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全ppt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29578146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全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全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全ppt课件.ppt(10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学体育教材教法 谭兆风绪论l一、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概念l指以中学体育教材为依据,探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教师、学生、教材、教法手段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方法。二、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内容l研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所列教材的意义、教学任务、基本动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指导等。重点是动作方法、要点、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保护与帮助、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和教学指导等。三、体育教材教法研究的对象 l1.研究对象:l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通过这些关系的处理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途径。l2.教学过程四要素的基本定位l

2、教师:主持和引导体育教学过程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起主导作用。l学生: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结果的承载者。是教学过程中最能动的要素。l教材:实现教学任务的媒介。l教法:实现教学任务的途径。l教与学的关系是体育教学活动中最根本的关系。四、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l1. 概念:l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是教育部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教学内容体系,它包括说明、教材纲要、体育成绩考核和场地器材配备目录四个部分。它是一种教学指导性文件。l2.意义l体育教学大纲是编写体育教材和进行体育教学的依据,也是考核、评价体育教学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教学进行宏观管理的依据。五、中学体育教材l中学体育教材即体育教学素材。它

3、分为基本部分和选用部分。l教材内容在体育教学大纲中有直线排列、螺旋排列和混合排列三种方式。l直线排列:指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按年级顺序排列。l螺旋排列:指同一教材在各年级反复出现,但逐渐提高教学要求的排列方法。l混合安排:指包含直线排列和螺旋排列的综合排列方法。六、体育教学方法l教学方法:指师生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l体育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l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在全面分析各种相关因素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运用教学方法要注意的几个问题l1 讲解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做到简明扼要。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

4、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讲解,使他们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l2示范要把握时机时机,要突出动作的主要部分,注意示范的点点和面面。示范和讲解要有机地结合起来。l3观摩时要提示学生注意的重点。4可以有选择地运用“发现法” l发现法:l指教师组织教学时只提出学习任务而不直接讲授和提供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和探索,发现完成学习任务的有效和最佳的途径。 l优点: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主体意识,发展智力和培养创新思维。l缺点:教师的教学设计、启发和引导有一定难度,耗时也较多。运用要求: lA提出任务要和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相符合。lB要引导学生去“发现”。lC要

5、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有些隐含因素要及时挑明。(如鱼跃前滚留腿)lD教师要把握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七、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任务 l1使学生在已有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正确地分析中学体育教材,确定教学任务,并能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l2能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出教学要求,较好地把握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l3培养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使学生既熟悉“教法”,又具备指导中学生选择“学法”的能力。l(学习方法:指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采取的方式、途径和策略。)l4要从教育思想上、知识底蕴上、实践经验上,为今后学生在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

6、创新上创造条件,打下基础。l思考题:l1体育教学过程的“四要素”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l2列举“发现法”教学一例。第一章 体育教学目标与教材教法实施l第一节 体育教学目标l 一、体育教学目标l1概念: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所要达到的标准。l2意义:体育教学目标既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归宿。也是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手段的依据及衡量体育教学活动的标准。3主要内涵:lA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体形态的正常发育和生理机能的发展,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适应能力以及抵御疾病的能力。lB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

7、能,学会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健身和卫生保健习惯,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能力。lC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自觉遵守纪律以及坚强、勇敢和果断的意志品质。第二节体育教学原则 l一、体育教学原则的概念l是人们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目的和体育教学规律,在总结大量的体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而制定的规范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l二、体育教学原则的基本定位l1体育教学原则从属于教学目的,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l2体育教学原则的确定依赖于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l3体育教学原则对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运用起指导作用。三、体育教学原

8、则的确立 l1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l2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规律的反映。l3体育教学原则受到体育教学目标的制约。l 第三节体育教学方法及特点l一、体育教学方法l(一)体育教学方法与方法论l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所特有的操作方法。l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l科学方法有三个层次,体育教学论处于科学方法的第二层次。(参见P14)l(二)体育教学方法体系l体育教学方法体系是利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其它学科的科学成果为理论基础,结合本学科长期积累起来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复杂系统。(三)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 l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尚未完全达成共识。大致的划分如下:l

