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水力发电厂接地设计技术导则.DOC

上传人:fz****2 文档编号:2990309 上传时间:2020-06-17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8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8水力发电厂接地设计技术导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148水力发电厂接地设计技术导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8水力发电厂接地设计技术导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8水力发电厂接地设计技术导则.DOC(9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力 行 业 标 准P DLT5091一1999P水力发电厂接地设计技术导则Grounding design guide for hydro一power station主编部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文号:国经贸电力1999740号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北京前 言本标准是根据原能源部、水利部批复的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体系编写的,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标准。为了适应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和实际需要,使水力发电厂的接地设计有章可循,做好设计工作,原电力工业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组织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

2、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写了本标准,并与电力行业有关标准协调一致。实施本标准,有利于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新成果,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提高工程建设效益。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出。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参加单位:成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舒廉甫、覃利明、李定中。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负责解释。1 范 围101 本导则规定了水力发电厂接地设计的一般原则、步骤、方法,以及接地装置工频参数的测量。102 本导则适用于新建水力发电厂交流电气设备的接地和交流电网中用于安全自动装置的220V及

3、以下直流电气设备的接地。改建、扩建的水力发电厂亦可参照使用。12 引 用 标 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导则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DL548一94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运行管理规程DLT578一95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基本技术条件23 定 义本导则采用下列定义:301 接地体、自然接地体:埋人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体。兼作接地体用的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基础、金属管道和设备等,称为自然接地体。302 接地线:电力设备或杆塔的接地螺

4、栓与接地体或中性线连接用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线。303 接地装置(接地网):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和,称为接地装置(接地网)。3 04 接地系统:多个接地装置构成的总接地装置,称为接地系统。305 接地:电力设备、杆塔或过电压保护装置用接地线与接地体连接,称为接地。306 工作接地:在电力系统中,运行需要的接地(如中性点接地等),称为工作接地。307 保护接地:电力设备的金属外壳、钢筋混凝土杆和金属杆塔,由于绝缘损坏有可能带电,为防止这种电压危及人身安全而设的接地,称为保护接地。308 防雷接地:防雷保护装置为了泄放雷电荷而设的接地,称为防雷接地。309 集中接地装置:为加强对雷电流的散流作用,降

5、低对地电压而敷设的附加接地体。3010 接地电阻:接地体或自然接地体的对地电阻和接地线电阻的总和,称为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的数值等于接地装置对地电压与通过接地体流入地中电流的比值。按通过接地体流人地中冲击电流求得的接地电阻,称为冲击接地电阻;按通过3接地体流人地中工频电流求得的电阻,称为工频接地电阻。凡本导则未标明为冲击接地电阻的,都是指工频接地电阻。3011 接地装置对地电位:电力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其接地部分与大地零电位点之间的电位差,称为接地装置对地电位。3012 接触电位差:当接地短路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大地表面形成分布电位,在地面上离设备水平距离为0sm处与沿设备外壳、架构或

6、墙壁离地面的垂直距离1sm处两点间的电位差,称为接触电位差;接地网网孔中心对接地网接地体的最大电位差,称为最大接触电位差。3013 跨步电位差:当接地短路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地面上水平距离为05m的两点间的电位差,称为跨步电位差。接地网外的地面上水平距离05m处对接地网边缘接地体的电位差,称为最大跨步电位差。3014 转移电位:当接地短路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由一端与接地装置连接的金属导体传递的接地装置对地电位称为转移电位。3015 低压、高压:标称电压低于IkV的称为低压。标称电压为Ikv及以上的称为高压。3 016 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高压系统中,单相接地电流或同点两相接

