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报刊条目.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009849 上传时间:2020-06-21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3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报刊条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国近代报刊条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报刊条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报刊条目.doc(4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近代报刊名录(1)作者:佚名转贴自:五洲传媒网点击数:211一声钟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报纸广东日报的附刊。其前身为广东日报的附刊无所谓报,自1905年4月(光绪三十一年三月)李汉生接办广东日报后, 报发行的附刊改名为一声钟。1905年5月5日(光绪三十一年四月初一)在香港出版。内容有:文界(杂文或杂说)、白话、谐文、谐谈、小说、传记、琐闻、艺闻、格致、谈丛、班本、龙舟、粤讴、诗界等栏目。一声钟创刊后,为配合全国掀起的反美爱国运动,刊登了不少说唱材料,主张废除美帝国主义的禁华工苛约,向各阶层人民进行广泛宣传。在“班本”一栏,曾刊出国民义讨袁世凯唱词,揭露清廷权臣袁世凯卖国、媚外的丑态。一声

2、钟于1905年底停刊。二十世纪大舞台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中国最早的戏剧杂志。1904年10月(光绪三十年九月)创刊,上海大舞台丛报社编辑及发行。半月刊。主办人陈去病(佩忍)、熊文通、陈竞全、孙寰镜、孟崇军,实际创办人国陈去病与汪笑侬。发刊辞为柳亚子所作(署名“亚卢”)该刊宣称:“以改革恶俗,开通民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想,为唯一之目的”。内分:论说、传记、小说、传奇、班本、丛谭、诙谐、文苑、歌谣、批评、纪事、译编、杂录、调查、答问等栏目。刊出的主要文章有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南唐伶工杨花飞别传、静庵安乐窠传奇、汪笑侬长乐老班本等,卷首还刊有汪笑侬扩日本名优宫崎寅藏肖像。二十世纪大舞台原

3、定月出两册,但仅出刊二期后,即被清政府封禁。据北京大学图书馆杂志目录(二)第89页载:二十世纪大舞台为日本东京舞台丛报社出版,与一般说法不同。二十世纪之支那在日本东京出版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刊物,为民报的前身。1905年6月3日(原件上标有:开国纪元4603五月初一)由宋教仁湖南、湖北、广东、江苏、安徽等几个省的留日学生联合创办。东京中国留学生会馆发行。主编程家柽,参加编辑和发行工作的有:田桐、白逾桓、陈天华、刘公、鲁鱼、何谌霖、雷克宇、张炳标、高剑等。初印三千册,第册120页。该杂志在发刊趣意一文中说:“对于内足以组织完全之国家,对于外足以御列强之吞噬。于是树二十世纪新支那之旗于支那,此则我二十

4、世纪支那杂志所以发刊之趣意也”。栏目有:论说、学说、政法、历史、军事、实业、理科、丛录、文苑、图画、时事、时评等。创刊号印有轩辕黄帝像,并使用黄帝纪元。明显地持反清立场。1905年8月,黄兴提出二十世纪之支那的半数以上社员都已加入同盟会, 意将该杂志改组为同盟会机关报,得到与会社员的赞成。可是就在8月27 日出现了新的情况, 因为蔡序东在二十世纪支那第二期上发表了日本政客之经营中国谈一文,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阴谋,触怒了日本当局,遭到查禁。 已印好准备发行的刊物被没收,宋教仁,田桐受法院传讯。1905年9月,二十世纪之支那的物资设备移交给同盟会。 由于日本官方的查禁,使用原来名称已有困难

5、,经过短期筹备,于同年11月26日改组为民报, 成为同盟会的第一个机关报。查张静庐的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第81页,将该杂志作“1904年创刊”,误。二十世纪之中国女子中国留学组织河南学生会创办的妇女杂志。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在日本东京创刊。月刊。主笔为恨海女士。该刊以“纠正近世女子教育之谬妄,提倡社会女子,注重道德,恢复女权”为宗旨。二十世纪军国民报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刊物。1907年11月13日(光绪三十三年十月初八)创刊,在广州出版。周刊。三十二开本,每期八十二页,逢星期三出版。零售每册一毫五仙。总代理处原设广州十八甫,后迁广州西荣巷26号。该报系国民报主办人卢谔生个人所筹办。因为