9、1从双边活动出发,可分为讲授法和学习法(包括练习法)l2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有传授理论知识的方法、技能教学的方法、锻炼的方法和教育的方法。l3从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及其来源,可分为语言法、直观法和练习法。l4从获得信息的性质和功能特征进行分类,有获得基本信息的手段、方法和获得辅助信息的手段与方法。l5根据体育教学方法的本质特征分类,可分为教育学中的一般方法和体育的特殊方法。二、体育教学方法的特点 l(一)教学的组织与教法相结合l教学组织是为教法的实施服务的,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l(二)练习法和恢复法相结合l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理的练习来巩固、掌握技术、提高身体素质

10、和运动能力的方法。l恢复法是指利用适宜的休息,使学生消除疲劳的方法。根据手段的不同,休息有消极(相对静止)和积极之分。l练习法和恢复法的结合要考虑教学的目标、学生生理机能能力变化的规律和学生的临场负荷等情况。(三)练习应与保护和帮助相结合l保护与帮助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P15)l保护:指教师为了避免学生受到伤害而采取的安全措施。l帮助:指教师在学生练习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协助学生体会或完成动作。l保护与帮助的种类:l保护:l1他人保护l2自我保护l3利用器械的保护帮助l帮助:l1间接帮助(口令、标志物等)l2直接帮助(含阻力:如施加阻力练习“满弓”。助力:如背越式跳高过杆的帮助。)l(四)

11、教、学、练相结合l三者的合理运用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基本要求。第四节 课时计划l课时计划俗称教案,它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教学检查与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l一、体育课课时计划的形式与分类l(一)课时计划编写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l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运动负荷,品德教育与个性培养等。(二)体育课课时计划的形式 l有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之分。l内在形式:用文字形式表述的教学过程。l外在形式:编制课时计划所采用的格式。l(三)体育课课时计划的分类l体育课课时计划主要分为理论课课时计划和实践课课时计划两类。l理论课课时计划和实践课课时计划都可以有多种编写方式。

12、(P17)二、体育课课时计划的基本术语 l(一)体育课的任务l1概念:体育课的任务是指一节体育课要达到的目标。l2确定体育课任务的基本要求:lA任务的表述要简明扼要lB任务的确定要具体、要符合学生实际l(二)动作要领l动作要领是指完成动作的基本要求。它包括动作的主要环节及其动作顺序。l动作要点是对动作技术的简洁表述。(三)重点l课时计划中的重点包括体育课的重点和教材的重点。l1教材重点l教材重点是指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l2体育课的重点l体育课的重点是指一堂课的主要任务或主要教材。l(四)教材的难点l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不容易掌握的环节。l难点具有普遍性,但有时也因人、因时而异。(五)一般性身体练

13、习l一般性身体练习是指为了全面发展学生身体或使身体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而进行的身体练习。l(六)专门性练习l专门性练习是为了学习某项基本教材而选用的身体练习。它包括诱导性练习和辅助性练习。l1诱导性练习l指为了掌握所学的身体练习而采用的与其技术结构相似但难度较低的身体练习。l2辅助性练习l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而采用的相关身体素质练习。l七)教学组织l教学组织是指教学分组与分组教学、队列的要求与基本练习队形、器材的安排、教师的教学位置、课堂常规的执行等。l(八)教法步骤l指教学方法的运用顺序。l(九)要求l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活动规范和应该满足的条件。三、课的设计l一)概念l课的设

