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留住寄宿生的心.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9907903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留住寄宿生的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如何留住寄宿生的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留住寄宿生的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留住寄宿生的心.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何留住寄宿生的心 【内容摘要】为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出现了农村寄宿制学校,是教育改革后的新生事物,也是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产生,既解决了农村学生上学不方便的难题,又有利于集中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这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寄宿生。他们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和亲人,他们的独立能力足够应付这样背井离乡的生活吗?同时,他们又几乎都是从贫困偏远的农村和山区来到乡镇级的学校,这些孩子能够适应这样的环境以及变化吗?如何能留住这些孩子们的心,并引导这些孩子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生活经验,结合寄宿制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边尝试边总结,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

2、也呼吁社会各界对寄宿生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关注。【关键词】 寄宿制学校;寄宿生;心一、我校的现状和寄宿生的特点(一)寄宿学校现状近年来,随着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婴儿出生率持续降低,导致各农村小学规模越来越小,有的农村小学即使实行隔年招生也很难凑足一个教学班的人数。在此情况下,为更好地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岑溪市教育局加大了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越来越多的寄宿制小学的出现成了必然趋势。据教育部门调查统计的数字显示:目前,岑溪市小学生总数为10.87万,其中小学寄宿生1.7万,占在校生总数的17%;全市六年级

3、在校学生为1.86万人,寄宿率达75%。就我校岑溪市筋竹中心小学而言,从2009年9月开始,全镇五六年级实行集中镇中心校寄宿办学,是寄宿制办学的示范性学校,也是桂东南最大的乡镇级小学。目前全校有学生2662人,其中寄宿生1498人,接近总人数的56% 。寄宿生中年龄最低的9岁,最大的14岁,超过80%是来自偏远山区的学生,一般离校在510公里。寄宿生都来自相对偏远的村点,最远的大王、横山、马芹、石芹等山区学生回家一次甚至要花上几个小时。一般寄宿生每周只能回家一次(星期五下午回家,星期日下午回校),学校里接触到的只有老师和同学,很少受到亲情的呵护。(二)寄宿生的特点这些学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子弟,

4、他们思想单纯善良,能吃苦耐劳,;但是因地域和家庭条件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接受学前教育的年限普遍较短,因而各方面的素质比起走读生明显落后。他们中为数不少的学生在校期间暴露出了许多不良行为:有的举止不雅,满口脏话,行为粗鲁,卫生习惯差,经常随地吐痰,随处乱扔垃圾;有的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常与别人发生冲突;有的懒、馋、贪,有小偷小摸的恶习;有的就寝以后卧谈、看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吃东西;有的晚上偷偷溜出去上网、打游戏机;有的产生厌学思想,成绩下降,甚至有旷课行为。在高年级的学生中还有拉帮结伙做坏事,欺负弱小,甚至以借钱为名敲诈或者以老大自居收保护费等违法现象。1、自卑心理。大多数寄宿生由于从小来自

5、在农村甚至是贫困的山区长大,一个人离开家庭和亲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而且是相对发达的乡镇级的中心小学,面对从小生长在乡镇一级的学生,很容易产生一种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如人,行为上也表现为孤独、羞怯。2、自我放弃。由于寄宿生是从农村来到乡镇的中心小学读书,很多情况和条件都会有比较大的变化。学校大了,学校的人数多了,优秀学生的人数也多了。于是乎,对比之下原来最好的学生不再算是最好了,原来差的更差了。自然而然学生心理就会有一种己不如人的挫败感和自卑。很多学生就会用自我放弃来给自己解脱。反正我是来自农村,反正我比不上镇上的孩子,反正都学不好,这是一些对自己学习与期望出现差距时比较多的想法。这种情绪和心理

6、如果处理不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继续学习的信心和情绪。3、消极的自我暗示。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如果经常产生“我难以应付”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会抑制自信心、增强心理负担,束缚自己的手脚,从而因能力不能正常发挥而导致失败。这种结果又成为一种反馈,印证了自己的无能,这样的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就使学生的心理蒙上了自卑的阴影。4、容易自责。一般这些从农村来的孩子都很懂事,很勤奋。但是在他们身上总能感觉到他们的思想包袱远比其他同龄人要重。一旦考试成绩不好或者读书读不懂,他们就会很容易急,甚至会哭,会觉得对不起父母和亲人,会不停的自责和不安。这很大程度是由于心理负担太重了。(二)家庭因素1、家庭情况和家庭条件