6、社会署名“卢骚之徒”, 评论激烈,公然主张民主革命,为广州将军所忌,下令巡警逮捕主办人。卢谔生事先得到风声走避,该报仅出七期,于1908年初即被迫停刊。该报政治态度显明,以发刊辞中公开提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主张“锄非种、驱异族”、“推专制、诛独夫”、“均地权、重共产”,时事评载有悲哉徐锡麝之友,报界评刊出天趣报知人间羞耻事否耶,小说有秋瑾。辟有本省事、中国事、各国事及史传、戏曲等专栏。二十世纪报倾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刊。1906年4月(光绪三十二年三月)创刊, 在广州出版。该报的前身的1905年冬(光绪三十一年)创刊的群报,改组后篇幅由一张增至两张。主笔为康梦狂、黄轩曾、邓小彭

7、、崔肃平。1906年广东出版的亚州报因揭露粤汉铁路的黑幕被封,羊城各报噤若寒蝉,而二十世纪报敢于仗义执言。由于多次揭露清政府的黑暗面,1906年8 月11月(光绪三十二年六月二十二日)南海县知县奉督抚札饬,传二十世纪报记者到衙署问话,训斥该报的著论中干涉时政。1907年2月10 日(十二月二十八日)两广总督周馥派人在二十世纪报捕获革命党人四人。该报因此停刊。十日小说晚清上海出版的文艺报刊。1909年9月14日(宣统元年八月初一)创刊, 上海环球社出版。最初三册随图画日报附赠。每期有插图,末为“余墨”,此外全为长篇或短篇小说。短篇每期刊一、二篇,长篇以宦海最有影响,曾出单行本。阿英晚清文艺报刊述

8、略称:曾访得十一册,最后一册为十二月初一出刊。现存十册,吉林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丁巳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在北京创办的杂志。七十二行商报广州商会机关报。1906年9月15日(光绪三十二年七月二十七日)创刊, 该报是在广州总商会报停办后,重新集股开办的,在广州出版。日报,星期日休刊。主办人黄诏平、罗啸,主笔陈宝尊、陈萝生。馆设广州太平门外第七甫西向门牌100号。该报自称以“注重商善两界之机关”及“坚持现在之办路主义”为宗旨。主要栏目有上谕电传、论说、本报专电、本报专电、本报特别要闻、本省要闻、中外要闻、时谈、谈屑等。七十二行商报开办之初,反对清政府铁路国有化政策,其后成为君主立宪派的报纸。革

9、命派报纸常与其论战。民国初,仍坚持拥护帝制。广州商团叛乱,孙中山下令镇压,该报又为叛乱辩护。1937年停刊。七日镜览1870年8月13日(同治九年七月十七日)创刊,在上海出版。周刊。 由英国人主办,上海通问馆印刷。版面狭长,类似京报。铅字印刷,每期九页。内容有:轮船客运广告、洋行与保险行广告、传记、奏稿和新闻。新闻部分称 “七日镜览”。伦敦大英博物馆藏有部分实物,该报中缝部位印有“第七次新报”、“第八次 新报”字样。人权报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1911年3月1日(宣统三年二月初一)创刊,在广州1907出版。日刊。主笔:劳纬孟、陈耿夫、黄浩公、黄霄九、李孟哲。发行所在广州第八甫。当时广东赌风甚

10、炽,该报宣称:“对于庇赌官绅,剥夺我人民自由权者,本报攻讦之,不遗余力。”以“唤起民族思想”为宗旨。据冯自由革命逸史介绍:1910年新军起义失败后,陈耿夫认为在海外宣传革命远不如直接在中国大陆宣传更为深切而有实效,于是新赴广州,创办人权报。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广州的重要言论机关之一。民国成立后,该报继续发行。编辑人为黄伯器,发行人李文治,印刷人是胡惠。内分:论说、要件、专电、命令、粤事、通讯、中国新闻、外国新闻、天声人语、岭南月旦、大陆春秋(即时事短评),其副刊称人权报谐部,有针针见血(杂文)、小说、谈丛、喷饭、班本、歌曲、粤讴等栏目。人道日报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创刊,在香港出版。督印人为

11、李孟哲。人道杂志1911年(宣统三年)创刊,似在香港出版。该刊由平民报代理经销。每本售价银二毫半。该杂志以宣传社会主义为号召,可能与当时香港出版的人道日报有人事上的关联,待考。人道新报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创刊,在香港出版。主办人为陈春生(春醒)。人镜画报1907年7月22日(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十三日)创刊,在天津出版。周刊。 每册售铜元九枚。三月后停刊,共出二十四期。馆址在天津日租界旭街德安里。主要内容有图画、论说、谭丛、中外新闻及科学小说等。现存124期,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有原件。九经补学报研究儒家经典的学术性期刊。1905年8月创刊,由九经补学报馆编印, 在四川成都出版。月刊。内容分:经

