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桥技术状况及其承载能力检测报告.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018756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4.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余桥技术状况及其承载能力检测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新余桥技术状况及其承载能力检测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余桥技术状况及其承载能力检测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余桥技术状况及其承载能力检测报告.doc(8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西省新余市浙干线()K738+655.70新余公路立交桥技术状况及承载能力检测评定报告上海同豪土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007年12月27日!-目 录1 桥梁概述12 检测规范和检测依据33 桥梁技术状况及承载能力检测项目43.1 桥梁技术状况检查和检测43.2 桥梁静载试验项目43.3 桥梁行车试验项目53.4 桥梁脉动试验项目54 桥梁技术状况检测54.1 桥梁主要尺寸及桥下净空核对54.2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钢筋位置检测64.2.1 检测仪器和测区64.2.2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数据分析64.2.3 钢筋位置检测数据分析74.2.4 结论84.3 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抽检)84.3.

2、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84.3.2 超声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104.3.3 结论134.4 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抽检)134.4.1 检测仪器和测区134.4.2 碳化深度检测原始数据及分析144.4.3 结论144.5 桥面系的病害检查及分析144.6 桥梁上部结构的病害检查及分析224.7 盖梁和墩身的病害检查及分析334.8 桥台的病害检查344.9 桥梁技术状况检测结论365 静载试验385.1 试验荷载395.2 测试断面与测点布置405.3 试验工况425.4 车辆加载位置435.4.1 8孔车辆加载位置435.4.2 11孔加载车辆布置475.5 试验仪器515.6 静载试验测

3、量结果及分析525.6.1 静载试验测试结果525.6.2 荷载横向分布检验525.6.3 结构荷载效应校验系数565.6.4 相对残余变位及应变验算575.6.5 裂缝检算585.6.6 强度检算595.6.7 刚度检算595.7 静载试验结论596 行车试验606.1 试验内容及测点布置606.2 试验方法和程序616.3 试验分析仪器616.4 试验结果和分析616.5 行车试验结论717 脉动试验727.1 脉动试验的测点布置727.2 试验方法和程序737.3 试验分析仪器737.4 试验结果和分析747.5 脉动试验结论768 检测结果要点769 结论7810 维修处理建议79江西

4、省新余市浙干线()K738+655.70新余公路立交桥技术状况及承载能力检测评定报告1 桥梁概述浙干线()K738+655.70新余公路立交桥坐落于江西省新余市新余火车站站西,跨越站前路和铁路干线(、线),桥梁为南北走向。南侧桥台尾至北侧桥台尾全长294.09m,桥面总宽19.5m,其中两侧栏杆宽各为0.25m,人行道各宽2.0m,车行道宽15.0m。南侧桥台位于缓和曲线上,桥梁第9、10、11孔跨越铁路,公铁路相交处两者里程C1+199.06=K738+665.70()。该桥设计于1985年,1986年建成通车。设计荷载:汽车-20级,挂-100,人群荷载350kg/m2。桥梁纵坡为2%。该

5、桥第10孔梁板曾顶升50cm,第8、9、11、12孔按第10孔梁板新高度向两侧放坡顶升。桥下净空:8号孔约为7.58.5m,11号孔约为6.36.5m。1. 桥面系,该桥桥面采用1.5%双向横坡,人行道为1%的反坡。桥面铺装在T梁孔采用250级,厚度819.25cm,组合箱形梁孔采用400级钢筋混凝土,厚度718.25cm。桥墩墩顶和桥台处均采用公路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形梁标准图(JT/GQS020-80)中的伸缩缝装置。2. 上部结构,该桥上部结构跨径组成:8x20+4x30=280m,其中1-8孔为20m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9-12孔为30m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形梁(槽形梁)。T形梁每孔

