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任务 .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2959391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任务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任务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任务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任务 .doc(6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任务(一)建设智慧营商应用体系,树立“开明开放九江”形象。推进智慧营商应用体系建设,围绕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创新精准招商服务模式、提升口岸通关效率、提高现代物流服务水平,放大九江港口城市优势,促进市场深度开放、内外一体开放、进出双向开放,打造开明开放的现代九江。1.打造精准招商服务体系。以“互联网+招商”的理念,整合全市招商资源,打造“一网三库两平台”的精准招商服务体系,实现招商引资的精准高效。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九江招商网”,开发“九江招商网”APP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增设英文版、日文版和中文繁体版网站。创建客商信息库、招商项目库、存量资源库,促进招商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价

2、值挖掘。搭建网上宣传推介、项目包装、洽谈合约、互动诉求、跟踪推进的招商引资综合平台,形成快捷、高效的招商引资信息反应机制。建立招商项目网络监管平台,对招商引资工作进展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实时了解全市招商引资完成情况,对项目实施动态管理,开展项目从签约、开工到投产的成长性考核,促进招商服务效能的提高。2.提升口岸整体通关效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创新手段,以通关与服务环节产生的数据为基础,结合口岸快速查验、智能通关等信息化应用,建设通关提速、服务增效、监管严密的服务型口岸,提高通关效率,保障口岸安全,全面建立关检合作“三个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单一窗口”新型通关模式,实现口岸

3、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3.提高现代物流服务水平。积极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带动上下游物流信息化和设施设备、包装、服务标准化水平提升,促进构建标准化的智慧物流配送体系,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完善智能物流配送调配体系,推动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广射频识别、多维条码、卫星定位、货物跟踪等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物流基地和物流监管部门中的应用,鼓励发展网订店取、智能取货柜等新型末端配送模式,加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仓储设施、末端网点和配送车辆的互联互通,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专栏1智慧营商应用体系重点项目1-1智慧招商:新建1网(九江招商网)、3库(客商信息

4、库、招商项目库、存量资源库)、2平台(招商引资综合平台、招商项目网络监管平台),便于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最新的招商进度和情况,提高招商管理服务水平。1-2智慧口岸:完善“单一窗口”、协同监管、口岸生产指挥管理、口岸场站端数据交互等应用系统建设,促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系统整合,实现各种进出口贸易信息的共享协同。1-3智慧物流:构建标准化的物流信息服务体系,新建在线交易服务、跟踪监控服务、政务监管及物流业务系统,强化港口、航运、陆运等物流信息共享和社会化应用,提升物流服务成效。(二)建设智慧产业应用体系,激发“创新创业九江”活力。推进智慧产业应用体系建设,围绕产业提质增效,以信

5、息化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智能制造、电子商务、智慧农业和新兴业态发展,加快创新创业步伐,促进发展动能转换,打造创新创业的活力九江。1.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工业加速发展。构建新工业发展动态信息平台,实时展示全市产业布局、空间布局、年度指标变化、区域比较、两化融合指数等内容,及时了解全市新工业发展动态信息,为科学决策、分析调度提供依据。进一步完善两化融合推进机制,积极从园区、行业、企业三个层面开展两化融合示范,促进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加快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冶金、现代轻纺、电力新能源、装备制造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加快推动信息技术向企业生产、管理

6、、销售的各领域渗透,突出信息技术对工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加快人机智能交互、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积极推动智慧园区建设,搭建园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形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态化的新型产业园区发展模式。鼓励发展基于产业互联网及大数据分析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发展云制造和按需制造,推动个性化定制、众包众创等模式创新。推动绿色低碳制造,支持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企业资源管理、能耗监控及生产流程优化,推动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打造“全省电子商务核心聚集区、电商专业人才新高地,争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

