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DOC

上传人:fz****2 文档编号:2990893 上传时间:2020-06-17 格式:DOC 页数:266 大小:9.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6页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土工试验规程.DOC(26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J 051-9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J O51-93 主编部门: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批准部门: 交通部 施行日期: 1993年12月1日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北京 内容提要 本规程是为了测定土的基本工程性质,统一试验方法,并为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计算指标和参数制订。内容包括总则、土的工程分类及土样和试样制备、含水量、密度、颗粒分析等68个试验.适用于公路各类工程的地基土、路基土、填筑土及其它路用土的基本工程性质试验。本规程可供公路科研、设计、施工单位及有关土木工程单位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公路、桥梁专业及土木工程专业师生学习参考。关于发布

2、交通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的通知交工发 1993 583号 现批准、发布公路土工试验规程(编号JTJ 051-93)作为交通行业标准,自1993年12月1日起实行。1985年我部发布的公路土工试验规程(051-85)同时废止。该规程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负责解释。希各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以便修订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1993年 6月 5日目 录1总 则2土的工程分类(M 0101-93) 2.1一般规定 2.2巨粒土分类 2.3粗粒土分类 2.4细粒土分类 2.5特殊土分类 2.6土的简易鉴别、分类和描述3 土样的采集、

3、运输和保管(T O1O1-93)4 土样和试样制备(T O1O2-93)5 含水量试验. 5.1烘干法(T 0103-93) 5.2 酒精燃烧法(T 0104-93) 5.3 比重法(T 0105-93) 5.4 碳化钙气压法(T 0106-93)6 密度试验 6.1 环刀法(T 01O7-93) 6.2 电动取土器法(T O108-93) 6.3 蜡封法(T 01O9-93) 6.4 灌水法(T 0110-93) 6.5灌砂法(T O111-93)7 比重试验 7.1 比重瓶法(T O112-93) 7.2 浮称法(T O113-93) 7.3 虹吸筒法(T 0114-93)8 颗粒分析试验

4、 8.1 筛分法(T O115-93) 8.2 比重计法(T O116-93) 8.3 移液管法(T0117-93)9 界限含水量试验 9.1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T 0118-93) 9.2 滚搓法塑限试验(T 0119-93) 9.3 缩限试验(T 0120-93)10 收缩试验(T0121-93)11 天然稠度试验(T 0122-93)12 砂的相对密实度试验(T 0123-93)13 膨胀试验 13.1 自由膨胀率试验(T 0124-93) 13.2 无荷载膨胀量试验(T 0125-93) 13.3 有荷载膨胀量试验(T 0126-93) 13.4 膨胀力试验(T 0127-93)14

5、 毛细管水上升高度试验(T 0128-93)15 渗透试验 15.1 常水头渗透试验(T 0129-93) 15.2 变水头渗透试验(T 0130-93)16 击实试验(T0131-93)17 粗粒土和巨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 17.1 振动台法(T 0132-93) 17.2 表面振动压实仪法(T 0133-93)18 承载比(CBR)试验(T 0134-93)19 回弹模量试验 19.1 承载板法(T 0135-93) 19.2 强度仪法(T 0136-93)20 固结试验 20.1 单轴固结仪法(T 0137-93) 20.2 快速试验法(T 0138-93)21 黄土湿陷试验(T 0139

6、-93)22 直接剪切试验 22.1 粘质土的慢剪试验(T 0140-93) 22.2 粘质土的固结快剪试验(T 0141-93) 22.3 粘质土的快剪试验(T 0142-93) 22.4 砂类土的直剪试验(T 0143-93)23 三轴压缩试验 23.1 不固结不排水试验(T 0144-93) 23.2 固结不排水试验(T 0145-93) 23.3 固结排水试验(T 0146-93)24 粗粒土大三轴剪切试验(T 0147-93)25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T 0148-93)26 酸碱度试验(T 0149-93)27 烧失量试验(T 0150-93)28 有机质含量试验(T 0151-9