7、地时入地电流大于500A的,称为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500A及以下的称为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3017 有效接地的中性点:变压器和发电机的中性点直接或经过小阻抗与接地装置连接的,称为有效接地的中性点。3018 不接地的中性点:中性点不与接地装置连接(即中性点不接地),或经过消弧线圈、电压互感器以及高电阻与接地装置连接的,称为不接地的中性点。3019 中性线:与低压系统电源中性点连接用来传输电能的导线。3020 保护线:低压系统中为防触电用来与设备金属外壳作电气连接的导线。43021 接中性线保护、接保护线保护、接地保护: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网中,电力设备外壳与中性线连接,称为接中性线保护;电

8、力设备外壳与保护线连接,称为接保护线保护;电力设备外壳不与中性线、保护线连接,而与独立的接地装置连接,称为接地保护。 54 接地设计一般程序和规定41接地设计一般程序411 调查电厂所在地的土壤特性及地质构造,实测接地装置区域的土壤电阻率和河水电阻率。也可由电测部门提供地层土壤电阻率分布资料。4 12 了解水工建筑物的布置、结构、钢筋配置情况,确定可利用作为接地装置的各种自然接地体。413 按设计水平年确定电网在非对称故障情况下最大人地电流值。对分期开发的电厂,确定初、终期地网的最大人地电流值。414 确定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以及允许的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值。415 进行接地装置设计并绘制接

9、地系统布置图(包括利用的自然接地体)。416 计算接地电阻。当接地装置不能符合规定电阻值时,应采用扩大接地网面积或引外接地、深埋接地等措施以降低接地电阻。如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应研究转移电位的隔离措施和校验反击电压。417 设计配电装置均压网并计算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当不满足允许值,增加均压带又有困难时,可采用加强分流或限制人身电流等措施。418 选择接地装置导体截面。419 绘制施工图纸。4110 检查接地装置是否按设计要求施工。接地线不得遗漏,连接应完好。4111 拟订接地装置接地电阻、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测量方案,参加接地电阻、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的测量。4112 根据实测结果校验

10、设计。当不满足时,应补充和完善接6地装置或增加有关防护措施。42 接地设计一般规定421 为保证交流电网正常运行和故障时的人身及设备安全,电气设备及设施宜接地或接中性线,并做到因地制宜,安全可靠,经济合理。422 不同用途和不同电压的电气设备,除另有规定者外,应使用一个总的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最小值的要求。423 接地装置应充分利用直接埋人水下和土壤中的各种自然接地体接地,并校验其热稳定。424 电站接地电阻当难以满足运行要求时,可根据技术经济比较,因地制宜地采用水下接地、引外接地、深埋接地等接地方式,并加以分流、均压和隔离等措施。对小面积接地网和集中接地装置可采用人工降阻的方式降低接

11、地电阻。4 25 接地设计应考虑土坡干燥或冻结等季节变化的影响,接地电阻在四季中均应符合本导则的要求。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可只考虑在雷季中土壤干燥状态的影响。4 26 初期发电时,应根据电网实际的短路电流和所形成的接地系统,校核初期发电时的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和转移电位。当上述参数不满足安全要求时,应采取临时措施,保证初期发电时期电站安全运行。427 工作接地及要求:1、有效接地系统中,自藕变压器和需要接地的电力变压器中性点、线路并联电抗器中性点、电压互感器、接地开关等设备应按照系统需要进行接地。2、不接地系统中,消弧线圈接地端、接地变压器接地端和绝缘监视电压互感器一次侧中性点需直接接地。3

12、、中性点有效接地的系统,应装设能迅速自动切除接地短路故障的保护装置。7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应装设能迅速反应接地故障的信号装置,也可装设延时自动切除故障的装置。428 保护接地及要求:1、电力设备下列金属部件,除另有规定者外,均应接地或接中性线(保护线)。1)电机、变压器、电抗器、电器、携带式及移动式用电器具等底座和外壳。2) SF6全封闭组合电器(GlS)与大电流封闭母线外壳以及电气设备箱、柜的金属外壳。3)电力设备传动装置。4)互感器的二次绕阻。5)配电、控制保护屏(柜、箱)及操作台等的金属框架。6)屋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架构和钢筋混凝土架构,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窗。7)交、直