7、的影响。由于寄宿生都来自贫困山区,家庭贫困、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单亲家庭、母亲是外地人等等对寄宿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孩子易出现情感情绪异常,如忧郁、胆怯、孤僻、优柔寡断、冷漠,有的孩子会出现心理早熟,感情脆弱,不容易沟通等等。所有这些心态都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即便是父母都在家的很多家庭,由于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意识到父母亲情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父母与子女之间缺少情感交流也是普遍存在。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正如学校教育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一样,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外,还是需要一些恰当的方法来给孩子进行教育和教导的。但是由于寄宿生的家长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教育

8、思想简单,平时(周末回家)一般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一旦孩子有学习上的问题,他们的态度粗暴。轻则谩骂,重责打、罚。这往往会使结果适得其反。严重时甚至会使孩子的身心受到伤害。3、家庭对孩子关心不够。寄宿生们的监护人一般不怎么顾及孩子的学习情况。他们的家庭经济相对比较困难,他们愁的是一家人的生计,孩子有吃、有穿就不错了,哪儿还会想到他的学习?当然,更不会顾及他们的心理。有大部分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回家见到的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孩子看到别人的家长经常问这问那,而自己好像处于被遗忘的角落,怎能不自卑?有些监护人自己家庭不富裕,又没有多少文化,拿孩子也没有办法,无奈之下只能由着孩子的性子,久而久

9、之,孩子变得懒散,自控力也差了。 4、家庭期望过高。也有部分家长,虽然自己没有什么文化,生活过的也不是很好,但是他们认识到知识和教育的重要性,甚至把把自己这一辈人没有实现的愿望全寄托在儿子身上,希望儿子将来能有一份好工作出人头地,希望儿子能考出好成绩。可孩子偏是一个天性爱玩、好动的孩子。父母的高要求他达不到,父母便经常对他唠叨,星期天一回家听到的便是父母的唠叨声,这一切使孩子长期处于孤独之中、高压之下,心理负担过重,久而久之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三、解决办法留住寄宿生的心(一).老师要倾注无私的父母般的爱 孔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中国孔丘:论语宪问篇正是这种真诚无私的爱,使孔

10、子不仅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尊敬,而且师生亲密无间,并升华成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孩子远离家人,寄宿在校,绝大部分时间与老师相处,老师不单纯是传道授业解惑了。老师就是他们的父母,就是他们最亲近、最可信赖的人。老师是他们的心灵的寄托,老师是他们语言的倾听者,老师是他们的领路人,老师还是那个遇到困难给他们排忧解难的人。对留守儿童,应多与他们交流,说说话,谈谈心,聊聊家常,孩子出现了情绪波动,有了过分淘气行为时,老师的爱就是抚慰他们最好的良药。西方哲人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随着小学生寄宿现象越来越普遍,为人师者,应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诚心去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用无私的爱照亮

11、每一个孩子心灵的角落。在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已亲眼目睹、亲身体验到这种“爱”所带来的巨大驱动力。记得2009年9月,全镇开始寄宿办学,原来1000多人的学校,五六年级集中镇中心校办学,一下子增到了3000多人,这是前所未有的。那时寄宿制度还没完善,全校只有一个生活老师,学生的事无小事,作为一名寄宿生的班主任就必须付出全天候的努力,要勇于承担一部分亲情责任。个别体质弱的同学,偶尔发烧感冒了,老师们不管三更半夜都会及时带他们上卫生院治疗,为他们代付医药费,与学生家长联系,照顾学生恢复健康。特别是流感季节到来,有时一天几个学生发烧,很多家长因为路远不能赶来,老师就如他们的亲生父母,语文数学老师只

12、能是一个上课,一个是陪学生输液,即使三更半夜,天寒地冻也毫无怨言。为学生盖被,叫学生夜尿,为学生垫钱,帮学生管好财务等此类小事不胜枚举。让寄宿生体味到父母般的关爱,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是寄宿生班主任的责任更是荣耀!既然教师是那么无私的爱着学生,孩子的心能不想着老师?(二)、创造家的氛围1、寄宿生来自各地,他们都背井离乡,组成一个新的家。要告诉他们能相聚是一种缘分,老师就如父母,同学就是兄弟姐妹,既然是一家人就要和谐相处,互相爱护帮助。经常开展“我爱我家”等一系列主题班会,培养他们的爱心,增强他们的团结意识,团队的精神。在学习上,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比如,同学生病了,帮着找医生,买药,或帮小

