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探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9904149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探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探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探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探究毕业论文.doc(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毕业论文论文题目_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探究 _ _试点单位 _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_学生姓名 _ _ 学号 _ _行政管理_专业 _ _ 届(秋)_专科_ 指导老师姓名 _ _ 专业技术职称 _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印制目 录内容摘要关键词一、 电子政务的发展1(一) 电子政务简介和界定.1(二)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概述.2(三)我国电子政务取得的进展.2二、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问题3(一)对电子政务缺乏理性认识.4(二)电子政务的信息共享问题.4(三)电子政务“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普遍存在.5(四)电子政务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5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建设对策和建议5(一)建设好电子政务的意义.

2、7(二)转换观念,强化电子政务的意识.8(三)稳扎稳打,扎实推进统一的电子政务系统.9(四)整合、开放、开发政府信息资源共享.9参考文献9摘要浅谈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研究、发展问题以及一些对策。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目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电子政务发展趋势非常迫切。实现电子政务系统化,规模化对我国政府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有着重要作用。使我国政府成为一个对百姓“透明的政府,廉洁的政府,服务型的政府”。关键词 电子政务 发展 统一4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探究 一、电子政务的发展 电子政务是一项庞

3、大的系统工程,一个政府部门无论是从工作职能上,还是人员编制、管理体制、运作机制上都不可能养一支专门的队伍来进行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和维护。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行电子政务建设。对于公务员,通过相应的培训提高其计算机应用水平,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实现无纸化办公和网上互动式操作就行了。而大量的技术开发、网络维护等工作则应通过招标等方式,外包给专业化的IT公司去做。只有这样,才能经济、高效地把电子政务开展起来。电子政务的市场化是目前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一) 电子政务简介和界定 电子政务: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

4、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所谓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自20世纪90年代电子政务产生以来,关于电子政务的定义有很多,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将电子政务定义为,政府将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手段

5、的密集性和战略性应用组织公共管理的方式,旨在提高效率、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改善财政约束、改进公共政策的质量和决策的科学性,建立良好的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社区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赢得广泛的社会参与度。世界银行则认为电子政府主要关注的是政府机构使用信息技术(比如万维网、互联网和移动计算),赋予政府部门以独特的能力,转变其与公民、企业、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这些技术可以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向公民提供更加有效的政府服务、改进政府与企业和产业界的关系、通过利用信息更好地履行公民权,以及增加政府管理效能。因此而产生的收益可以减少腐败、提供透明度、促进政府服务更加便利化、增加政府收益或

6、减少政府运行成本。相对于传统行政方式,电子政务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行政方式的电子化,即行政方式的无纸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行政法律关系的虚拟化等。 (二)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概述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办公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同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7、个方面。 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西方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 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则是在中央政府的“推动”和需求的“拉动”下从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开始的。 3.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更具多样性。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特别是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进行彻底的改变,这些变化,必然影响到政府政务的活动,因此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

8、促进政务活动的变革。(三)我国电子政务取得的进展 回顾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中国政府信息化大致经历了单机应用阶段的“办公自动化”、“政府上网”及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和现阶段“应用主导”三大发展阶段;分析了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电子政务能力取得长足进步,电子政务能力、应用及其实际绩效之间存在矛盾,电子政务出现了2006 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等新的政策导向;通过翔实的调查数据分析,展望了下一步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电子政务进入阶段转换期,并提出了我国电子政务的阶段定位、未来走向和推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关键环节与政策建议。仔细比较此前我国政府信息化的实践,对比研究

9、进入2 1 世纪后我国电子政务领域的变化和国家相关方针政策的发展,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以下变化:第一,电子政务在国家全局部署中的作用明显上升。首先,信息化在国家整个宏观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新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后作出一系列新决策,带来一些新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作为信息化的重要领域和由政府主抓的信息化工程,政府非常希望电子政务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起到率先垂范和积极推进的作用。第二,调整和加强了全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体系。国家电子政务建设领导体系调整后的新格局是,包括电子政务在内的整个信息化工作由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决策和领导,电子政务建设协调小组负责研究和协调中央级网络建

