.一定程度反映古代手工业发展D.民营体制受官营体制沉重打压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秦代

8、,南方的主食以稻为主,而北方的主食以粟为主。粟是黍和稷的总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粟就是产量最大,也是秦人最常吃的食品。在汉代,黄河中下游地区以种植大小麦为最多,其次是粳稻和粟类;北方草原地区以种植荞麦、高粱为主;西北高原地区以种植粟类为主;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种植水稻为最多。这种因地理气候的差异而形成的几个不同作物区,至迟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各作物区种植的主要谷类成为各作物区人民的主食来源。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材料二魏晋南北朝的日常生活方式与秦汉一脉相承,但也带有相当浓厚的时代色彩。这一时期的主食有饭、饼(蒸饼、汤饼、油饼、烧饼、胡饼等)、粥等。佐餐的菜肴副食,富贵人家以肉、鱼、禽

9、、蛋等为主,穷人则以盐豉、燥蒜、蔬菜为主。唐代饮食比前代更加丰富多彩,主食以麦、粟、稻为主,间以多种杂粮。小麦面食为最主要的食品。副食以葱、韭、蒜、菠菜、竹笋、杏、梨、枣、瓜、葡萄等蔬果为主。唐代饮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胡食盛行,尤其是开元以后成为一时风尚。前述胡饼即是一种胡食,这是唐代民族交融的结果。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材料三饮食方面,宋人引进了早熟的占城稻,不啻多了一季的收获。而且,新品种的稻米皮薄糠少,可以食用的米粮重量也增加不少。北方及中部,麦类取代小米成为主要的食粮。五代以后,豆腐成为家常食物,麦类与豆类富含蛋白质的制品,如面筋、豆皮等,也已是日常食用之物。这些素食的出现与推广,与佛

10、教禁杀茹素的要求有相当关系。宋元之世,讨论食疗养生治病的著作颇多。举例言之,宋人陈直养老奉亲书及元人邹铉寿亲养老新书都详论老年人饮食应予注意处,也介绍了一些特具营养价值的饮品与食物。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秦汉至宋元饮食结构的特点。(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秦汉以来饮食特点形成的原因。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的官营手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奴隶社会的殷商时代就一直继承下来。作为中央集权的国家,有必要通过官营手工业来控制经济命脉。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专门的手工业机构。从春秋战国起,官营手工业就在手工业生产中居于绝对的优势,如楚国的

11、官营手工业就几乎控制了所有的重要生产行业和部门,而民间手工业只是它的补充。英法没有从古代继承下来的官营手工业。古罗马奴隶制官营手工业在外族入侵者铁蹄的践踏下,随着封建制的建立而衰落了。在封建社会初期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土地等级分封制,使王权衰微,国王处于无权地位。既无庞大的官僚机器,也无常备军,这就没有建立庞大的官营手工业的需要和可能。作为封建政权的基层组织是庄园,它既生产城市需要的各种食物,也生产供自己消费的生活用品和少量手工业商品。近代以来,英法都将扶植和控制新兴工业视为国策,其中专利权是一项重要措施。政府对手工业的控制力度是不强的,措施也比较简单,致使许多新兴工业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逃脱了政

12、府的控制。摘编自王素琴试论中国与英法封建官营手工业的不同地位和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一、选择题1.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 单位:户据上表可知,在此期间()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答案 A2.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

13、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答案 D3.据考古发现统计,至今已发现的东汉牛耕图遗迹有60多处,分布于许多地区,北到辽宁、内蒙古,西到新疆、甘肃,南到四川、贵州、广东、福建,东到山东、江苏等地。这说明当时()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经成熟B.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逐渐推广C.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持平D.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得到了抑制答案 B4.下表为唐宋时期我国部分省份兴修水利情况的统计表(单位:个),据此可知()A.唐宋时期水利技术不断提高B.宋代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C.唐朝政府重农政策十分突出D.宋代南方的农业发展迅速答案 D5.据史料记载,清初江苏省松江府的棉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0%70%,浙江省

