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2专题七 第二课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共19张PPT).pptx

上传人:黄****学 文档编号:2983364 上传时间:2020-06-16 格式:PPTX 页数:19 大小:30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历史必修2专题七 第二课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共19张PP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2专题七 第二课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共19张PP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历史必修2专题七 第二课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共19张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历史必修2专题七 第二课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共19张PPT).pptx(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课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高考二轮复习: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考点落实自主学习】知识点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1.背景2.目的3.方针4.建设5.成就6.弊病注意苏联进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的时间、实施高速优先发展的产业及原因、五年计划的特征【思考】1.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2.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教材第136页)3.苏联的工业化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有何不同?,4.对苏联的工业化道路的认识史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史料二苏联工业化开始时

2、,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价格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结果,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思考(1)斯大林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主要原因是什么?(2)根据史料二,谈谈你对苏联工业化政策影响的认识。,知识点二农业全盘集体化(19291937)1.背景2.目的3.过程4.影响【思维点拨】1.正确认识苏俄(联)的农业政策2.怎样看待农业集体化?知识点三斯大林模式:1.形成标志2.含义3.表现(1)经济(2)政治(3)思想文化4.特点5.形成原因6.评价,【史论总结】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特征、教训、评

3、价,【史论总结】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根本原因:苏联的小农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客观原因: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主观原因:斯大林对党内斗争的激进处理方法以及理论上的失误。历史原因:长期的封建专制遗留下了大量的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的残余。,【史论总结】一、“斯大林模式”的特征经济:高度集中,指令性计划政治:高度集权,个人崇拜文化:高度集中,行政干预,评价:历史作用(1)经济方面: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得以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解决刻不容缓的难题,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成为工业强国

4、。与当时苏联上网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基本相适应的。在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斯大林以此把苏联建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可以说,如果没有强大的工业、强大的国防为基础,二战期间苏联要打退法西斯的侵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是不敢想象的。国民文化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不仅扫除了文盲,而且培养了大批各方面的干部。其次,正当3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双重打击的时候,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苏联,如日出东方给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不仅仅是理想,而且可

5、以变成现实。(2)政治方面:斯大林模式保证了党对新生政权的领导,一定程度上维系了政局的稳定。(3)思想文化方面:能够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弊端:(1)经济方面:它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根据不断发展的生产力水平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也没有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的趋势,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但从长远看,这种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弊端,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长期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影响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是一种准军事制的国民经济体系。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经济

6、成分单一化,使经济发展失去动力。因没有有效的改革而僵化,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为日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埋下了隐患。这是造成后来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之一。(2)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党领导甚至包办了一切,民主法制被忽视,干部对上级负责,领导终身任职,基本不受群众监督。权力越来越集中于个人手里,最后形成了个人高度集权的体制和制度。(3)思想文化方面:这种模式导致个人崇拜之风弥漫于苏联党内外,文化创造力受到了极大的压制。,【史论总结】一、“斯大林模式”的教训(启示):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坚持可持

7、续发展战略,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制定农业政策时必须考虑农民的利益(关注民生)。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必须结合起来。,【提示】巧记“斯大林模式”,二、苏联对经济体制的探索1.直接过渡: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战胜了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它作为应战解危的非常措施是成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8、不是一项发展生产力的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是失败的(忽视了苏俄落后的国情,最终造成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被迫走上了间接过渡的道路)。,2.间接过渡:面对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引入市场机制。恢复并运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价值规律等一向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其本质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以便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此基础上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3.高度集中: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并不是一帆风顺。布尔什维克党内一直存在一股强大的反对新经济政策的力量,他们主张维护社会主义的纯洁性,要求限制以致消灭小生产者和富农,打击城乡资本主义势力,用计划原则取代市场机制。这些人在列宁逝世后取得统治地位,逐渐恢复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一些内容,主要表现在:斯大林探索的途径: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阶级斗争尖锐化。不仅消灭了富农,而且剥夺了农民的土地、农具、牲口,剥夺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独立自主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在20世纪3050年代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的目的,并概括其发展的特点。(15分),【知识拓展】斯大林模式与西方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比较中国,完成【考题感悟】,【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