13、流电力电缆桥架、接线盒、终端盒的外壳、电缆的屏蔽恺装外皮、穿线的钢管等。8)装有避雷线的电力线路杆塔。的在非沥青地面的居民区内,无避雷线非直接接地系统架空电力线路的金属杆塔和钢筋混凝土的杆塔。10)恺装控制电缆的外皮、非恺装或非金属护套电缆的1一2、根屏蔽芯线。2电力设备的下列金属部分,除另有规定者外,可不接地或不接中性线(保护线)。l)在木质、沥青等不良导电地面的干燥房间内,交流额定电压380V及以下、直流额定电压220V及以下的电力设备外壳。但当维护人员可能同时触及设备外壳和接地物体时除外。2)在干燥场所,交流额定电压127V及以下、直流额定电压11oV及以下的电力设备外壳,但爆炸危险场所

14、除外。83)安装在配电屏、控制屏和配电装置上的电气测量仪表、继电器和其他低压电器等的外壳,以及当发生绝缘损坏时,在支持物上不会引起危险电压的绝缘子金属底座等。4)安装在已接地的金属架构上的设备(应保证电气接触良好),如套管等。5)标称电压220V及以下的蓄电池室内的支架。6)已与接地的底座之间有可靠电气接触的电动机和电器的外壳。3、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系统中,电力设备的外壳和机座宜采用接地或接中性线(或保护线)保护。对于用电设备较少、分散,且又无接地线的地方,宜采用接中性线保护。而接中性线保护确有困难,而土壤电阻率较低时,可采用直接埋设接地体进行接地保护。当低压电力设备的机座或金属外壳与

15、接地网可靠连接后,允许不按接中性线保护的要求作短路验算。由同一台发电机、变压器或同一段母线供电的低压线路,不宜采用接中性线、接地两种保护方式。在低压电力系统中,全部采用接地保护时,应装设能自动切除接地故障的继电保护装置。429 防雷接地及要求:1、所有设有避雷针、避雷线的构架,微波塔均应设置集中接地装置。2、避雷器宜设置集中接地,其接地线应以最短的距离与地网相连。3、独立避雷针(线)应设独立的集中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宜超过10。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当要求作到规定的l确有困难时,允许采用较高的数值,并应将该装置与主接地网连接,但从避雷针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到35kV及以下电气设备与主接地网的地

16、下连接点,沿接地体的长度不得小于15m。避雷针9(线)到被保护设施的空气中距离和地中距离还应符合防止避雷针(线)对被保护设备反击的要求。4、独立避雷针(线)不应设在人经常通行的地方。避雷针(线)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人口等的距离不宜小于3m,否则应采取均压措施,铺设砾石或沥青地面。1O5 接 地 电 阻51 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的接地电阻511 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的水电厂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宜符合(5 11)式要求:512 (5 11)式中计算用流经接地装置的人地短路电流,采用在接地装置内、外短路时,经接地装置流人地中的最大周期分量起始值。该电流应按电厂全部投产后510年发展后的系统最大运行方式确定

17、,并应考虑电网中各接地中性点间的短路电流分配,以及接地避雷线中分走的接地短路电流。5、13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当接地装置要求作到规定的接地电阻值在技术、经济上极不合理时,接地电阻值可以放宽(R=5),但应符合以下规定:1验算接地网的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施工完毕,一般应进行现场实测并绘制电位分布曲线。2考虑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的影响,当接地装置内电位升高时,发电厂内的6kV10kV阀型避雷器不应动作。3对可能将接地装置的高电位引向厂外,或将低电位引向厂内的设施,应采取隔离措施。52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的接地电阻521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的水电厂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以下要求。1高压与低压电