14、湖州府的桑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0%左右,且还在不断上升。这一变化()A.造成粮食亩产量大幅下降B.导致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C.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D.推动了当地自然经济的瓦解答案 C6.下图体现了不同时期农业工具的形制,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冶铁技术的进步B.国家统一的推动C.土地类型的不同D.精耕细作的需要答案 D7.西汉时期多数农妇终日忙于田地耕作,穿衣等日用品依赖于市场。至东汉时,各地农妇才可能专心从事纺织。以上变化最能说明()A.自然经济兴起于东汉时代B.生产力发展推动家庭内部分工C.妇女社会地位呈下降趋势D.土地兼并导致农民土地的减少答案 B8.从明代天顺四年(1460年)开始

15、,朝廷不断下令额外增造丝织品,远远超出官营丝织作坊的生产能力,各地织染局不得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加工订货”。这一举措()A.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B.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变化C.刺激了区域长途贩运贸易繁荣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答案 D9.下表描述了清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变化。这一变化()时期内容清朝初期地赋和丁赋分别征收,地赋是农民交纳的地税,丁赋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地赋和丁赋都是用银两折算,称为地银和丁银康熙年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A.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解决了封建国家赋役征收不均的问题C

16、.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造成了农村大量隐瞒人口现象的发生答案 C10.从目前发现的遗址看,战国铸钱作坊既有专门性的铸钱作坊,也有和礼乐器、车马器、工具、兵器等一起铸造的综合性作坊,当时诸侯国都有作坊,一些地方郡县也有。该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周王室权力已衰微B.社会政治环境动荡C.社会经济发展迅速D.各国货币需求增加答案 C11.服官,为宫廷制作丝织服物的一种工官。西汉设立服官之地仅两处:在齐都临淄置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产品以刺绣为主;另一处在襄邑(今河南商丘一带),产品以织锦为主。这可用于说明当时()A.开始推行工商食官政策B.丝织业重心在北方地区C.官

17、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D.丝织业生产形成细密分工答案 B12.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各郡设铁官44处,而封国更以冶铁为利,如“赵国以冶铁为业”。汉武帝时博士徐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其理由是“欲及春耕种赡民器也”。这说明汉代()A.铁器成为主要生产工具B.冶铁业发展有利于农业生产C.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D.农业已普遍实现精耕细作答案 B13.下面是四川出土的东汉制盐画像砖。画面底部有一口盐井,其上井架高耸,两层高的木架上每层站立两人,他们正在利用井架上的滑轮装置,用木桶从井里提取卤水。井架右侧有一个方形大容器,里面装着卤水。容器和一旁的灶房之间,还有一根管道相连。在灶房里,有人正在煮卤。该

18、场景反映了东汉蜀地()A.制盐技术的领先性B.民营手工业的生产状态C.手工制造业的状况D.商品经济逐渐走向繁荣答案 C14.南宋时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有的窑“器尚黄黑”,最受浙江人欢迎;有的窑专产高足碗、雪花碟等,最受川广荆湖人欢迎;有的窑专产绣花、银绣、弄弦之类的碗碟,最受江浙福建人欢迎。由此可知()A.制瓷业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B.市场需求差异推动制瓷业发展C.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D.制瓷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答案 B15.下表根据新唐书食货志宋史食货志明实录中国矿物志等编制,据此可知冶铁业()朝代铁矿数量(个)经营体制钢铁产量(吨)汉朝68官营2 500唐朝104官营、民营3 900宋朝1

19、94官营、民营11 500元朝49官营4 000明朝130官营、民营45 000清朝(鸦片战争前)134官营、民营20 000A.生产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B.官营体制的主体地位日益巩固C.一定程度反映古代手工业发展D.民营体制受官营体制沉重打压答案 C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秦代,南方的主食以稻为主,而北方的主食以粟为主。粟是黍和稷的总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粟就是产量最大,也是秦人最常吃的食品。在汉代,黄河中下游地区以种植大小麦为最多,其次是粳稻和粟类;北方草原地区以种植荞麦、高粱为主;西北高原地区以种植粟类为主;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种植水稻为最多。这种因地理气

