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少数民族习俗与禁忌-2个ppt课件.ppt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29748228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主要少数民族习俗与禁忌-2个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国主要少数民族习俗与禁忌-2个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主要少数民族习俗与禁忌-2个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主要少数民族习俗与禁忌-2个ppt课件.pptx(3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主要少数民族习俗与禁忌中国主要少数民族习俗与禁忌一、壮族一、壮族 (一)民族概况(一)民族概况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有人口近1550万。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其主要聚居地,此外,广东、贵州、云南、湖南等省也有分布。 壮族是我国岭南的土著民族,古有“布壮”、“布土”、“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解放后,统称“僮族”,后来改称“壮族”。 壮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壮语属于汉藏语系,古文字是“方块壮字”。 壮族信仰原始宗教,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壮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有水稻、玉米、薯类等. 壮族具有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壮族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在广西发现和收藏的

2、铜鼓共500多面.它们铸造精致,音响洪亮。在一些盛大活动中,壮族人民常常敲奏铜鼓,以伴歌舞。 壮锦是壮族最为瑰丽的手工艺品。它色泽鲜艳,品种多样,用途广泛,可用作床毯、手提袋、挎包、头巾、衣物装饰等。现在,壮锦已走出国门,飞洋过海。 广西左江连亘数百里的悬崖峭壁上,有80余处1770余幅古代壮族人民创作的壁画。壁画虽经千年风霜,图像仍清晰可见,在国际美术史上广有影响。(二)民俗(二)民俗 1.物质民俗 壮族的服饰,大部分同汉族,但还有一些地方保留着民族服装的特点。男子多穿青布对襟上衣,以布帕缠头。妇女多穿无领左衽、绣花滚边的衣服和宽脚的裤子,腰间束绣花围腰,常穿褶裙和绣花鞋。 壮族的饮食以大米

3、、玉米为主。有腌菜的习惯,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壮族著名的菜肴和小吃主要有鱼生、烤乳猪、花糯米饭、宁明壮粽、白切狗肉、壮家酥鸡等。 壮族的住房与当地的汉族相同。部分地区住房是独具民族特色的“干栏式建筑”,即用木(或竹)柱做成离地面相当高的底架,再在底架上建成住宅,楼上住人,楼下关养牲畜和存放东西。2.其他民俗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歌圩”从宋代一直流传至今。 壮族人民的婚姻比较自由,在三月三“歌圩”中,人们通过对歌、抛绣球可以选择佳偶.壮族的节日还有中元节、牛魂节。中元节

4、是仅次于春节的重大节日。这天,人们要蒸五色糯米饭祭祖。壮族人忌食牛肉和蛙肉;忌讳用脚踩踏锅灶,禁止在灶上煮狗肉;夜间行走禁止吹口哨;禁忌坐在门槛中间;门口悬挂草帽时,暗示房内有产妇,外人不得入内。二、蒙古族二、蒙古族 (一)民族概况 蒙古族,现有人口约480万。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西北和东北等省区。蒙古族自称“蒙古”,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文字是13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的,经过多次改革后,现已规范化。(二)民俗(二)民俗 1.物质民俗 蒙古族的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靴子四个主要部分。 蒙古族的饮食分奶制品“查干

5、伊得”(意为“白食”)和用肉类为原料制成的“乌兰伊得”(意为“红食”)。 羊肉传统的食用方法有全羊宴,最具特色的是烤全羊和手扒羊肉。 在日常饮食中占有同样重要位置的是蒙古族特有的食品炒米、茶和酒,每逢节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饮的习惯。 蒙古族牧区多为圆形穹隆顶蒙古包,农区则多为砖瓦平房。蒙古族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多饰以穹隆顶。 2.其他民俗 蒙古族的婚俗各地不一,共同点是新郎佩戴火镰、蒙古刀、弓箭,有致颂词、祝词和对歌等仪式,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勤劳勇敢和能歌善舞的特点。 蒙古族崇尚白色,所以在为女方家送聘礼时,多半是送白色的哈达或白色的马和羊。 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 蒙古族人民把春

6、节称做“白节”。农历正月在蒙古语中称为“查干萨日”(意为白月),因为蒙古族人民崇尚白色,以白色为纯洁、吉祥之色,故称春节为白节。 蒙古族主要禁忌有:骑马坐车接近蒙古包时要轻骑慢行,马鞭须放在门外,以示对主人的尊敬;来客不坐西炕,西炕为供佛的神位;忌在火盆上烤脚、鞋、袜、裤子等;主人献茶时,客人要欠身双手去接;赠送礼品忌单数;出蒙古包后,要步行一段路,等主人回去后再上车或上马;见到门前挂红布条等记号,表明这家有病人或产妇,不要进入;禁止打骂守门的狗和猎犬,否则视为对主人的不礼貌。三、三、藏族藏族 (一)民族概况(一)民族概况藏族现约有人口460万,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