18、力设备共用的接地装置:11522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允许放宽接地电阻的限制,但不宜超过15。对于地网外的高压电力设备接地电阻不宜超过30。口并应校验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以满足安全要求。523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力网中,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按(521一1)式、(5 21一2)式计算时,计算用的接地故障电流应采用下列数值。1对装有消弧线圈的发电厂或电力设备的接地装置,计算电流等于接在同一接地装置中同一电力网各消弧线圈额定电流总和的1 25倍。2对不装消弧线圈的发电厂或电力设备的接地装置,计算电流等于电力网中断开最大一台消弧线圈时的最大残余电流值,但不得小于30A。524计算用的接地故障电流

19、,应按电厂全部投产后510年发展后的系统最大运行方式确定。525在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中,为保证迅速切除接地故障,应根据发电厂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验算继电保护装置的两相异点接地短路动作电流或熔断器熔体的熔断电流。接地短路电流不应小于继电保护装置换算到一次侧的动作电流的15倍,或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的4倍。当不符合要求时,可降低接地电阻或采取其他措施。12542 高压架空电力线路的接地装置宜采用放射形接地,放射形接地体每根的最大长度,应根据土壤电阻率确定如下:1353 低压系统的接地电阻531 低压电力设备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宜超过4。532 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网中,中性线应在电源处接地,以

20、免负荷切除时,造成不接地运行而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533 架空线路的干线和分支线的终端及沿线每公里处,中性线应重复接地。电缆和架空线在引人建筑物处,中性线应重复接地,或在屋内将中性线与配电屏、控制屏的接地装置相连。中性线的重复接地,应充分利用自然接地体。534 配电线路中性线每处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超过10。在电力设备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允许达到10的电力网中,每一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超过30,但重复接地不应少于3处。535 为了防止触电危险,在低压电力网中,严禁利用大地作相线或中性线。54杆塔的接地电阻541 厂内架空线路段每基杆塔的接地装置,在雷季干燥时,不连避雷线的工频接地电阻

21、,不宜超过表541所列的数值。543 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中,无避雷线的高压电力线路在居民区的钢筋混凝土杆宜接地,金属杆塔应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宜超过30。中性点直接接地低压电力系统中以及高低压共杆的电力系统中,钢筋混凝土杆的铁横担和金属杆,以及中性线应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宜超过5。钢筋混凝土杆中的钢筋不宜作接地引线使用。沥青路面上的高、低压线路的钢筋混凝土杆和金属杆塔,以及已有运行经验的地区,可不另设人工接地装置。钢筋混凝土杆的铁横担和金属杆塔,也可不与中性线连接。544 为防止雷电波从低压架空线路侵人建筑物,接户线的绝缘子铁脚宜接地,接地电阻不宜超过30。土壤电阻率在200及以下地区的铁横担钢筋

22、混凝土杆线路,由于连续多杆自然接地作用,可不另设人工接地装置。屋内有电力设备接地装置的建筑物,在人户处宜将绝缘子铁脚与该接地装置相连,而不另设接地装置。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30的地区,低压线被建筑物等屏蔽的地区,以及接户线距低压线路接地点不超过50m的地方,绝缘子的铁脚可不接地。146 降 低 接 地电 阻 的 措 施61 水 下 接 地611 水力发电厂可在水下敷设人工接地体来降低接地电阻,通常水下接地网可敷设在水库、上游围堰、施工导流隧洞、尾水渠、下游河道或附近的低电阻率的水源中,应注意布置在水库蓄水及引水系统最低水位以下区域。612 水下接地网不宜设在水流湍急处,以及含有腐蚀性物质的水域

23、。当必须在水流湍急处敷设水下接地网时,可采用打插筋锚固焊接或浇人混凝土表层内约50mm 100mm的方法固定。静水中的水下接地网可用大石压住。613 水下接地网应与原接地网保持足够的距离,以减少相互间的屏蔽影响,充分地利用其各自的散流作用。水下接地网与原接地网之间宜采用多根接地线连接。614 水下接地网可采用截面不小于40mmx4mm的扁钢或拟4的圆钢,焊接成外缘闭合的矩形网,网孔数目不宜多于16个。62 引 外 接 地621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当接地装置接地电阻难以满足要求,且附近有可设置人工接地装置的低土壤电阻率地区或水源,可采取引外接地措施降低接地电阻。622 为了减小接地引线的阻抗压

