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定量测定作业指导书.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2958874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定量测定作业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定量测定作业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定量测定作业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定量测定作业指导书.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定量测定作业指导书1、 目的:规范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确保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测定的结果准确有效。2、 适用范围:在AutoLumo A2000化学发光检测仪上定量测定人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 e抗原。三、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一般通称e抗原。它来源于乙型肝炎病 毒的核心,是核心抗原的亚成分,或是核心抗原裂解后的产物,是可溶性蛋 白1。当核心抗原裂解时,可溶性蛋白部分(即e抗原)就溶于血清中,存 在于血液循环中。有研究表明,在PegIFN2a治疗过程中,HBeAg水平对乙 肝治疗应答有较好的预测价值2。许多专家关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过程中

2、 HBeAg或HBsAg浓度的动态变化,认为这种量的变化往往是抗原消失或血 清转换的前提,具有疗效预测作用。对于乙肝治疗过程中HBeAg和HBsAg 浓度明显下降的患者应鼓励继续治疗,以争取获得更好的疗效3。4、 方法原理 本产品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原理进行检测。用抗-HBe制备磁微粒,辣根过 氧化物酶标记抗-HBe制备酶结合物。通过免疫反应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 复合物,该复合物催化发光底物液发出光子,发光强度与HBeAg的含量成正 比。五、标本的采集与处理5.1.采用正确医用技术收集血清/血浆样本,推荐对于使用普通管采血的样 本,离心前样本应37孵育至少1h;对于使用促凝管采血的样本,离心

3、前样本应37孵育至少0.5h,离心条件10000g/min,10min;对于使用 抗凝管采血的样本,离心条件10000g/min,10min。抗凝管推荐使用肝 素钠作为抗凝剂,避免使用枸橼酸钠和EDTA抗凝剂。 5.2.样本中的沉淀物和悬浮物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应离心除去。 5.3.严重溶血、脂血或浑浊的样本不能用于测定。5.4.样本收集后在室温放置不可超过8小时;如果不在8小时内检测需将样 本放置在28的冰箱中;若需48小时以上保存或运输,则应采用正确 离心条件提取血清或血浆冻存于-20以下,避免反复冻融。使用前恢复 到室温,轻轻摇动混匀。六、标本拒收标准 1)严重溶血、脂血 2)标本标识不

4、明 七、仪器与材料 7.1.仪器:适用于Lucy2、Lumo、AutoLumo A2000化学发光检测仪。 7.2.试剂:AutoLumo A2000专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试剂 7.2.1.试剂准备:本试剂为即用型试剂,可以直接放在仪器上。 7.2.2.试剂盒于28储存,有效期12个月。 7.2.3.试剂盒应防止冷冻,避免强光照射。 7.2.4.试剂盒开启使用后,28保存可使用1个月。 7.2.5.试剂盒可适应1周内常温运输,运输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避免重压,防止雨雪淋湿和阳光曝晒。 7.2.6.试剂机载稳定性 7.2.6.1.试剂包(磁微粒混悬液、酶结合物)竖直向上存放, 在210C环境下冷藏

5、保存2小时后,才可上机使 用。首次使用后,机载或在2 10C 环境下稳定期 为28天。 7.2.6.2.要进行分装,于-20冻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八、检验方法 8.1.消耗品检查: 8.1.1.根据仪器说明装载或检查消耗品是否充足。 8.1.2.参考相应的仪器系统操作说明。 8.2.试剂包装载: 8.2.1.试剂包首次上机前,轻轻地倒转试剂包多次以混合新试剂包内的成 分,避免产生气泡。不要倒转已经打开的试剂包。 8.2.2.仪器通过扫描试剂包条码自动获取测试所需的参数。 8.2.3.如果特殊情况下仪器无法识别条码,可以手工输入。 8.2.4.参考相应的仪器系统操作说明。 8.3.测试: 8.

6、3.1.将样本容器放置在仪器配套样本架中,每次测试样本量为50l。 8.3.2. 装载样本架,在仪器软件界面中输入样本信息。 8.3.3.选择“运行”开始测试,系统自动进行试验操作。 8.3.4.参考相应的仪器系统操作说明。 8.4.定标: 8.4.1. 仪器通过扫描条码卡自动获取测试所需的参数。 8.4.2.如果特殊情况下仪器无法识别条码卡,可以手工输入。 8.4.3.将校准品转移至样本容器,放置在仪器配套样本架中。 8.4.4.装载样本架,在仪器软件界面中输入定标信息。 8.4.5.选择“运行”开始测试,生成定标曲线。 8.4.6.定标曲线有效期为28天。 8.4.7.参考相应的仪器系统操