7、市”为目标,支持生产性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展集中采购、产品分销和售后服务。重点推进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冶金、现代轻纺、装备制造、电力新能源等传统支柱产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引导中小企业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业务,利用电子商务强化供应链管理,提高专业化生产制造能力。发展网络定制产品,提升客户消费体验。突出本地特色和比较优势,以纺织服装、节能电器、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旅游为重点,鼓励企业扩大产品线上营销。扶持发展一批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示范平台和示范企业,促进优势传统企业与电子商务加速融合,实现转型升级发展。支持外贸企业利用速卖通、亚马逊、中国制造网等知名第三方平台开展跨境电商,拓展国际市场,

8、做大交易规模。构建支农惠农的服务体系。以“智慧农场”、“智慧果园”、“智慧水产”、“智慧林场”、“智慧苗圃”为抓手,大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培养壮大现代种养企业、电商化经营企业和专业化服务企业,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整合全市农业部门信息资源,推进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实现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管理和农业服务信息化,提升政府部门的监管与决策效率及面向三农的服务能力、农业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能力以及农民科学种养的生产能力。构建现代粮食流通产业体系。深化信息技术在粮食流通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应用,全面推进粮食流通管理和产业发展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

9、经济发展的现代粮食流通产业体系(现代粮油加工、粮食仓储物流、粮食宏观调控、粮食交易市场、粮食流通监督),支撑粮食宏观调控科学决策和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能力提升,重塑“九江米市”形象。2.促进新兴业态发展。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业。鼓励大中型骨干企业、“专精特新”科技型优势中小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人才优势,向研发、设计服务上游扩展。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工业设计服务、科技支持培育等形式推进行业优化升级。发展故障诊断、维护检修、检测检验、远程咨询、仓储物流、电子商务、在线商店等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向下游延伸产业服务。鼓励制造业不断变革、创新制造方式和服务业态,推进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服务化。加快

10、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依托本地高校的人才技术支撑,加快发展应用软件开发外包、呼叫中心外包、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服务外包和信息系统维护外包。鼓励企业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在线定制、线上到线下等创新模式,积极发展对产品、市场的动态监控和预测预警等业务,创新业务协作流程和价值创造模式。大力发展纺织品设计、服装设计、IC设计、农产品包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等行业。与大数据、先进科技相结合,大力发展3D虚拟仿真设计产业,为工程装备、家具、服饰、房产等相关领域提供3D显示,为消费者提供全新、逼真的完美仿真体验。加快设计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软件产业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工业设计条件平台、平面设计支撑服务平台、

11、数字版权保护平台,提高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顺应生活消费方式向便利性、时尚型、高端型转变发展趋势,增加服务供给、丰富服务类型、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便利化、品质化发展。鼓励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紧急呼叫、健康咨询等适合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推动住宿餐饮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发展,促进营销模式和服务方式创新。开发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旅游服务产品,推动旅游定制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深化旅游体验。积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等新媒体、新业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提升先进文化的互联网传播

12、吸引力。大力培育新兴信息产业。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闽浙等先进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加快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特色专业园区建设。积极培育IT产业区域总部和研发企业,加强前沿与关键性技术创新,推进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等电子信息制造业逐步向研发制造转型升级,加快形成平板显示和高清产业、智能终端设备、北斗卫星导航、集成电路、半导体照明等产业集群。3.加快创新创业步伐。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开发应用水平,重点在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产业转型升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提升企业在产品研发、管理、商业模式及机制环境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促

13、进科技创新孵化应用。搭建统一的科技网络服务平台,提供科技项目申报、科技咨询、科技培训、科技统计等服务,同时提供科技企业、科技人才、科技成果、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仪器设备等资源服务支撑。建立政银企信息发布机制。打造项目和金融供需发布平台,发布投资政策、项目建设、企业运行信息、融资状况、金融产品、信贷政策等,提高政策透明度和企业诚信度,提升政银企对接效率。落实创业服务配套支撑。建设人力资源供需服务平台,提供人才招聘、人事资讯、职位搜索等功能服务,为创业提供人才配套服务支撑。营造大众创业的创新环境。充分挖掘信息资源的社会价值,形成以公众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开放创新为特点的全面创新形态。