24、降,提高引外接地体的利用效果,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可采用增大引外导体截面,增加导体根数,或采用铜导体引线和电缆引线等措施。63 深 井 接 地631 当水电厂及其附近地区,地下深处土壤电阻率较低或有地15下水,而地表层土壤电阻率很高时,采用深井接地对减少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效果较为显著,可采用深井接地。632 深井接地体宜延伸至地下水位以下和地层中电阻率较低处,同时,其水平间距宜大于埋设深度,以减少相互屏蔽影响,提高各接地体的利用率。633 对冻土地区,深埋接地体可选择在融冰区。634 深埋接地体宜设置在地网以外地区或地网的边缘,不宜设置在边坡上。64 人 工 降 阻641 在不可能采用深井接地和

25、引外接地的地方,当地网面积不太大时,可根据现场情况和技术经济比较,因地制宜地采用人工降阻措施来降低接地电阻。人工降阻措施包括使用降阻剂和低电阻率材料置换。642 在接地体周围加人降阻剂,以扩大接地体尺寸和降低接地体与土壤的接触电阻,改善其传导性能。降阻剂一般有化学降阻剂和膨润土。人工降阻对于减小单个或集中接地体的工频接地电阻具有显著效果,对小面积地网也有一定效果。但对减小接地体冲击接地电阻的效果不如工频电阻显著。冲击电流越大,效果越差。故电极布置时,宜为辐射形的垂直接地体。643 对集中接地体宜采用置换材料的方法降低接地电阻。要因地制宜,就近取材。所用置换材料应是电阻率低、不易流失、性能稳定、

26、易于吸收和保持水分,且无明显腐蚀作用的,并应施工简单,经济合理。置换材料通常采用低电阻率的粘土。置换材料填人人工接地坑(沟)时,应分层捣紧。接地坑、沟的尺寸如图643一1和图643一2所示。644 人工降阻材料不宜呈酸性反应,最好是中性或弱碱性反应。氢离子浓度pH值应在712的范围内,接地体的腐蚀速度1617645 为了降低接地电阻,接地装置应尽量与线路的避雷线相连,但应有便于分开的连接点,以便测量接地电阻。如不允许避雷线直接和发电厂配电装置架构相连,接地网应在地下与避雷线的接地装置相连接,连接线埋在地中的长度不应小于15。187 接 地 电 阻 计 算71 工频接地电阻计算711 均匀土壤电

27、阻率的人工接地体的接地电阻按下列方法计算。1图711所示垂直接地体的接地电阻R可按(7 11一1)式计算:水平接地体的形状系数可采用表711一1所列数值。1920712 均匀土壤电阻率的人工接地体接地电阻按附录A方法计算。713 土壤电阻率后的接地电阻可按下列方法计算:1图643一1所示人工接地坑的接地电阻可按(7 13一1)式计算:714 型水电厂接地系统多为多重互联的接地网构成。各接地极间的距离愈大时,愈能充分地发挥各地网的接地效果;反之则应考虑各地网间的相互屏蔽影响。其接地电阻可按下列方法计算。1、接地电极间距较大的多重互连接地系统。各接地电极间的相互影响甚微,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计算可不

28、计及电极间的互相影响,将各接地电极电阻按并联计算。2对于地网相距很近,且联系十分紧密的接地系统,可将互3当接地网面积很大时,地网将不是等电位。计算接地网电阻时应考虑地网的有效利用率。计算公式如(7 14)式:21222372冲击接地电阻计算24721计算防雷接地装置所采用的土壤电阻率,应取雷季中最大可能的数值,一般按(7 21)式计算:258 均 压8.1 均 压 网 设 计81 1 高压配电装置应设置均压网。均压网的外缘应闭合,外缘各角应做成圆弧形,圆弧的半径不宜小于均压带间距的一半,接地网内应敷设水平均压带。埋设深度宜采用06m08m。8 1 2 均压网的设计应以网内的接触电位差作为设计的

