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简史.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9944417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简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简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简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简史.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简史3摘要:3关键字:3正文3词语来源3先秦两汉3魏晋南北朝4后汉至唐5唐代5宋代7明清时期8后记9参考文献:9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简史 摘要:中国古代小说,晚熟于诗歌、散文,略早于戏曲。在发展初期,是被人们不屑的,然而经过漫漫历史长河的洗涤,慢慢的由萌芽发展到了成熟,无数文人留下了优秀的作品,值得我们欣赏。关键字:先秦神话 志人志怪 唐传奇 宋元的“话本” 章回体正文词语来源小说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篇中: ”饰小说以干县令, 其於大达矣! ” 这里的“小说”,是指于社会人生无涉的琐屑言谈,与后来的小说概念相去极远。西汉时的“小说”,形式上与先秦小说稍有差异,

2、内容有所变化,开始涉及社会人生。东汉时,刘歆在七略中首辟“小说家”一类。随后,班固汉书艺文志据此著录各家人物和其著作,指出“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这里的小说是指卑微琐屑的言谈, 属於贬义词。而在现代汉语中,小说一词指的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当今社会中的名著也已经很大程度上被小说一词等同。下面我就简单的叙述一下小说是怎样由一个简单的表贬义的词语,发展到现在影响人们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先秦两汉虽前有神话,一般我们认为先奏两汉是中国小说的萌芽时期,我国先秦至两汉尚未有近似现代小说的文学创作。我们知道,先秦文史哲不分家,

3、汉代仍不脱这一习惯,因此,先秦两汉出现的神话传奇、寓言故事、传闻轶事以及史传文学,当然不能看成为小说,但它们又在内容和形式上为后世小说创作做了准备,特别是史记,对我国的小说创作影响最大。但史记毕竟是历史,而不是小说,所以,我们称先秦两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孕育期。这时期的文学特点是:创造性,从文学艺术的起源、文学体裁的产生、思想体系的形成、艺术手法的探索、文学流派的开创等各个方面来看,先秦文学都具有创始性的意义;综合性,先秦文献中,史传散文虽是记史解经,却不乏哲理思辨。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诸子散文传经布道,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议论说理多具象化,采用寓言、比喻、白描、夸张、铺排等多种文学

4、手法;实用性,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动荡、大变革、大改组的形势,文学普遍具有实用性,或为具体社会问题而发,如诗经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或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判断历史人物的是非曲直,为现实社会提供借鉴,如史传散文的定是非,决嫌疑,或自怨而生,抨击现实政治,如屈原之作离骚;随意性,作家不受局限,放言无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大量谈论神鬼怪异以及记述名士的奇闻轶事的故事,较有代表性的是干宝搜神记、刘义庆世说新语,这类作品,有人物形象,有故事情节,结构完整。如搜神记中的三王墓、韩凭夫妇、李寄斩蛇、白水素女、东海孝妇等篇,把人神怪异之事混杂在一起,后世称为“志怪

5、小说”。一般比较短小,在刻画人物形象上较有特色,被称为“志人小说”或“轶事小说”。这两类小说带有明显的捏合“丛残小语”的痕迹。后汉至唐 后汉至唐代以前,则是小说的童年时期,或者说是中国小说初步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小说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强调事物的“真实”而非强调艺术的真实,就志怪小说而论,不是像后来的作者借非人类的故事来反映人世间事,而是确信“阴阳残殊途,人鬼乃皆实有”。童年期小说以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志人小说和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的志人小说两大类别的兴起。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干宝,晋新蔡人,初为著作郎,以平杜弢功,封关内侯,是一个有神论者,他在自序中称,“及其著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就

6、是想通过搜集前人著述及传说故事,证明鬼神确实存在。所以书中多是神灵怪异之事,虽然情节简单,但是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这个时期既与时代文明氛围和社会习尚有密切的关系,又是萌芽期所孕育倾向的发展的必然,对以后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与分流奠定了基础。唐代“小说亦如诗,至唐而一变”。 唐代,我国古典小说创作开始出现新的局面,唐代在志怪与志人小说相结合的基础上,唐代兴起了一种小说样式“传奇”。其中古镜记、白猿传、游仙窟等,是由志怪向传奇过度的早期小说,艺术上比六朝志怪小说有了重大突破,较有代表性的是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李朝威的柳毅传、元稹的莺莺传、许尧佐的柳氏传、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陈鸿的

7、长恨歌传、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等等。这些小说对唐代社会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唐代的作家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这在小说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起点。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角度来审视,唐人小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唐传奇的兴起,标志着古代短篇文言小说创作趋于成熟。在这之前小说是将逸事奇闻当成事实来写,作者并非有意进行小说创作,而唐人写传奇则是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同时这时期的作品现实性加强,作品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有些还深刻的放映了社会矛盾,当然艺术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篇幅增加,情节曲折,文辞华丽,描写细腻。唐传奇总的来说,唐传奇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发展初期,在初唐,有些小说还完全停留在志怪的范围,如高宗朝唐临的

8、冥报记和郎馀令的冥报拾遗就是;也有些虽仍属志怪,但已稍有些新的迹象,如梁四公记述四个奇人在梁武帝面前占卜射覆,谈殊方异物及与僧人论难等活动,文中用类似汉赋的问答辅陈的结构把许多琐碎材料串缀起来,构成较大的篇制。作于高宗调露初年的游仙窟,是一篇颇为特殊的初唐小说,描写的内容和骈丽浮艳的文字及其杂用五言诗的结构,都显示了它与杂赋、俗赋的承接关系,可以说是继梁四公记以后(或大致同时)小说领域内又一次新的尝试。这篇小说在当时很流行,并传至日本,它对唐代传奇的孕育形成应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的。唐传奇发展盛期,自德宗建中年始,随着传奇样式的成熟,传奇创作进入了它的兴盛时期。在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文人投入了