20、候的差异而形成的几个不同作物区,至迟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各作物区种植的主要谷类成为各作物区人民的主食来源。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材料二魏晋南北朝的日常生活方式与秦汉一脉相承,但也带有相当浓厚的时代色彩。这一时期的主食有饭、饼(蒸饼、汤饼、油饼、烧饼、胡饼等)、粥等。佐餐的菜肴副食,富贵人家以肉、鱼、禽、蛋等为主,穷人则以盐豉、燥蒜、蔬菜为主。唐代饮食比前代更加丰富多彩,主食以麦、粟、稻为主,间以多种杂粮。小麦面食为最主要的食品。副食以葱、韭、蒜、菠菜、竹笋、杏、梨、枣、瓜、葡萄等蔬果为主。唐代饮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胡食盛行,尤其是开元以后成为一时风尚。前述胡饼即是一种胡食,这是唐代民族交融

21、的结果。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材料三饮食方面,宋人引进了早熟的占城稻,不啻多了一季的收获。而且,新品种的稻米皮薄糠少,可以食用的米粮重量也增加不少。北方及中部,麦类取代小米成为主要的食粮。五代以后,豆腐成为家常食物,麦类与豆类富含蛋白质的制品,如面筋、豆皮等,也已是日常食用之物。这些素食的出现与推广,与佛教禁杀茹素的要求有相当关系。宋元之世,讨论食疗养生治病的著作颇多。举例言之,宋人陈直养老奉亲书及元人邹铉寿亲养老新书都详论老年人饮食应予注意处,也介绍了一些特具营养价值的饮品与食物。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秦汉至宋元饮食结构的特点。(2)根

2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秦汉以来饮食特点形成的原因。参考答案:(1)饮食习惯地域特色明显;稻类和麦类是主食的主要食材;饮食结构与身份等级关系密切;饮食习惯处于不断的交流融合过程;饮食习惯具有传承性、多元性;注重食疗养生。(2)地理气候的差异导致地域特色明显;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社会等级观念浓厚;秦汉以来民族交融的影响;物种的交换;宗教因素的影响;对外交往的活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的官营手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奴隶社会的殷商时代就一直继承下来。作为中央集权的国家,有必要通过官营手工业来控制经济命脉。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专门的手工业机构。从春秋战国起,官营手工业就在手工业生产

23、中居于绝对的优势,如楚国的官营手工业就几乎控制了所有的重要生产行业和部门,而民间手工业只是它的补充。英法没有从古代继承下来的官营手工业。古罗马奴隶制官营手工业在外族入侵者铁蹄的践踏下,随着封建制的建立而衰落了。在封建社会初期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土地等级分封制,使王权衰微,国王处于无权地位。既无庞大的官僚机器,也无常备军,这就没有建立庞大的官营手工业的需要和可能。作为封建政权的基层组织是庄园,它既生产城市需要的各种食物,也生产供自己消费的生活用品和少量手工业商品。近代以来,英法都将扶植和控制新兴工业视为国策,其中专利权是一项重要措施。政府对手工业的控制力度是不强的,措施也比较简单,致使许多新兴工业

24、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逃脱了政府的控制。摘编自王素琴试论中国与英法封建官营手工业的不同地位和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参考答案:示例一论题:由于国情不同,中国与英法的手工业经营形态各异。阐述: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长期居于主导地位,英法官营手工业则居于非主导地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历史传统的影响,从商周时期起中国就推行“工商食官”政策,官营手工业已经存在;而英法没有从古代继承下来的官营手工业。另一方面是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中国封建政府通过官营手工业来控制经济命脉,例如汉武帝时通过盐铁官营政策加强中央集权

25、;而英法在中世纪封建政权的基层组织是庄园,庄园是独立的经济实体,每个庄园都有专门的手工业作坊。总之,不同的管理制度、运营状况造成了中国和英法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不同态势。示例二论题:中国和英法的官营手工业对各自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同的影响。阐述:中国古代政府强化对官营手工业的控制,实行匠户制度,保障了骨干力量的相对稳定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了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世界;但是,官营手工业缺乏独立发展的环境,生产不计成本,而且耗资无数,严重影响了生产的商品化、市场化,更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英法两国则将扶植和控制新兴工业视为国策,尤其注重推行专利权制度,由此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推动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到来;而且其工场手工业为资本原始积累奠定了基础,推动了英法近代社会的转型。总之,中国和英法封建官营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推动两种类型国家近代化发展出现巨大差异。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