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习惯培养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9919172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习惯培养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习惯培养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习惯培养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习惯培养毕业论文.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浅析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习惯培养 摘要 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思想和生活状况的窗口,教师应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其各种素质和人格的全面成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习惯培养主要包括:(一) 改变教育观念,完善评价体系;(二) 抓住心理特征,营造读书氛围;(三) 依据人格特性,加强阅读指导;(四) 开发资源, 扩展阅读空间。关键词 评价体系 读书氛围 阅读空间 阅读指导 习惯培养 the shallow leading students lesson outside read to educate wit

2、h habit Shi Shao hua Summary the lesson outside read is a student language the study is with an important link that develop,and also is Reflect window way,teacher that student study,the thought should aim at the stuents lesson with living condition outside as to its the actual circumstance that read

3、 proceeds appropriate of leading ,then increase then increase with personality of completely grow ups。Leading studentslesson outside read to educate with habit to primarily include:(one )change education idea,perfect evaluation system:(two)hold tight the mental state characteristic, and construct to

4、 study the fen to round :(there)basis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enhance to read the leading 。key phrase the evaluation system study the fen to round to read the leading habit to educate 课外阅读是经常、最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是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九义教育新大纲十分重视这一活动方式,明确指出:“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各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1)而在现实教育教学中,课外阅读则基本是放任自流的教师和

5、家长对其关注较少,学生课外阅读动机各异,水平不一,方法各式各样,内容良莠不齐,一些不健康的读物也为数不少的充斥其中。笔者曾就学生课外阅读的问题在城区和农村作过长期访谈调查,结果发现农村学生中除少数家境较好的偶尔读些课外书(以故事书为主),很多学生几乎没读过课外书。城区学生情况较好,有92%的学生都或多或少地读课外书,只有8%的学生从不读课外书。可见,只要具备相当物质条件,课外阅读在学生中还是非常普遍的行为。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和习惯培养。指导课外阅读关键要做到:准确把握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原因和动机,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处理好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主体性

6、原则的关系。学生的发展有可塑性和不稳定性,教师应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给予足够的指导,促使其向好的方向发展。永远牢记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让学生服从,便于管理,而是为了促进他们发展这一育人思想,基于此,教师在指导时要注意学习情景是不是能使学产生自主的感受,提供的强化是不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 则适得其反,不仅是强化无效,反而会在强化中弱化学生的自主能力,导致学生丧失自信心,造成对自主性需要的挫伤和抑制。具体到课外阅读,教师应首先明确学生读课外书是不是出于自主性需要以及出于何种自主性需要。只有明确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教师才能采取相应措施对其阅读行为进行指导和培养:若其不是出于自主性

7、需要,就应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性需要,提高其自主能力,促进自我发展;反之,则应了解其出于何种类型,进而引导学生的阅读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促进其健康成长。 依据访谈调查的结果,从学生课外阅读的原因、动机入手,谈谈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和习惯培养的几点意见:一、 改变教育观念,完善评价体系有许多教师由于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或是为了完成既定教学任务,强制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且他们常常以学生的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等为标准检查他们课外阅读的成果。在这情况下,一些学生本身并没有阅读的内在动力,知识疲于应付,机械、被动地完成教师给予的任务,如此写成的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多数都没有实在内容,不能令人满意,学生甚至因此

8、而遭受批评。这样,学生几乎每次都得到失败的体验,失败的消极结果不断被强化,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对读书后的失败体验特别敏感,开始厌倦甚至恐惧读书,进而将这种情绪迁移到其它学习行为上,产生厌学情绪,形成一种对学习的稳定的自暴自弃性格,心理学称之为“习得性失助”或习得性自暴自弃。教师的这种做法丝毫没有照顾到学生的自主动机、自主需要,同时也忽视了教师的积极强化对学生成长的必要性,这种情况下的课外阅读并非学生自主的学习行为,他们连起码的自主性都没有,更逞论自主能力的提高和自我的发展,这种做法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形成对读书、学习的退避性行为反应,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对于这类基础差、语文素养低的学生,教师不

9、应只凭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这类学习结果去评价他们,而应着眼于课外阅读本身,从他们阅读的努力程度和阅读方法的角度对其做出中肯的评价,为自己的进步而激动,为自己的成功而兴奋,从而真正感受到学习的积极意义,构建起学习的自觉性。众所周知,教师的要求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至关重要,没有教师的外部强化,许多学生就会放弃课外阅读,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对背诵或复述这类的学习策略最不感兴趣,而对精加工、收集资料、寻找信息类的学习策略最大。根本原因是这些活动更能让他们感受自己生命的活动,体验自我价值。所以,教师可以改变强制命令的方式,完善评价体系,以探索型学习任务的形式提出要求,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在动力。如教师可以划