12、学、小学、诸子、史学、辞章、医学、附录、中西哲学等门类。现存12期,四川省图书馆藏有原件。又新日报1910年间江西赣州出版的报纸。该报曾参加1910年上海时报和神州日报 发起的“全国报界俱进会”。又新报晚清广州出版的日报。仅见于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工艺报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前北京出版的杂志。1902年在发行所迁往上海新马路百合里一号。工会日刊又名四川工会日刊1905年3月16日(光绪三十一年二月十一日)创刊,在四川成都出版。 为成都商会和农会同人合办的刊物。内容以社会新闻为主,销路不畅。1911年3月间, 因刊载揭露巡警道周肇祥国忌会事,周利用权势将其封禁。该报社同人通电全国,要求主持公

13、道。由于证据确实,得到四川省谘议局的支持,通过了对周肇祥的弹劾案,清朝政府只得将周肇祥调离四川。工商日报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在汉口创刊。日报。商务局总办孙询等合资创办。该报注重实业、商务。工商学报(北京)1898年5月(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创刊,北京工商学馆出版。周刊。北京图书馆藏有工商学报第一期。工商学报(上海)以介绍中外工商界情况为主的期刊。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创刊,在上海出版。每月四册,逢初二、初九、十六、二十三日发行。连史纸石印,线装书形式,每期约二十余页。汪大钧(仲虞)创办和主编,参加编撰和翻译工作的有前时务报英文翻译张坤德等。最后一期为1898年10月出版的第七期。

14、馆址在上海新马路梅福里。该报宣称:“以振兴商业收回利权为宗旨”,“本报论说须关涉工商学业确有见地者,始予登录”。栏目首列谕旨恭录,依次为奉章案牍、论说、中国工商情形、译编东西报章、章程律例,附译各种专书。自第二期起,刊登各货行情及进出口情况等内容。该刊还附有石印图画,印刷尚称精良。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17期。工商学报(成都)1910年(宣统二年)创刊,在成都发行。四川留日工商学会协会出版的期刊。四川省图书馆藏有该刊第一期。大中日报沈阳出版的进步报纸。1910年7月10日(宣统二年六月初五)创刊。 由袁毗乔创办,总编辑为沈肝若。每天出版两大张共八版。该报极力主张保持国权,重视政治时事报道,敢直

15、抒已见,对立宪的虚伪性经常予以揭露。报纸有仅在东北省有代销处,还远销京津和朝鲜。社址在大北门外东鹿店街。1911年1月(宣统二年十二月)该报刊载记者蒋梦梅的来信,叙述1911 年1 月17(十二月十七日),乘南满汽车到大房时所见日人以检验鼠疫为名,对民众大肆摧残的情况。同时,该报还揭露了省巡警总局防疫所真相。为此,报馆在这年曾被捣毁。该报恢复后,言辞更加激烈,辟有“三知毛瑟”一栏,以辛辣警句抨击时事,充满中国人的正义的呼声。大中华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创刊,在上海出版。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停刊。大公报(上海)上海出版的小报。1898年1月10日(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创刊。 停刊

16、时间不详。大公报(天津)近代著名日报。1902年6月17日(光绪二十八年五月十二日)创刊, 在天津出版。日刊。创办人为英敛之。主要由天主教资本家柴天宠、朱志尧及王郅隆等人投资,也接受过法国传教士和法驻华公使的少量入股。先后担任主笔的有方定六、刘孟扬、王瀛孙、黄与之、郭定森、樊子熔、唐梦幻等。主张保皇立宪,最初亲法,以后又亲日,刊头有法文Lmpaitial字样。社址在天津法租界狄总领事路。主要内容有以通俗文字撰写的论说、新闻及附件。1916年由安福系财阀王郅隆继续经营。1925年11月27日停刊,这是早期的大公报。1926年9月1日起,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合作接办。该报在小资产阶级及上层知识

17、分子中有广泛的影响赠增出上海、汉口、长沙、重庆、桂林、香港等版。1949年2月27日,天津解放后,大公报改为进步日报。 大公报(上海版)于1949年6月17日发表大公报新生宣言,继续出版。1953年元旦进步日报与上海大公报合并为天津大公报。 1956 年10月1日迁往北京,1966年9月10日停刊。解放后的大公报以报道财政经济为主要内容。大风1911年11月10日(原件标有: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九月二十日)创刊,不久改为大风晚报。为上海出版的武昌起义时期的战事号外。大风晚报原名大风。1911年11月10日(原件上标有: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九月二十日)创刊。上海发行的辛亥武昌起义战事号外。每