6、11片,全桥共88片,组合箱形梁每孔6片,全桥共24片。T形梁采用公路装配式钢筋混凝土T形梁标准图(JT/GQB009-73), 组合箱形梁采用公路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形梁标准图(JT/GQS020-80)。3. 下部结构,桥墩处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梁,1-8号桥墩处每片盖梁下横桥向采用3根直径1m的钢筋混凝土圆柱墩;9-11号桥墩处每片盖梁下横桥向采用3根直径1.2m的钢筋混凝土圆柱墩。0、12号桥台为U型重力式桥台,钢筋混凝土台帽,浆砌块石、片石台身。4. 桥梁基础,1-8及11号桥墩下采用扩大基础,9、10号桥墩下横桥向为3根直径1.5m的钢筋混凝土挖孔桩,桩顶为1.5m x 0.6m的

7、钢筋混凝土系梁。0、12号桥台采用扩大基础。本次检测的桥孔和桥梁墩台编号参照原设计图纸中,桩号由低至高的道路前进方向,从南至北依次编号:桥梁墩台从012号,桥孔从112号;同一跨中的梁板编号为:面向道路前进方向,从左(西)至右(东)依次编号,例如:第8孔由至东的第5片梁,编号为8-5。图1-1 新余公路立交桥正面图1-2 新余公路立交桥侧面图1-3 新余公路立交桥T梁及桥墩图1-4 新余公路立交桥槽型梁及12号桥台2 检测规范和检测依据1.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2. 公路旧桥承载能力鉴定方法(试行)(1988 交通部)3. 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标准规程 (报批稿)4

8、.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5.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023-85)6.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7.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8.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 021-89)9.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01)10.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 21:2000)11.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2:2005)12. 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非破损检测技术规程(DG/TJ 08-507-2003)13. 利用

9、电子随机数抽样器进行抽样的方法(GB/T 15500-1995)14. 该桥设计图纸资料1985年(上海先科公司提供)3 桥梁技术状况及承载能力检测项目3.1 桥梁技术状况检查和检测1. 桥梁主要尺寸及桥下净空核对2.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钢筋位置检测(抽检)3. 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抽检)4. 碳化深度检测(抽检)5. 桥面系的病害检查及分析6. 桥梁上部结构的病害检查及分析7. 盖梁和墩身的病害检查及分析8. 桥台的病害检查及分析3.2 桥梁静载试验项目1. 桥梁各构件主要测点应力和挠度测试2. 荷载横向分布检验3. 荷载效应校验系数检算4. 结构承载能力检算5. 相对残余变形检算6. 刚度

10、检算7. 裂缝检算3.3 桥梁行车试验项目1. 应变和位移动态增量测试3.4 桥梁脉动试验项目1. 自振频率测试2. 阻尼比测试3. 模态测试4 桥梁技术状况检测4.1 桥梁主要尺寸及桥下净空核对项 目设计尺寸(m)实测尺寸(m)桥长280280.09车行道宽1515.046右侧栏杆宽0.250.24右侧人行道宽2.02.03右侧机动车道宽7.57.5左侧机动车道宽7.57.5左侧人行道宽2.02.03左侧栏杆宽0.250.24桥面铺装为沥青混凝土,伸缩缝为钢制伸缩缝。18孔为简支梁,每孔由11片T梁构成,912孔为简支梁,每孔由6片预应力槽形梁构成。 111盖梁为T型钢筋混凝土构件,0,12

11、台帽为矩形钢筋混凝土构件。111桥墩为钢筋混凝土柱式墩,0,12为石料重力式桥台。桥面桥下净空见下表。表4.1 桥面桥下净空表孔号123456789101112桥下净空(m)5.65.76.26.76.76.86.97.17.17.254.84.7桥面主要尺寸与设计图纸相符,第10孔桥下净空满足7.2m的列车通行的净空要求。4.2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钢筋位置检测4.2.1 检测仪器和测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钢筋位置采用ZBL-R620混凝土钢筋检测仪检测。检测区域为对第8孔8-5T梁、8-7T梁和第11孔11-1箱梁、11-3箱梁、11-6箱梁各构件的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位置进行抽检,检测

