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定义计算方法.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009257 上传时间:2020-06-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2定义计算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M2定义计算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2定义计算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2定义计算方法.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纸币产生过程:金属货币金属铸币纸币。纸币产生的原因及优点: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2)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3)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过多或过少。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

2、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可采取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对此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5)爱护人民币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要做到不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不揉搓、毁坏人民币,不适用假币。同时,还要了解一些防伪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6)电子货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银行计算机网络化的实现,出现了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和支付的“电子货币”。人们越来越多借助于银行的电子计算机系统完成自动转账业

3、务。简介M0、M1、M2、M3都是用来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国际上大致的划分是:货币(M0)=流通中的现金,即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狭义货币(M1)=(M0)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另外还有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经济学所说的货币通常是指M2,M2不包括准货币。1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M0=流通中的现金;狭义货币(M1)=M0+活期存款(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广义货币(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

4、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同时反映现实和潜在的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2广义货币1(M2)是一个金融学概念,和狭义货币相对应,货币供给的一种形式或口径,以M2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是交易货币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M2+

5、M2+现身2011年11月15日,据央行透露,考虑到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和住房公积金存款规模已较大,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较大,从2011年10月起,央行将上述两类存款纳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统计范围。央行称,货币供应量是全社会的货币存量,是某一时点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总和。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工具创新,各国对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会进行修订和完善。当日,央行就M2扩大口径一事,对M2+的概念只字未提。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鄂永健认为,新增加了两个指标,应该还不是此前央行公布正在研究的所谓M2+。但盛宏清则表示,将上述两类存款纳入M2之后,或许就是所谓的M2+。盛宏清表示,从银

6、行的角度看,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即是同业存款。既然央行已将此类同业存款纳入货币供应量的统计范围,那银行计算存贷比时,这部分存款理应加入分母之中。如果这部分同业存款算入存贷比的分母之中,那将极大地释放银行信贷的投放能力。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表示,根据金融形势发生的新变化,央行会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进行相应调整,以便更能反映真实情况。此前,央行也曾对M2的统计范围进行过调整。事实上,早在当年9月,央行新闻发言人曾表示,目前我国金融创新不断增多,公众资产结构日益多元化,特别是近年以来商业银行表外理财等产品迅速发展,加快了存款分流,这些替代性的金融资产没有计入货币供应

7、量,使得目前M2的统计比实际状况有所低估。针对上述情况,央行正在研究覆盖范围更广的货币统计口径M2+。3我国M2现状由于中国广义货币(M2)位居世界第一,似成世界上通胀第一风险国。这是个旧话题,中国存在通胀风险,但未必不可控。中国为全球货币增长做出重要贡献,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M2余额达到人民币97.42万亿元,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国的1.5倍。4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2013年M2增长目标预计13%左右。1978年国内的GDP为3645.2亿元,如今达到51.93万亿,增幅为142倍。1978年M2数额为859.45亿元,如今达到103.61万亿

8、。我们暂以2012年的97.42万亿的数据计算,也较1978年增长了1134倍!值得一提的是,自2003年以来,M2的增速呈现出加速上行的格局,近十年年均增速达到18%!以最近四年的数据为例,2008年年底M2数额约47.5万亿,到了2009年却出现了29%的高速增长,随后的几年时间内,M2均保持13%以上的增幅。也就是说,短短四年时间里,M2实现了翻番的水平!对比M2的高速增长,GDP年均增幅就显得明显落后。自1996年以来,M2与GDP之比就开始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M2与GDP的比值已高达1.9:1,此比值远远高出国际平均水平。5中国人民银行2013.4.11日公布的

9、3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103.61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中国3月M2供应同比增长15.6%,预期增长14.6%。由于1月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创出历史新高,2月CPI高于预期,业内人士担心,如果未来外汇占款增加仍较快,货币供应过量,则央行会调控信贷,减少贷款投放,而货币总量已远远高出实体经济变化,货币超发将冲击物价、推高房价,最大的受害者是国内消费者。由于公众将之与“货币超发”等联系起来,因此m2的增长备受关注。中国的货币到底发行了多少,其对物价房价走势形成怎样的影响,m2快速增长是福是祸,种种疑问亟待解答。郎咸平:中国到底印了多少钱 ?(2012-

