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学宏观比较ppt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29999213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日文学宏观比较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日文学宏观比较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日文学宏观比较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日文学宏观比较ppt课件.ppt(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日本文学史及作品鑑賞第一回文学史学意義 文学紐解、文化歴史垣間見。、文学、個作品内容作家具体面、国、時代思潮政治経済様面表現言。 文学価値、作品読者読、人感動与、場合啓蒙教訓示唆、美的感覚涵養。 日本文学歴史長。古代近世丹念読解、日本人一貫民族性、時代変遷窺知。 日本語教育、一通日本語文章読、文法、流暢日本語話、日本民族文化理解、独特感性捉肝要。一翼担日本文学史。 中日文学宏观比较中日文学宏观比较问题问题何谓何谓“文学文学”?你认为中日文学最具差异性的你认为中日文学最具差异性的东西是什么?东西是什么?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一、关于文学的本质一、关于文学的本质 二、二、有关中日文学差异的代表性观点有

2、关中日文学差异的代表性观点 三、中国文学的文化特性三、中国文学的文化特性 四、日本文学的特点四、日本文学的特点 五、中日文学印象总结五、中日文学印象总结一、关于文学的本质一、关于文学的本质 文学也许有其他使命,但是,伟大的文文学也许有其他使命,但是,伟大的文学的根本使命却是展开生命个体的灵魂学的根本使命却是展开生命个体的灵魂冲突。文学是探究个体生命的,而个体冲突。文学是探究个体生命的,而个体生命是属灵的。生命是属灵的。如果不探究个体生命,如果不探究个体生命,文学就不能透彻,就有文学就不能透彻,就有“隔隔”。刘再复、林岗刘再复、林岗中国文学的根本性缺陷与文学的灵魂维度中国文学的根本性缺陷与文学的

3、灵魂维度 中国古代文化缺乏中国古代文化缺乏灵魂叩问灵魂叩问的资源。中国的资源。中国文化的主脉文化的主脉儒家,不关注和讨论灵魂儒家,不关注和讨论灵魂的问题。无论是的问题。无论是“仁仁”是是“礼礼”还是还是“乐乐”,都是致力于建设一个美好的道德,都是致力于建设一个美好的道德秩序。但是,在这种秩序的人,并不是充秩序。但是,在这种秩序的人,并不是充分发展的个体,它只是秩序中的固定点,分发展的个体,它只是秩序中的固定点,而不是可超越秩序的自由点,它缺乏个体而不是可超越秩序的自由点,它缺乏个体的自我意识,因此也缺乏灵魂的思考与灵的自我意识,因此也缺乏灵魂的思考与灵魂的活力。儒家思想体系下的反省,只是魂的活

4、力。儒家思想体系下的反省,只是就范既定的道德秩序的自我修正与调整,就范既定的道德秩序的自我修正与调整,其中没有其中没有灵魂的挣扎与叩问灵魂的挣扎与叩问。 我们认为,文学不是文学不是“反社会反社会”的,但它却是的,但它却是“非社会非社会”的,它既不给社会设计蓝图提供方案,也不要求作家带着一个方案去修正和改造他人的灵魂。 刘再复、林岗刘再复、林岗中国文学的根本性缺陷与文学的灵魂维度中国文学的根本性缺陷与文学的灵魂维度 二、有关中日文学差异的代表性观点二、有关中日文学差异的代表性观点 (1 1)中国文学是经世济时的文学,是现实主义的文学;)中国文学是经世济时的文学,是现实主义的文学;而日本文学则是玩

5、物游情的文学,是超现实主义文学。而日本文学则是玩物游情的文学,是超现实主义文学。 (2 2)中国文学重)中国文学重“风骨风骨”,贵,贵“言志言志”,文势卓拔高迈,文势卓拔高迈,泼墨雄浑畅扬,以主旨鲜明、文理通达为高;而日本文泼墨雄浑畅扬,以主旨鲜明、文理通达为高;而日本文学则尚学则尚“意趣意趣”,崇,崇“言情言情”,意蕴优雅含腆,用笔薄,意蕴优雅含腆,用笔薄柔清雅,以朦胧虚幻、余情余韵称妙。柔清雅,以朦胧虚幻、余情余韵称妙。 (3 3)中国文学主要受儒家用世思想的影响;而日本文学)中国文学主要受儒家用世思想的影响;而日本文学主要受佛道遁世思想的影响。主要受佛道遁世思想的影响。 (4 4)中国文

6、学家多是与政治社会密切相关的士人阶层;)中国文学家多是与政治社会密切相关的士人阶层;而日本文学则多是与政治社会了无关联的宫廷妇女、法而日本文学则多是与政治社会了无关联的宫廷妇女、法师、隐逸者,其文学具有明显的师、隐逸者,其文学具有明显的“脱政治性脱政治性” 。铃木修次铃木修次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 三、中国文学的文化特性三、中国文学的文化特性 (1 1)官吏作家化与作家官吏化;官吏作家化与作家官吏化; (2 2)现世主义态度;现世主义态度; (3 3)非个性主义倾向。非个性主义倾向。 (1 1)官吏作家化与作家官吏化官吏作家化与作家官吏化 一、是作家的人格不独立,思想不自由;一、