7、3)29 易溶盐试验 29.1 待测液的制备(T 0152-93) 29.2 易溶盐总量的测定(质量法)(T 0153-93) 29.3 碳酸根及碳酸氢根的测定(T 0154-93) 29.4 氯根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T 0155-93) 29.5 氯根的测定硝酸汞滴定法(T 0156-93)29.6 钙和镁离子的测定EDTA配位滴定法 (T 0157-93)29.7 硫酸根的测定质量法(T 0158-93)29.8 硫酸根的测定EDTA间接配位滴定法299 (T 0159-93)销和钾离子的测定火焰光度法30 (T 0160-93)中溶盐石膏试验(盐酸浸提硫酸钡质量法) (T 0161-93

8、)31 难溶盐碳酸钙试验(气量法)(T 0162-93)32 阳离子交换量试验 32.1 EDTA-铵盐快速法(T 0163-93) 32.2 草酸铵氯化铵法(T 0164-93)33 矿物成分试验 33.1 硅的测定(T 0165-93) 33.2 倍半氧化物(R2O3)总量的测定 (T 0166-93) 33.3 铁和铝的测定(T 0167-93) 33.4 钙和镁的测定(T 0168-93)附录A 试验成果的分析整理方法附录B 土类的名称和代号附录C 各项试验结果的允许差附录D 二氧化碳密度表(g/mL)附加说明 1 总 则1.0.1 为测定土的基本工程性质,统一试验方法,并为公路工程设

9、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计算指标和参数,特制订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公路各类工程的地基土、路基土、填筑土及其它路用土的基本工程性质试验。1.0.3 为了各项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符合实际情况的各种土性指标,应编制合理的试验方案,采集代表性的试样,测算准确的数据和进行正确的资料分析整理。1.0.4 土工试验资料的分析整理,应通过对样本(试验测得的数据)的研究来估计总体(土体单元)的特征及其变化的规律性,使土工试验的成果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准确可靠的土性指标。试验成果的分析整理方法应按附录A进行。1.0.5与本规程相关及引用的标准为: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J123-88和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

10、。2 土的工程分类(M 0101-93)2.1 一般规定2.1.1 土的工程分类(简称分类)适用于公路工程用土的鉴别、定名和描述,以便对土的性状作定性评价。2.1.2 应以上的下列特征作为土分类依据: 2.1.2.1 土颗粒组成特征。 2.1.2.2 土的塑性指标:液限(wL)、塑限(wP)和塑性指数(IP)。 2.1.2.3 土中有机质存在情况。2.1.3 本分类应按筛分法(T 0115-93)确定各粒组的含量;按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T 0118-93)确定液限和塑限;按本规程2.4.8判别有机质存在情况。2.1.4 土的颗粒应根据图2.1. 4所列粒组范围划分粒组。2.1.5 本分类将土分

11、为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和特殊土,分类总体系见图2.1.5。2.1.6 土颗粒组成特征应以土的级配指标的不均匀系数(CU)和2.1.7 细粒土应根据塑性图分类。土的塑性图是以液限(L)为横坐标、塑性指数(Ip)为纵坐标构成的。2.1.8 土的成分、级配、液限和特殊土等基本代号应按下列规定构成: 2.1.8.1 土的成分代号 漂石 B 块石 Ba 卵石 Cb 小块石 Cba 砾 G 角砾 Ga 砂 S 粉土 M 粘土 C 细粒土(C和M合称) F (混合)土(粗、细粒土合称) Sl 有机质土 O 2.1.8.2 土的级配代号 级配良好 W 级配不良 P 2.1.8.3 土液限高低代号 高液限 H

12、 低液限 L 2.1.8.4 特殊土代号 黄土 Y 膨胀土 E 红粘土 R 盐渍土 St2.1.9 土类各称可用用一个基本代号表示。 当由两个基本代号构成时,第一个代号表示土的主成分,第二个代号表示副成分(土的液限或土的级配)。 当由三个基本代号构成时,第一个代号表示土的主成分,第二个代号表示液限的高低(或级配的好坏),第二个代号表示土中所含次要成分。 土类的名称和代号见附录B。 2.2 巨粒土分类2.2.1 试样中巨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50%的土称巨粒土,分类体系见图2.2.1 。 注:巨粒土分类体系中的漂石换成块石,B换成Ba,即构成相应的块石分类体系。 巨粒土分类体系中的卵石换成小块石,C