10、12-10 21:44:38)标签:国债货币赤字央行贬值通胀财政赤字分类:默认分类常说美国印钞太多,那么你知道中国印了多少人民币吗?你知道为何1990年代的万元户,到了现代是贫民吗?你知道为何在你2030年退休时,1000万元还不够养老吗?关于印了多少钞票,不妨将它转化为这个问题:在2010年8月这个时点上,中国有多少存量的人民币?这样,问题便成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供给有多少?看到这个问题,你若懂点经济学,那么自然想到了货币供给的三个术语:M2,M1,M0。一般,我们所说的央行印出多少钱,就用M2来表示,因为你的定期存款也是央行印出的钱。货币存量又称为货币供应量,是全社会在某一时点承担流通手

11、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总额。M0流通中的现金,即央行历年货币发行总额;M1M0+活期存款,亦称为“狭义货币供应量”;M2M1+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共同帐户+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亦称为“广义货币使应量”。但坦白的说,要想深刻理解中国货币发行会对经济增长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会涉及到很多方面常见的有:外贸顺差、外汇储备、外汇占款、财政赤字率、政府债务率、信贷、房价泡沫、人民币汇率、CPI、GDP、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分析,我还想试图找出,中国当前超量发钞,是否会给中国带来可怕的滞涨问题?所谓赤字率,是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以2007年为例子,中央财政赤字为200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24

12、.66万亿元,两者比值约为0.8%。按照国际上通行的马约标准,赤字率3%一般设为国际安全线。我国赤字率2000年为2.9%,2001年为2.7%、2002年为2.6%,2003年为2.4%,2004年为2%,2005年为1.6%,2006年为1.3%。债务率:国债余额占GDP比重。国债余额是指中央政府历年的预算差额,即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相互冲抵后的赤字累计额和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特别国债的累计额,它是中央政府以后年度必须偿还的国债价值总额。60%是国际标准。首先,看看中国自从1949年以来,到底发了多少人民币,这里可以参考附录第一篇文献,我仅做个简要概括。第一,必须记住1952年的M2为10

13、1.3亿元;52到57年,货币增长10%左右。第二,58到64年,M2以年均25%的速度猛增;65到68年,年均增速为14%;70到79则为15%左右。第三,81到83年,年均新增货币400多亿,84到89年,年均新增1500多亿,89年货币存量达到12000亿元。第四,1990之后,可以见下图,93年到95年,通胀达到两位数,而M2增速持续30%以上,尽管92年没显现通胀,但93年就爆发了。第五,在2008年次贷之后,2009年信贷投放近10万亿,而货币增速09年接近30%,2010年全年估计在20%以上。其次,我们理应提出疑问, 货币应该发行多少才适合呢,M2增速到底多少为好呢?有个费雪公

14、式,MV=PQ,M是货币供给,P是物价,Q可看成是以数量表示的GDP,V是货币流通速度。那么,若V不变,则M的增速大致“比GDP增速与CPI之和”偏大点,不妨看成GDP增速与CPI之和就可以了。但是,你看到最后一栏中,M2减两者之和,平均基本是大于5%的,尤其是2009年达到20%以上,我预计2010年在8%左右。因而,有理由认为2009年的GDP的增长,是信贷投放接近10万亿带来的效果,它以央行28.42%的印钞速度为代价。此外,2001年加入WTO后,外贸顺差激增,导致外汇储备大增,从而使得货币以外汇占款的方式来发行。不过,从2003年起,为防止经济过热,采取了相对紧缩的政策, 因此M2增