7、作说明。 8.4.8.出现以下情况需要进行定标曲线的重新生成: 8.4.8.1.质控结果经重复测定后仍然超出范围; 8.4.8.2.试剂盒或发光底物液的批号更改; 8.4.8.3.超出定标曲线的有效期限; 8.4.8.4.仪器重要部件更换或维修。 8.5.质控: 8.5.1.使用至少两个分析物水平的质控品进行质控。 8.5.2. 出现以下情况需要进行质控: 8.5.2.1.测试试剂盒使用超过24小时; 8.5.2.2. 更换新的试剂盒; 8.5.2.3.重新生成定标曲线; 8.5.2.4.停机。 8.5.3. 各实验室需根据自身情况建立适合本实验室的可接受范围,以确 保合适的测试性能。 8.5

8、.4.质控值应落在规定的范围内,如出现失控,应采取纠正措施。 8.6.稀释 8.6.1.使用手工稀释或仪器自动稀释功能,仪器自动稀释的最大比例为 1:100。 8.6.2.手工稀释使用系统通用样品稀释液进行稀释,将得到的检测结果 乘以稀释倍数计算最终结果。 8.6.3.选择仪器自动稀释功能,可以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参考相应的 仪器系统操作说明以及帮助系统。 8.7.结果计算: 选择适当的曲线拟合方式,本试剂盒推荐采用四参数拟合方式,以校 准品浓度值为x轴,以校准品发光强度值的log值为y轴建立定标曲线。 根据待测样本的发光强度值回算相应的浓度值。仪器自动操作系统可通过 存储的定标曲线以及样本测

9、试得到的信号值自动计算样本测试结果。九、参考范围 检测500例乙肝患者样本和500例正常人样本,用ROC曲线方法确定正 常参考值为0.1PEI U/ml;建议各实验室根据自己实际条件及接触人群建立 正常参考值。本试剂盒仅作为诊断的辅助手段之一,供临床医生参考。十、检验结果的解释10.1.用本试剂盒检测结果为参考值附近等可疑样本,建议重新测定,动态观 察。10.2.由于方法学或免疫特异性等原因,使用不同生产商的试剂对同一份样本 进行检测可能会得到不同的检测结果,因此不同试剂检测所得结果不应 直接相互比较,以免造成错误的医学解释,建议实验室在发给临床医生 的检测报告中注明所用试剂特征。系列监测中,

10、如果改变试剂类型,则 应进行额外的连续性检测并与原有试剂结果进行平行比较以重新确定 基线值。 10.3.根据WHO文献报道4,1PEI U/ ml1.05IU/ml。十一、检验方法的局限性 11.1.本产品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不应作为临床诊治的唯一依据,对患 者的临床管理应结合其症状/体征、病史、其他实验室检查、治疗反 应及流行病学等信息综合考虑。 11.2.样本中的异嗜性抗体或类风湿因子会干扰检测结果,必须结合患者病 史,临床检查和其他临床资料来综合评估检测结果。 11.3.严重溶血、脂血或浑浊的样本可能会造成不正确的检测结果。 十二、产品性能特征 12.1.阴性参考品符合率:符合中国食品

11、药品检定研究院阴性参考品的要求; 12.2.阳性参考品符合率:符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阳性参考品的要求; 12.3.最低检出量:符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最低检出量参考品的要求; 12.4.空白限:不大于0.05PEI U/ml; 12.5.线性:在0.1200PEI U/m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0.9900; 12.6.准确性:测定结果在规定范围内; 12.7.分析特异性:与HIV抗体、HCV-IgG抗体、HAV-IgM抗体无交叉反应。 12.8.精密度:变异系数不高于15.0%; 12.9.干扰物质:40mg/dl胆红素、2.5mg/ml血红蛋白、500mg/dl甘油三酯对 检测结果无

12、显著影响; 12.10.抗凝剂的影响:使用肝素抗凝的血浆对检测结果无显著影响; 12.11.HOOK效应:测定含量为1600PEI U/ml的样本,不会出现HOOK效应; 12.12.方法学对比:与SFDA批准上市的试剂盒对比检测1119份临床样本, 阴性符合率100%,阳性符合率99.23%,总体符合率为99.73%。 十三、参考文献 1.Lok ASE, McMahon BJ. AASLD practice guidelines:chronic hepatitis B. Hepatology, 2004, 34: 1225-1241. 2.Moucari R, Mackiewicz V,

13、Lada O, et al. Early serum HBsAg drop: a strong predictor of 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 to pegylated interferon alfa-2a in HBeAg-negative patients.Hepatology,2009,49:1151-1157. 3.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讨论组.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建议 J.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7, 25(10): 577-583. 4.Annette, Reissinger, Peter, et al. Collaborative Study to Establish a World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for 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J. Expert Committee on Biological Standardization, 2013, (22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