7、临近省。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的130多万人口中,藏族人口约占95%。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以前,藏族先民就聚居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直到康熙年间才称“西藏”。藏区经济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也有小麦、油菜、碗豆等农作物。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和酥油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其语言属汉藏语系。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 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佛教寺庙遍及西藏各地,著名的寺庙有布达拉宫和扎什伦布寺等。(二)民俗 1.物质民俗 藏族农区男子多穿长袖圆领

8、、右开襟束带的氆氇长袍.妇女冬春穿长袍,夏秋着无袖长袍,内着各种颜色的衬衣,前系氆氇围裙。 藏族以糌粑为主食,常食用的食品还有酥油、酥油茶、酸奶、奶酪、奶疙瘩和奶渣等。喜欢饮用青稞酒。牧区以牛羊肉为主食。 藏族的住房大都是两三层的楼房或一层的平房,“屋皆平顶”是其主要特征。底层用来圈养牲畜,堆放杂物;二层为活动的主要场所。牧民住在用牦牛毛织成的帐篷里。2.其他民俗 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以白色为主,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藏族人民热情开朗、豪爽奔放。藏族民歌抑扬顿挫,合辙贴韵,悦耳动听。 藏族的丧葬方式主要是天葬。塔葬仅限于达赖、班禅及少数大活佛;火葬限于活佛;

9、水葬用于夭折的幼童;土葬用于患传染病死者和凶死者。 藏历新年是最重要的节日。 “雪顿节”在每年藏历七月初一,又名藏戏节。 “望果节”在每年秋收以前,它是藏族人一年一度预祝丰收的传统节日。 藏族的禁忌有:忌讳捕杀野生动物;不吃驴、马、骡肉,忌食飞禽及鱼虾等水生动物;忌讳在寺庙内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及动手抚摸喇嘛随身佩戴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不得在寺院附近砍伐树木、大声喧哗;忌单手接递物品;进入房间后,男坐左边,女坐右边,不得混杂而坐;饮食用的碗和茶具忌扣着放置;妇女生育时,忌外人进入;忌讳别人对自己的孩子过分夸奖。四、四、维吾尔族维吾尔族 (一)民族概况(一)民族概况 维吾尔族,现有

10、人口721万。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其中,大部分聚居在天山以南,伊犁等北疆各地亦有散居,极少部分居住在湖南的桃源、常德等县。 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维吾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文字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善于在盆地和河谷边缘开挖“坎儿井”,形成独特的绿洲灌溉农业经济。此外,擅长园林艺术,瓜果生产闻名全国。中国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葡萄沟就在乌鲁木齐东南184公里的吐鲁番盆地。 维吾尔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古尔邦节、肉孜节和那吾鲁孜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二)民俗二)民俗 1.物质民俗 维吾尔族男子多穿长袍,称为“袷袢”。 男女老少都

11、爱戴四楞小花帽,称为“朵帕”。女子还喜爱耳环、手镯、项链。男女均喜穿皮靴。 维吾尔族饮食以面粉、玉米、大米为主,喜食瓜果,爱喝奶茶。日常食品有馕(烤饼)、面条、抓饭、茶、奶等. 维吾尔族的传统民居以土坯建筑为主,多为带地下室的单层或双层拱式门窗的平顶房屋。民居用天窗采光,屋内设有火墙或壁炉。 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喜好清洁,很重视沐浴,所以特别要求水源洁净,没有渠水可引的地方,几乎每户都在庭院打一口井,并严格保护水源,使其不受污染。2.其他民俗 维吾尔族穆斯林实行土葬、薄葬、速葬。人死后净身,然后用白布裹尸,用移尸匣抬到墓地入葬。 维吾尔族的节日主要有:肉孜节(开斋节)、那吾鲁孜节(哈萨克语“

12、辞旧迎新”之意)、古尔邦节等。 维吾尔族的禁忌有:大门忌向西开;禁吃猪肉、驴肉、狗肉、骡肉及自死的牲畜;衣着忌短小,上衣一般要过膝,裤腿达脚面,户外忌着短裤;室外活动时,男子必须戴帽子,女子必须戴头巾或帽子;屋内就坐时,要跪坐,忌双腿直伸脚朝人;接受物品或请茶要用双手,忌用单手;探望病人时忌站在病人的头或脚的方向。五、彝族彝族 (一)民族概况(一)民族概况彝族现有人口约658万,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其中,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一般认为彝族与我国古代西部的羌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彝族支系繁多,自称“诺苏”