15、速一直在16%左右。然后,我们肯定会问,到底人民币因过量发行,贬值了多少?我们考虑贬值,当然不再考虑是否货币是否合理发行,因为即便货币合理发行,CPI照样存在。所以我觉得,衡量货币是否贬值,不必看CPI,你就看货币发行了多少倍好了,因为货币增加了,就必然意味着贬值,即购买力下降。例如,原本1元买1件商品,现在要2元才能买1件同样的商品,那么你很快就可以算出,货币贬值了50%,即购买力下降了50%。所以,假设需要增加X%,才能买1件同样商品,那么贬值了多少呢,我猜大学毕业的你可能还不会算的,还是我告诉你吧。假设贬值Y%,则有(1+X%)(1-Y%)=1,所以Y%=X%/(1+X%)。套用这里公式

16、,比如货币发行增加了3倍(300%),那么你的货币就贬值了3/4,即购买力下降了75%。于是,你马上会注意到1991年的M2接近2万亿,而2010年超过70万亿,所以贬值了35/36,即购买力下降了97%。所以,比如你有2万元,压在枕头底下20年,到现在真的是要发毛了,因为购买力只有原来的3%了。这也正常的,比如那时你有2万元,房子1000元一平米,还能买20个平方,但现在只能买一个平方了,也就是购买力只有5%了。当然,你若按流通现金M0来算也可以,则购买力会下降的少很多,但通常我们都是按M2来算的,因为你尽管手里没现金,但有存款。不过,你不会这么傻的,比如你的2万元会投入到股市,或存到银行,

17、或买国债,或买房子等。但是,你这20年来,盈利必须有年均23%的复合增长率,也就是要超过巴菲特,你才能不让货币贬值。那么,为何2030年退休的时候,你手头有1000万,说不定还不能退休呢?其道理,也无非是因为货币发行过量,而导致你在60岁退休后的20年里,也就是不能在80岁的时候,寿终正寝。实际上,你现在交的五险一金,那时真的只能够你买盐油酱醋了,你可别指望着吃香喝辣。这里,千万要注意的是,别被什么“存款利率减CPI”所忽悠了,比如存款3%,而CPI5%,那么理财师会跟你说贬值了2%。理财师跟你说的在理论上,也不算错,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你若按货币发行的增速去计算,会得出你的钱真是贬值的一塌糊涂

18、。况且,中国的CPI数据是被控制住的,当CPI涨5%的时候,你平时吃的油条,早就涨了1倍了,尤其是房价、房租,早涨的离谱了。最后,我试图探析中国是否会进入滞涨,即低增长高通胀(高失业率)的时代。你首先应该明白,中国财政赤字尽管可以在3%以内,但是财政收入是以人民工资收入下降、企业利润下降为前提的,这就是搜刮。第二,政府债务率,2010年表面看上去在60%以内国债20%、地方占20%,但是地方政府担保的债务谁知道水有多深?第三,中国GDP从1952到2008年增长了77倍,货币供应量则从1952年的101.3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55.6万亿元,增长了5430倍。因而,这种靠长期的铸币税,即通货

19、膨胀税,带来的经济增长,根本算不上什么奇迹的。相较于美国则差的远了,美国去年的M2为8万亿美元,即便现在的M3也无非13万亿,跟它的GDP基本是1比1。人家是靠发国债(发国债不是印钞,而是从市场收回流动性,货币供应量依然不变),而非印钞解决问题,如日本的M2与GDP也差不多。但我们的中国啊,采取了些自欺欺人的伎俩,靠印钞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尽管赤字率与债务率都较低,但苦了老百姓。且让我们看看我们的钱印出来,都干了什么吧。例如93年,我们是去投机海南的房地产,现在呢,依然在搞基建,尤其是房地产。研究到现在,我终于确定,中国的确是靠印钞这个模式再拉GDP。那么,假如这个模式还将疯狂下去,则泛滥的信贷资金,也许会重蹈1992年之后CPI的疯狂,那时奔腾似的通胀将不得不带来快速的加息。而这一印钞增长模式下的房地产资金链也将轰然倒塌,GDP也就从此不振,失业率显著攀升。从而,滞涨的阴霾,可能会像1969到1982年的美国那样,持续13年之久。但愿,1993年的通胀悲剧不要来到,否则,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