18、张售铜元二枚。发行所在上海三马路迎宾旅馆。大汉日报中国洪门民治党纺加拿大部支部机关报。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创刊。经理黄璧峰、黄树球,编辑及发行人为冯自由、张儒伯、黄希纯。早年曾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后改名大汉公报,现继续出版,每日发行三千余份。是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报纸。据冯自由回忆,该报创刊于1910年,是中国洪门致公堂机关报。大汉公报武昌起义时期,上海发行的小报。1911年11月11日(宣统三年九月二十一日)创刊。大汉民报湖南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武昌起义后创办的报纸。 初创时称湘省大汉报, 911年11月1日(原件上标有: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九月十一日)起, 改为大汉民报

19、。在长沙出版。由杨宗实邀集李任民、刘、游大瀛等出资创办。原为四开四版一小张,改名后,日出对开一大张。社址设在曾子庙,又一说为顺星桥枣园。改称后,刊有发刊辞。开宗明义第一句就产:“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痛斥清廷钳制舆论,说该刊的创刊是“举二百六十余年中蕴蓄抑郁之气而畅所欲言”,在历史上“放一特别光明”。1912年3月,大汉民报因发“号外”,得罪了由谭延改编、 控制的第四师师长王隆中,被都督府罚令停刊七日,报社被军人捣毁,工作人员亦遭逮捕。此时,都督一职已被立宪派谭延窃据,原革命派人正副都督焦达峰、陈作新遭到反动势力暗杀,大汉民报政治上陷于孤立,经费也受到立宪派阻挠,无法继续出版

20、,仅出四个多月即告夭折。参见湘省大汉报。大汉报(汉口)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所出版的第一家报纸。1911年10月15日(宣统三年八月二十四日)即武昌起义后的第五天创刊。胡石庵(原名人杰,兴中会员)在汉口军政府分府的支持和津贴下,于汉口歆生路大成印刷公司内设馆出版。大汉报整个编辑工作曾由胡石庵一人承担,自作、自抄、自编、自校。创刊号上正式使用黄帝纪元,公开“中华民国军政府”名义发表檄文和新闻专电。为了宣扬革命的声势,胡石庵臆造了许多各地独立和起义的消息。每日数达二万多份。汉口失守后,该报迁武昌出版。后来由于大汉报倾向民党,为黎元洪所不满,二次革命爆发,编辑余慈航被惨杀。段祺瑞督鄂期间,大汉报曾遭封禁

21、,胡石庵等被捕入狱。1917年复刊,1927年胡石庵病故后停刊。大汉报(上海)辛亥武昌起义时期,上海发行的小报。1911年11月10日(宣统三年九月二十日)创刊,由原江苏巡抚、改变旗号后成为江苏都督的程德全拔款一千二百元创办。主持人为张涵秋,陈去病任主编。每天出版四开小报两张,共四版。骨国产竹帘纸单面印刷。开始用石印印刷,全部赠阅。发行所设在苏州沧浪亭对面的可园。11月21日(十月初一)起改用铅字印刷,期数另起,除赠阅外,销售全国各地。后因程德全的都督府移驻南京,停止拔款,该报于12月21日(十一月初二)停刊。该报声称宗旨为:“以张吾民族之气,而助民国之成,并提倡民主主义,以亟图社会之升平,获

22、共和之幸福”。原上海市历史与建设博物馆藏有1911年11月的部分原件。大汉报晚报辛亥武昌起义时期,上海发行的小报。1911年11月3 日(宣统三年九月十三日)创刊。大汉国民报1911年12月17日(宣统三年十月二十七日)创刊,在成都出版。日刊。1912年2月27日起改名为中华民国报,后与四川公报合并, 改名为国民公报。国民公报于1912年4月22日出第1号,至1935年5月停刊,共计出版了7925 号,1936年8月1日重新改组,迁往重庆出版,自新1号开始。上海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大汉新报辛亥武昌起义时期,上海发行的小报。1911年11月3 日(宣统三年九月十三日)创刊。大汉滇报清末资产阶级革