13、、“纳苏”、“聂苏”等。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彝族。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有6种方言。彝文是中国最早的音节文字,比较通用的有1000多个文字。 彝族流行多神崇拜,祭司称“毕摩”。此外,部分彝族人信奉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彝族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玉米、荞麦、水稻等经济作物,部分地区兼营牧业。 (二)民俗(二)民俗 1.物质民俗 凉山地区男女都穿右衽斜襟贴身镶边上衣,男子下着长裤,女子下着长百褶裙。男子头顶留一小块头发编辫,称“天菩萨”;裹青蓝布头帕,前方扎“英雄结”;以无须为美,左耳戴大耳珠,珠下缀丝线流苏。女子包黑色头帕,中、青年女子头覆绣花瓦式方帕,压以发辫;喜戴耳环

14、,在领口别银排花。此外,大、小凉山气候寒冷,男女外出时都要穿羊毛披风,彝族人称其为“察尔瓦”。 彝族以杂粮面、大米为主食,荞麦面做的粑粑最富特色。常用各种肉类作成“坨坨肉”。彝族常吃的典型食品有荞粑、面糊酸菜肉、锅巴油粉等。 凉山地区彝族人民的住房大都是土木结构。顶部为斜面,覆以小块木板,用石块压平,俗称“瓦板屋”。有的住房的一端构筑高耸的碉楼,成为彝族传统建筑的象征。2.其他民俗 彝族青年男女多自由恋爱,基本上婚姻自主。 彝族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3天。彝族最著名乐器有芦笙、马布、巴乌。彝族舞蹈“阿细跳月”、“锅庄舞”颇具特色。彝族的禁忌有:忌在家

15、中吹口哨和大声喧哗;彝族人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或跨越,不许用手摸火塘上的三角架;男子头顶蓄有一蓬头发,这是人最高贵的地方,忌旁人用手触摸;宰杀家禽、家畜时,忌外人在场;忌外人骑马进彝寨,到寨门的竹篱笆前必须先下马;彝族人常以酒待客,若主人敬酒不喝,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彝族人忌讳客人将食品带走。六、六、傣族傣族 (一)民族概况 傣族是一个跨境民族,共有人口约102万,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耿马、孟连等县。 傣族历史悠久,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就在此地开发西夷,建立益州都。 傣族有自己语言和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文字来源于梵文字母的拼音文字。现通行

16、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 傣族普遍信奉上座部佛教。 傣族是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民族,耕作技术较为精细。(二)民俗二)民俗 1.物质民俗 傣族妇女爱穿各种浅色或白色的紧身内衣,外衣多为大襟或对襟,领口圆形,下身穿长及脚背的花色长筒裙,腰间系银色带,系银带是傣族妇女的传统习俗。傣家女子结发于顶,插梳子或顶花头巾。傣族男子上身是大襟或对襟小袖衫,下身穿长裤,裤脚较窄,头缠白布巾,腰系青布带,天冷时披毛毡。他们习惯赤脚,一年四季不穿鞋袜,无论行走或劳动都是赤脚。 傣族的饮食以大米为主。喜食酸味及烘烤水产品。嗜酒,喜嚼槟榔。 “依树积木”的“干栏式”住宅是傣族有上千年历史的典型建筑。此种住宅,易修建

17、,也极易腐毁,每年雨季后,需重新修补。2.其他民俗 傣族青年婚前交往自由。晚上吹芦笙“串寨子”和傣历新年“丢包”等都是选择对象和表达爱情的方式。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又称“浴佛节”,泼水节源于印度,后来随佛教的流传进入中国。 关门节:在农历的芒种日,意即繁忙的耕耘农作开始了,请“岩冒”(小伙子)和“普哨”(姑娘)暂时把“爱情之门”关上,全力投入农耕生产。 开门节:在农历冬至日,此时丰收的稻谷堆进谷仓,青年男女可以把关闭了的“爱情之门”打开,通过“串普哨”寻找心爱的伴侣,互诉爱慕之情。 傣族的主要禁忌有: 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 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 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 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 进佛寺要脱鞋; 忌妇女在佛寺任意走动; 忌讳摸小和尚的头和佛像、戈矛、旗幡等佛家圣物。谢谢观赏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