14、积极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形成大众参与、各方协同的创新格局。专栏2智慧产业应用体系重点项目2-1新工业发展:新建新工业发展动态信息平台,推进两化融合试点,推广智慧园区、智能工厂的应用,打造智能化生产管理、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智能制造产业生态。2-2电子商务:新建特色产业电商平台、网络交易平台、电商支付平台、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完善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增强电子商务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2-3智慧农业:新建精准设施农业管理系统、农业休闲旅游及全景体验平台、水产养殖智能化管理系统、农业新经营主体监管平

15、台、农资流通监管与移动执法平台、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动物防疫管理与疫病监测系统、农村劳动力科技培训平台、农业产业信息预警系统等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系统,强化涉农信息资源整合,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能力和水平。2-4智慧粮食:新建现代粮油加工信息系统、粮食仓储物流信息系统、粮食宏观调控信息系统、粮食交易市场信息系统、粮食流通监督信息系统,形成结构完整、功能齐全、多级联动的粮食流通管理信息化体系。2-5创新创业:新建设计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和金融供需发布平台,完善科技网络服务平台、人力资源供需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服务环境。(三)建设智慧治理

16、应用体系,提升“宜居宜游九江”品质。推进智慧治理应用体系建设,围绕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方便群众出行出游,不断完善规划建设管理、增强社会治理成效、提升市场监管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水平、强化应急处理能力、优化交通出行环境、提升旅游服务实效、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打造宜居宜游的大美九江。1.完善规划建设管理。打造规划建设综合管理体系。建设多规合一信息系统,实时展示全市规划建设愿景和未来发展趋势。基于全市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平台,从规划、立项、审批、评测、施工、验收等环节进行贯穿,实现设计、施工的完整对比,促进城市规划建设“一张图”式的管理。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整合全市范围内水、电、气、通讯等各类城市

17、信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传感器、射频识别标签等附属设施,提高智能化感知和监控管理水平。强化城市路灯、地下管线、城市污水以及桥梁设施等城市公用设施统一管理,推进市政综合管网数据资源可视化监管,实现辅助审批、智能分析、共享服务及维护,以及在线监督、监控预警、突发事故应急管理和信息发布等功能。构建住房保障综合管理体系。建立城市房屋交易电子档案,构建房地产市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房地产市场主要数据的自动采集、动态分析和预警预报,提高住房、银行、税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水平,为房地产市场趋势分析和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2.增强社会治理成效。创新精细化城市管理模式。加快完善数字城管系统,建立全方位、全天候、全

18、覆盖的大城管考评体系,逐步形成“一级监督、两级指挥、三级考评、四级联动”的属地管理模式,促进市容、卫生、治安等城市管理问题的及时发现、高效处置、智慧分析,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国土资源监督管理水平。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3S等新技术,构建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为基础,以综合监管平台、电子政务平台、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为主体的国土资源信息化框架体系,深度挖掘海量国土资源数据,实现对国土资源、地质灾害的实时动态和智慧化监测监管,促进不动产登记业务规范开展,打造覆盖全市的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智慧国土”服务平台。打造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体系。结合全省综合治理信息

19、化建设,整合现有党建、综治、民政、公安、计生、宣传、服务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建立以人口资源为支撑,集基础信息、指挥调度、事项处理、绩效考评“四位一体”的社会治理网格化信息平台,打造有序、有力、有效运行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框架体系。3.提升市场监管能力。提高市场综合监管水平。整合工商、质监、食药监、物价等市场监管部门的数据资源,依托公共管理平台,打造一体化、广覆盖、专业化、高效率的监管体系,实时采集并汇总分析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市场监管、检验检测、违法失信、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物流、投诉举报、消费维权等数据,通过智能搜索、筛选、识别、跟踪等方式监测市场主体经营行为,促进市场监管工作有序开展。4.提高