14、计是指为了完成课的任务而拟订教学策略的过程。l(二)课的设计与课时计划的区别l课的设计侧重的是详细的构思,课时计划是用文字表述的具体方案。教育理论中教学设计的概念分析 l 当前比较权威的教学设计概念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l教学设计理论应该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l l 各种用于指导、规定教学活动(instructional action)和行为(activity) 的理论,关心的是具体教学问题。 l 2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即以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学的系统的设计,包括教学设计

15、过程模式和教学设计方法等内容,是关于设计过程的理论。关心的是设计问题。 (三)课的设计的主要内容l1确定教学任务、重点和难点l2确定课的类型与教学结构l3分析教材的意义l4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l5语言的运用l6拟订辅助性教学措施(四)课的设计要把握的要点l1要把握教材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l2要把握本次课的教学目的及其在单元教学和整个学科教学中的联系l3要抓住重点、克服难点,精选教法l4根本的问题是处理好教材教法的关系思考题: l1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意义和主要内容l2体育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l3体育教学方法的大致分类l4体育教学方法运用的基本特点l5保护与帮助的区别及保护与帮助在

16、体育教学中的意义l6何谓一般性练习和专门性练习l7诱导性练习与辅助性练习的联系与区别l8课的设计的主要内容与必须把握的要点第二章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教学l第一节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教学的意义与内容l一、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教学的意义l1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l2有助于学生增强身体锻炼的科学性l3有助于提高体育课的地位二、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内容 l教学内容的安排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排列的,因此它因年级而异。l中学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内容的安排参见P2324 第二节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的教学准备 l一、教学设计l1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的教学设计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特

17、点对课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进行策划的过程。l2教学设计应力求目的明确(应掌握的知识、要达到的效果)、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张驰有度、方法得当。l3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导入部分、展开部分和结束部分。 l二、理论课教案各部分的基本要求l导入部分引起注意、激发兴趣、切入主题l展开部分 通过系统讲授、针对性的提问和讨论等实现教学目标。l结束部分小结知识点和教学情况,布置作业 l课后小结:总结本次课教和学中的经验和今后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l三、导语l简要的开头语。概述教学内容和相关背景等,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讲述要目的明确、简明扼要、引人入胜。

18、l四、提纲与板书l提纲:讲授内容的要点。l板书:指在黑板或屏幕上书写或展示出来的文字。l板书有主板书和副板书之分。l主板书:书写教学内容的纲目。一般写在左侧。l副板书:主要是对主板书的说明或扩展。一般写在右侧。l示例:参见P26五、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应注意的问题l(一)编写课时计划应注意的问题l1教学内容体系要依次详细排列l2教学重点要标出l3要串讲或引用的材料要注明出处l4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板书要提示(二)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教学要注意的问题l1导语要简明、生动,紧扣主题l2讲授要情绪饱满,声情并茂,并合理运用目光l3各部分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事先做好安排,必要时也可做适当调整l4板书要清晰工整

19、l5教态要端正,讲授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l6要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思考题: l1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教学的意义l2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的教学设计的概念与要求l3编写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课时计划的注意之点l4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教学要注意的问题第三章青少年身心发展及体育保健方法l第一节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l一、关于身心发展的理论l(一) 身心发展的含义l身心发展是指个体生理和心理积极的连续变化过程。l积极的变化导致有机体或其器官的结构和机能趋于精密协调,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机能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具备良好的适应性。个体身心发展的特征: l1.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l2.身心发展具有一

20、定的顺序l3.身心发展速度不均衡l4.身心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l5.身心发展具有个体差异(二)身心发展的条件l个体的发展具有获得性和习得性。l1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个体发展的必要条件l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l2环境和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l在个体的生活环境中社会环境比自然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更大,个体的身心在适应不适应适应的过程中得到发展。l教育是一个有意识地促进个体身心发展的过程。l3身心发展表现出加速现象l包括生长加速现象和成熟前倾现象。二、青少年身体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l(一)青少年身体形态、骨骼和肌肉的发展及规律l1.身体形态发育特点及规律l身体形态发育