12、部位为各片梁底跨中截面附近。4.2.2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数据分析表4.2 梁底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表孔号构件号保护层厚度(mm)侧面底面纵筋箍筋纵筋箍筋第8孔525114710733282510第11孔1/2023.63/20.616.86/14.817.2注:表中“/”表示未进行检测第8孔T抽检结果显示,纵筋的保护层厚度为25mm33mm,比设计值34mm小。第11孔箱梁的纵筋保护层厚度在14.8mm 20.6mm之间,在设计值19mm附近,基本满足设计要求,但不满足规范要求。4.2.3 钢筋位置检测数据分析表4.3 第8孔钢筋位置检测结果表构件编号钢筋编号纵筋位置cm钢筋编号箍筋位

13、置cm8512.510212.52153358713.310214.3220343注:1.纵筋位置以左侧面为基准面,钢筋位置为钢筋中心距左侧面的距离。2.箍筋位置以第一根箍筋位置为基准线,箍筋位置为箍筋中心距第一根箍筋的距离。表4.4 第11孔钢筋位置检测结果表构件编号钢筋编号纵筋位置cm钢筋编号箍筋位置cm1111510232.5218347342471.5468595.559661127136.51131410227221.5349.5346.5473.5468.55935966116.5713411614.510224.5225349350471475595.5510061187138注

14、:1.纵筋位置以左侧面为基准面,钢筋位置为钢筋中心距左侧面的距离。2.箍筋位置以第一根箍筋位置为基准线,箍筋位置为箍筋中心距第一根箍筋的距离。数据分析:第8孔和第11孔检测钢筋根数均与设计根数相同,钢筋间距与设计值接近,基本满足设计要求。4.2.4 结论从检测数据中可以看出,抽检部分构件T梁底面纵筋根数和箱梁底面非预应力筋的根数与设计值相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位置基本满足设计要求。但11孔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规范要求。4.3 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抽检)4.3.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1)检测仪器和测区布置本次结构构件回弹检测采用的是乐陵ZC3-A型混凝土回弹仪。构件选择:本次选取11

15、-1#箱梁、11-3#箱梁、11-6#箱梁共3个构件做回弹强度检测。由于现场条件限制,混凝土强度测区数较少,并且该桥的混凝土龄期均已经超过1000天,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01)的测强曲线无法使用,因此,本次测试所得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仅作参考。(2)检测数据分析实测数据如下。表4.5 第11孔回弹法检测原始数据构件11-111-311-6测区123412341234回弹值5659485857555652555857555654525857595156555155555553565658585554565557575756455054565548575657565

16、55146525557535553525856535546575457575758575758575444525360565355565757565654545957545255556055575557565856605353565356575857535354555851575757565554585452535554575759565353535759485753545560555745515954574655565555575350555654605057605655565754555353555255575858555554535859575057585756d5.552.577.51

17、24402.5266604.57500004.54.54.5403.55.54.500005.58注:d代表测区碳化深度值实测数据汇总表详见下表。表4.6 回弹检测数据汇总表构件名称及编号换算强度最小值MPa换算强度推定值MPa11-1#箱梁50.150.111-3#箱梁49.149.111-6#箱梁49.649.6数据分析:抽检箱梁的推定强度为49.1MPa50.1MPa,不考虑龄期影响时,均满足设计400号混凝土的要求。4.3.2 超声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1)检测仪器和测区本次结构构件无损检测采用的是乐陵ZC3-A型混凝土回弹仪和武汉岩海RS-ST01C型非金属超声波测试仪。构件选择:

18、本次检测抽取1-2T梁,1-3T梁,1-6T梁,2-2T梁,2-3T梁,2-6T梁,8-2T梁,8-3T梁,8-6T梁,共9个构件作超声回弹检测。由于现场条件限制,混凝土强度测区数较少,且该桥的混凝土龄期均已经超过2000天,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2:2005)的测强曲线无法使用,因此,本次测试所得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仅作参考。(2)检测数据及分析实测数据如下。表4.7 第8孔超声回弹综合法实测数据构件1-22-21-32-31-62-6测区121212121212回弹值50525651545352515556565148505250555053545556515052

19、505554534854515849555450524953504852535254505653564851525455525555505048525554465056555252515652505055485454555554515652525356545357505551525551515353525057555656545253504850525357545253505454544651555256515449555153485255515150545455505051465055505157575550525555505450534857545052515255515449485358

20、5356505555545455544749565554485354T017.117.112.612.617.117.112.612.617.117.112.612.6T66.667.559.46368.464.859.458.570.271.163.161.268.469.360.363.966.665.760.358.569.368.261.262.169.366.661.261.270.264.858.559.470.270.261.262.1L1918.5181819.819.3181820.520.319191918.5181819.819.3181820.520.318.518.5

21、1918.5181819.819.318.518.520.520.319.519.5注:T0代表超声仪的声时初读数,T代表声时值,L代表测点间的距离。表4.8 第8孔超声回弹综合法实测数据构件8-28-38-6测区123412341234回弹值5852514753524948595350485150464855485245575356464749444755494853545047554955534452484644595647515455485250514750585457515053524952555253505948504750525249494847596050494655475654

22、51484758535053524947475448465254555159494846525949534356515756495151524844454759575448485250465852525053544852494848445153495458505455504653504853465755515047515145465251464657555253545055525755425254565846T0121212121212121212121212T80.868.871.27267.262.467.268.862.476.870.469.678.469.670.470.466.46

23、467.268.875.263.2727267.269.66871.280646869.6726471.268.8L202019.518202018.71819192019.519.519.51918191918.517.718182019.821211917.5202018.71818.518.519.520注:T0代表超声仪的声时初读数,T代表声时值,L代表测点间的距离。实测数据汇总表详见下表。表4.9 超声回弹检测数据汇总表构件名称及编号换算强度最小值MPa换算强度推定值MPa1-2T梁35.435.41-3T梁39.439.41-6T梁40.340.32-2T梁36.036.02-3T

24、梁42.842.82-6T梁39.939.98-2T梁24.324.38-3T梁26.126.18-6T梁31.031.0数据分析:该桥本次抽检的T梁混凝土推定强度在26.142.8MPa,不考虑龄期影响时,均满足设计250号混凝土标准。4.3.3 结论 抽检的所有构件中,第8孔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为26.142.8MPa,第11孔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为49.150.1MPa,不考虑龄期影响时,均满足设计要求。由于该桥的混凝土龄期已超过2000天,故本次检测结果仅供检算参考。4.4 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抽检)4.4.1 检测仪器和测区混凝土碳化深度值是通过在混凝土表面用1%酚酞酒精喷涂

25、后检测其变色与不变色的临界面深度求混凝土随时间碳化的情况:变红表示未被碳化,不变色则表示已碳化。构件选择:本次选取11-1#箱梁、11-3#箱梁、11-6#箱梁共3个构件进行碳化深度检测。4.4.2 碳化深度检测原始数据及分析表4.10 碳化深度检测结果汇总表构件111113116测区123412341234d15.55.02.57.07.512.04.04.00.02.52.06.0d26.06.00.04.57.05.00.00.00.00.04.54.5d34.54.00.03.55.54.50.00.00.00.05.58.0均值5.35.00.85.06.77.21.31.30.00

