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模型与中学物理教学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9957490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模型与中学物理教学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物理模型与中学物理教学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模型与中学物理教学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模型与中学物理教学毕业论文.doc(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大学毕业论文 题 目 物理模型与中学物理教学 学 校 贵州师范大学 学 院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姓 名 学 号 100801010025 专业年级 10级物理 指导教师 时 间 2014年3月 目 录摘 要.10关键词.1前 言. 11物理模型的概念和特征.11.1物理模型的概念.11.2物理模型的分类.11.3物理模型的特征.12 谈建立物理理想化模型.12.1如何建立物理模型.1 2.2中学物理中常见的物理型.13物理模型思维与中学生能力培养.13.1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的步骤、措施及其方法.13.2需要以客观实在为原型,以观察、实验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13.3多利用类比模型.14物理模

2、型在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性.15物理模型的作用.15.1物理模型是教师讲清概念的法宝,是学生理解概念的捷径。.15.2物理模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16物理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意义.1结束语.1参考文献.1致谢.1 物理模型与中学物理教学 摘 要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由点到面、由面到点,往往从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为了使人们逐渐掌握和理解物理学的重要和基本规律,物理学中用理想化模型代替实在,复杂的物理研究对象。即所谓的理想物理模型。它是物理学研究方法和逻辑思维的结晶,是研究物理规律的重要基石,也是贯穿于整个中学阶段物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关键词物理规律;理想物理模型;中学物理

3、教学 前 言物理模型是物理规律和理论赖以建立的基础,在中学物理中,学生所学习的每一条物理原理、定理或定律都与一定的物理模型相联系。解决每个物理问题的过程,都选用物理模型。熟练使用模型方法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物理素质。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物理模型及其科学方法的正确有效建立及其思维方法的掌握,直接关系到中学物理教学及学生学习的成败。对于中学生的感性思维要大于理性思维,由于逻辑思维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处于对未知的事物的好奇心,但他们更依赖于视觉得到的东西,而不是用逻辑思维去分析,对于那些陌生而深奥的知识和规律他们心存恐惧,例如:物理上的许多未知的物理量、定律和规律。这时候就需要用一些常见的或

4、是容易想象的模型替代。即建立物理模型:舍弃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从而突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这就是物理模型。1物理模型的概念和特征1.1物理模型的概念在物理学研究中,为了便于研究,通常会忽略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中的次要因素而只抓住主要因素,从而掌握研究对象的基本性质和重要物理规律。同样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的自然科学,然而所有的自然现象都不是孤立的。是复杂且相互联系,一方面反映了事物联系的的规律性,同时又存在许多偶然性,使我们的研究产生了复杂性。这是就把物理研究对象形式化的方法就是一种理想化的方法。理想化的研究对象就是物理学中的理想化物理模型。理想化物理模型是学习物理知识

5、的还重要方法和手段,在中学物理知识构架和学习中始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的物理模型:即建立在分析现象与机理认识基础上的模型。1.2物理模型的特征a、 物理模型是抽象性和形象性的统一。物理模型的建立是舍弃次要因素,把握主要因素,把复杂变为简单化,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而模型的本身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例如:两个带异种电荷的粒子A和B,带电量分别为5q和q,质量分别为5m和m,两者相距L,它们之间除了相互作用的电场力之外,不受其他力的作用。若要始终保持粒子A、B之间的距离不变,则关于这两粒子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都做匀速圆周运动,且运动速率相同B都做匀速圆周运动,且运动周期相

6、同C都做匀速圆周运动,且向心加速度大小相同D不一定做匀速圆周运动A L1 L2 O5m m分析:要始终保持粒子A、B之间的距离不变,它们必须绕共同质心做匀速圆周运。这类似天体运动中的“双星模型”。运用“双星模型”的求解方法就可以简便地求解本题。设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如图所示:根据向心力公式可得:k5 m L12m L 22 .1又因为LL1L.2联立1、2式解得vAL1 vB所以只有B正确。评析:这道题是电学中的力学题目,电荷间的库仑力与天体运动中的万有引力非常相似。因此我们用“双星模型”来解这道电学题目,就可以问题得到简单化。b、物理模型是科学性和假定性的辩证统一,物理模型不仅体现了过

