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赏析.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9886326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楚辞赏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楚辞赏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楚辞赏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楚辞赏析.doc(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师祖”、“辞赋之祖”。他出身于楚宗室贵族,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战国时代,七雄争霸,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不断混战。那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正当青年,为楚怀王的左徒官。他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那时西方的秦国最强大,时常攻击六国。名士公孙衍提出合纵,即联合六国一同抗秦,屈原积极参与此事,与公孙衍一起促成楚、齐、燕、赵、韩、魏六国君王齐集楚国的京城郢

2、都,结成联盟,并使怀王成了联盟的领袖,因此得到了怀王的重用,很多内政、外交大事,都凭屈原作主。因此,楚国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班贵族,对屈原非常嫉妒和忌恨,常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说他夺断专权,根本不把怀王放在眼里。挑拨的人多了,怀王对屈原渐渐疏远,因为齐楚连盟,秦国不敢动手,听到这个消息,秦王忙把相国张仪召进宫来商量。 张仪认为六国中间,齐楚两国最有力量,只要离间这两国,联盟也就散了。他愿意趁楚国内部不和的机会,亲自去拆散六国联盟。秦国对于楚国的妥协并不满足,后来白起攻下郢都,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了。这就是屈

3、原的流放和自投汨罗,所以中华传统节日才有端午节来纪念屈原。他的精神品格指引我们。学习楚辞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中国古代文学一种浪漫精神。譬如“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沅水旁边有白芷,澧水旁边有泽兰,而我身边没有你,想念你啊又不敢说。表达了湘夫人对湘君的思念之情,后世“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与这个有异曲同工之处。从“筑室兮水中”至“疏石兮为芳”,是从外到里、由大到小;从“芷葺兮荷屋”至“建芳馨兮庑门”,又由里到外。线路清楚,事实明白,情感的宣泄是外露的,是直露胸臆的方式,淋漓酣畅,无拘无束,少含蓄,情感的流动与外在形式同步。从深层结构看,这首诗又有着寓情于景的表情法。景物不

4、是原来的样子,如“鸟何”、“罾何”、“麋何”、“蛟何”等句;或是带上感情色彩的景物,如秋风、秋水、秋叶的描写。情感的流动较蕴藉、含蓄、深沉,如海底暗流,不易发觉。因此需要通过表层意象加以领会。这种双层结构,明暗对应,相辅相成,构成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可以增大情感的容量,使情感的表现呈立体状。楚辞中九歌一写女子的爱慕,一写男子的相思,所取角度不同,所抒情意却同样缠绵悱恻;加之作品对民间情歌直白的抒情方式的吸取和对传统比兴手法的运用,更加强了它们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尽管这种热烈大胆、真诚执着的爱情被包裹在宗教仪式的外壳中,但它本身所具有强大的生命内核,却经久不息地释放出无限的能量,

5、让历代的读者和作者都能从中不断获取不畏艰难、不息地追求理想和爱情的巨大动力。“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太阳与月亮互相交迭,未尝稍停,新春与金秋相互交替,永无止境。想到树上黄叶纷纷飘零,我害怕美人啊,您头上也添上丝丝霜鬓!这是一种经不起时光的无奈。屈原一生想要为国家效力却不得志,一种政治感慨和惋惜。古代文人的感情总是这样深沉含蓄。此句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叹惋,而是以日月为体,互相交替,然后草木凋零,四季轮回来表达出时光易逝。美人迟暮表示自己年老抱负却没有实现。为什么会没有实现志向呢,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都是贪图享乐的王权贵族执政,想要凭一己之力对于楚国的建设与

6、改革可能吗。就像渔父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渔父走了,唱出了上面的几句歌:沧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可以洗我的脚.这仍是“与世推移”的意思.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但是屈原最后却选择了投江,这是壮举还是自贱呢。最后我们经常提到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的

7、道路还很漫长,在追求真理的同时,我将永远一直探索,找出答案。这是几千年前的精神同样在现在也适用。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虽然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但两千年来一直给后世以巨大的启发和鼓舞,屈原也因此成了一个不朽的爱国典范。汉初,遭遇和屈原极相似的贾谊,在赴长沙任太傅途中经过湘水,凭吊屈原自沉殉国的地方,怀古伤今,写下了吊屈原赋,对屈原的不幸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无尽的哀思。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引刘安语称誉屈原“与日月争光,可也”,并以“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的精神自勉,“就极刑而无愠色”,在身心受到巨大摧残的情况下,隐忍苟活,发愤著书,几十年的心血终于结晶成为传世名作史记,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

8、无韵之离骚”。从司马迁艰辛的写作过程和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屈原灵魂的再现、精神的闪光。另外,还有多少离谗忧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仁人志士的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屈原的精神,表达了对屈原无限敬仰之情。李白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他认为屈原是永远不朽、流芳百代的。杜甫作诗有“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的主张,他的诗歌渗透着爱国主义思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的喜怒哀乐全系于祖国命运的盛衰起伏。著名的“三吏”、“三别”也是爱国主义诗篇。杜甫是屈原精神的真正继承者。以陆游、辛弃疾为代表的宋代爱国主义文学,继承和发扬了由

9、屈原到杜甫的爱国主义传统,他们的作品慷慨激昂、感天动地,是时代的最强音。从汉唐到明清,悼骚、感骚、拟骚之作不胜枚举,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屈原其人其作的影响。明末清初的爱国诗人王夫之的楚辞通释,也借注解楚辞作品表达他对明代覆亡的悲痛心情。现代文学巨匠鲁迅、郭沫若对屈原也是无比钦慕、推崇备至的。鲁迅认为屈赋“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文章,乃甚在三百篇以上”(汉文学史纲要)。他甚至将屈原的辞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自己作品题记。郭老写过十多篇屈原研究论文,对屈原评骘极高,其剧作屈原更是体现了对屈原的崇高敬意。当代诗人郭沫若的诗歌与屈原也有类似的继承。总之,楚辞和它的伟大作家屈原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是罕与匹俦的。它所开创的浪漫主义创作道路,千百年来一直是并且永远是一切优秀作家通往理想境界的成功之路。【精品文档】第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