10、分人物类型为目的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地阅读 水浒传 ,借搜集以明月为题材的诗歌为目的的激励学生阅读唐诗宋词,然后举办学生讲座。对学生自主阅读的成果进行交流和巩固。二、 抓住心理特征,营造读书氛围人类大多有“随大流”的从众心理,青少年的这种心理尤为强烈。他们常常把“我们”、“我们都那样”作为自我行为产生的最充分的理由,只要形成了同伴群体的“我们”意识,相互接受,相互视为“自家人”、“一伙人”。群体内的影响力量就会变的强大,于是群体内的个体们在话题口语、兴趣爱好、服饰发型、行为习惯、观点态度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相似性.因此,若置身于一个喜爱阅读的群体中,个体便会受到影响,养成阅读的习惯.以笔者为例,中学

11、时代,我本不喜读书,但有一段时间班里出现了“读书热”,读课外书成了一种时尚,于是,我也禁不住诱惑,加入浩浩荡荡的读书大军,并且一读就是十几年。通过这次调查,笔者发现这和现象非常普遍,有许多学生开始并不喜欢读书,但由于朋友的影响和极力推荐,他们便试着去读,结果逐渐喜欢上读书,并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这类学生倾向于把课外阅读的原因归于朋友影响。不过,这类归因的人数从低年级到毕业班呈现递减趋势,这与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进一步独立有关。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在某一时候,大家读的课外书往往是相同或类似的,而且这些读物大多为时尚作品(流传千古的经典作品不多),这一方面与当今的社会风尚有关,但更重要的还

12、是因为学生的阅读心理,这类读物通俗易懂,而且比较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情感,从而引起他们的共鸣,争相阅读这类书籍。此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即这类作品一般篇幅比较短小或以连载形式刊出,适合学生课外的时间有限的状况。针对这种课外阅读,教师可从大处着眼进行强化、指导,从建设班风入手,努力在班级里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同时注意将学生的读书热情引向有利于语文教学和学习的书籍,激发他们对此类书籍阅读的兴趣和自主性需求,以此推动学生在课外的主动阅读。教师可充分利用干部的号召作用和尖子生的榜样作用,培养他们对此类书籍的阅读兴趣,并利用他们影响其他学生,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形成

13、全班甚至全校性的读书热潮。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学习,引导志趣相投的学生组成课外阅读学习小组,鼓励他们自主选择有利于语文学习和人格成长的阅读内容,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调动每一个学生阅读的自主动机,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促进其学习和成长。 三 、依据人格特性,加强阅读指导 自我是整个人格的核心,人的心理生活是自由自我构建的,自我以对自身及自身有关事件的解释构建起自己的心理世界。每个人的行为表现、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和发展状况都受到自我的制约,自我的需要是产生自我调节活动的动机,它具有双重作用,不仅激起自我调节驱力,而且还是自我调节的导向。这就要求行为发起行为前,对行为的意义有所预感,也就是

14、自我预计,它是在与自我需要相关的价值关系层面上的反映。由于行为主体对事件和情境的主观意义存在各种不同理解,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自我动机,如自主动机 自我提高动机 自我证明动机等。调查结果显示,有很多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全成是自己的一种个人行为,出于自我需要,是对学习和生活的一种自我调节行为,而并不是由于教师的要求 朋友推荐或其他原因。通过对这类学生课外阅读动机的分析,笔者发现,尽管都是出于自我的需要,但这种自我调节行为的具体发点不尽不同,也相应产生了不同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这种自我调节行为产生的具体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指导和培养。在此有一案例,某学校一名五年级学生,因为对语文老师的

15、课感到很无聊,就逃课去了附近一家公共图书馆。没想到一去就迷上了那里丰富的书刊,原本只想逃一上午的课,结果欲罢不能,在那里一直泡了三天。三天中家长以为孩子每天都背书包上学去了,老师只以为生病请假了,阴错阳差。后来双方才对上号,才知道这位学生去了公共图书馆。人学习效果来看,他在图书馆里看书着了迷,这三天时间他一定学到了不少知识,这比在学习里下的收获可大多了。这一案例很具普遍性,反映了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沉重,学习生活单调,每天十佘节课和大量的作业压得他们透不过气,他们非常需要适当的放松和休息,而学校和课堂又很少给他们放松喘息的机会。因此,很多学生便把目光投向课外书,自主地选择读课外书这种调节方式来放

16、松休息。他们感到日常的学习生活枯燥无味儿,学习和考试的压力沉重,而读课外书可以丰富课佘生活,放松身心,使自己从繁忙的学习生活和沉重的考试压力中暂时解脱出来,得到休息,正如有同学们所说,“只有在读课外书时,才有自己的自由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出于放松休息的动机,他们大多兴趣出发,选择的读物多为报刊杂志和娱乐性质的时尚作品,如影视杂志体育杂志等,其中也不乏一些低级趣味的东西。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读书观,引导学生多读经典作品,帮助他们分析理解这类作品,使其对阅读经典产生兴趣,并能真正领悟其意义价值,自觉地利用其中的道理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与些同时,教师应

