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的含义.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9937525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未病”的含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治未病”的含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未病”的含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未病”的含义.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治未病”的含义姜惟,童园园(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29)摘要:“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着重探讨了“治未病”的含义,认为治未病主要包括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诸方面。关键词:治未病;养生;预防;治疗“治未病”,出自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治未病,就是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传变。其含义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 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毋庸置疑,治未病首先应包括在疾病发生之前,就积极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

2、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以下素问原文均引自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年版黄帝内经素问译释) , 灵枢逆顺亦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 故曰: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1 。于疾病未生之时进行治疗,实为一种预防思想。亦即在平素应注意保养身体,防止疾病的发生。因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和邪气两方面的因素,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邪气侵犯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所以预防疾病的发生也必须从这两方面着手:一是培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二是防止病邪的侵袭。培养正气,应当注意重视精神调养,加强体育锻炼,生活起居有规律性。平素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则有利于气血流通,阴阳

3、和调,身体健康。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忄炎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曰“: 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忄炎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促使血脉流通,气机调畅,从而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饮食有节,五味调和,起居有常,劳逸适当,则能保持精力充沛,正气旺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此外,还可用药物及人工免疫等方法,培养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抗邪能力,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防止病邪的侵害,可以用药物杀灭病原体,平素讲究卫生

4、,防止环境污染“,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素问上古天真论) ,注意防范各种不利于健康的因素产生,不要“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素问上古天真论) 。正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所云:“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2 。通过以上内养和外防两方面的措施,就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2 欲病救萌防微杜渐素问八正神明论云:“上工救其萌芽”。就是说疾病虽未发生,但已出现某些先兆,或处于萌

5、芽状态时,应采取措施,防微杜渐,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这也应该属于治未病的内容。 健康与疾病之间没有截然的界限,中间可能存在一个“病前状态”。在“病前状态”,尽管事实上体内已开始发生某些异常变化,但病象尚未显露,或虽有少数临床表现,却不足以确诊病症。其有可能发展为具有明显症状的疾病,若能及时施治,就可阻止这种发展,从而使“病前状态”向健康方向转化。素问刺热篇云:“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显然,这里的治未病,不是未病先防,而是在病虽未发生、但将要发生之时,采取措施治其先兆。临床如中风之类的病

6、症,多数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采取果断措施,就可避免许多危重症的发生。还有一些发作性疾病,当出现先兆症状时,或在缓解期,也可采取措施,阻止疾病的发作。3 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疾病发生的初期,就及时采取措施,积极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这也应属于治未病的内容。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云:“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2 。此即强调疾病的早期治疗。在疾病初期,一般病位较浅,病情较轻,对正气的损害也不甚严重,故早期治疗可达到易治的目的。正如医学源流论云:“病之始生浅,则易治;久而深入,则难治”“, 故凡人少有不适,必当即时调治,断

7、不可忽为小病,以致渐深;更不可勉强支持,使病更增,以贻无穷之害”3 。疾病在早期,就被治愈,那就不会发展、恶化了。若等到病邪盛、病情深重时才治疗,就比较困难了。因为“邪气深入,则邪气与正气相乱,欲攻邪则碍正,欲扶正则助邪,即使邪渐去,而正气已不支矣” 3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云:“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在诊治疾病时,仅对已发生病变的部位进行治疗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疾病发展传变的规律,准确预测病邪传变趋向,对可能被影响的部位,采取预防措施,以阻止疾病传至该处,终止其发展、传变。难经七十七难云:“所谓治未病者,见肝

8、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4 。这是说,内脏疾病有可能按照五行相乘或相侮的规律传变,在治疗时就应当首先辨明有可能被传的脏器,从而采取相应措施,以防传变。又如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根据温病的发展规律,热邪伤及胃阴,进一步发展,可损及肾阴,主张在甘寒养胃的同时加入咸寒滋肾之品,以防肾阴被损,并提出了“先安未受邪之地” 5 的防治原则,可谓是既病防变原则具体应用的典范。4 瘥后调摄防其复发治未病还应包括病后调摄,采取各种措施,防止疾病的复发。疾病初愈,虽然症状消失,但此时邪气未尽,正气未复,气血未定,阴阳未平,必待调理方能渐趋康复。所以在病后,可适当用药物巩固疗