7、去已经感知的直观现象,以是先前获得的科学知识为依据,通过判断和推理等一系列逻辑上的严格论证,所以,物理模型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已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理想模型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又是抽象思维的结果。所以,物理模型具有一定的假定性,只有通过实验的验证以后才会被认可。c、模型是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建立物理模型,可以使问题变为简化且不会发生较大的偏差。现实社会中,许多事物与这种“理想模型”十分接近,在一定条件下,可近似,可以把实物当作“理想模型”来处理,但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质点模型。研究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的动作时,不能把运动员看作质点。而研究百米赛跑运动员的速度时,能把运动员看作质点。研究

8、自行车的车轮绕车轴的运动时,不能把自行车看作质点。研究马路上行驶的自行车的速度时,能把自行车看作质点。这是为什么?原来研究运动员的表演动作时,需要判断运动员翻腾动作,此时,运动员身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不完全相同,所以不能当作质点来研究;对于自行车的车轮在绕车轴转动时,车轮及辐条上各点的运动情况都不完全相同,而它们的形状和大小起主要作用,是不能够忽略,所以不能当作质点来研究。相反其余两种情况,物体本身的大小就比它们的运动范围小许多(可以忽略不计它们的形状及大小),是次要因素,所以可看作质点来研究。d、物理模型是不断发展与完善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本质认识也不断加深和提高,物理

9、模型也相应的改善。例如: B A h如图所示,一条长度为L,质量为m的均匀绳子两端分别挂在A、B两点上,A、B高度差为h,若已知绳子在A点的张力等于TA,求绳子在B点的张力TB分析:此题目看起来很难,用正交分解法,确定不了角度的关系,矢量三角形法又很难确定各个力的方向关系。但假如对机械能模型熟悉的话就可以利用重力做功来解决,通过取一小段绳子从A移到B重力做功来计算。解:假设绳子在A点有一定余量,我们在A点放出很小的一段,而在B点把这一小段收起来,很明显,在这 一过程中,外界对绳子所做的功则有:W(TB-TA).1这个功使得长度为,质量为的一小段绳子的重 力势能增加了gh(相当于这一小段绳子从A

10、点移到B 点)则有:(TB-TA) gh .2联立1、2式得 TB = TA+评析:这道题是通过建立能量变换模型来解力学问题。 我们求的虽然是弹力,除了用受力分析以外,我们还可以用与力有关的模型来解。用功能关系来解决力学问题的好处在于在:做功可以不考虑中间过程,只要知道始末状态的相关物理量就行了。与力有关的模型还有:平衡种类模型、牛顿第二定律模型、弹簧模型等等。2 谈建立物理理想化模型2.1如何建立物理模型建立物理模型在于要把握住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抽象。物理模型是抽象化和理想化了的物理研究对象、条件或过程,是同类问题的本质体现和核心。以理想气体模型为例,如:对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看,

11、理想气体与物质分子结构的微观模型是相对应的,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气体凝结为液体时,体积缩小上千倍。而液体分子几乎时紧密排列的,由此可知气体分子的平均间距,就数量级来讲,大约是分子本身的10倍,所以把气体看成是平均间距很大的分子的集合,就是说气体越稀薄,就越接近于理想气体。两个分子在比较接近时才有相互作用,所以理想气体分子在其运动过程中的绝大部分时间内是不受其他分子作用的,可以认为除了碰撞的一瞬间外,分子之间以及分子与器壁之间都无相互作用。当气体存在容器中时,其分子在运动过程中高度的变化并不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分子的动能,平均来讲,比它们的重力势能的改变要大的多,分子受重力也可以忽略。在平衡态下,

12、气体的温度和压强都不随时间变化,而理想气体的温度是由分子的平均热运动动能决定的,因而这就要求分子的平均热运动的动能不随时间改变,分子之间以及分子与器壁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的,即气体分子的动能不因碰撞损失。物理模型是理想思维的产物,是根据理论工作的需要建立起来的,不能随心所欲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来源于对实验事实的综合分析。2.2中学物理中常见的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是物理思想的产物,是科学地进行物理思维并从事物理研究的一 种方法。物理模型的提出和发展揭示了物理概念的进化于形成,所以物理模型也就成为理解物理概念的基本思路。例如,力学中的单摆振动是建立在忽略摩察力与空气阻力,不记摆球的大小,摆线的质量与伸缩