13、b换成Cba,即构成相应的小块石分类体系。 2.2.1.1 巨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75的土称漂(卵)石。 2.2.1.2 巨粒组质量为总质量7550的土称漂(卵)石夹土。2.2.2 巨粒组质量为总质量5 O 15的土称漂(卵)石质土。2.2.3 巨粒组质量少于总质量15的土,可扣除巨粒,按粗粒土或细粒土的相应规定分类定名。2.2.4 漂(卵)石按下列规定定名: 2.2.4.1 漂石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50%的土称漂石,记为B。 2.2.42 漂石粒组质量少于或等于总质量50的土称卵石,记为Cb。2.2.5 漂(卵)石夹土按下列规定定名: 2.2.5.1 漂石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50的土称漂石夹土,记

14、为BS1。 2.2.5.2 漂石粒组质量少于或等于总质量50的土称卵石夹土,记为CbSl。2.2.6 漂(卵)石质土应按下列规定定名: 2.2.6.1 漂石粒多于卵石粒的土称漂石质土,记为SlB。 2.2.6.2 漂石粒少于或等于卵石粒的土称卵石质土,记为SlCb。 2.2.6.3 如有必要,可按漂(卵)石质土中的砾、砂、细粒土含量定名。2.3 粗粒土分类2.3.1 试样中粗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50的土称粗粒土。2.3.2 粗粒土中砾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50的土称砾类土,砾类土应根据其中细粒含量和类别以及粗粒组的级配进行分类,分类体系见图2.3.2。 2.3.2.1 砾类土中细粒组质量少于总质量5

15、的土称砾,按下列级配指标定名: (1)当Cu5,Cc=13时,称级配良好砾,记为GW。 (2)不同时满足2.3.2.1(1)条件时,称级配不良砾,记为GP。 2.3.2.2 砾类土中细粒组质量为总质量515的土称含细粒土砾,记为GF。 2.3.2.3 砾类土中细粒组质量大于总质量的15,并小于或等于总质量的50时,按细粒土在塑性图中的位置定名:2.4.7 含粗粒的细粒土应先按本规程2.4.4的规定确定细粒土部分的名称,再按以下规定最终定名: 2.4.7.1 当粗粒组中砾粒组占优势时,称含砾细粒土,应在细粒土代号后缀以代号“G”。 2.4.7.2 当粗粒组中砂粒组占优势时,称含砂细粒土,应在细粒

16、土代号后缀以代号“S”。2.4.8 土中有机质包括未完全分解的动植物残骸和完全分解的无定形物质。后者多呈黑色、青黑色或暗色;有臭味;有弹性和海绵感。借目测、手摸及嗅感判别。 当不能判定时,可采用下列方法:将试样在105110的烘箱中烘烤。若烘烤24h后试样的液限小于烘烤前的四分之三,该试样为有机质土。当需要测有机质含量时,按有机质含量试验(T0151-93)进行。2.4.9 有机质土应根据图2.4.3按下列规定定名: 2.4.9.1 位于塑性图A线以上: 在B线以右,称有机质高液限粘土,记为CHO; 在B线以左,Ip=10线以上,称有机质低液限粘土,记为CLO。2.4.9.2 位于塑性图A线以

17、下: 在B线以右,称有机质高液限粉土,记为MHO; 在B线以左,Ip=10线以下,称有机质低液限粉土,记为MLO。2.5 特殊土分类2.5.1 本分类给出黄土、膨胀土和红粘土在塑性图中的位置及其学名,以及盐渍土的含盐量标准。2.5.2 黄土、膨胀土和红粘土按图251定名。 2.5.2.1 黄土:低液限粘土(CLY),分布范围:大部分在A线以上,L40。 2.5.2.2 膨胀土:高液限粘土(CHE),分布范围:大部分在A2.6 土的简易鉴别、分类和描述2.6.1 土的简易鉴别方法用目测法代替筛分法确定土粒组成及其特征;用干强度、手捻、韧性和摇震反应等定性方法代替用液限仪测定细粒土的塑性。2.6.