10、设中的重大问题,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负责制定电子政务总体规划,同时也负有协调、指导和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职责。第三,在保证电子政务其他功能的同时,开始强调其公共服务功能。我国电子政务的起点是办公自动化,2 0 0 0 年曾提出政务信息化的目的是“为宏观管理、科学决策服务”而后提出要筹建政府公众信息网站、再到提出要“进一步规范外网建设,积极推进网上为民办事”和部署应用示范试点,直至指导意见从“三个代表”的高度,把电子政务建设同增强政府工作的民主性、改善和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结合起来,并明确把“积极推进公共服务”作为“十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8 大任务之一。第四,强调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务改革相结合

11、。指导意见要求,电子政务建设必须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电子政务建设不是把政府原有业务简单上网,相反它离不开行政改革,离不开政务流程的规范和优化。考虑到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策略上明确“十五”期间要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十五”的重点是建好统一的网络平台,建立标准,健全法制,建设和整合关系全局的业务系统。第五,调整了国务院办公厅过去关于电子政务“三网一库”的提法,改成建设“内网外网平台、1 2 个业务系统、4 个基础数据库”的规划框架。总之,我国电子政务此前的发展,就总体来看,更多地还是表现在政府信息化能力的建设上。随着政府信息化能力的长足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随即开始进入

12、了一个以“应用主导”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二、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一)对电子政务缺乏理性认识一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把工作与电子政务割裂开来,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方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或者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出电子政务应有的作用;二是简单的把电子政务等同于电子事物,以为把政府的一些政策、法规和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和网络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三是部分政府公务员担心发展电子政务会对自身的既得利益构成威胁,对电子政务有抵触、消极的情绪。 对电子

13、政务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电子政务是完全不同于现行管理模式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建立要求人们改变现行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对于究竟为什么要建设电子政务,应该怎样发展中国的电子政务,目前不同集团和利益阶层对它的认识差异很大,没有形成共识,认识上的不同意和利益上的冲突给电子政务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摩擦和阻力。(二) 电子政务的信息共享问题 电子政务从管理到服务职能的转变都是大势所趋。“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 在发展电子政务的初期,韩国也遇到过类似问题。将跨部门协作的电子政府连接,整合为一个单一的

14、大政府模式,同时使部门间的信息得到最大化共享,消减重复采集的负担。这个过程曾经花费了韩国巨大的精力。 政府信息管理工作必须以专门化、制度化作为保障,而当前从行政领导到工作人员都把信息工作当作一种副业,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多数部门内部没有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也没有专人负责信息管理工作,对信息的采集、审核、发布等没有一定的标准,使得作为政府管理信息化核心的各个部门内部信息库五花八门,信息极不完整,也极不规范。 比如:一个企业在工商局那里被吊销执照,可是发票还在使用,税务机关察觉不到,可能在税务部门吊销税务登记,工商部门的执照还在继续使用。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整合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各部门。所以各个政府,

15、各个部门的信息共享至关重要。 (三)电子政务“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普遍存在 长期以来,由于信息化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在企业和政府部门中普遍存在着“重硬轻软,重网络轻数据,重建设轻使用”的认识误区。他们在设备选型和网络构筑上肯下工夫,肯花大钱,有的成为了追新族,致使网络设备换了一批又一批而照成了非常大的浪费,却没有用心去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设和使用不同步的问题长期存在而得不到解决。 (四)电子政务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电子政务建设中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安全问题,安全问题一定程度上左右着电子政务系统的健康发展。 目前,在网络安全问题上还存在不少认知盲区和制约因素。网络是新生事物,许多人一接触

16、就忙着用于学习、工作和娱乐等,对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无暇顾及,安全意识相当淡薄,对网络信息不安全的事实认识不足。与此同时,网络经营者注重的是网络效应,对安全领域的投入和管理远远不能满足安全防范的要求。总体上看,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处于被动的封堵漏洞状态,没有形成主动防范、积极应对的全民意识,更无法从根本上提高网络监测、防护、响应、恢复和抗击能力。近年来,国家和各级职能部门在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已做了大量努力,但就范围、影响和效果来讲,迄今所采取的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护措施和有关计划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被动局面,整个信息安全系统在迅速反应、快速行动和预警防范等主要方面,缺少方向感、敏感度和