26、.84.06.2数据分析:经检测,该桥抽检构件混凝土表面已发生碳化,碳化值平均值为0.0mm7.2mm。设计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31mm,表明混凝土保护层能够正常保护被包裹部分钢筋免受环境中酸性介质影响而锈蚀。4.4.3 结论经检测,混凝土碳化深度平均值为0.0mm7.2mm。设计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31mm,表明混凝土保护层能够正常保护被包裹部分钢筋免受环境中酸性介质影响而锈蚀。4.5 桥面系的病害检查及分析该桥桥面铺装面层为沥青混凝土,桥面已经普遍出现露骨现象(图4-1),通过对骨料的观察,表明该层采用的是粗粒式沥青混凝土,由于面层直接经受汽车荷载作用,通常应选用细粒式或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为抗滑

27、磨耗层。该桥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不易作为抗滑磨耗的面层,是出现普遍的露骨的原因。行车道靠近人行道边缘一些部位出现积水(图4-2),特别在桥墩顶位置积水严重(图4-3),主要原因是:桥面1.5%的横坡使桥面上的水可以沿横向排到车行道两侧的人行道边缘,虽然桥梁有一定的纵坡但由于当时施工时没有保证纵坡的连续使得一些地方的纵坡太小,且泄水孔间距较大,特别是在墩顶,为了安装伸缩装置此处混凝土结构纵坡较小,所以造成了积水。伸缩缝普遍堵塞(图4-4),由于平时对桥梁的养护时没有及时清理伸缩缝中的垃圾和堆积物。人行道普遍出现纵、横向裂缝(图4-5、图4-6),横向裂缝主要出现在每个栏杆立柱的位置,裂缝横向贯穿人行

28、道,纵向裂缝交替出现,且横桥向间距为40cm,长度在两个栏杆立柱之间或延伸至人行道纵向接缝位置。此类裂缝产生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人行道板只有8cm厚,其中配10的钢筋,纵向只在栏杆立柱处设置人行道横梁,道板跨净为2.5m,人行道表面采用水泥砂浆抹面。故道板的纵向刚度比较小,荷载作用下竖向变形较大,而人行道表面在两条施工缝之间是连续的,使得在人行道横梁处的人行道表面承受负弯矩,所以普遍在栏杆立柱处出现横向贯通裂缝;其二是人行道板宽度为40cm,每侧人行道横向有5片道板组成,且之间没有任何联系钢筋或其他联系措施,在使用长时间后就出现等间距的纵缝。以上的裂缝处会渗水,造成人行道的主要承重结构长期受到

29、水的侵蚀,若结构上有细微裂缝或露筋,水就会通过裂缝渗入,加速结构内的钢筋锈蚀,对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造成危害。人行道的桥台和墩顶伸缩缝处,均没有设置伸缩装置,只铺设一层钢板,该钢板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使得全桥所有人行道伸缩缝均漏水(图4-7)。每个桥墩盖梁在人行道下的位置均有严重的渗水痕迹(图4-8)。特别在桥台处已经出现严重的漏水现象(图4-9)。这些漏水直接侵蚀边梁的端部、盖梁、桥台、以及边梁支座。水通过结构上有细微裂缝渗入加速结构内的钢筋和由于混凝土剥离露出钢筋的锈蚀。912号孔的预应力混凝土梁,若梁端以及封头板混凝土出现裂缝和破损,水就会侵蚀到预应力钢筋的锚头,加速锚头锈蚀损坏,同时也会

30、进入槽型梁空腔内,并难以排除,产生附加的荷载。这些会对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造成严重危害。人行道缘石出现普遍的破损(图4-10),主要原因是桥梁使用时间较长和被车辆损坏后没有及时的修补。若不及时修理,会使人行道表面脱落,危害到人行道板耐久性。全桥20%的栏杆出现混凝土脱落、露筋锈蚀、和混凝土开裂的现象(图4-11),由于栏杆直接承受外部环境的侵害,这些病害如不及时修补,会加速栏杆的损坏,对桥上的行人安全造成威胁。该桥两侧桥台处人行道严重下沉已造成人行道破损和人行道缘石下沉明显(图4-12、图4-13)。主要原因:由于桥台位置的栏杆变形不大,可以判断桥台填土的压缩沉降,使得人行道严重变形,破损。图4