18、2 确定土粒组含量时,可将研散的风干试样摊成一薄层,凭目测估计土中巨、粗、细粒组所占的比例。再按本规程2.2至2.4的有关规定确定其为巨粒土、粗粒土和细粒土。2.6.3 干强度试验:将一小块土捏成土团,风干后用手指捏碎、扳断及捻碎,根据用力大小区分为: 2.6.3.1 很难或用力才能捏碎或扳断者为干强度高。 2.6.3.2 稍用力即可捏碎或扳断者为干强度中等。 2.6.3.3 易于捏碎和捻成粉未者为干强度低。2.6.4 手捻试验:将稍湿或硬塑的小土块在手中揉捏,然后用拇指和食指将土捻成片状,根据手感和土片光滑度可分为: 2.6.4.1 手感滑腻,无砂,捻面光滑者为塑性高。 2.6.4.2 稍有

19、滑腻感,有砂粒,捻面稍有光泽者为塑性中等。 2.6.4.3 稍有粘性,砂感强,捻面粗糙者为塑性低。2.6.5 搓条试验:将含水量略大于塑限的湿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再在手掌上搓成土条,根据土条不断裂而能达到的最小直径可区分为: 2.6.5.1 能搓成小于1mm土条者为塑性高。 2.6.5.2 能搓成13mm土条而不断者为塑性中等。 2.6.5.3 能搓成直径大于3mm的土条即断裂者为塑性低。2.6.6 韧性试验:将含水量略大于塑限的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然后在手掌中搓成直径为3mm的土条,再揉成土团,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可区分为: 2.6.6.1 能揉成土团,再成条,捏而不碎者为韧性高。 2.6.

20、6.2 可再成团,捏而不易碎者为韧性中等。 2.6.6.3 勉强或不能揉成团,稍捏或不捏即碎者为韧性低。 2.6.10.1 巨粒土和粗粒土 通俗名称及当地名称;土粒最大粒径;漂石粒、卵石粒、砾粒、砂粒组的含量;土颗粒形状:圆、次圆、棱角或次棱角;土颗粒的矿物成分;土的颜色和有机质;细粒土:粘土或粉土;土的代号和名称。 2.6.10.2 细粒土 通俗名称及当地名称;土颗粒的最大粒径;漂石粒、卵石粒、砾粒、砂粒组的含量;潮湿时土的颜色及有机质;土的湿度:干、湿、很湿或饱和;土的状态:流动、软塑、可塑或硬塑;土的塑性:高、中或低;土的代号和名称。2.6.11 根据土的不同用途分别描述下列名称: 2.

21、6.11.1 当用作填料时,不同土类的分布层次及范围。 2.6.11.2 当用作地基时,土的分布层次及范围、结构性和密度。3 土样的采集、运输和保管(T 0101-93)3.0.1 土样要求 3.0.1.1 采取原状土或扰动土视工程对象而定。凡属桥梁、涵洞、隧道、挡土墙、房屋建筑物的天然地基以及挖方边坡、渠道等,应采取原状土样;如为填土路基、堤坝、取土坑(场)或只要求土的分类试验者,可采取扰动土样。 3.0.1.2 土样可在试坑、平洞、竖井、天然地面及钻孔中采取。取原状土样时,必须保持土样的原状结构及天然含水量,并使土样不受扰动。用钻机取土时,土样直径不得小于10cm,并使用专门的薄壁取土器;