17、注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趣味性,丰富学生的校内生活,激发学生对课堂和学校学习的兴趣,减轻他们学习的心理压力。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学生选择课外活动的方式也愈益丰富起来,农村的学生因缺乏必要的读书资源和环境而热衷于电视剧,城市的学生则迷恋上电脑游戏和网上聊天等,而完全放弃了课外阅读和学习的兴趣。 人类的婴儿时期主要通过外表和动作认识自我,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将关注转向内部,通过自我反思来评价自己.到了中学时代,一些自我意识强的学生已十分关注自我的内在品质,他们不断设计自我未来发展的蓝图,同时,也越来越意识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个差距,他们不仅努力学好课内

18、知识,而且对于课外知识也是孜孜以求,他们会阅读一些自认为有利于自己未来发展的书籍,力图从中汲取营养,不断向理想中的自我形象靠拢,如读名人传记及学术类专业性 知识性强的书籍等.他们普遍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人才的苛刻要求,所以,他们意识到,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单一的,不能满足自己全面发展的需要,这些缺口必须通过课外阅读来弥补.有些中学生把课外阅读视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切实认识到体验到了课外阅读对于促进语文学习和提高考试成绩的作用,同时,他们认为自己作为学生,就应该把每一门功课学好,考试就应该取得好成绩,为此,一切有利于学习和考试的事情都有应该努力去做,包括读课外书.所以这些学生同样会积极主动地进

19、行课外阅读是为了积累知识,应付考试,其中,有的学生认为多读书可以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阅读速度;有的学生认为多读书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手法;有的学生认为多读书可以丰富文学常识,应付填空题.他们相信,这些对语文考试是及其重要和有用的,是要取得好成绩所应掌握的.可见,这类学生的课外阅读虽是于自我提高的动机,不过,其功利性很强,以提高考试成绩为直接目的.以上两种阅读行为都是出于自我提高的目的,和动机,因此都具有自主性,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相当有利,不过,这种课外阅读同样需要教师引导.要引导这类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对自我发展做出恰当的分析和预计.由于受年龄和心理因素的限制,他们往往会对自己做

20、出不切实际的评价,尤其是第一类学生,经常会对自我的评价和发展估计过高,从而为自己加上不必要的过重的包袱,有的会因为目标的无法实现和希望的破灭而悲伤,沮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形成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应在对其上进心和阅读行为进行积极培养和肯定的同时,帮助他们进行恰当的自我评价.要引导他们协调好阅读和休息时间.这类这学生对自己要求严格,有的近乎苛刻,尤其是第二类学生,经常会因为无法完成他们视为应该的课外阅读而放弃或者陷入深深的自责和忧虑,以致耽误正课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向学生阐明休息和健康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和考试的作用,树立对学习和考试正确态度:学习不仅仅是学生时期的任务,而贯串于人的一

21、生的,是终身学习;学生的任务也不仅仅是学习和考试,而是要实现自我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身体的健康和学习考试的成绩同样重要.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还有一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只是为了“填补课外无聊的时间”.通过调查,笔者发现这类学生有的性格内向,行为怪僻;有的脾气暴躁,行为粗野;有的生性傲慢放荡不羁.但无论性格秉性如何,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一没有朋友或朋友们极少.他们缺少朋友,而没有了同龄人之间的交往,所以,他们精神空虚,课外生活十分孤单,为了弥补这个空缺,他们只得自己寻找途径,这样,有的学生就将目光投向了课外读物,在收中寻找朋友,进行对话.而有的学生动力去网吧 酒吧 歌厅 舞厅等场所,发泄自己

22、多余的精力.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行为和处事原则,深入其心,与其展开对话,从根本上改变他们行为的自主动机,而不仅仅是教给他们读书方法或处事原则.只有心理健全了,学生的各种行为才能向良性发展,读书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开发利用资源,扩展阅读空间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互融合,我们在开发利用新闻记者资源时,更应突破以往单一的文字阅读的局限,还应广泛开发和利用广播. 电视 、录音、 录像、 VCD光盘、 CAL课件 、 计算机网络等资源,使学习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化图文并茂,情景交融 形声并茂,提高教材的表现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

23、,对学生有更强烈的良性刺激,对所学的知识记忆时间更长,使阅读更加有趣、简便、有效.能有效进行个别化教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同时,在现代媒体创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通过努力,在自己天赋所及的范围内得到最优化的发民,使其改善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方法,为实施素质教育开辟广阔空间. 总之,从学生的课外阅读这个自我行为活动入手,可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思想状况甚至生活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若从根源入手,把握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 原因,就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拉近与他们的距离,有目的地强化 指导其阅读,同时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人格的全面发展。可见,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又为教师打开了扇关照学生心灵的窗口,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促使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黎岩 宫笠馨 主编中小学教学新学大纲及教材分析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版 234李晓文 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55256页 252页 121页 5邢永富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