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概述.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9887435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服概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汉服概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服概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服概述.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汉服 -服饰概述汉服“汉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这里的“汉” 是指汉朝的服装礼仪制度,即周礼仪礼礼记里的冠服体系,因为汉朝的礼仪制度由汉高祖的太常叔孙通依据夏商周三代礼仪制度所制定。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儒家神道设教的一部分。“乗殷之辂,服周之冕”是儒家治国思想的要义。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汉人对汉衣冠的认同也成为了民族意识的一部分。五胡乱华之时,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及各阶层

2、人民纷纷逃亡到南方,保留了中原文明的火种,而逐渐把江南开发成繁华富庶之地,这一事件史称“衣冠南渡”。宋朝郭靖不愿弃汉衣冠而自杀到了宋元明时期,异族明确地用“汉服”来指称汉人衣冠,如“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金国熙宗甚至“循汉俗,服汉衣冠,尽忘本国言语”。满清以此为鉴,实行“剃发易服”,对服汉衣冠、束发者治重罪。汉服遂亡。汉朝是中国最重要和杰出的王朝之一,也是中国历代王朝以中央集权的国家概念最早、最完备、最先进、最强大的王朝,汉人的称谓由此而来。在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汉域本土民族文化蓬勃发展,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和审美成就。

3、在经济,科技,文化上全面领先于世界的汉帝国为华夏儿女留下了永远的自豪。占据绝大多数的中国主体民族汉族就是以汉朝的名字命名的。客观上的汉族人的某些过渡历史阶段的穿着服饰例如汉化旗装、旗袍、马褂等绝对不可以被称作“汉服”,因为它们与真正的汉服没有正常的演变衔接过程。汉服本身虽然清朝剃发易服等统治政策下消失了,但因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部分元素一直没有灭绝,直到现代汉族人信仰的道教、佛教以及一些边远山民,还有国内许多少数民族都还保持着汉服的特征,现代社会的一些重要祭祀、纪念活动、民俗节日等仍能看到汉服的部分元素。21世纪以来,汉服运动尊崇古代汉族人一脉相承的服饰特征,传承汉服数千年文化基因,并在古代

4、考据汉服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复原了汉族传统服饰。汉服的影响十分深远,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n 一、汉服基本特点:交领、右衽,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结构上,汉服分为十个部分:领、襟、裾、袂、祛、袖、衿、衽、带、系。n 二、汉服单件可共分为七个大类:内衣、中衣、外衣、罩衫、配饰、 首服、足衣。n 三、汉服按功用可分为:礼服、常服、武术服饰、僧道服饰、表演服饰和衍生服饰。其中礼服又分大礼服和小礼服,表演服饰不全是真正的汉服,衍生服饰并非真正的汉服。 内衣指贴身穿的衣服,包括抹胸,袍腹等。在现代社会,汉服

5、内衣因其文化价值较小,并不作为体系的重点进行研究。特例:某些特殊的款式(如对襟襦裙),需要抹胸做为必要组成部分。n 中衣又称里衣,是汉服的衬衣,起搭配和衬托作用,如同西装中的衬衫。一般不可以外穿,可作为居家服和睡衣。着礼服时必穿中衣,常服也只有配合中衣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中衣一般为白色,也可以选用其他颜色。穿着时,领缘应比外衣稍高。中衣包括包括中衣、中裤、中裙和中单。n 外衣是指穿在中衣之外的汉服。外衣是汉服特点和汉服文化意义的最主要承载体,是汉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外衣按照穿着部位和长度分为长装、上装和下装。一长装长装按照剪裁方式可分为深衣和通裁。1. 深衣深衣是直筒式的长衫,因“被体深邃”而

6、得名。特点是分开剪裁,上下缝合,长度到脚面,两侧不开叉。深衣因为其丰富的文化意蕴,被视作汉服的重要代表。根据形制特点的不同,可分为曲裾、直裾和襕衫。(1) 曲裾曲裾深衣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款式。衣裾曲裁,绕襟。通常做礼服用。曲裾出现,与汉族衣冠最初没有连裆的罩裤有关,下摆有了这样几重保护就符合礼并合理得多,因此,曲裾深衣在未发明袴的先秦至汉代较为流行。开始男女均可穿着。男子曲裾的下摆比较宽大,以便于行走;而女子的则稍显紧窄,从出土的战国、汉代壁画和俑人来看,很多女子曲裾下摆都呈现出“喇叭花”的样式。慢慢地,男子曲裾越来越少,曲裾作为女子衣装保留的时间相对长一些。直到东汉末至魏晋,女子深衣式微,襦裙

