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2 荒漠化的防治(共38张PPT).pptx

上传人:黄****学 文档编号:2990680 上传时间:2020-06-17 格式:PPTX 页数:38 大小:10.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2 荒漠化的防治(共38张PP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2 荒漠化的防治(共38张PP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2 荒漠化的防治(共38张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2 荒漠化的防治(共38张PPT).pptx(3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二,三,荒漠化的防治,荒漠化现象,西北地区荒漠化原因,防治措施,一、荒漠化,1.形成过程,植被无法正常生长,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水土流失,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的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般的景观,土地缺少水分和养分,2.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一、荒漠化,3.类型,中国(大陆)荒漠化问题区域分布示意图,荒漠化成为全球最严重生态问题之一,一,二,三,荒漠化的防治,荒漠化现象,西北地区荒漠化原因,防治措施,自然界线: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b.行政范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c.气候区:

2、非季风区(年降水量4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1.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二、西北地区荒漠化,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1)地形,二、西北地区荒漠化,(2)气候,干旱,(1)干旱的气候,主要原因,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两季,植被稀少,平地多沙质沉积物(物质疏松),3、荒漠化的自然原因,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戈壁与沙漠,二、西北地区荒漠化原因,(2)气候异常,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多雨年,持续干旱,抑制风沙活动,加剧荒漠化进程,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另一主要自然因素。,3、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二、西北地区荒漠化原因,?,二、西北地区荒漠化原因,(1)根本原因

3、:,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b.人类的活动不当,4、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二、西北地区荒漠化原因,32.7%过度樵采,30.1%过度放牧,26.9%过度农垦,9.6%水资源利用不当,0.7%工程施工,1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形成的自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B气候干旱,地表水丰富,河流发育良好C大风日数多,地表沙质沉积物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D这里的高山地区冰川作用显著,河流的侵蚀作用强烈,练一练,2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年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A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B鼠害猖獗C草场的季节变化D草场载畜

4、量可继续增加,练一练,一,二,三,荒漠化的防治,荒漠化现象,西北地区荒漠化原因,防治措施,预防,扭转,恢复,a.合理利用水资源,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推广节水农业农作区(绿洲内部),a.合理利用水资源,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减少水井的数量牧区草原,2.6井的密度及其分布对牧场的影响,a.合理利用水资源,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体系,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水分条件较好,有一定植被生长的沙漠,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体系,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水分条件较好,有一定植被生长的沙漠,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体系,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保护农田,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体系,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缺乏水源地区-沙障工程,c.调节农、林、牧地之间的用地关系,e.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f.控制人口增长,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THANKYOU!,愛地球,如愛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