23、命派创办的报纸。1911年(宣统三年)创刊,在昆明出版。大共和日报1912年1月4日(宣统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创刊,在上海出版。日刊。章太炎主办。线装书形式。馆设上海英租界福州路20号。该报发刊辞称:“专制非无良规,共和非无秕政。”与孙中山、黄兴持反对立 场。主要栏目有:专件、丛录、小说、传奇、文苑、来稿、杂俎等。 大共和日报与太平洋报在1912年6月间展开过论战。 章太炎组织了中华民国联合会,与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公开闹分裂,大共和日报便是这个小政党的机关报。1912年5月转为共和党的报纸,后又成为进步党的报纸。1915年6月30日停刊,共出1251号。大同日报(北京)前身为日本东京刊行的大同报

24、月刊。1908年3月27 日(光绪三十四年二月二十五日)改为日刊,在北京出版。为清宗室恒钧等主办。编缉荣华卿、林质生、王藻轩、恒叙达。每日出版两大张,月售大洋六角。馆设北京琉璃厂土地祠内。该报“以鼓吹立宪,融和满汉为唯一宗旨”。后与帝国日报合并,为帝国大同日报,时已辛亥革命前夕。大同报(上海)基督教刊物。1904年2月29日(光绪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创刊, 上海广学会出版。周刊。至1914年12月止,共出刊538期。1915年1月起,改为大同日报,卷期另起,1917年停刊。高葆真任主笔。馆址在上海福州路。栏目分说:社说、外论、西报选译、西书选译、智丛、艺文杂纂、新闻选译等。译著材料较丰富,包括哲

25、学、教育、历史、宗教、农业、动植物等。该刊附有插图及照片,当时摄影初到中国,该刊替文人名士摄影,刊入杂志,要求被摄者供销若干份,以广销路。这种发行办法,在中国新闻史上亦属罕见。南京图书馆及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原件。大同报(日本.东京)在日本出版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杂志。1907年6月29 日(光绪三十三年五月十九日)创刊,东京大同报社编印,北京大同报社发行。月刊,实际末按月出版,共出七期。编辑兼发行者署名叔达,其主干人物为留日学生有恒钧、(十丰)、乌泽声等。恒多钧为清宗室,主张君主立宪。主要撰稿人有恒钧、乌泽声、穆都哩、佩华、隆福和荣陲等。印刷者为上村龙之助。编辑所和事务所设在日本东京早稻田鹤卷町4

26、93号大同报社,从第四期(1907年11月10日)起,迁至早稻田鹤卷町285号。发行所北京大同报社,在北京崇文门方巾巷公益报馆内。该报宗旨为:“一、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二、主张开国会以建设责任政府;三、主张满汉人民平等;四、主张统合满汉蒙回藏为一大国民。”内分图画、论说、论著、评著、来稿等专栏。1908年3月27日(光绪三十四年二月二十五日)改为大同日报, 日出两张大张。馆设北京琉璃厂土地祠内。该报第一期初版标五月望口(1907年6月25日)发行的同时, 又标阳历七月一日发行,而第一期再版本则标明初版的出版、发行日期为六月廿九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1907年到1908年的17期。大同学录19

27、01年(光绪二十七年)间在日本横滨出版的杂志。1901年底,已停刊。大同晨报晚清在旧金山出版的报刊。仅见于戈振中国报学史。大江七日报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刊物。1907年3月9日(光绪三十三年一月二十五日)创刊,在日本东京出版。周刊。夏重民、黄增等主编。参加撰稿的有省子、锄非、血性等。发刊辞为章炳麟所作。该报以光复汉族,推翻清朝统治为宗旨。内分:论著、海外要闻、时事汇译、国内要闻、虏廷记事、杂文、文苑、讴歌、琐谈片等栏。刊有排美必先排满(侠武著)等文章。该刊的花边空白处印上口号及爱国诗词。统见两期,南京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原件。大江白话报湖北出版的白话报刊。1910年12月14日(宣统

28、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创刊,在汉口出版。经理胡为霖是黄梅富家子弟,受革命党人梅宝玑的劝导,愿投资报业。聘詹大悲、何海鸣任正付主笔。日出一小张。馆址在汉口新马路52号。因抨击英水兵无理殴毙汉口人力车夫吴一狗事,揭露中外反动派狼狈为奸,很快为社会秘注目。胡为霖之父担心事态扩大,急将其子召归,报馆陷于停顿。1911年1月3日(宣统二年十二月初三)该报改名大江报继续出版。日出二大张,由大成印刷公司印刷。大江报(日本.东京)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在日本东京出版的月刊。编辑及发行人夏重民、黄增。大江报(汉口)清末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的机关报。前身为1910年12月14日(宣统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创刊的大江白话

