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紫*** 文档编号:2960497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测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单元测试卷(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南冥(mn)濠梁(ho)鲦鱼(tio)惠子(hu)B.嘉肴(yo)相长(zhn)修睦(m)有分(fn)C.祗辱(zh)骈死(pin)食马者(sh)其真无马邪(y)D.挂罥(jun)漠漠(m)翩翩(pin)三重茅(chn)2.指出下列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处,并加以改正。(2分)在“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精心准备,倾情投入,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成果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有些设计别有用心,令大家大开眼界,获益匪浅。使用不当的词语是:_改换为:_3.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

2、项是( )(3分)A.使/老有所终B.盗窃乱贼/而不作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D.食之/不能尽其材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马说中“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识别人才的人。B.作者在大道之行也中描述的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C.马说中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D.卖炭翁是一首写景诗,诗中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及其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对画线处进行调整,使句子语意连贯,句式协调。(字数不得增减)(2分)庄子像水一样冷静,又像火一样热烈。几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受了他的影响,

3、一方面疾恶如仇,嬉笑怒骂;另一方面却又把天大的事,化成一股清风,一弯明月。他那文笔的恣肆,寓言的生动,深刻的思想,更是时时令人击节赞叹。_6.填空。(5分)(1)在北冥有鱼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幻莫测的句子是:_,_;_,_。_,_。(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_,_。(3)卖炭翁中写出了老翁痛不欲生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的句子是:_,_,_。(4)马说中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_,_。(5)作者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_,_。7.阅读下面文字,并根据文中提供的材料,完成对联。(2分)龙城常州,人文荟萃,传统的文化底蕴和火热的创业实践,造就

4、了诸多英雄人物。“蓝领精英”邓建军,坚持学习新技术,攻坚克难,完成了数百项技改项目,解决了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被誉为知识型、专家型产业工人的楷模。殷雪梅老师,热爱教育事业,视学生为子女。在危急关头,她毅然将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她的瞬间壮举感动了常州,感动了神州,被誉为“英雄教师”。上联:蓝领精英邓建军,数百技改成楷模。下联:_,_。8.请根据语境,续写一个句子。(2分)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_,_。二、阅读理解。(48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5、(4分)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9.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狩猎的活动,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其中的一幅画面。(2分)_10.沈德潜评这首诗道:“章法、字法、句法俱臻绝顶,盛唐诗中亦不多见。”请选择诗中两个词语说说其遣词用字的妙处。(2分)_(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各题。(10分)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

6、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而

7、控于地而已矣控:控制B.去以六月息去:离开C.宿舂粮舂:捣掉谷壳D.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负:载,托起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野马也,尘埃也B.三餐而返,腹犹果然C.虽然,犹有未树也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鹏鸟要在海运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巨风才能南飞。B.文章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与之作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C.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而芥草靠杯水就能负载,这是作者用来说明“小大之辩”的。D.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了逍遥,它们嘲笑鹏鸟高飞远行

8、的壮举。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_(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_(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9、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1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矜( )幼有所长( )1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1)大道之行也( )(2)讲信修睦( )(3)不独子其子( )(4)男有分( )17.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2分)(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2)盗 窃 乱 贼 而 不 作18.【甲】文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_(四)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

10、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隙,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19.下列选项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11、)例句:“今臣之刀十九年矣”A.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B.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C.善刀而藏之D.始臣之解牛之时20.对上面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养生指维护生命的延续,而不使损害本有的生机,主是宗旨的意思,即根本的要义。庄子借解牛说明养生之道。B.刀比喻生命,也就是人。刀用来解牛,就好像人在世生活要接触世上种种困扰和打击。C.在庄子的笔下,本来充满血腥味道、繁重肮脏的解牛过程,却好像是一场美妙的音乐、舞蹈艺术表演一样。庖丁解牛时的手、肩、足、膝的动作,宰牛发出的声音有节奏,有美感,充满了浪漫气息。D.文章把三年前庖丁用刀的情况跟族庖、良庖用刀的情况对比,衬托出庖丁的超凡技

12、艺。21.庖丁解牛技艺高超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原因?(4分)_22.本文庄子阐述了什么道理?其主要意图是什么?(4分)_(五)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材与不材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选自庄子山木)23.指出下列“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庄

13、子行于山中舍于故人之家B.夫子出于山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弟子问于庄子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D.以授之于有司以其无礼于晋24.与“请奚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吾属今为之虏矣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C.沛公安在D.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2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_(2)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_26.对于“木”“雁”的存、亡,庄子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你如何看待他的观点?(4分)_三、写作与表达(50分)2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王勃一生短暂,留下滕王阁序;曹雪芹呕心沥血,留下红楼梦青春年少的你,此时或许行囊满满,踌躇满志,有许多东西留下;或许两手空空,惆怅无限,什么也没有留下。无论怎样,他们一定会引起你深深的思考。根据以上材料,请以“留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要求符合题意,文体规范,结构完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和他人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