17、应对能力。 电子政务系统是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政府机关的公文往来,资料存储、服务提供都以电子化的形式来实现,在提高办公效率、扩大政府服务内容的同时,也为某些居心不良者提供了通过技术手段窃取重要信息的可能,如果信息安全失去保障,其后果不堪设想。互联网是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的全球性网络,因此,电子政务建设中的网络安全问题必须提高重视。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建设对策和建议 (一)建设好电子政务的意义 推进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措施,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迫切要求,已被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

18、发展中国家,都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把推进信息化建设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并将其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我国政府也确立了:“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国家战略。 电子政务的实施强化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性。现代行政是一种服务型行政,而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并不是自身的单向性活动,他需要在与社会和公众的互动过程中实现。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政府的开放性,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足不出户地接受政府的“一站式、全天候”的服务,并对政务活动实施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更有利于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建立电子政府,实施好电子

19、政务,为行政管理导入了全新的理念,将有利于政府形象和信誉。 发展电子政务,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从而加强公众对政府的了解和监督力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增强公众对行政决策的信任度;有利于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为公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增加公众对行政行为的满意度;有利于行政信息资源共享,及时、快捷、权威地发布信息;有利于提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政府的全面建设。 推行电子政务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形势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特别是大国都在积极发展电子政务,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效率,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我们要在经济全球

20、化中趋利避害,加快自己的发展,也必须顺应这一趋势,加快推行电子政务。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协议中,绝大部分与政府的立法、决策、执法等活动密切相关,并要求成员国政府按照市场经济规则管理经济,做到决策和执行透明化,管理规范化、法制化。这些都必须依靠电子政务来实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是对企业的约束和规范,更重要的是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权利和义务,在国际社会树立良好形象,必须加快推进电子政务系统的发展。 (二)转换观念,强化电子政务的意识 电子政务建设的本源和宗旨就是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行政服务,电子政务建设与每一个公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相关机构

21、应加大对电子政务宣传的力度,尤其应通过大众媒体宣传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组织变革所为大家带来的利益,争取民众对这项持久事业的支持和参与。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只有从广大民众最为关心的政府公共服务的角度出发,有选择地把政府对社会、公众服务的最主要业务率先实现信息化,才能真正体现电子政务的价值,并通过这样的应用,带动政府对社会监管以及政府内部的信息化。无论是电子政务实施主体的政府本身,还是电子政务的最终受益者国民,他们对电子政务所持的态度和观念,将直接影响电子政务事业的顺利推进。 因此,各级政府都应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宣传和普及,改变政府官员和大众对电子政务的观念和态度,以取得更广泛的支持和参与。 此

22、外,要实施真正的电子政务,观念上的革新远远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政府组织形式的再造和变革。那种认为“新技术可以即插即用,使政府效率马上提高”的说法是荒谬的。如果不改造旧的机构和体制,只是安装一些设备是不行的。没有政府机制的真正变革,电子政务的生命也不会长久。 因此,如何抓住电子政务的契机,推动我国政府机制进一步的深化改革,也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的事情。领导干部要适应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发展,就要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和趋势,掌握电子政务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提高推进电子政务工作的能力。但是,受我国社会经济与教育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影响,一些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和党政领导干部对电子政务

23、建设还缺乏应有的认识和基本的了解。因此,抓紧开展电子政务方面的干部培训,特别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是确保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和前提条件。彻底转变落后观念,增强积极性政府工作人员心理上并没认可电子公文,仍然习惯用传统的纸介质文件和现场办公,不能利用网络来真正实现“为民服务”,致使在一些政府部门,计算机成了打字机或游戏机,花巨资构建的网络系统也成了摆设,工作效率依旧不高,形式主义依旧盛行,衙门作风依旧膨胀。因此,电子政务培训首先就要全面更新政府工作人员传统落后的观念。电子政务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信息化时代政府组织及其运行的全面更新,组织扁平化、管理分权化、政治民主化和信息服