20、安全管控水平。增强城市公共安全防控水平。持续推进“天网工程”建设,构建城市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加快实现安防监控网络的全覆盖,大力推进智能视频识别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改造整合现有视频监控资源,完善公共场所、案件多发地段、园区、港区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形成基本覆盖全社会防范区域的全天候、全方位监控网络。推广部署“防消联勤物联网信息系统”,促进火灾防控智能化、灭火救援实时化、日常工作系统化、队伍管理精细化,全面提升消防管理工作和公共服务水平。强化安全生产监督应用建设。实时采集安监数据,整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资源,构建及时、准确、智能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体系,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

21、可知、可见、可控的状态,实现安全生产监管业务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5.强化应急指挥能力。打造高效运行的应急保障模式。构建反应及时、恢复迅速、支援有力的应急保障体系,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多灾种早期发现监测预报预警系统等应急指挥及防灾减灾信息系统,提高对各类事故、自然灾害、卫生疫情、刑事案件等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推进“智慧动员”体系建设。立足“战时应战”需求,打通与国防潜力信息要素相衔接的数据链路,构建号令通达、调控精准、决策智能的“智慧动员”指挥中心,提高国防动员指挥控制水平,实现动员态势“一张图”显控。6.优化交通出行环境。营造高效畅通的交通运行环境。推进交通决策服务系统的建设应用

22、,提高公交、铁路、港口、机场等交通枢纽中转作业的运行效率,促进客流、物流的高效运转。完善交通信号控制、电子警察、高清电子卡口、诱导信息发布等交通运行管理系统,构建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交通管理电子标签身份认证体系,实现与交通信号控制和诱导信息发布系统之间的关联协同,提高交通运行管理水平。集成车辆监控调度、电子站牌和视频监控等应用系统,建设公交智能监控调度系统;建立公交优先通行信号系统,保证公交优先通行。完善外场公路固定监测点(含视频监控、交通量调查、情报板等)建设,提高公路路网监测水平与应急处置能力。推进海事系统、港航系统及港口企业自建视频监控信号的全面整合,加快海事船舶进出港报告平台、海事交

23、通信息管理平台以及海事移动执法系统、海事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促进海事交通的统筹管理和高效决策,实现实时水位、航行通告等信息的及时发布。构建以市级公路、市政道路、水路交通运输安全监测为核心的交通应急处置平台,实现对突发事件的事前预警、事中处置和事后恢复总结,保障交通运输安全。建设交通灾害监测信息综合平台,提高交通灾害信息收集、存储、分析和评估能力,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为减少人员及财产损失提供可靠保障。加快在旅游景区、大型社区、公园、图书馆、学校等场所和重要商业地段推进公共自行车租赁应用,构建绿色、安全的自行车出行服务体系。进一步整合公共停车场(含商用大楼、民用大楼小区的地面和地下停车场)泊车位

24、信息,建设停车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实现停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7.提升旅游服务实效。紧扣“全省龙头、全国示范、世界知名”的旅游强市总体目标,挖掘九江“红色文化资源”、“自然山水文化资源”、“宗教文化资源”、“书院名人文化资源”和“青铜文化资源”等文化特色,加快旅游产业转型,提升旅游管理服务水平。打造全过程智能化服务体系。依托基础图文信息、三维实景数据信息、视频信息的采集,结合各类导航、导览图、语音导游、自助取票、智能停车引导等,实现面向游客的全过程智能化服务。建立开放式营销服务模式。通过开放式接口、权限管理和配套的电子审核机制,实现旅游基础信息的录入和调取,支持各类旅游产品(活动)的在线申报,强化

