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疗指南.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2987094 上传时间:2020-06-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疗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疗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疗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疗指南.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疗指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机械通气(MV)后出现的肺部感染,属难治性肺炎,目前尚缺乏快速理想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治疗主要依赖于经验用药。 【诊断标准】主要根据临床特点、X线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确定诊断。当患儿进行呼吸机治疗后出现发热、脓性痰或气管支气管分泌物增多;痰液涂片革兰染色可见细菌,白细胞计数增多10.0109/L,或较原先增加25%;X线胸片出现新的或进展中的浸润灶;气管吸出物定量培养阳性,菌落计数105/L,临床可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细菌性和病毒性肺炎在X线胸片上不易区别,常表现为:1两肺广泛点状浸润影;2片状大小不一,不对称的浸润影,常伴肺气肿、肺不张,偶

2、见大叶实变伴脓胸、肺溃疡、肺大疱;3两肺弥漫性模糊,阴影密度深浅不一,以细菌性感染较多见;4两肺门旁及内带肺野间质条絮影,可伴散在肺部浸润、明显肺气肿以及纵膈疝,以病毒性肺炎较多见。上呼吸机患儿应动态观察X线胸片。【处理措施】及时床旁隔离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明确病原,及时使用敏感抗生素。病原不明情况下使用抗生素的“重拳出击,降阶治疗”及时胸部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范围加强呼吸道管理,促进分泌物排除,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报院感卡,上报感染科【预防措施】1 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 一个世纪前推行的消毒和无菌技术曾有效地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发生。近年来各类抗生素,甚至超广谱抗生素的使用非但没有使医院内感染

3、发生率(包括VAP)下降,反而使其发生率有所上升,并出现了多重耐药菌的感染。除了宿主因素(各种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而致易患性增加)外,亦与医务人员对消毒隔离、无菌技术的忽视不无关系。所以医务人员应强化无菌意识,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1 洗手 医护人员的手是传播VAP病原菌的重要途径。调查发现不少医护人员的手常有革兰阴性杆菌和金葡菌的定植,医护人员在护理、检查重症感染的患者后手上所带病原菌的量可达103105cfu/cm2,若不洗手就接触另一患者,极有可能导致病原菌在患者之间的传播定植,并可通过吸痰或其他操作致使细菌进入下呼吸道引起VAP。 1.2 共用器械的消毒灭菌 污染的器械如呼吸机、纤支镜

4、、雾化器等是VAP发生的又一重要传播途径。纤支镜检查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约0.5%3.0%,部分与纤支镜消毒不彻底有关。呼吸机管道的污染是VAP病原体的重要来源。这主要是医务人员在常规更换呼吸机管道时,污染了管道系统,从而传播来源于其他患者或医务人员的病原体。传统方法是每24h更换1次管道。最近美国医院感染控制顾问委员会(HICPAC)推荐至少48h以上更换1次,以减少管道被污染的机会9。目前认为呼吸机管道以27天更换1次为宜。呼吸机雾化器及氧化湿化瓶的污染也是VAP发病的一个重要感染源。呼吸机湿化器是应用热湿化原理,温度应在50左右。较高的温度可防止几乎所有病原菌在湿化器中的定植和生长。但

5、许多医疗机构使用的湿化器温度常偏低。一般应保持在4550之间为宜。湿化器和波纹管、湿化水每日至少彻底更换1次。 1.3 患者及病原体携带者的隔离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传播可引起暴发流行,易累及患者和医务人员,并较难控制。对该病毒感染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即便无条件也应给患者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此法可有效阻止部分外源性医院内病毒性肺炎的流行。 1.4 病室管理 由于患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与外界直接相通,丧失了上呼吸道的湿化、温化、过滤作用。外界环境中的异常菌群易侵入下呼吸道而并发感染。因此,将病人安置在单人监护病房,医护人员进入病房应衣帽穿戴整齐;严格控制探视,必要时家属应

6、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换拖鞋,避免交叉感染;病房定时开窗通风,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地面用消毒灵拖擦3次。因为潮湿是各种细菌孳生的良好环境。医院环境,特别是重症监护室均应保持干爽,监护室内不应设洗手池、放置鲜花和存放拖把等物。 2 减少或消除口咽部及胃腔病原菌的定植和吸入 2.1 气道管理 上呼吸道是呼吸系统非特异性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保护气管和支气管黏膜,维持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生理功能,促进正常的纤毛运动,清除吸入气中的尘埃颗粒、微生物、有害物质及呼吸道分泌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预防肺部感染的生理保障作用。正常时鼻腔、呼吸道黏膜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10。机械通气时,气流绕过大部分上