29、报。原为黄梅富家子胡为霖投资的小报,主笔为詹大悲。因抨击英水兵殴毙汉口人力车夫吴一狗案,为社会所注目。胡为霖的父亲怕事态扩大,将其子召走,报社陷于停顿。詹大悲集资三千元于1911年1月3日(宣统二年十二月初三)接办该报,改名大江报大江白话报每天出一小张,改为大江报后每天出版二大张。馆址在汉口英租界歆生路(今江汉路)。大江报的编辑人员几乎就是商务报的原班人马,詹大悲为经理,何海鸣、查光佛、梅宝玑等任编辑。居正、田桐、黄侃、蒋翊武、谢楚珩等革命党人均积极为之撰文。大江报为湖北革命团体振武学社和继起的文学社的宣传阵地,在新军中很有影响。鼓吹革命、抨击时政,擅敢言之名。1911年7月26 日(宣统三年

30、闰六月初一),黄侃(笔名“奇谈”)发表短评大乱者,救中国之药石也。越二日,何海鸣又著亡中国者和平也短文。鄂督瑞立即以“宗旨不纯,立意嚣张”、“淆乱政体、扰害治安”为名,饬令江汉关道率兵于8月1日晚9时查封报馆, 宣布“永禁发行”。主笔兼经理詹大悲,副主笔何海鸣被逮捕,入汉口礼智司狱。在法庭上詹、何慷慨陈词,据理力争。社会上广大群众集会抗议,各报也纷纷声援。瑞慑于民众情绪,怕引起骚动,判詹大悲监禁一年半,何海鸣监禁一年,武昌起义,詹、何出狱,该报于1912年春在汉口后花楼街重新复刊。1912年8月 8日为黎元洪以“乱党秘密机关”、“专取无政府主义”罪名查封。下令通缉主笔和编辑,编辑凌大同于191

31、3年被黎元洪杀害于武昌汉阳门的江边。大观报消闲性的报纸。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创刊,在杭州出版。 陈蝶仙任主笔。大声日报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间创刊,在汉口英租界出版。该报自称:“抉以官场利弊不遗余力”。大声报在檀香山出版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创刊。编辑及发行人:卢信、孙科、许裳。声称以宣传民主革命为宗旨。中国近代出版史料二编第280页作1907年创刊,侍考。大陆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刊物。1902年12月9 日(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初十)创刊,在上海出版。第一、二卷为月刊,第三卷起改为半月刊。编辑兼发行者先后署:大陆报总发行年、林志其、廖陆庆、江吞,实为留日

32、回国的学生,在东京主办国民报之戢翼(元丞)、秦力山、杨廷栋(翼之)、雷奋等主持。陈冷后也参加编辑工作。每期约一百二十页一百五十页,总发行所在上海四马路老巡捕房东首55号。该报发刊辞称:“今者同人倡为丛报,颜曰大陆。大陆云者,盖深有痛于大陆之事,而特为大声疾呼,以觉我大陆者也”。栏目分:论说、学术、谭丛、史传、中国纪事、外国纪事、杂录、小说、问答、讲筵、军事、工商、教育、时事批评、外论、插图等。1903年第六号起,附设质疑栏。1904年第二年第一号起扩大篇幅,每期页数约一百六十二百页左右,栏目增商工、军事二门。因大陆在上海出版,宣传比较迂回曲折,创刊号上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照片,并侧面宣传

33、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之类,以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此刊封面及书脊均题大陆,版权页及目录页题大陆报。1906年1月(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共出四十七期停刊。现存第一卷一期第三卷二十三期,上海图书馆藏有原件。大越新报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间创刊。在越南河内出版。周刊。上海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丈务杂志1909年6月创刊。江苏宝山(今上海市宝山县)清丈局主办。万有学报1908年6月13日(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十五日)创刊,在上海出版。月刊。 主编杨同衡。每册售价三角。仅出创刊号期停刊。发行所在上海法租界理科专修学校内万有学报社。该刊为介绍东西方文化的理科杂志。它以普及理科知识为宗旨。内分:社说、理论、实习、

34、工艺、教育、历史、调查、小说、校务、杂志等栏目。安徽省图书馆藏有创刊号。万国公报(上海)英文名:Chinese Globe Magazine英美传教士在中国出版的综合性刊物。1868年9月5日(同治七年七月十九日)创刊,周刊。初名为中国教会新报,不久改称教会新报,上海林华书院刊发。1874年9月5日(同治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第301卷起改名万国公报, 变宗教性宣传刊物为以时事为主的综合性刊物。内容大体分为五类:一、时事类,二、教事类、三、中外新闻,四、杂事,五、科学知识。1883年7月28 日(光绪九年六月廿五日)出至第750卷停刊,册次重起, 成为英美在华基督教组织广帝会的机关报。每册三十二