29、安全标准。宜采用等网孔电位的不等间距布置,以节省钢材。268 13 对局部特别危险的区域,如接触电位差或跨步电位差超过了规定值,可采用局部增设水平均压带或铺设砾石、沥青等高电阻率的地面层。路面结构层的最小厚度和电阻率见表813一1和表5 13一2。814 接地网边缘经常有人出人的通道处,应根据情况铺设砾石、沥青路面或在地下装设两条不同埋深与接地网相连的“帽檐式”均压带。815 当采用等间距布置的方格网孔均压网时,边角网孔处接触电位差最大,宜采用辅助均压带沿地网对角线方向将边角网孔对角相连,使最大接触、跨步电位差降低。82 接触、跨步电位差允许值规定821 在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中,当电网发生单相

30、接地或同点两相接地故障时,产生的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不应超过下列数值:83 接触、跨步电位差计算831均压网布置有均压带等间距布置和不等间距布置两种,不等间距布置目的是使各网孔接触电位差相等。其均压带布置为地网边孔至中间孔逐渐增大,可按表831进行排列。2728293084接地装置电位计算841 在发生接地故障时,接地装置的电位可按(8 41)式计313232349 工频暂态电压反击及转移电位隔离91工颇暂态电压反击911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当接地电阻不满足(3 1J)式要求时,应验算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并考虑短路时电流非周期分量的影响,要求3kV10kV阀型避雷器不应动作。912 电

31、厂中所有3kV一okv系统阀型避雷器在暂态电压作用下不应动作,因而要求全厂地网工频接地电阻值为:92 转移电位隔离921 在接地短路故障时,由于与地网相连的低压中性线、通信35线路和金属管道、铁轨等导体将地网的高电位传递到厂外或将厂外零电位引进厂内,在设备绝缘体上产生高电位,以致危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因而应采取相应隔离措施。622 低压供电线路隔离措施1、向厂外供电的低压电力线路宜采用架空出线,电源中性线不在厂区内接地,改在用户处接地,以免将地网可能产生的高电位引到厂外用户处。供电线路中部在厂外应有重复接地,以免厂内变压器中性点失地。此外,还应注意低压故障的切除时间不宜太长,用户处接地装置的接

32、地电阻应满足要求,并且厂内供电变压器中性点绝缘水平应能耐受发电厂地网最大电压值,避免供电变压器中性点绝缘击穿。2、当采用电力电缆向接地网外供电时,除电源中性点在用户处接地外,最好使用全塑电缆。如采用恺装电缆宜将电缆外皮屏蔽层剥去50cml00cm,并穿人绝缘护套内。电缆的绝缘应能耐受地网的最大电压值。3、对由电厂供电的便携式设备和用具,在厂外作业时,通常将供电回路与电厂地网绝缘,中性点与设备外壳在工作现场接地,并尽量将该处最大接地短路电流限制在较低的数值,不致在地面产生危险的电位梯度。923 金属管道和铁轨1、金属管道与电厂接地系统最好是多点连接,以避免在厂区内发生危险。对引出接地网区域外的管

33、道,宜直接埋入地中引出。对埋在高土镶电阻率地区的金属管道和采用外露引出的金属管道,应在管道中接人一段绝缘管(绝缘长度视地网最大电位而定)或在法兰连接处(通常不少于3处)采取绝缘隔离措施。2、铁轨的隔离可在地网边缘外至少两处设置可拆接头和绝缘鱼尾板或采用沥青混凝土固定。两处间距离,视进厂列车长度确定。924 通信线路弓l外、引内时,接人隔离变压器是限制地网电位转移的有效方法。3610 特 殊 设 备 接 地101 GIS接 地1011 三相共筒式GIS三相导体被封闭在同一个金属外壳内,正常运行时外壳感应电流大约为零,对构架和基础不会产生发热问题。为了保证外壳可靠接地,该结构形式GlS应采取多点接