25、支付管理、订单管理、票务管理等功能,实现产品(活动)发布到销售再到取票的闭环服务。将旅游产品标准化打包,支持经过授权的平台进行技术对接,供其他门户进行调取。建立“一个后台、五套游客门户(手机客户端APP、微信公众号、微博、手机WAP网站、PC网站)”的应用体系,将应用后台与电子商务平台打通,实现各类门户上的产品发布、订购、取票功能。提升旅游行业管理水平。面向旅游业相关部门实现数据统计分析与行业监管。创新旅游行业管理模式,通过人流量信息采集、天网视频监控数据采集、宾馆入住信息采集、交通信息采集,为旅游管理部门对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等涉旅单位的旅游运行情况提供数据支撑。建立旅游应急调度指挥中心,

26、保障节假日和突发事件情况下的应急调度需求。建立资源申报平台,面向旅游资源的新建、大型旅游活动的申报,实现电子化、移动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流程和时间,促进旅游资源的整合。8.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增强环保监测管理水平。深入推进“净空”、“净水”、“净土”行动计划,构建全市水质、空气、噪音、污染源、固体废弃物等环境要素的监测管理体系,推进各业务系统间的数据整合,打造统一的环境决策指挥平台,实现环境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处置、跟踪等全业务流程的闭环处置,逐步提升环保事件的决策分析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形成政府牵头、市场主导、公众参与多元共治的环境治理格局。提升林业综合管理成效。加快林业资源分布、森林生态旅游

27、、林业地理信息、森林灾害监控等系统建设,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实时、动态监测和管理,为科学决策提供实时、准确、可靠的森林资源信息。提高水利智能化管理能力。推升防洪防灾、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现代化水利行业管理服务等领域智能化管理能力和水平,带动水利现代化进程。提升气象服务应用成效。完善气象监测预警及决策服务应用,推进气象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提高天气预报精细化水平,提升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时效性,为各行业提供现代化、科技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气象保障支撑。打造集中动态的能源管理方式。完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实现与省级平台的实时数据传输,逐步形成集中、动态的能源管理方

28、式,促进能源消耗的扁平化动态监控和数字化分析及管理。专栏3智慧治理应用体系重点项目3-1智慧规建:新建多规合一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建设展示系统,完善路灯管理系统、地下管线管理系统、桥梁管理系统、市政设施管理系统,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综合管理水平。3-2智慧房管:建设和完善房地产市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与服务效率。3-3智慧城管:新建GIS基础平台、作业车辆GPS监管系统、全民城管系统、智慧环卫系统及垃圾收集管理系统,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3-4智慧国土:推进“数字九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完善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和国土资源执法通平台,建设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提高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

29、和地质灾害的监测监管水平。3-5社会治理网格化信息平台:结合全省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整合现有党建、综治、民政、公安、计生、宣传、服务等方面的信息资源,打造有序、有力、有效运行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框架体系。3-6智慧监管:完善“智慧物价”建设,整合工商、质监、食药监、物价等市场监管部门的数据资源,依托公共管理平台,打造综合监管体系。3-7智慧安全:新建视频共享服务系统,完善天网工程、防消联勤物联网信息系统建设,形成全天候、全方位监控网络,增强城市公共安全保障。3-8智慧安监:新建安全生产数据收集分析监测系统、安全生产分析预警系统;完善安全生产视频系统、安全生产事故直报系统、危化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监

30、测报警系统、煤矿瓦斯监测系统、应急调度系统,形成一个统一协同指挥、结构完整、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符合市情的安全生产应急体系,有效应对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灾难。3-9应急管理平台:新建综合业务管理系统、风险隐患监测防控系统、综合预测预警系统、智能辅助系统、指挥调度系统、应急保障系统、应急评估系统、模拟演练系统,提高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3-10智慧交通:新建公安交警业务综合集成平台、道路交通信号控制、道路交通流量采集等交通运行管理系统,新建公交电子站牌、公共自行车、停车资源共享等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新建枢纽客流系统,新建海事船舶进出港报告、海事移动执法等海事