31、-7 桥面铺装露骨图4-8 人行道缘石处桥面积水图4-9 墩顶桥面积水图4-10 伸缩缝堵塞图4-11 人行道纵横向裂缝1图4-12 人行道纵横向裂缝2图4-13 人行道伸缩缝损坏图4-14 桥台台帽处渗水图4-15 桥墩盖梁处渗水痕迹图4-16 人行道缘石破损图4-17 栏杆破损图4-18 桥台处人行道塌陷1图4-19 桥台处人行道塌陷24.6 桥梁上部结构的病害检查及分析该桥的梁板都存在的混凝土风化(图4-15),且钢筋混凝土T梁普遍存在混凝土蜂窝麻面、混凝土分层现象(图4-16)。1号孔T梁的主要病害如下:(1) 1-9号梁1号桥墩端右侧支座位置腹板混凝土大块脱落(图4-17)。(2)

32、1-11号梁1号桥墩端头渗水(图4-18),由于人行道的伸缩缝漏水所致。2号孔T梁的主要病害如下:(1) 跨中腹板有多条竖向裂缝(图4-19), 少数裂缝左右对称并在底面贯通,裂缝沿腹板向上延伸至1/2梁高,裂缝宽度0.10.2mm。(2) 梁间铰缝纵横向裂缝(图4-20)。(3) 横隔板联结处混凝土网裂(图4-21),属于混凝土的收缩裂缝。(4) 部分T梁腹板底面箍筋保护层太小,且露筋、锈蚀(图4-22)。8号孔T梁的主要病害如下:(1) 跨中腹板有多条竖向裂缝(图4-23、图4-24), 少数裂缝左右对称并在底面贯通,裂缝沿腹板向上延伸至1/2梁高,裂缝宽度0.10.2mm。(2) 梁间铰

33、缝纵横向裂缝(图4-25)。(3) 横隔板联结处混凝土网裂(图4-26),属于混凝土的收缩裂缝。(4) 部分T梁腹板底面箍筋保护层太小,露筋、锈蚀(图4-23)。(5) 端部的腹板都有多条竖向裂缝和斜向裂缝(图4-27),裂缝在腹板底面没有贯通,只有少数斜裂缝左右对称。少数斜裂缝从腹板下缘向上延伸1m高,其余裂缝长度均小于50cm。裂缝宽度为0.060.2mm,其中多数裂缝宽度集中在0.120.16mm。(6) 8-9号梁左右两侧在7号桥墩端部及支座上方,大面积脱落,钢筋露筋、锈蚀严重(图4-28)。(7) 8号孔梁板在7号桥墩位置普遍出现楔形的支座脱空现象(图4-29),主要是由于该孔梁板在

34、顶升施工中,没有对7号桥墩位置的支座进行找平处理。(8) 7号桥墩的盖梁顶面存在大量的混凝土碎块(图4-30),主要是由于该孔梁板在顶升施工中,把部分的梁端混凝土压碎。T梁主要病害的分析:T梁腹板的跨中和端部的裂缝,是由于T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带裂缝状态下工作的结构,且只有少数裂缝对称左右对称和在底面贯通,裂缝宽度均小于或等规范容许值0.2mm,属于正常状态。部分T梁腹板底面箍筋保护层太小,且露筋、锈蚀,由于施工时没有确保箍筋的位置,使得箍筋下降,没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虽然现阶段只有箍筋锈蚀,但若不及时修补,钢筋的锈胀会使得保护层混凝土开裂,产生新的裂缝,削弱对主筋的保护,导致空气中的水