34、地方式。1012 离相式GIS宜采取多点接地方式。接地线布置在三相短接板处,使接地线在正常运行时,只流过不平衡电流。离相式Gls外壳感应电流约为80导体电流,其外漏磁很少,通常不会引起钢构发热。1013 外壳与支架之间的连接可采用绝缘体或直接相连,其连接方式的选择宜结合工程和制造厂的习惯。1、为了防止外壳感应电流经设备支架、结构钢筋构成回路,可将设备支架与外壳绝缘,以保证支承结构和接地装置不受短路时感应电流的影响。该绝缘通常所承受的电压较小,不需特殊要求。2当外壳与设备支架直接连接时,流过金属支撑架的电流通常小于单、相短路电流的30。应保证支架钢结构的机械特性。1014离相式GIS采用单点接地

35、时,接地点宜设在GIS各连续段的中部,设备支撑构架与外壳间绝缘(除利用设备支撑架接地外)。为了减小壳外漏磁,降低构架发热,在外壳连续段的端部和接地点处均应设置三相短接跨条。10 15 单点接地的GlS连续段不宜过长,正常运行时外壳上感应电压最大值不得超过50V的安全电压值。支撑架与外壳之间绝缘的耐堂电压不得小于2kV。连续段之间应设有绝缘法兰,绝缘法兰耐受电压不得小于2kV。1016 所有母线伸缩节间和有绝缘的法兰处(除外壳单点接地37所设绝缘法兰),应设有金属跨接线,离相式Gls的端部外壳问应设有三相短接跨条,中间应根据运行需要由制造厂适当设置一定的三相短接跨条。1017 为了避免GIS外壳

36、电流通过电缆金属单屏蔽外皮构成回路,所有单屏蔽电缆外皮应采用单点接地,并尽可能不在GlS端接地。1018 GIS应设置有专用的接地母线,所有外壳接地引线应直接接在接地母线上,不允许将数个接地点串联引到接地母线上,当间隔较多时,可设置两条接地母线。接地母线两端与接地网相连,当接地母线较长时,宜增设接地线与地网相连。1019 对单点接地方式,外壳接地引下线截面应按流过的最大单相短路电流选择;对多点接地方式,外壳接地引下线截面可按单相短路电流的70选择。接地母线及与地网连接线截面选择应按最大单相短路电流的70进行选择,上述接地引下线热稳定时间按25考虑。10110 混凝土基础中的结构钢筋可利用作为辅

37、助接地网,凡作为辅助接地网的钢筋的连接应采用焊接,并且在正常运行和短路故障下,均不得引起混凝土破坏。102 微波通信站接地1021 微波塔不宜设置在电厂控制室和开关站控制室附近。微波塔宜设置单独的接地装置。1022 微波站的接地电阻不应超过5,在土壤电阻率较低的有条件的地区不应超过In,高土攘电阻率地区不超过10n。接地体应围绕塔基作成闭合环形,尽量减小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1023 微波站接地网与电厂接地网采用弱连接,可用两根接地带与电厂主接地网相连,但应远离中控室和有控制电缆的电缆沟,以防冲击电压危害控制设备。机房接地网与微波塔的接地网间,至少应有2根接地带连接。1024 机房内应具有环

38、形接地母线。该环形接地母线应与地网; 32相连接。1025 同一机房内互相靠近的各种通信设备及设备外壳的接地线应就近与室内环形接地母线一点连接。1026 环形接地母线与室外闭合接地网,房顶均压带之间,至少应用4个对称布置的连接线相互连接,相邻连接线间的距离不宜超过18m1027 波导管(同轴电缆)的金属外皮,至少应在微波天线塔的上下两端与天线塔身金属结构连接。当波导管经由馈线桥引进机房时,应在进口处将波导管与接地体连接,并加设集中接地体。进人机房的波导管在机房内应直接就近与接地母线连接。室外馈线桥始端应与铁塔金属结构连接。1028 微波塔上的航空灯电源线,应采用金属外皮电缆或将导线穿人金属管道