31、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完善鄱阳湖水域AIS、雷达交通信息管理平台,构建以交通诱导、智能出行、应急指挥等系统为一体的交通综合管理和服务系统。3-11智慧旅游:新建旅游行业服务管理、资源申报、旅游互动营销、协同营销、旅游应急调度指挥、掌上九江APP等应用系统,提升对涉旅单位的监督管理水平,为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全环节的应用服务,进一步提升旅游品牌。3-12智慧环保:新建环境信息综合管理、环境评价及应急管理等应用系统,促进环境监测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环境数据管理、分析和利用水平。3-13智慧林业:新建林业资源报送平台、森林生态旅游信息平台、林地流转档案管理查询系统、巡山护林管理系统、木材

32、经营、加工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林木采伐管理系统、苗木交易平台、市、县、乡、村林地流转四级平台等应用系统,完善木材运输证办证管理系统、森林防火监控系统、林业植物检疫信息系统、森林病虫害信息系统,构建实时、动态的林业监测和管理体系,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3-14智慧水利:新建防汛抗旱决策支持、水资源监测管理、水利综合信息服务、河长制等应用系统,实现水利信息及其处理的集成化、智能化,提高水利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3-15智慧气象:新建智慧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及科普资讯等应用系统,促进气象信息的共享服务,完善监测预警系统、信息传输系统、公共服务系统,为城市管理及服务提供气象保障支撑。3-16能耗监测平台:完善

33、平台的应用覆盖范围,实现各县(市、区)公共机构能耗监测与省、市级平台实时对接,形成集中、动态的能源管理方式。(四)建设智慧民生应用体系,提高“共建共享九江”水平。推进智慧民生应用体系建设,围绕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社保、社区等公共服务的均等普惠,注重统筹协调发展,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打造共建共享的幸福九江。1.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构建现代化教育管理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城域网的建设,构建“学校、县(市、区)教(体)育局、市教育局”三级教育信息网络系统,推广“三通两平台”的应用,建设集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知识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教育综合管理平台。构建教育系统高效与科学的信息资源服务

34、和保障体系,为学校师生及家长提供快捷、共享、全面的信息服务。加大培训力度,整合教师、课程、课件等教学资源,促进优质资源交流共享,实现“随时、随地、随需”的学习。实施“智慧校园”建设,打造全新信息化条件下“智慧”的教学环境。提升医疗综合服务水平。推进全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促进计生卫生一网覆盖、居民健康一卡通用、健康信息资源统一融合。开展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计划生育、综合管理六大业务应用,构建卫生协同、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形成全面的区域医疗和公共卫生协同应用平台。在全市医院推行预约挂号、候诊提醒、在线支付、报告查询、就诊地图、家庭医生、公众健康服务等全

35、流程医疗体验,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区域卫生计生资源体系。创新社区综合服务模式。打造社区自助服务保障系统,为公众提供社区医疗、社区养老保健、水电气自动抄表、安防监控、电子支付等服务。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常事务管理系统,实现家庭智能照明、家居安防、门禁、自适应家居、云端数据分析等应用,为居民提供一个高品质的生活环境。统筹社区养老服务资源,建立老年人基本信息电子档案,构建包含老年人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养老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和综合服务平台的养老综合服务体系,提供实时、快捷、高效、物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建立便民综合信息节点,提供周边饮食、住宿、出行、购物等各方面的综合服务信息,让公众切实地体

36、会“智慧生活,触手可及”。完善社会保障服务应用支撑。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将城镇居民基本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促进统一管理和经办,实现医疗保险缴费年限在全市各地互认及累计合并计算。加快数据统一管理并向省集中,通过由省到市的数据回流方式实现信息共享,推进终端服务向下延伸,促进社会保障工作的决策科学化、管理现代化和服务便捷化。建设智慧救助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等申请对象家庭成员的经济收入和财产状况实施信息比对,实现救助对象认定的精准识别。整合市民服务热线。建设市民服务综合热线系统,依托民声直通车,整合政府各部门对外服务热线,建设涵盖咨询、