35、分顺裂缝处侵入锈蚀主筋。11号孔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槽型梁)的主要病害如下:(1) 梁间盖板普遍混凝土表面不平整,部分盖板露筋、锈蚀(图4-31)。此种病害主要由施工质量较差造成,对于露筋、锈蚀的部位应及时修补,防止病害进一步发展。(2) 部分槽型梁底板底面箍筋保护层太小,露筋、锈蚀(图4-32)。(3) 少数梁间横隔板网裂(图4-33),属于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图4-20 8-3号T梁7号桥墩端部裂缝展开图图4-21 梁板混凝土风化图4-22 T梁混凝土蜂窝麻面、混凝土分层图4-23 1-9号梁1号桥墩端右侧支座位置腹板混凝土大块脱落图4-24 1-11号梁1号桥墩端头渗水图4-25 2号孔

36、T梁跨中腹板竖向裂缝图4-26 2号孔T梁间铰缝纵横向裂缝图4-27 2号孔T梁横隔板联结处混凝土网裂图4-28 2号孔T梁腹板底面箍筋保护层太小,且露筋、锈蚀图4-29 8号孔T梁跨中腹板底面横向裂缝、露筋图4-30 8号孔T梁跨中腹板侧面竖向裂缝图4-31 8号孔梁间铰缝纵横向裂缝图4-32 8号孔横隔板联结处混凝土网裂图4-33 8号孔T梁端部腹板斜向裂缝图4-34 T梁端部混凝土大面积脱落图4-35 8号孔T梁7号墩端部支座局部脱空图4-36 7号墩顶混凝土碎块图4-37 11号孔梁间盖板露筋、混凝土表面不平图4-38 11号孔槽型梁底板底面箍筋保护层太小,露筋、锈蚀图4-39 11号

37、孔梁间横隔板网裂4.7 盖梁和墩身的病害检查及分析该桥的盖梁和墩身普遍存在的混凝土风化、蜂窝麻面现象(图4-34、图4-35)。由于人行道伸缩缝位置漏水,全部桥墩盖梁均有渗水或渗水痕迹。图4-40 盖梁和墩身混凝土风化图4-41 盖梁上渗水4.8 桥台的病害检查0、12号桥台的左右侧墙均有严重的竖向裂缝(图4-36),且裂缝较宽,最宽可达1cm,裂缝沿竖向贯通整个侧墙,已延伸到栏杆底座。裂缝原因:结合桥台处的人行道严重下沉(上面章节已分析),可以判断桥的两个桥台基础均发生了不均匀沉降,使得桥台侧墙严重开裂,且左右对称,贯通整个侧墙。12号背墙、台帽出现竖向裂缝,裂缝已贯通台帽延伸到背墙,向下延

38、伸到台身(图4-37)。综合以上桥台处侧墙开裂和人行道下沉的现象,可判断背墙和台帽竖向裂缝,是因为桥台台身下的基础也发生了不均匀沉降,使桥台上缘产生负弯矩,造成开裂,且裂缝为上宽下窄形。由于人行道伸缩缝位置漏水,12号桥台右侧严重渗水(图4-38)。图4-42 桥台侧墙贯通裂缝图4-43 12号桥台背墙、台帽裂缝图4-44 12号桥台漏水4.9 桥梁技术状况检测结论1. 从量测的数据可以看出,桥面主要尺寸与设计图纸相符,第10孔桥下净空有7.25m,满足7.2m的列车通行的要求。2. 从检测数据中可以看出,抽检部分构件T梁底面纵筋根数和箱梁底面非预应力筋的根数与设计值相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位置基本满足设计要求。但11孔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规范要求。3. 抽检的所有构件中,第8孔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为26.142.8MPa,第11孔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为49.150.1MPa,不考虑龄期影响时,均满足设计要求。由于该桥的混凝土龄期已超过2000天,故本次检测结果仅供检算参考。4. 抽检的构件碳化值平均值为0.0mm7.2mm,设计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31mm,表明混凝土保护层能够正常保护被包裹部分钢筋免受环境中酸性介质影响而锈蚀。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