22、在试坑中或天然地面下挖取原状上时,可用有上、下盖的铁壁取土筒,打开下盖,扣在欲取的土层上,边挖筒周围土,边压土筒至筒内装满土样,然后挖断筒底上层(或左、右摆动即断),取出土筒,翻转削平筒内土样。若周围有空隙,可用原土填满,盖好下盖,密封取土筒;采取扰动土时,应先清除表层土,然后分层用四分法取样。对于盐渍土,一般应分别在00.05m、0.050.25m、0.250.50m、0.500.75m、0.751.0m垂直深度处,分层取样。同时,应测记采样季节、时间和气温。 3.0.1.3 土样数量按表3.0.1-1规定采取。 301. 4 取土记录和编号: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取样,均应用“取样记录簿”记录并

23、扯下其一半作为标签,贴在取土筒上(原状土)或折叠后放入取土袋内,“取样记录簿”(格式见表3.0.1-2)宜用韧质纸并必须用铅笔填写各项记录。对取样方法、扰动或原状、取样方向以及取土过程中出现的现象等,应记入取样说明栏内。3.0.2 土样包装和运输 3.0.2.1 原状土或需要保持天然含水量的扰动土,在取样之后,应立即密封取土筒,即先用胶布贴封取土筒上的所有缝隙,在两端盖上用红油漆写明“上、下”字样,以示土样层位,在筒壁贴上“取样记录簿”中扯下的标签,然后用纱布包裹,再浇注融蜡,以防水分散失。 3.0.2.2 密封后的原状土在装箱之前应放于阴凉处,不需保持天然含水量的扰动土,最好风干稍加粉碎后装

24、入袋中。 3.0.2.3 土样装箱时,应与“取样记录簿”对照清点,无误后再装入,并在记录簿存根上注明装人箱号。对原状土应按上、下部位将筒立放,木箱中筒间空隙宜以稻(麦)草或软物填紧,以免在运输过程中受震、受冻。木箱上应编号并写明“小心轻放”、“切勿倒置”、“上”、“下”等字样。对已取好的扰动土样的土袋,在对照清点后可以装入麻袋内,扎紧袋口,麻袋上写明编号并拴上标签(如同行李签),签上注明麻袋号数、袋内共装的土袋数和土袋号。 3024 盐渍土的扰动土样宜用塑料袋装。为防取样记录标签在袋内湿烂,可用另一小塑料袋装标签,再放入土袋中;或将标签折叠后放在盛土的塑料袋口,并将塑料袋折叠收口,用橡皮圈绕扎

25、袋口标签以下,再将放标签的袋口向下折叠,然后再以未绕完的橡皮圈绕扎系紧。每一盐渍土剖面所取的5个塑料袋土,可以合装于一个稍大的布袋内。同样在装入布袋前要与记录簿存根清点对照,并将布袋号补记在原始记录簿中。303 土样的接受与管理 3031 土样运到试验单位,应主动附送“试验委托书”(如表303),委托书内各栏根据“取样记录簿”的存根填写清楚,若还有其它试验要求,可在委托书内注明。4 土样和试样制备(T 0102-93)401 扰动土样的制备程序 4011 将扰动土样进行土样描述,如颜色、土类、气味及夹杂物等,如有需要,将扰动土样充分拌匀,取代表性土样进行含水量测定。 4012 将块状扰动土放在

26、橡皮板上用木碾或粉碎机碾散,但切勿压碎颗粒,如含水量较大不能碾散时,应风干至可碾散时为止。 4013 根据试验所需土样数量,将碾散后的土样过筛。物理性试验如液限、塑限、缩限等试验,需过0.5mm筛;水理及力学试验土样,需过2mm筛;击实试验土样,需过5mm筛,按规定过筛后,取出足够数量的代表性试样,然后分别装入容器内,标以标签。标签上应注明工程名称,土样编号、过筛孔径、用途、制备日期和人员等,以备各项试验之用。若含有多量粗砂及少量细粒土(泥砂或粘土)的松散土样,应加水润湿松散后,用四分法取出代表性试验。若系净砂,则可用匀土器取代表性试样。 4014 为配制一定含水量的试样,取过2mm筛的足够试