37、投诉、办事等各类功能的统一市民服务综合热线,形成诉求表达、信访受理、跟踪督办、处理反馈、市民回访的全过程信息化闭环管理机制,形成非紧急类事务热线服务体系。提供全面覆盖的一卡通服务。以社会保障卡为基础,加快整合医疗、住房、公交等部门发行的IC卡,构建统一的市民卡管理服务系统,建设集政府公共服务、社会事业服务、商业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市民卡便民服务体系。推进市民卡系统与服务网站、自助终端、服务大厅柜台及车载、医院、药店、公园、商场POS终端等各种服务渠道系统的对接,实现“一卡在手,通行全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建立九江数字文化网及运行平台,推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的数

38、字化建设,建立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文化馆、网上美术馆。开辟“九江文化云”平台,形成由“文化九江云”网页版、“文化九江云”手机APP、文化九江微信公众号、文化九江新浪微博组成的公共文化数字服务集群,形成“网上书房数字展馆文化菜单场馆预定精品资源”五大板块和一个综合性“文化分享圈”的服务格局。充分发掘数字档案的资源优势,加快整合档案资源和档案馆运行信息,为档案收集、管理、利用、存储、监督等活动提供管理和服务支撑,打造广覆盖、多途径、多样化的档案信息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档案工作现代化管理水平和个性化服务水平。2.助推全面小康建设。提高精准扶贫成效。通过大数据技术,掌握贫困人口信息、致贫原因,实

39、现贫困人口的精准定位,开展贫困监测和评估,全面动态地掌握扶贫项目实施与资金的使用进度,保障扶贫项目精准定位、合理开发,保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全、有效地运行,促进科学治贫、精准扶贫和有效脱贫。根据贫困级别向贫困人口推广智慧扶贫云终端的应用,提供一键直达、发放记录、在线咨询等服务,推进教育扶贫、科技扶贫,提高扶贫实效。支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构建全面小康信息平台,实时展示全市在经济发展、民主法治、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等方面小康社会建设发展指标,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高效建设,助推“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专栏4智慧民生应用体系重点项目4-1智

40、慧教育:新建教育城域网、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终身教育学习平台、智慧校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校际共享,提供快捷、共享、全面的教育服务。4-2智慧医疗:新建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提供预约挂号、移动健康服务、远程会诊、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健康计划管理、公共卫生管理、急救一体化管理、疾病预防控制等服务,推动医疗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提高医疗便捷服务水平。4-3智慧社区:试点建设社区自助服务保障系统、智能家居系统,新建养老综合服务系统,打造便民综合信息节点,促进公众生活品质的提升。4-4智慧社保:整合建设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加快社保数据的省级统一管理以及市本级的数据回流共享

41、,提升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新建智慧救助系统,实现救助对象认定的精准识别。4-5市民服务热线:整合政府部门服务热线,新建前台客服系统、坐席管理系统,为公众提供咨询、求助、投诉等各种非应急公共服务。4-6市民卡:以社保卡为依托,新建服务渠道管理系统、综合业务管理系统、核心应用系统、市民信息数据系统,构建综合服务体系,提升信息惠民品质。4-7智慧文化:新建九江数字文化网及运行平台、“文化九江云”平台,促进优质文化资源的普惠覆盖,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4-8全面小康:新建全面小康信息平台、智慧扶贫云终端体系和智慧扶贫与移民平台,助推全面小康社会的高效建设。(五)建设智慧政务应用体系,响应“实在实干

42、九江”要求。推进智慧政务体系建设,围绕提高行政效能和诚信水平,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加快诚信体系建设,营造“做实在人、干实在事”的氛围,建设实在实干的务实九江。1.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充分发挥公民身份证号码作为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作用,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作为唯一标识,建成电子证照库,实现群众办事“一号”申请。积极推进“三单一网”建设和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建立程序规范、办事高效、监管有力的行政审批权力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网,为公众提供多渠道、无差别、全业务、全过程的便捷服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造有利创