7、是作家的人格不独立,思想不自由; 二、小说史传化;二、小说史传化; 三、伦理教化传统;三、伦理教化传统; 四、四、“官官”“”“文文”难以两立,产出少。难以两立,产出少。(2 2)现世主义态度现世主义态度 从文学发生学角度看,中国文学的现世主义精神首先表现在,与西方文学相比,中国上古神话中是“人间本位”的,所崇拜的不是希腊、罗马诸神那样的天上神灵,而是具有神奇力量并建立了丰功伟绩的人间英雄。神话人物主要不是作为人类的异己力量出现,而是人类自身力量的凝聚和升华,在他们身上,神话的因素与历史的因素交融在一起。从比较神话学的角度看,这在本质上是一种“反神话叙事反神话叙事”。 从先秦思想史角度看,自周

8、朝建立之初,合理主义和理性思维便成为社会思维方式的基调。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论语先进先进 “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礼而远之,近人而忠焉事鬼敬礼而远之,近人而忠焉”礼记礼记表记三十二表记三十二 “反神话叙事”必然是史学作品的发达,以虚构与想象为特点的纯文学叙事也必然受到挤压。 “中国于各种学问中,唯史学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国于各种学问中,唯史学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唯中国最发达

9、。中,唯中国最发达。” 梁启超梁启超在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3 3)非个性主义倾向非个性主义倾向 从总体上看,中国文学擅长描写人的社会性、人从总体上看,中国文学擅长描写人的社会性、人的伦理性,导致时代社会的描写过剩,而普泛人的伦理性,导致时代社会的描写过剩,而普泛人性的描写、形而上学的终极关怀都很薄弱。性的描写、形而上学的终极关怀都很薄弱。 西方文学与日本文学的不同历史时期、各种流派、西方文学与日本文学的不同历史时期、各种流派、不同风格的作家都具有强烈的个性主义倾向,作不同风格的作家都具有强烈的个性主义倾向,作家的自我解剖成为人与人性研究的标本。与此相家的自我解剖成为人与人性研究的标

10、本。与此相比,比,中国作家们喜欢以上帝姿态居高临下,俯瞰中国作家们喜欢以上帝姿态居高临下,俯瞰社会,将眼光投向政治,投向历史,投向芸芸众社会,将眼光投向政治,投向历史,投向芸芸众生,投向自然山水,唯将自己置之其外。生,投向自然山水,唯将自己置之其外。中国作中国作家习惯于将自我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不愿将自家习惯于将自我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不愿将自己公之于众,不能凝视、不愿正视自我,拒绝解己公之于众,不能凝视、不愿正视自我,拒绝解剖自我。袒露自我几乎成为中国作家的一种不自剖自我。袒露自我几乎成为中国作家的一种不自觉的、无形的禁忌。觉的、无形的禁忌。四、日本文学的特点四、日本文学的特点 1 1、暗示

11、及余情。、暗示及余情。 2 2、不规则性。、不规则性。 3 3、简洁。(简素)、简洁。(简素) 4 4、容易毁灭。、容易毁灭。 5 5、暧昧。、暧昧。 6 6、主观性突出。、主观性突出。 7 7、自传性文学、日记文学出现得很早,存在大量、自传性文学、日记文学出现得很早,存在大量的此类文学作品。的此类文学作品。 8 8、女性的活跃。、女性的活跃。唐纳德唐纳德金金 1 1、具有相当的抒情性;、具有相当的抒情性; 2 2、如果将文学分成上升型与下降型的话,、如果将文学分成上升型与下降型的话,日本文学属于下降型。日本文学属于下降型。 3 3、女性气质。、女性气质。 4 4、非逻辑性的、缺乏合理性。、非

12、逻辑性的、缺乏合理性。 中西进中西进五、中日文学印象总结五、中日文学印象总结 粗犷粗犷纤细纤细 阳刚阳刚阴柔阴柔 男性男性女性女性 理性理性感性感性 社会社会个人个人 上升上升下降下降 乐观乐观悲观悲观 华丽华丽朴素朴素 入世入世出世出世 儒学儒学佛禅佛禅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返回日本文学的脱政治性日本文学的脱政治性 在接受中国文学影响的时候,日本文学对中国文学的政治倾向有意加以过滤。在唐代的遣唐使时代,以写政治社会为主的杜甫的诗几乎没被介绍到日本,白居易的诗也受到了限制,只对他的闲适诗与感伤诗作了较多介绍,很少介绍他的讽喻诗。与此相反,像唐传奇游仙窟这类与政治完全无关的私情作品,则被引进日本并加以珍视保存。王向远宏观比较文学讲演录p1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