27、验用的风干土15kg,按4.0.2.2步骤计算所需的加水量,然后将所取土样平铺于不吸水的盘内,用喷雾设备喷洒预计的加水量,并充分拌和,然后装入容器内盖紧,润湿一昼夜备用(砂类土浸润时间可酌量缩短)。 4015 测定湿润土样不同位置的含水量(至少二个以上),要求差值不大于1。分析作用,其余过5mm筛,筛上筛下土样分别贮存,供作比重及最大、最小孔隙比等试验用,取一部分过2mm筛的土样备力学性质之用。 4032 如砂砾土有部分粘土粘附在砾石上,可用毛刷仔细刷尽捏碎过筛,或先用水浸泡,然后用2mm筛将浸泡过的土样在筛上冲洗,取筛上及筛下具有代表性试样作颗粒分析用。 4033 将过筛土样或冲洗下来的土浆

28、风干至碾散为止,再按本规程4.0.1.1至4.0.1.4步骤操作。404 扰动土样试件的制备程序 根据工程要求,将扰动土制备成所需的试件进行水理、物理力学等试验之用。 根据试件高度要求分别选用击实法和压样法,高度小的采用单层击实法,高度大的采用压样法。405 击实法 4051 根据工程要求,选用相应的夯击功进行击实。 4052 按试件所要求的干质量、含水量,按本规程4.0.1和4.0.3制备湿土样,并称制备好的湿土样质量,准确至0.1g。 4053 将试验用的切土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试件上,用切上刀将试件削成略大于环刀直径的土柱。然后将环刀垂直向下压,边压边削,至上样伸出环刀

29、为止,削平环刀两端,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土合质量,准确至0.1g,并测定环刀两端所削下土样的含水量。 4054 试件制备应尽量迅速,以免水分蒸发。 4055 试件制备的数量视试验需要而定,一般应多制备12组备用,同一组试件或平行试件的密度、含水量与制备标准之差值,应分别在0.1g/cm3或2范围之内。406 压样法 4061 按本规程4.0.5.2的规定,将湿土倒入压模内,拂平土样表面,以静压力将土压至一定高度,用推土器将土样推出。 4062 按本规程4.0.5.3至4.0.5.5的规定进行操作。4. 07 原状土试件制备程序 按土样上下层次小心开启原状土包装皮,将土样取出放正,整平两端。在环刀

30、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刀口向下,放在土样上,无特殊要求时,切土方向与天然层次层次垂直。 按本规程4.0.5.3的操作步骤切取试件,试件与环刀要密合,否则应重取。 切削过程中,应细心观察并记录试件的层次、气味、颜色,有无杂质,土质是否均匀,有无裂缝等。 如连续切取数个试件,应注意使含水量不发生变化。 视试件本身及工程要求,决定试件是否进行饱和,如不立即进行试验或饱和时,则将试件暂存于保湿器内。 切取试件后,剩余的原状土样用蜡纸包好置于保湿器内,以备补作试验之用。切削的余土作物理性试验。平行试验或同一组试件密度差值0.1g/cm3,含水量差值2。408 试件饱和 土的孔隙逐渐被水填充的过程称为饱和。

31、孔隙被水充满时的土,称为饱和土。 根据土的性质,决定饱和方法: 砂类土:可直接在仪器内浸水饱和。 较易透水的粘性土:即渗透系数大于10-4cm/s时,采用毛细管饱和法较为方便。 不易透水的粘性土:即渗透系数小于10-4cm/s时,采用真空饱和法。如土的结构性较弱,抽气可能发生扰动,不宜采用。409 毛细管饱和法 毛细管饱和法需要仪器设备如下: 4091 饱和器:见图4.0.9。 4092 水箱:带盖。 4093 天平:感量0.1g。 毛细管饱和法操作步骤如下: 4094 在重叠式饱和器下正中放置稍大于环刀直径的透水 40105 其它:天平、硬橡皮管、橡皮塞、管夹、二路活塞、水缸、凡士林等。 真