24、务化是这一目标的核心内容。因此,政府领导人要彻底改变传统政务模式下的管理思维,从战略上充分认识政府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到“观念上网”。 (三)稳扎稳打,扎实推进统一的电子政务系统 电子政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实施过程复杂,必须统筹规划和有制度的保障。当前中国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必须对电子政务进行全面规划,要明确的指导思想、标准和规范。当前各地的信息系统,很多是行政领导凭主观意愿盲目决策,有不同的网络公司依据各自变准开发的。所以各级政府要实施推进统一的电子政务系统。 系统之间必须统一标准、规范和兼容性,必须形成聚集,相互之间开放的,统一的信息资源系统。有效

25、的实施信息共享。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网站、地方政府各个部门网站之间要互相连接,要使我国的电子政务系统高效的,快捷的使用。 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最终建成一个高效快捷、功能完善、覆盖面广、便民利民、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提供整合政府职能、优化业务流程的一站式政务服务。 我觉得要想实现统一的电子政务系统,国家必须制定一套统一的标准。既有国家标准也有企业标准。各级政府建设电子政务系统的同时必须参考国家制定出的标准统一的进行,这样才能完善和快捷的使用电子政务系统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四)提高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安全 电子政务的安全目标是保护政务信息资源价值不受侵犯,保证信息资产的拥有

26、者面临最小的风险和获取最大的安全利益,使政务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应用服务和信息内容抵御威胁而具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和可控性的能力。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网络安全威胁的客观存在,信息网络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引发网络安全事故。要增强信息网络的防护能力、隐患发现能力、网络的应急反应能力和信息对抗能力。就政府层面来说,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应当尽快采纳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加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最有力手段,我国电子政务立法的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立法无统一规范、立法层次不高且结构不清晰,缺乏操作性的现状。应完善

27、我国信息安全的法规体系,加大对网络犯罪和信息犯罪的打击力度,对其进行严厉的惩处。二是提高信息保障技术。信息保障技术有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及应用安全。物理安全就是保证对物理设施的合法访问,避免人为破坏,并将自然灾难的影响降到最低。针对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最好的办法就是异地容灾。所以异地容灾,是将全部数据的拷贝保存在异地,一旦发生灾难能够将服务提供快速由本地转移到异地;应避免内网的违规操作:1、误用:操作失误造成的泄密或系统瘫痪;2、滥用,把涉密计算机拿回家上互联网。三是完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在不安全的互联网上构建安全的可信通道,建立一个功能齐备、全局协调的安全技术平台(包括应急响应、技术防范和

28、公共密钥基础设施等系统),与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相互支撑和配合。四是加强运行管理体系。改变原来职能不匹配、重叠、交叉和相互冲突等不合理状况,提高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效率。五是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基础研究和人才的培养。为了在高技术环境下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产业,应大力培养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建立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体系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产业,加大信息产业投入。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尤其是信息安全产品,减小对国外产品的依赖程度加强全民信息安全教育,提高警惕性。从小做起,从己做起,有效利用各种信息安全防护设备,保证个人的信息安全,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从而促进整个系统

29、的信息安全。参考文献1、 颜海 电子政务原理、建设与应用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年11月版2、 王长胜、许晓平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年版3、白新 电子政务管理与实务 科学出版社 2007年4月版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

30、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 “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 “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

31、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

32、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结论与建议: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实践不是单个人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会的活动。所以,实践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在社会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 本文来自文秘114 ,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

33、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了解国情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放眼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有所了解才行。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同学在实践中更好的认识国情,贴近社会,从而确定比较正确的人生前进方向。作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大学

34、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说不仅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融入社会,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活动,即人

35、类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如政治活动、社会改革实践、阶级斗争等。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践,使实践与认识相结合。大学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结合所学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既提高能力又服务社会,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二是志愿者服务,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专长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三是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贯穿于日常生活当中的社会实践形式,以小见大,以细微之处见长,是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长效机制。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很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各地和很多行业去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回校后进行认真的讨论总结,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来理解社会,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