13、同学打水洗脸、梳头、理床铺,或帮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解疑等等,做到谁有困难,都有人帮,同学间有什么矛盾学会自己调解,相互忍让,相互容忍,不以大欺小,以强欺弱,把学校、班级当作自己的家,促进学生个性良性发展,班级和谐发展,使学生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2、让学生当家的小主人,把寄宿生的管理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比如在学生寝室的管理中,我根据职能的需要,分别设置了“环保卫士”、“节能卫士”、“生活卫士”、“纪律卫士”,让学生轮流做小管理能手,采取每周一评议,对做得好的学生采取鼓励,推荐到学校的学生会,是学生的管理才能得到了展现。(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乐得其所,不再恋家寄宿生2

14、4小时都在学校,课余时间难免枯燥无味,难免会想家。学校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积极开展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1、学校安排专业老师课余组织学生成立兴趣小组。比如:篮球、乒乓球、绘画、跳舞、唱歌、象棋等,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鼓励有兴趣有爱好的学生参与其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增进友谊。每逢节假日,学校组织寄宿生举行文艺汇演、朗诵比赛、绘画书法比赛等文娱活动,让学生感受集体生活的和谐和快乐。2、娱乐设施的健全。学校有三个篮球场,三个气排球场,十五张乒乓球台等;绿树成荫的校道边,设有荡秋天,跷跷板等健身器材;学校还给每班配置羽毛球,乒乓球,绳子,篮球等体育用品,这

15、些特色活动,充实了他们的生活,自然减少了他们想亲人的情丝,把学校真正当成自己的新家。3、另一方面,我们最大限度地调动学校资源,每班都安装有可以上网的电脑和电子白板屏幕,每个班也安装闭路电视,到了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候,孩子们可以选择收看自己喜欢的频道。5-6年级各班的电视由学生掌控,看他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必要时组织学生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和纪录片,培养学拓宽他们的视野,使他们了解国家大事,关注国家大事,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4、在阅览室中获得知识和成长。莎士比亚把书称为“全世界的营养品”,歌德则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每一本书,都会在你眼前展开一幅画卷,一个世界,一种生活,一段

16、历史。(1)学校图书阅览室全天向学生开放,每个学生都办有借书证,他们在闲暇时间可以借读、浏览。(2)学校的图书室有各种各样的报纸杂志,以及童话、小说,能满足各类学生的需要。(3)各班成立图书角,里面也有各种各样的书籍,满足了学生阅读的需要。学校的课余生活如此的丰富多彩,学生的心还会想家吗?还会想着出外面玩吗? (四)、办好爱心小屋(心理咨询室),让学生有倾诉的地方。1、寄宿生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心理的不适应,寄宿生由于离开了家庭,离开了亲人,很容易产生一种自卑感,孤独感。当他们独自面对问题时,经常产生难以应付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会抑制自信心、增强心理负担,束缚自己的手脚。所以必须建立好爱心小屋

17、,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让学生有倾诉地地方,有倾诉的对象,并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寄宿生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 、教给孩子自我发泄自我安慰自我调节的方法 遇到烦恼时,难免会产生不良的情绪,可以教给学生一些不影响别人的活动进行情绪的发泄,如去操场玩一玩,田径场跑上几圈,如果条件不具备,就到无人的空旷的地方大喊大叫。另外,还应告诉他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要多往好处想,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烦恼,始终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情绪。告诉学生要学会倾诉,把

18、不愉快的事情说出来,让同伴和大人帮忙想办法解决。 (五)、加强与父母的联系和沟通父母是他们最亲近的人,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难免会牵挂,所以要留住他们的心必须要加强对父母的联系。一方面,学校向寄宿生的家长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每个小办公室都开通有包月的电话,必要时可以让孩子打免费的“亲情电话”,孩子能经常听到爸爸妈妈的声音,他们会觉得父母虽远犹近。父母亲切的话语、殷殷的叮咛都会像股暖流扫除孩子们心中的不安,使他们心灵得到最好的慰藉。 另一方面,不定时播放一些有关农民辛苦劳作的录像和资料给孩子们看,让他们对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记忆犹新,看到在外的农民工的实况,让孩子们知道父母再最苦最累,即使随便吃一点,勉强凑合着住,过着艰苦的生活,是为了让家里生活好一点,让孩子上一个好点的学校,能够有更好的未来。再告诉他们正是爸爸妈妈在各行各业中辛勤的劳动的不容易,有了这些认识,孩子们才不会辜负父母的厚爱,将这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把心放在学校,放在学习上! 总之,对于寄宿生的问题上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需要我们的认真地耕耘,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做了,寄宿生才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只有我们老师用心去做了,农村寄宿制办学的的步伐就会迈的更加的坚实!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