32、空饱和法操作步骤如下: 40106 按本规程4.0.9.1至4.0.9.2步骤将试件装入饱和器。 40107 将装好试件的饱和器放入真空缸内,盖口涂一薄层凡士林,以防漏气。 40108 关管夹,开阀门(见图4.0.10),开动抽气机,抽除缸内及土中气体,当真空压力表达到一个负大气压力值后,稍微开启管夹,使清水同引水管徐徐注入真空缸内;在注水过程中,应调节管夹,使真空压力表上的数值基本上保持不变。 40109 待饱和器完全淹没水中后,即停止抽气,将引水管自水缸中提出,令空气进入真空缸内,静待一定时间,借大气压力,使试件饱和。 401010 取出试件,称质量,准确至0.1g,计算饱和度。4011化

33、学试验的土样制备 把土样平铺在搪瓷盘、木板或厚纸上,摊成薄层,放于塞内阴凉通风处风干,不时翻拌,并将大块土捏散,促使均匀风干。风干场所力求干燥清洁,并要防止酸碱蒸汽的侵蚀和尘埃落入。 风干土样用木棍压碎,仔细检查砂砾,过2mm孔径的筛,筛出土块重新压碎,使全部通过为止。过筛后的土样经四分法缩减至200g左右,放在瓷研钵中研细,使其全部通过1mm的筛子,取其中3/4(用二次四分法,每次取一半)供一般化学试验之用。其余1/4重又研细,使全部通过0.5mm筛子,由四分法分出1/2,置于105110烘箱中烘至恒温,贮于干燥器中,供碳酸盐等分析之用。 剩余1/2,压成扁平薄层,划成许多小方格,用角匙按分

34、格规律均匀挑取样品10g左右,放人玛瑞研钵中仔细研碎,使其全部通过0.1mm筛子,最后也在105110烘箱中烘8h,放在干燥器内,供矿质成分全量分析之用。5 含水量试验51 烘 干 法(T 0103-93)511 定义和适用范围 5111 土的含水量是在105110下烘至恒量时所失去的水分质量和达恒量后干土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本法是测定含水量的标准方法。 5112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粘质土、粉质土、砂类土和有机质土类。512 仪器设备 5121 烘箱:可采用电热烘箱或温度能保持105110的其它能源烘箱,也可用红外线烘箱。 5. 1. 22 天平:感量0.01g。 5123 其它:干燥器、

35、称量盒(为简化计算手续,可将盒质量定期(36个月)调整为恒质量值)等。51. 3 试验步骤 5131 取具有代表性试样,细粒土1530g,砂类土、有机土为50g,放入称量盒内,立即盖好盒盖,称质量。称量时,可在天平一端放上与该称量盒等质量的砝码,移动天平游码,平衡后称量结果即为湿土质量。 5132 揭开盒盖,将试样和盒放入烘箱内,在温度105110恒温下烘干。烘干时间对细粒土不得少于8h,对砂类土不得少于6h。对含有机质超过5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的恒温下烘干。 当HKC30型的试样质量为30g和含水量为31时,需吸水剂质量约16g,2平勺。544 试验步骤 5441 备料 对于粗颗粒较

36、多的砂砾材料,用四分法取样,尽可能使试样具有代表性。一些原状的粘质土,在水分较少的情况下,发硬结块,须预先进行碾磨。试验前应了解材料中含水量的大概范围。在材料含水量较大、又无把握确定含水量大概范围的情况下,宜先试用比例法,防止过大的含水量超过仪器所规定的测量范围。 5442 清扫仪器 必须使盖口干净,橡皮圈、罐盖内无上次测定留下的残渣。 5443 称取试样 取有代表性的试样。对HKC200型,称取试样200g;对HKC30型,称取试样30g。夏天在野外操作时,称样时间要短,往往因气温和光照的影响,大大超过试样多称12g的误差。 54. 44 放入试样 肥称好的试样倒入罐内。为防止试样倒在外面,