35、页,约三万字左右。增设社说、评议、政治和中外时事,译介西方政论和伦理、学说等,其次是光绪政要,包括摘录谕旨和奏折,然后是名国新闻和电报辑要。1907年12月(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出至750卷第237册停刊,前后存的时间达四十年左右。创办人和主编是林乐知(Young.J.Allen)、 辅助的为慕维廉(Willinm Muirhead)、艾约瑟(Joseph Edkins),改为月报后, 参加编辑的有沈毓桂(赘翁)、蔡尔康(铸铁庵主)、范(子美)、袁康(竹一)、任廷旭(保罗)等。主要撰稿人有林禾知、慕维廉、李佳白(Gilbert Reid)、花之安(E.Faber)、李提摩太(Timothy

36、Richard)等。万国公报的体例,屡有变更,主要因为捐款的都是教士,主张办成传教刊物,而普通读者喜欢读时事性材料,所以难免时有偏颇。1876年曾增出益智新录(A Miscellany of Useful knowledge)为科普性质的姐妹刊物。1891年(光绪十七年)又增出中西教会报(Missionary Review), 此刊为宣传宗教的姐妹刊物。但都因为销路不畅,不久便停刊。万国公报(北京)维新运动最早的宣传刊物。1895年8月17 日(光绪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七日)创刊,由康有为、陈炽等筹集经费,梁启超、麦孟华担任编辑。原刊末署出版日期及地点,似为两日刊。用木刻活字排印,形式与京报相似,

37、托售京报人随“宫门抄”分送。1895年12月16日(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初一)正式改名中外纪闻,继续在北京出版。每期一般只有一篇文章,如地球万国说、通商情形考、各国学校考等。有时一篇文章连载三期,如学校说。偶而一期内有两篇文章,最多不超过三篇。现存145号,原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万国商业月报1908年4月(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创刊,上海万国商业月报馆出版。 黄赞熙主办。月刊。主要栏目有:社论、商务纪闻、商务论说、实业图画、实业论说、实业纪闻、财政论说、财政纪闻、新机器、新艺术、路矿论说、路矿纪闻、航业论说、航业纪闻、农务论说、农务纪闻、市价表、小说等。现存17期,最后一

38、期为1909年8月出版。 北京图书馆及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原件。万球报在旧金山出版的报刊。1901年尚在出版。仅见于1901年12月21日清议报第一百册中国各报存佚表一文所注录。寸心杂志1907年2月在北京创刊。月刊。出六期后停刊。上海(1904)1904年(光绪三十年)在上海创刊,为中汇报的附张。1905年时已停刊。仅见于1905年5月大公报连载的报刊最近调查表。上海(1907)1907年5月2日(光绪三十三年四月初一)创刊,在上海报馆发行。日刊。上海图书馆藏有19071908年间的部分原件。上海日报日本人创办的报刊。初名上海新报,周刊。1905年3 月改名上海日报,每天出版。社长先后为永岛高

39、连、原定太郎、井乎三郎。1929年12月该报转卖于叶田氏。上海书业商会图书月报我国早期的图书刊物。1906年7月6日(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十五日)创刊,上海书业商会出版。停刊时间不详。该刊主人有:社说、出版界、谭丛、教育界、专件、杂录、本会纪事、小说等栏目。现存第12册。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有原件。上海白话报上海出版的娱乐性小型报。1910年11月2日(宣统二年十月初一)创刊。 谢慧禅编辑。至1911年1月(宣统二年十二月)革新过一次,变化不大。 版面如现在的小型报。用四号字排印,广告占三版,文稿仅一版。馆设上海二马路石路86号。每张售价一分。内分:演说坛、见闻录、沪事谭、莺花志、歌吹海、新小说等

40、六栏。上海杂志1910年12月在上海创刊。上海集成图书公司发行。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报道上海时事。出版六卷停刊。上海报1907年5月12日(光绪三十三年四月初一)创刊,在上海出版。李钟珏主办。上海医报1910年7月创刊,在上海出版。旬刊。顾实秋主编。上海医学报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创刊,在上海出版。中国最早的医学杂志之一。上海青年基督教青年会在上海出版的周刊。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创刊。上海四川路201号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印行。最初专载会务,将青年会工作状况报告给会员及各界人士,以后增加知识性内容,从1930年的第30卷起,篇幅增多,刊登论著、演讲、书评。1932年“一二. 八事变”后,