13、,摆的偏角不超过5的模型后,才能视为简谐振动。就中学物理中常见的物理模型,可归纳如下:1、物理对象模型化:力学中的质点模型、玻尔的原子模型、理想气体模型等均属“对象模型”。它的特点是将研究对象简化成某种物理模型,从而使问题简化、直观、形象。类似质点的客观实体还有刚体、点电荷、薄透镜、弹簧振子、单摆、理想气体、理想电表、等等。2、物体所处的条件模型化。物理过程总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将条件理想化以便突出主要的物理现象与过程,这便是条件模型方法。例如“光滑”、“均匀”、“轻质”等均属条件模型3、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的模型化。过程模型是将复杂的过程抽象为简单的物理模型的方法。例如我们已学过匀速圆周运动,

14、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简谐运动等均属过程模型。利用过程模型可将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抽象为一个我们熟知的问题加以解决。三 、物理模型在教学中的作用。 建立和正确使用物理模型可以提高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例如,我们在运动学中建立了“质点”模型,学生对这一模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理解,为以后学习质点的运动、万有引力定律,以及电学中的“点电荷”模型、光学中的“点光源”模型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学习这些新知识时容易理解和接受。建立和正确使用物理模型有利于学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明了化,使抽象的物理问题更直观、具体、形象、鲜明,突出了事物间的主要矛盾。同时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解题能力的提高起着

15、重要的作用。可以把复杂隐含的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为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我们先将问题简化为下列两个过程:第一,质点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做匀速直线运动;第二,质点在竖直方向仅受重力作用,做自由落体运动。可见,过程模型的建立,不但可以使问题得到简化,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规律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物理模型思维与中学生能力培养3.1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的步骤、措施及其方法 在物理模型的抽象、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建立、物理问题的解决中教给学生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先从概念、特点、类型、作用、结构等方面,对物理学中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与分

16、类、归纳与演绎、类比、等效等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结合实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研究建立物理模型、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思维方法。建立物理模型的思维方法主要有抽象、假说、类比;建立物理概念的思维方法主要有抽象概括、理论推导、类比、等效;建立物理规律的思维方法主要有实验归纳、理论分析、提出假说。 其次,研究中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中的思维障碍。通过对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对学生的测试,来分析学生学习主要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思维障碍,并对其进行概括和总结,把这些障碍归结为感性认识不足、思维方法不当、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和相关知识的干扰等。 再者,提出指导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17、的具体措施。3.2需要以客观实在为原型,以观察、实验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加实物、图片、活动挂图等的展示,进行实验教学,加强感性认识。如在讲到牛顿第一定律时,要做一个斜面小车实验,给学生创造一个感性认识,建立一个正确物理模型,帮助理解,学会分析实验,共同推出牛顿第一定律,在这基础上更好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在头脑中形成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正确模型。 在讲到“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又有单分子和双分子之分,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又包括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显中性的中子构成。后来盖尔曼还提出了存在夸克这一粒子,它组成了质子。”这么一连串的知识,学生们听得都

18、混了。这可以通过画一幅结构图,分别一层一层的展开讲解,建立图形,并加带的实物,有专门从初三化学实验室取的石墨模型、自己搭的水分子结构模型、氧气模型等。水由水分子组成,氧气由氧分子组成,通过教师的引导与构建的模型,学生们不难观察出水分子有两种原子组成,即氢原子和氧原子,物理学中称这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子组成的分子为双分子。而氧分子仅有一种氧原子组成,即单分子。接着观察石墨、金刚石、足球烯模型,思考属于哪类分子。 对于“原子是否还可以再分”的问题,可以设计学生自主实验,用塑料尺与自己的头发摩擦后去靠近被撕好的轻小纸屑,观察现象:轻小纸屑被吸起来,学生分析:塑料尺经过摩擦后带电了。通过这个实验学生

19、们可以明白原子是还可分的,并通过自己实验得到了证明。观察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式模型图,电子在原子核外呈高速运动,经摩擦后就脱离了原子核对它的束缚,电子呈负电荷,原子核呈正电荷,整个物体就不带电。 由上可知观察、实验是建立物理模型,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这一部分,当然教师一定要设计好实验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3.3多利用类比模型 课堂教学中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就是类比模型,因为有些物理现象、规律,我们无法直接展示给学生,这时如果我们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物理模型作类比,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合理的物理模型。在讲到“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其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但有时引力大于