7、呼吸道,直接进入气管,加上机械通气使呼吸道的水分蒸发增加。如果湿化不足,呼吸道黏膜干燥,纤毛运动减弱,使分泌物黏稠或形成痰栓、痰痂,不易排出或堵塞气道。呼吸道引流不通畅,肺的防御功能降低,均易发生VAP。具体措施:(1)痰液观察:观察痰液的量、颜色、气味、性状(稀薄、有无痰痂等)和黏稠度,同时还须观察口腔内有无菌斑形成。(2)充分气道湿化:加强气道湿化是预防VAP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其效果受湿化液种类、数量、间隔时间等影响,采用20ml生理盐水+糜蛋白酶1支(4000u),23ml/(12)h气道内直接注入,呼吸道干燥、痰液黏稠者酌情增加每次注入液量,并缩短间隔时间。恒温湿化器是呼吸机的重要组

8、成部分,加以温湿化空气,减少寒冷、干燥的气体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使气体进入呼吸道后温度渐升至体温水平,并可使相对湿度达到维持纤毛活动的生理要求,预防气道水分丢失过多所致的分泌物黏稠和排出障碍。雾化器是利用射流的原理,以压缩气源作动力将液滴撞击成微小颗粒,一般低于5m,容易沉淀到呼吸道壁,不易进入下肺单位;而湿化器产生的水蒸气以分子结构存在于气体中。雾化器容易让病人吸入过量的水分,而湿化器则不会。恒温湿化器与雾化器配合使用,可以互相弥补湿化的不足。临床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恒温湿化器配合间断以压缩气源为动力雾化吸入,其气道分泌物的量适中,且分泌物黏稠发生率、肺部音发生率及VAP的感染率低。(3)正确

9、吸引分泌物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为提高分泌物吸引效率,导管应在负压关闭前提下尽可能深地插入气管与支气管内,继后再打开负压,并将导管缓慢、旋转地提出;动作要轻巧,负压适当,避免损伤黏膜11。对不能耐受缺氧的患者,吸引前后分别将吸入氧浓度(FiO2)调至100%;酌情控制一次吸引时间(15s),并避免连续多次吸引而增加损伤与感染几率,间隔时间根据患者分泌物多寡酌情掌握。(4)正确操作气囊充盈与放气,尤其是放气前应充分吸引,以避免咽喉部分泌物在气囊后误入气道,造成窒息或感染加重。 2.2 口咽部管理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由于胃管损伤胃肠括约肌的功能且刺激咽部而引起恶心、呕吐,将胃内的细菌带至咽部,在由咽部进

10、入下呼吸道,即存在胃咽下呼吸道逆行感染途径。也有学者提出胃内细菌可沿胃壁逆行上移至咽,再进入下呼吸道。口腔内细菌迅速繁殖,气管导管妨碍会厌关闭、细菌随口咽分泌物由导管周围经声门下漏进入呼吸道等可造成口咽部细菌下移而提高VAP的发生率。Marik等通过143例次VAP分析鉴定,大部分细菌来源于口咽部常住菌13,因此,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前用0.02%呋喃西林、0.02%洗必泰交替漱口或擦洗2次;气管插管后口腔内导管周围用呋喃西林纱布堵塞,4h更换1次;气管切开者切口周围每日换药,每日口腔护理2次,并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 2.3 控制胃内容物反流 (1)减少或消除口咽部及胃腔病原菌的定植和吸入。(

11、2)控制胃内容物反流:胃腔病原菌是引起气管插管患者发生VAP的病原菌重要来源。在机械通气患者中,胃内容物反流很常见。尤其患者处于平卧位,放置鼻胃管或及胃中含有大量内容物时则更易发生。因此,对接受机械通气患者采取半卧位,可能是减少胃内容物反流进入下呼吸道的简单有效方法。 2.4 加强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合理使用抗生素 全身或局部免疫防御功能受损是住院患者易发生肺炎的原因之一。因此,应加强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积极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创造条件尽早拔除插管的同时,合理使用免疫调节剂可能有助于减少VAP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措施1)缩短机

12、械通气时间。2)针对医护人员进行预防VAP方面的强制培训。3)声门下分泌物的吸引。4)避免不必要的呼吸机管路的处理和更换。5)清空呼吸机管路中的冷凝物。6)使用湿热变换器。7)避免胃过度扩张。8)洗手和消毒。9)避免不必要的预防应激性溃疡药物的使用。10)机械通气患儿护工的教育监护。11)简化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表1-5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表参数 数值 分值体温() 36.5且38.4 0 38.5且38.9 1 39.0或36.0 2血白细胞(mm3) 4000且11000 0 4000或11000 1气道分泌物 少量 0 中量 1 大量 2 脓性 +1氧合(PaO2/FiO2 mmHg) 240或存在ARDS 0 240且无ARDS 2 无浸润影 0胸片 弥漫性(或斑片状)浸润 1 局限性浸润 2注:总分为10分,CPIS5分提示存在VAP(在机械通气情况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