41、因集稿困难,自32卷10期(4月28日)起,篇幅缩减。1949 年出至第四十九卷后停刊。上海晚报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夏创刊,在上海出版。该报没有自己的发行所,由游戏报和中外日报馆代为发行。中外日报创刊时,上海晚报曾随其附送一天,不另取资。每天下午五时派报,日出一张,售价五文。内有:论说、连载小说、社会新闻等栏目。论说如策论取土私议、论总会、论酒馆、四明公所奇案、滑震笔记等等。上海新报(1861)上海第一家中文报纸。由英商匹克乌得(Edwin Pickwoad)于1861年11月下旬(咸丰十一年十月)创刊。在匹克乌得于1866年前后组成字林洋行后,成为这个洋行的报纸。创刊时为周刊,1862

42、年5月7日(同治元年四月初九)起改为每周出三期,每逢星期二、四、六出版。1872年7月2日(同治十一年五月二十七日)改为日报,每逢星期日休刊无报,1872年12月31日(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停刊。该报刊经历十二年。由华美德(M.F.Wood)傅兰雅(John Fryer)、 林乐知(Young J.Allen)相继担任主编。该报用进口白报纸两面印刷,大小约为普通报纸四分之一。该报新闻多半是译自北华捷报(North China Herald)和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也有一些转载自香港报纸和“京报”。由于为外国人所办,能得到清朝军队和太平军双方的战事消息,一时

43、颇为畅销。1868年2月1日(同治七年正月初八)起革新版式,期数另起。每次出报一张,对折为四个版面,每版高18英寸,宽12英寸。第一版为告白,第二版为中外新闻,第三版除告白外,有船期表、物价表,第四版有机器图说等。这时因篇幅增多,新闻较前增加,但是还没有标题,仅仅在所有新闻前面冠以“中外新闻”、“褝夹没有标题,仅仅在所有新闻前面冠以“中外新闻”、“选录xx报”字样。1870 年3月24日(同治九年二十三日)起,每条新闻上均加有简明的标题,如刘提督战亡、种树得雨等,用头号活字排印,正文则用四号活字排印。1872年(同治十一年)申报出版,该报为了与它竞争,也改为日报,削减报价,刷新内容。但由于成本

44、较高,亏损颇多,申报又挽人游说,用“同是英商所办,何苦自相予盾”为理由,终于使字林洋行感到徒劳无益,决定自动停办。1872年12月31日(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上海新报宣告停刊。上海新报(1904)日本人控制的期刊。1904年7月1日(光绪三十年五月十八日)在上海创刊。周刊。社长先后为永岛高连、原定太郎、井乎三郎。1905年3月改为日刊,更名上海日报。云南云南留日学生创办的革命刊物。1906年10月15日(光绪三十二年八月二十八日)创刊,1911年武昌起义后停刊,共发行二十三期。创刊初期每期销售约三千册,最多时销达一万册。发起创办人为李根源、赵伸等,主编为张耀曾、席聘臣、孙志曾等。第一期编辑

45、兼发行者署名云南留学生同乡会;第二期起署名编辑者吴琨,发行者赵伸;第五期编辑者署名席聘臣;第六期为孙志曾;第十四期发行者署名刘九畴。发行所也时有变更,开始在日本东京府丰多摩郡内藤新馆北裹町百125番地。 该刊还曾出有平刊滇粹。1911年10月出二十三期后停刊。云南为月刊,但往往不能按时出版,每册约六十页。19061907年基本上每月期,共出十一期,即111号。1908年改为两个月开期,这年的七、 八月间,延迟了三个月才恢复出版。这一年共出版了五期,即1216号。第17号推迟九个月才发行。1909年只发行了一期,即18号。1910 年因经费和人力不足, 从第19号开始,与滇话报合并,改为三个月一期,现在见到第19号、20号两期。每册定价三角。该刊“以揭露清廷黑暗,宣传民主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为宗旨。栏目有:图画、论说、译述、时评、新闻、诗选、历史小说等。除抨击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外,对法国窥视云南时有揭露,颇能发人深思。该杂志的创办经费,主要依靠缅、越华侨以及滇籍官吏、留学生、商人等名界爱国人士捐款。多数撰搞者都是尽义务,不取稿酬。查张静庐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第101 页将出版年月作“光绪戊申1908年)创刊”,误。云南省图书馆藏有原件。云南日报1910年(宣统二年)间创刊,云南教育总会主办。初创时,由钱用中主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