37、应自备一个装料漏斗,同时将两个粉碎球放入主体罐内。 5445 放吸水剂 将定量吸水剂放入仪器盖中,HKC200型放6平勺,HKC30型放入2平勺。 5. 446 关闭仪器 为了不让试样和吸水剂在仪器关闭之前混合,应使仪器接近水平状态,再横向加盖,然后拧紧螺栓。 5. 4. 4. 7 混合(或放在手摇晃架上操作) 双手握住仪器(表向下,仪器倾斜45)摇动,使试样与粉碎球沿罐的侧壁转动。砂砾一般约20次。粘质土视塑性指数的不同,应适当增加次数,有的需100多次。然后再使表盘向上,盖往下来回翻动数次,使吸水剂落入盖中,与盖周壁内所粘水分发生反应。翻动数次后,看表中指针所指的含水量范围,再使表盘 (1

38、)底座:由底座平台、定位销(15)、行走轮(14)组成。平台是整个仪器支撑基础;定位销供操作时仪器定位用;行走轮供换点取芯时仪器近距离移动用,当定位时四只轮子可扳起离开地表。 (2)立柱:立柱由立柱(1)与立柱套(11)组成,装在底座平台上,作为升降机构、取芯机构、动力和传动机构的支架。 (3)升降机构:由升降手轮(9)、锁紧手柄(8)组成,供调整取芯机构高低用。松开锁紧手柄,转动升降手轮,取芯机构即可升降,到所需位置时拧紧手柄定位。 (4)取芯机构:由取芯头(10)。升降轴(2)组成,取芯头为金属圆筒,下口对称焊接两个合金钢切削刀头,上端面焊有平盖,其上焊螺母,靠螺旋接于升降轴上。取芯头有三

39、种规格,即50mm50mm、70mm70mm、100mm100mm,取芯头为可换式。另配有相应的取芯套筒、扳手、铅盒等。 (5)动力和传动机构:主要由直流电机(4)、调速器(12)、齿轮箱组成。另配电瓶和充电器。当电机工作时,通过齿轮箱的齿轮将动力传给取芯机构,升降轴旋转,取芯头进入旋切工作状态。 (6)电动取土器主要技术参数为: 工作电压DC24V (36Ah); 转速5070r/min,无级调速; 整机质量约35kg。6222 天平:称量1 000g,感量1.0g(用于取芯头内径为10cm样品的称量);称量1000g,感量0.1g(用于取芯头内径小于7cm样品的称量)。6223 其它:修土

40、刀、钢丝锯及测定含水量的设备等。623 试验步骤6231 装上所需规格的取芯头。在施工现场,取芯前,选择一块平整的路段,将四只行走轮打起,四根定位销钉采用人工加压的方法,压入路基土层中。松开锁紧手柄,旋动升降手轮,使取芯头刚好与土层接触,锁紧手柄。筒的注水开关,从环套上方将水缓缓注入,至刚满不外溢为止。记录储水筒水位高度,计算座板部分的体积。在保持座板原固定状态下,将薄膜盛装的水排至对该试验不产生影响的场所,然后将薄膜揭离底板。 6. 4. 3. 4 在轮廓线内下挖至要求深度,将落于坑内的试样装入盛土容器内,并测定含水量。 6. 4. 3. 5 用挖掘工具沿座板上的孔挖试坑,为了使坑壁与塑料薄

41、膜易于紧贴,对坑壁需加以整修。 将塑料薄膜沿坑底、坑壁紧密相贴地铺好。 在往薄膜形成的袋内注水时,牵住薄膜的某一部位,一边拉、松,一边注水,以使薄膜与坑壁间的空气得以排出,从而提高薄膜与坑壁的密贴程度。 6. 4. 3. 6 记录储水筒内初始水位高度,拧开储水筒的注水开关,将水缓缓注入塑料薄膜中。当水面接近环套的上边缘时,将水流调小,直至水面与环套上边缘齐平时关闭注水管,持续35min,记录储水筒内水位高度。64. 4 结果整理 6. 4. 4. 1 细粒与石料应分开测定含水量,按下式求出整体的含水量: Pf十C (1一A) (6. 4. 4-1) 式中: 细粒土部分的含水量,; C 石料部分的含水量,; Pf 细粒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行业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