9、效,同时配合饮食调养,注意劳逸得当,生活起居有规律,以期早日康复,从而避免疾病的复发。否则,此时若适逢新感病邪,饮食不慎,过于劳累,均可助邪伤正,使正气更虚,余邪复盛,引起疾病复发。如伤寒论于六经病篇之后,设有“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指出伤寒新愈,若起居作劳,或饮食不节,就会发生劳复、食复之变,从而示人疾病初愈,应慎起居、节饮食、勿作劳,做好疾病后期的善后治疗与调理,方能巩固疗效,防止疾病复作,以收全功。所以,病后调摄,以防疾病复作,亦不失为治未病内容的延伸。综上所述,治未病可概括为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四个方面。这种未雨绸缪、防

10、患于未然的预防思想,迄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治未病更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参考文献:1 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 黄帝内经灵枢译释M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340.2 张仲景. 金匮要略. 见:李克光. 金匮要略讲义M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0.3 徐灵胎. 医学源流论. 见:刘洋. 徐灵胎医学全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147.4 郭霭春,郭洪图. 八十一难经集解M .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135.5 叶天士. 温热论. 见:黄英志. 叶天士医学全书M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341. 210

11、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年7 月第18 卷第4 期5含含 第年0 版然报大京 . 版出中 .学天 黄见论.叶 . 社出津: 经八.,春 版医中 全医徐. 论医.徐00. 版技 . 略金光:.匮.张00 版技学海海 释灵帝黄中院中献究入我是病何意导分具仍,的未防绸种面四防摄瘥其治病杜防萌先病养为可未述综延病治失复防摄病以功以病止效固,与善的疾,勿节起慎病人,复复劳,食,作,新伤”脉复易阳有后篇论。复引复余更正正可劳于慎,新若此。复疾从康早律有生当意,饮时,疗药适,以复能调,未,气未,气此但症,病发的防措各摄后应还复其摄范范体则防是可防的 地受安提,肾以品滋入的寒主,及发步胃伤

12、律发病根叶病如变防施应而器传可先应时在律规乘五按有疾是。 ”治,肝令,其,之肝,之见未“:七传其,至疾以措预位响被,趋邪确准规发握掌的是治部变发,时在也死者。治次治次治其肤,皮善雨疾至“云论阳问。 矣气,去即助正正邪欲相气入邪“难较就时情病病等恶展就那就早疾 之贻增病持可更致,为可调当适少人,难则而治,之:论源如的治到可期重也害对,情较一期疾。的疾此 ”闭,、灸纳即重才之即腑未络适证脉络匮的病属,与展疾疗积,取,初传其病作发疾,采也解或时先,疾些还发的多可,断,发若,有,的之中。治措采生将、病是防是病未,显未名之赤,虽赤,病先右热赤,热赤颜病心左病“:刺素化向向状“从发这可施及,状明具展有症诊

13、足现数虽露未但化常生已体实”前病。状一能中,然没病与容的治该这发疾而,防施应态萌或先某但,虽说”其上云论八杜防欲生发防以就面方养以。 即畅元五,理由病有不甘、苦冷食乏令房灾法犯“络干令不人:云证后经要 天(”起于,务御,知,散精欲房醉,为要,素健不范注)论上素(”,邪,“止防讲素原物用害邪防发疾防预邪,强气正方疫人物可此天终俱与,妄常起有,术,阴道“云真上所疾,身,充精则逸常居调味食。发预质强,机流使,育进常”与命,无于从,恬,为圣:曰大阴素,从,内精气无炎“论天素正健身和,血于,神畅素性有活生育加神重意气培袭邪防;抗机,正培手方须也病预,件生病侵邪在内病足,因面和气生的因发的体身保平即想种为,进未疾 病不病 : ,未工云顺枢,)释经内年 出学上均(晚,而井穿,后已,而成。之,乱不未已圣谓调素生病疾措采,生发括应未疑于病养未容容几括包广其传展生疾防施先,治想治重中经帝自,治防;病治面面其摄瘥传、治,防欲欲病、病主治,含未了讨想防要医病“ 南,学基医京园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