20、斥力,有时引力等于斥力,有时引力小于斥力。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一知识,我设计了“拉伸弹簧”这样一个物理模型作类比:一弹簧的两端各有一个小球,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相当于分子处于平衡位置距离,引力等于斥力;当弹簧被拉长时,相当于分子距离大于平衡位置距离,松手后,两小球相互吸引,原因是吸引力大于排斥力,作用效果表现为吸引力;当弹簧被压缩时,相当于分子距离小于平衡位置距离,松手后,两小球相互排斥,原因是吸引力小于排斥力,作用效果表现为排斥力。在这个讲解中还得注意到学生已有知识,他们还没学力学,所以只能通过现象及建立的类比模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吸引力与排斥力是同时存在的。4物理模型在中学物

21、理教学的重要性a物理对象模型直接将具体研究对象的某些次要因素忽略掉而建立的物理模型。这种模型应用最为广泛,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很好的例子。例如:质点、薄透镜、光线、弹簧振子、理想电流表、理想电压表、理想电源和分子模型。作为例子,我们详细分析质点。质点,就是忽略运动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它看成的一个有质量的几何点。其条件是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实际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本问题的研究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这样以来,很多类型的运动的描述就得到化简。比如所有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因为作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每一个部分每时每刻都做同样的运动,所以就可以忽略其大小和形状,而只找这个物体上的一个点作为概括,当然这

22、个点的质量等于物体本身的质量。这样,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就是一条直线,很容易想象、理解和刻画。很多具体例子都可以这么做,例如以最大速度行驶在笔直铁轨上的火车,沿着航空路线飞行的客机,从比萨斜塔上下落的铁球,等等。b物理条件模型忽略研究对象所处条件的某些次要因素而形成的物理模型。在初中物理中有:光滑面、轻质杆、轻质滑轮、轻绳、轻质球、绝热容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等。我们以轻质杆为例加以分析。比如简单里的杠杆,在初中阶段问题往往归结到力矩的平衡上来。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动力和阻力都包括杆以外的物体对杠杆的作用力,还包括杆本身的重力。而杆重力的力臂在杆上的每一点都不同,这样除了杆的形状是几

23、何规则的少数例子以外的绝大部分杠杆问题在初中阶段就没法解决。而轻质杆的引入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轻质杆是忽略了自身重力的弹性杆。当外界物体对杠杆的力矩远远大于杆自身重力的力矩或者杆自身重力的力矩相互抵消时,就可以把杆当成轻质杆,杠杆受到的力矩只有外力矩,这样所有杠杆平衡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c物理过程模型忽略物理过程中的某些次要因素建立的物理模型。在初中物理中有:匀速直线运动、稳恒电流等。这些物理模型都是把物理过程中的某个物理量的微小变化忽略掉,把这个物理量看成是恒定的。因为这些量的变化量与物理量本身相比太小了,以至于可以略去不计。这样不用考虑过程中物理量的复杂变化情况而只考虑恒定过程,分析问题就

24、容易多了。d理想化实验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特征,得到在理想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就是理想实验。理想化方法是物理科学研究和物理学习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初中物理中就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理想化实验:伽利略斜面实验。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许多,现在举其中的一个例子,同样的小球从同种同样高度的斜面上滑下来,在摩擦力依次减小的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的路程依次增大。伽利略由此推知:小球在没有摩擦的水平面上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理想条件下的物理现象)。牛顿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牛顿第一定律。无需多论,也足以见得理想实验的强大力量。e数学模型由数字、字母或其它数学符号组

25、成的、描述现实对象数量规律的数学公式、图形或算法。 初中物理中的数学模型主要有磁感线和电场线。磁感线(电场线)是形象的描述磁感应强度(电场强度)空间分布的几何线,是一种数学符号。而磁场和电场本身的性质对这些几何线做了一些规定,例如空间各点的电场强度是唯一的规定了电场线不相交。这样就使它们成为形象、简练而准确的描述磁场和电场的数学符号。物理模型在中物理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要重视对物理模型概念和具体模型(例如上文分析的模型)的讲述,重视对建立物理模型方法的讲授,重视对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意识的增强,重视对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

26、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5物理模型的作用5.1物理模型是教师讲清概念的法宝,是学生理解概念的捷径。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具体形象思维仍占很大优势。其思维活动特点多以具体直观的现象为基础进行分析、综合和判断。这样初中生对一些具体的物理现象。如力、机械运动、质量、杠杆等比较容易接受;而对一些抽象的、无形的概念,如:密度、磁场、电流等难以接受。因此教师在讲解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时,有必要制作一些特定的物理模型(直观教具)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降低学生的理解梯度,教师比着模型讲解概念“言之有物”,学生看着理解概念“心中有像”。例如在讲解分子间作用力特点时,学生对分子间“引力和