39、中,金属外皮或金属管道至少应在上、下两端与塔身金属结构连接。该电缆进人机房前必须水平埋人地下,且埋地长度不应小于l0m。1029 室外电缆进人机房前要埋地或穿人金属管道中埋地进人,且长度不应小于l0m。10210 机房内通信电缆终端配线架应接地,其上的信号线应装有保安设施,如放电管、保安器等。电缆中凡未使用的线对,均应两端接地。10211 外来380v交流电源中性线在电源室内应与接地母线连接。10212 直流电源“十”极在电源侧和通信设备侧均应直接接地。“一”极对地之间,在电源侧和通信设备侧均应接压敏电阻。103计算机接地1031 电厂计算机接地应与电厂使用同一个接地装置,不宜设置独立接地装置

40、(厂家有特殊要求时除外),以避免雷击或电力系统单相接地短路时,电厂接地网与计算机独立接地网间产生危险电压给计算机及其元件带来危害。391032 计算机房内应沿墙一周设置接地母线1033 计算机工作(逻辑)接地应避免产生接地环流,消除噪声干扰和过电压干扰。1034 信号电缆屏蔽层的接地位置应考虑相应传感器和其他连接设备的接地点,避免出现两点接地,应尽可能在接收设备端接地。1035 为避免接地系统的电位干扰,未隔离开的直流回路(包括直流电源、逻辑回路、信号回路)中宜只设一个接地点,如有两点或多点接地时,其任意两接地点的电位差,在任何时候均不能大于设备允许的千扰电压,否则应在相邻接地点间增加专用的短

41、接线。1036 任一机柜内全部对外接口设备,当有隔离时,机框外壳、交流电源、直流回路和电缆屏蔽层的接地,应在该机柜内共一点接地。1037 远端(附属设备)元件的接地,如果是在远离主建筑物接地点处接到独立的接地网上时,在设备的连接上应使用调制解调器加以隔离。4011 移动式和携带式电力设备接地111 移动式电力设备接地1111 由固定式电源或由移动式发电设备供电的移动式机械的金属外壳或底座,应与电源的接地装置有可靠的金属连接。在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网中,可在移动式机械附近装设接地装置,以代替上述金属连接线。如附近有自然接地体应充分利用,其接地电阻应符合本导则52节的要求。如根据移动式机械的特殊情况

42、,按本导则的要求进行实施不可能或不合理时,可利用自动切断电源装置代替接地。1112 移动式电力设备和机械的接地应符合固定式电力设备接地的要求,但下列情况可不接地或接中性线。1移动式机械自用的发电设备直接放在机械的同一金属支架上,且不供给其他设备用电时。2不超过两台机械由专用的移动式发电设备供电,机械距移动式发电设备不超过sotn,且发电设备和机械的外壳之间有可靠的金属连接时。1113 移动式电力设备和机械的接地线截面,应符合本导则13章的规定。112 携带式电力设备接地1121 携带式用电设备应用专用芯线接地,此芯线严禁同时用来通过工作电流。严禁利用其他用电设备的中性线接地,中性线和接地线应分别与接地网相连接。携带式用电设备的接地芯线,应采用多股软铜线,其截面不应小于15mm,。1122 携带式用电设备的插座上应备有专用的接地触头。该触头应同时与接地线和中性线相连接,而且所用插销的结构应能避41免将导电触头误作接地触头使用。插座和插销的接地触头应在导电的触头接触之前连通,并应在导电的触头脱离之后才断开。金属外壳的插座,其接地触头和金属外壳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1123 携带式设备接地线的夹具应保证其与电力设备及接地体的连接处电气接触良好,并应符合短路电流作用下的热稳定和动稳定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行业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