43、业创新的市场环境。建设和完善综合协同办公系统,优化政务工作流程,提高政务工作的规范性、协同性和高效性。充分发挥市委市政府门户网站作用,完善网站信息公开、政民互动、在线办事功能,加强对内对外宣传和舆论引导。大力打造以门户网站为主站,部门网站为子站的政府网站群体系,提升政府网站集约化水平。建设全市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实现对信息化项目立项、建设、验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建设政府收支监管平台,完善财税综合信息系统,对接公安、税务、民政、社保、医疗、金融、房产等部门,全面了解和掌握财政收入征管情况以及财政资金的实施进度、运行效果等情况,并对财政政策运行进行动态评估,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合理和准确的决策

44、辅助信息。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建设,打造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秩序。推动政务系统CA认证,为政务应用提供身份认证、数字签名、信息加密等功能,强化应用和数据安全保障。2.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促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高效运行。完善网上审批系统,深化并联审批应用,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实现各行政执法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的执法信息共享,增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整体工作合力,提升查处各类违法犯罪工作的质量和效率。3.加快诚信体系建设。推进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为主要内容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

45、厚氛围,使诚实守信成为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建立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为唯一识别码的信用信息数据库,积极构建“信用九江”门户网站,提供信用信息的共享利用和查询服务。专栏5智慧政务应用体系重点项目5-1智慧政务:新建“中国九江”门户网网站外语版、电子证照系统、文档管理系统、政府收支监管平台,完善“三单一网”、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综合协同办公系统和财税综合信息系统,不断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畅通政务服务渠道,构建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5-2行政权力运行:新建两法衔接平台,完善电子监察系统、网上审批系统,促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和实时监察。5-3公共信用管理:新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信用九江”

46、网,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营造优良的信用环境。(六)完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促进“五大九江”高效建设。推进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建设,围绕智慧应用建设,强化基础网络保障、加强数据统筹管理、提高集约建设成效,打造集约高效的智慧九江。1.加快建设基础网络。建设高速融合的下一代信息网络。加快光纤网络建设,发挥通信运营商的主体作用,推进新建区域宽带共享接入网络部署和已建区域网络扩容升级,优化网络结构,提升网络质量,持续扩大网络基础设施覆盖范围和深度。贯彻落实光纤到户相关规范,积极推进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共机构等所属公共设施向宽带网络设施建设开放并提供服务便利,大力支持和推进新建小区光纤到户,加快推进农村地

47、区光纤到户覆盖,加快部署基于IPv6技术的下一代互联网试点应用。构建全面覆盖的无线网络。按照“能共享不新建、能共建不独建”的原则,强化铁塔资源整合,进一步优化站址布局,分场景、分重点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对通信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在统一标准规范指导下,充分利用通信运营商、服务商和社会力量,完善城市公共WiFi热点覆盖,优化网络服务质量。加快4G网络建设步伐,实现市、县、乡及交通路线的全覆盖,并逐步覆盖至自然村。推进城市无线专网建设,充分利用运营商现有资源,实现全市无线专网覆盖,为应急指挥、公共交通等提供高速的网络载体。推广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位置服务。规范全市无线电频谱资源利用和无线电台站建设管理,推进小微型无线电网格化监测站选址工作,提升无线电监管的智能化水平,保证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合理利用。建设泛在物联的感知网络。构建视频感知网,满足公共安全、交通、环保、城管等领域视频监控数据的采集需求。构建基于北斗、GPS的无线感知网,满足全市范围内对车辆、特殊物品、特定人群的感知需求。构建综合传感器网,满足市政设施、水利、环保等特定领域、特殊行业感知需求。打造若干张以通用感知手段为核心的感知网体系,实时感知城市运行的体征数据,为智慧应用提供多样的数据支撑。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应用。全面推动三网融合发展,加快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以及互联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