27、斥力同时存在”这一特点难以理解,而宏观现象中又找不到合适的物体进行类比,于是我就用两块环形磁铁(扬声器上磁铁)外包染色泡沫塑料球代表分子,中间连以轻质弹簧,串联在一根光滑的金属杆上,磁极的引力表示分子引力,弹簧产生的推斥力表示分子间斥力。压缩时,弹簧的推斥力增大,就好象压缩时分子间斥力增大;拉伸时磁极引力比弹簧的斥力大,表现为引力,就好象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吸引力。当不加外力时磁极间引力与弹簧推斥力平衡,就好象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引力和斥力相等。这个模型形象地说明了分子间作用力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并且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特点。使学生一看就明,容易记忆、容易理解。5.2物理模型是

28、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 利用物理模型促使学生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借助物理模型不仅能形象直观地说明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而且还能从物理模型中抽象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所反映的物理本质,它是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思维的结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物理模型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找出它们所包含的物理本质,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磁场时,由于学生从没有接触过“场”的概念,磁场又摸不着、看不见,学生无从感知什么是“磁场”,磁场有哪些特性。为了便于学生感知,我们就用碎铁屑的规则排列把磁场显示出来(用电视机显像管显示效果更好),让学生用眼观察,学生就能接受“磁体周围存

29、在磁场”这一物理事实了。接着再要求学生把自己看到的碎铁屑的排列情况用笔画出来。这样磁场的模型磁感应线就被学生不知不觉画出来了。这是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感知物理现象。然后教带领学生分析:不同磁体周围磁感应线形状不同,说明磁场有形状;小磁针放在磁场中有确定的指向,说明磁场有方向,用磁感应线上的箭头来表示。磁感应线密的地方磁场强,疏的地方磁场弱。放入磁场中的小磁体会受到力的作用,且N极受力方向与该点磁感应线方向一致。最后引导学生对以上几点进行综合,就可以得出磁场的物性。磁场有形状、有方向、有强弱,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这个推理过程根据学的思维发展规律,从感知出发,通过分析,撇开模型的具体特点,抽

30、象出它所包含的本质东西,不但降低了学生理解梯度,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6物理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由于客观事物具有质的多样性,它们的物理性质和运动规律往往是非常复杂的,不可能一下子把它们的规律全面认识和掌握清楚,因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采用理想化物理模型来代替实在的客体,可以使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具有比较简单简明的形式,从而便于学生认识和掌握它们的概念、运动规律及其本质特征。建立理想物理模型也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它的运用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建立和正确使用物理模型可以提高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使学生对物理本质的理解更加细致深入,对物

31、理问题的分析更加清晰明了。所以,物理模型在物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物理思维方法、物理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价值意义。结束语 物理模型在物理学研究和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石。同时,物理模型也贯穿于整个中学物理教材的个部分的内容中,学生对于一些重要物理知识、规律的掌握、理解及其思维能力的培养都建立在对物理模型的掌握和理解之上,所以,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物理模型的建立、理解、掌握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的培养和训练。只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了这种思维才能让他们的物理素质能够得到最大的发展,这也正符合我们素质教育的要求。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好物理模型,能

32、将难点知识简化,便于学生接受,同时能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我们在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参考文献 1 韩清海.张风民.高一物理下册导与练M.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周春雨. 物理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物理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周春雨 (万宁中学) 4物理模型在教学中的运用吴雨 5谈建立物理理想化模型的方法吴军锋 6论物理思维模型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董中标 7物理模型教学探讨朱志敏致谢能投身于老师您的门下让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在论文选题、开题和写作过程中,老师给了我巨大的帮助,尤其是在论文的修改过程中,向老师更是从百忙之中抽空,不厌其烦、字斟句酌的帮我修改论文,从论文的酝酿到构思到写作到成稿无不得到向老师的悉心指导和热情关怀。向老师富于创造性的思维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使我深受启发,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博大的胸怀和勤廉的作风,给我很大的鼓舞,促使我不断努力。在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恩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和最衷心的祝愿!同时也感谢我的室友们,在我寻找资料时是你们给了我许多的帮助。感谢带给我带来帮助的中国网络资源总库,是你一直默默地陪伴着我,为我的论文的创作提供新的知识和方法。 第 21 页 共 2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