9、小说创作,因而显著地提高了它的艺术性。也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比如我们高中学过的柳毅传就是这个时期产生的,是一篇既有奇异的情节、浓厚的神话色彩,又能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的传奇作品。作者李朝威,生平不详,其创作年代也难以确定,大抵是元和年内。在这篇极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爱情故事和三个主要人物形象中,寄托了人们对自由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它因此长久以来受到广泛的喜爱。唐传奇发展后期。一般认为,传奇创作到了晚唐已经衰微不振,因为从留存的作品来考察,晚唐时期,单篇传奇的数量大为减少,特别是爱情题材显现衰落,但是传奇小说集的创作却十分兴旺,其中不乏富于文学趣味的作品。题材方面,豪侠小说和讽刺小说等取代爱情小说

10、而兴起,也丰富了唐传奇的内涵。所以说,进入晚唐的一段时期中,传奇创作仍然维持着尚属繁盛的局面,只是成就不如前一阶段突出。虬髯客传是晚唐传奇中的豪侠小说中较出名的一篇。而讽刺小说代表有李玫的徐玄之,张读的杨叟。总的说来唐传奇毕竟展开了一片崭新的艺术天地。通过虚构的故事和虚构的人物,它比以往的任何文学样式,能够更自由更方便更具体地反映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理想,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趣味,由此而言,它在文学史上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宋代到了宋代,出现了话本,小说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宋、元时期,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说话艺术应运而生。“说话”即在城市勾栏里讲说故事。说话人讲说故事时必须有个底本,这底本稍加润

11、色就是“话本小说”。话本小说继承了唐传奇的传统,立足于社会人生,着重反映市民阶层的生活、思想。话本小说多为短篇,但情节曲折,故事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突出,为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宋元话本在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影响,一是话本使用浅近的民间语言,开创白话文学的先河,二是话本的体裁形式,直接导致了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的产生。文言短篇而就文言短篇小说发展的这一条线,至宋,文言短篇小说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奇体,这是唐人小说的余绪;二是笔记体短篇小立,它是童年期志人小说的演化;三是志怪体,这是童年期志怪小说的延续。宋代的志怪小说,“平实而乏文采”,其成就还不如记历史琐闻的笔记,但也有几部颇有影响的作品,如洪

12、迈的夷坚志、吴淑的江淮异闻录等。值得一提的是取经诗话叙述唐僧一行六人,往西天求请大乘佛法。上路不久,遇见一 “白衣秀才”,自称:“我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我今来助和尚取经。”于是,取经队伍由六人增至七人,但除唐僧、猴行者外,其馀诸人并无名姓称谓。从内容上来看,它是西游记故事的雏形。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宋以前小说史,从宋代开始,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同时文言短篇小说的沿着它的轨迹发展。这样中国小说史自此由文言、白族 两条线索交互发展,它们既有各自的特点,又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地位也越来越高。明清时期古代小说到了明清时期步入

13、了成熟期,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这个时期的小说的特点有题材内容的空前丰富 ,世俗生活的全面展现 ,社会理想的全新探索。明代小说包括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又可分为文言短篇和白话短篇。长篇小说和白话短篇小说,是在宋元时期说话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清代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黄金时代 。不仅数量空前,风格流派多样,最重要的是它与现实生活十分接近,不再只是描写逝去的英雄时代和传奇式的英雄人物,目光转向世俗的社

14、会和平常的人们。明、清时代,我国小说创作进入了繁盛期。文言小说在唐传奇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如翟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的剪灯余话、邵景瞻的觅灯因话等,虽然文学成就不高,但“文题意境、并抚唐人”。对于文言小说这一支流来说,仍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到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出,才把文言小说的创作推上了顶峰,代表了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白话小说则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小说的主流,出现了一个白话小说创作的繁荣局面。 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是文人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特别是讲史话本、说经话本而改编、加工的杰出作品。明代中叶以后,出现了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金瓶梅,小说通过恶霸西门庆家庭发迹到衰败

15、的历史,再现了明代社会的腐败黑暗。但它直接影响了红楼梦的创作,在小说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清代,吴敬梓继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之后,创作了儒林外史,以讽刺文学独立于小说林。曹雪芹的红楼梦,把我国的小说创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红楼梦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展现了封建末世的各种风俗人情,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规律性,在国内外影响特别大,以至成为一门国际性显学。红楼梦代表了我国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这一阶段的小说现实性更强,作品风格更加为一致,生活细节的描写更加细腻。清代乾隆年间,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两部长篇巨著的问世,两世之前,中国小说史上虽不乏讽刺之作,但却没有一部称得上讽刺小说的样板,所以鲁迅对儒林小史的

16、好评特多:“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 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蹙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然而红楼梦之后,由于时代的原因,小说创作走向了低谷,至晚清,小说才又繁荣起来,但是始终都没有以前的那气势了。后记总的说来,可以这样总结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史:上古的神话,先秦的寓言,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志怪小说,唐传奇,宋元的“话本”, 明初的“拟话本”, 明清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参考文献: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2湖北大学中文系 魏晋时期的诗经解读,文学评论,2000年04月3韩云波唐代小说观念与小说兴起研究,四川民族,2009年06月3日4百度网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