7、始兴,曲裾深衣自然也几乎销声匿迹。后来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大行其道的女服则是襦裙。 (2)直裾 直裾衣裾直裁,有续衽和不续衽两种做法,续衽衣裾绕至身侧或身后。直裾袍可分为交领直裾袍、圆领直裾袍、直衿直裾袍。直裾袍通常只作为一种常服,而非礼服。 (3)朱子深衣 朱子深衣是汉服中深衣的一种,为礼服,多用于 祭祀等场合。根据朱熹的朱子家礼记载考证的 衣,是直裾深衣的一种。直领(没有续衽,类似 对襟)而穿为交领,裳幅皆梯形。(4)襕衫 深衣的一种特殊形式。为恪守深衣制,下摆只到膝盖,再续接布料至脚背,又加衣缘,以象征上衣下裳缝合一体的深衣。其两侧不开叉。始现于唐,兴于宋明,为男子长衫,多为学子穿着。2.

8、 通裁指按照通裁制做出来的汉服。其特点是上下通裁。根据形制的不同,可分为圆领袍衫、直裰、直身、道袍。 (1)圆领袍衫又名盘领袍,顾名思义领子盘于脖下,为圆形。圆领袍并非套头衫,而是左襟压右襟交叠而穿,系结于右肩 。圆领式样在中国服饰历史上很早便有出现,但一直到隋唐才开始盛行,成为官式常服。这种服装延续了唐,五代,宋,明。(2)直裰 直裰直身和道袍都是只镶领子不镶衣缘的开衩长衣。直裰的特点是两侧开衩。狭义的直裰没有摆。历史上有时候直裰被用来称呼代直身、道袍等通裁。(3)直身 与直裰不同,其外面两侧有摆。是明代的一种重要服饰,与道袍,直裰一样是明代士人所穿着的重要服饰。 (4)道袍 并不是指道士穿

9、着的服装,而是一种通裁制汉服。特点是摆在里侧,并缝在后襟。二上装1. 襦 襦是较短的上装。剪裁方法可以为通裁,也可以分裁,但长度不过膝,与裙或裤一起穿着。按照衣服层数可分为衫和袄。(1)衫 一般为单层。衫初见于汉代,是一种对深衣加以改革(去袖端)的服装,袖口较宽大。魏晋时为士人常用服装,并成为单衣的通称。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演变出汗衫、小衫、襕衫、帽衫、紫衫、凉衫、团衫、衫子等许多品种,有官员公服、士人礼服,以及普通百姓的常用服装,并有长短之分,男女都可穿用。现代许多采用立体造型裁制的或从西方传入的服装,如夹克衫、衬衫、羊毛衫等,都不属于衫之列。(2)袄 一般为多层,带挂里。袄的名称最早出现于

10、南北朝时期,如南朝宋有“布衫袄” ,北朝北魏有“小襦袄”、北齐有“合袴袄子”等。从此,袄成为人们的常用服装。隋代的“缺胯袄子”用作武官制服,并于唐代传入日本。唐代受胡服影响出现翻领袄。宋代出现由唐代上襦发展而成的对襟袄(旋袄)。清末,袄的基本形制为立领、连肩袖、右大襟、开衩摆。 2. 长襦 较为长的襦,一般长度过膝。(1)杂裾 或称袿衣,是一种衣裾较为复杂的长襦,需要搭配裙子一起穿着。杂裾在汉代就已经有了。(2)短曲 一种衣裾曲绕的长襦,需要和裙一起穿着。(3)长袄 长袄是加长版的上袄,只做女装。因其必须与裙共同穿着,故在款式中归类为襦裙。三、下装按照是否有裆可以分为裳和袴。1. 裳 泛指没有裆的下体服装。根据形制不同可分为裙、帷裳、蔽膝。(1)裙 和襦一起穿着,是女子最常见的穿着方式。(2)帷裳 穿在裙子外的短裙,不可单独穿着。(3)蔽膝 敝膝原是古代遮羞下衣遗制,提升为礼服后作为礼服配件,不能单独穿着。2. 袴 泛指有裆的下体服饰,即裤。【精品文档】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