21、主要考虑的指标是身高、体重和胸围。l发育特点:青少年身体形态的发育大致可分为匀速增长、快速增长(突增)、缓慢增长和相对稳定四个阶段(参见P31)。l注意事项:体育锻炼和运动保健考虑学生的发育特点,要作到男女有别。l2.骨骼的发育特点l发育特点:骨骼富有弹性,可塑性大,不易骨折,但容易发生变形,骨化的时间不一致。l注意事项:身体锻炼要注意全面性、对称性,运动负荷要适宜,要注意正确姿势的养成。l3.肌肉、韧带的发育特点l发育特点:肌肉生长落后于骨骼。肌肉弹性较强,横断面积相对较小,故收缩力量、耐久力较差,但疲劳快,恢复也快。韧带和关节囊伸展性大,柔韧性较成年人好。l注意事项:青少年要加强伸展性和柔

22、韧性练习,但练习时要注意动力性和静力性相结合。(二)青少年身体机能发展特征和规律 l1.脉博和血压的变化特点l青少年脉博频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18周后基本稳定。l心输出量随而逐渐上升,至发育成熟时基本稳定。l血压均值有明显的年龄和性别特征,19岁以后基本稳定,部分青少年会出现“青春期高血压”,要注意加强医务监督。l2.肺活量l青少年1215岁为肺活量的突增期。l肺活量是呼吸系统机能和体质的重要指标,要通过体育锻炼来加大肺活量。三、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l(一)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l1.闭锁性l指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内心活动不轻易表露。l2.动荡性l表现为敏感、易波动,可塑性大。l3.过渡性

23、l表现为依赖性和独立性交织,易产生逆反心理。l4.自我意识觉醒l对个人的生活价值、认识和评价有了兴趣。但不够深刻,概括水平不高。(二)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l1.青少年认知的发展规律l主要特征:青少年时期认知能力发展最快。这个阶段以认知的随意性增强,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为重要特征。l注意事项:青少年的抽象思维常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的支持,因而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l2.青少年个性的发展规律l主要特征:从少年到青年是个性的逐渐形成期,到青年期已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性格的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都有了较快的发展。l注意事项:要努力使学生在教学中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并有意识地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

24、。l3.青少年情感的发展规律l主要特征:情感处于发展期,起伏较大,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l注意事项:要努力使学生在教学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要合理利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情感走向稳定。l4.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规律l主要特征:个体的自我意识要经历身体的自我、精神的自我和社会的自我三个阶段,自我意识的产生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参见P36)。l注意事项: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学中要注意引导,要区别对待。第二节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体育保健特点和方法l一、青少年身心体育保健特点l保健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双重含义。l(一)教育性和健身性相统一l使青少年学生在运动中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25、l(二)一般要求和区别对待相结合l除共性的要求外,还要根据性别、体质和健康状况予以区别对待。l(三)练习手段的循序渐进性l锻炼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都要循序渐进。l(四)社会生活的实用性l注重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努力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和能力。二、青少年身心体育保健方法介绍 l1.重复锻炼法l指按一定的负荷标准,重复进行某项练习的方法。决定锻炼效果的关键是重复的次数和时间。重复锻炼法要注意避免单调和枯燥的重复。l2.间歇锻炼法l间歇锻炼法是指用时间或脉博来调节两次练习的间歇的锻炼方法。这种锻炼方法通常练习强度较大,但便于调节。l3.变换锻炼法l指变换环境、条件、要求等因素进行锻炼的方法。变换锻炼法

26、要注意因地制宜,合理调节运动负荷。l4.循环锻炼法l指将不同的锻炼手段合理组合进行循环练习的方法。循环练习的手段应该是练习者所熟悉的,搭配要合理,要求要明确。(二)常见的体育保健及锻炼方法l1.传统养生法l传统养生法是通过呼吸调节、身心松驰、意念集中和圆滑徐缓等有节律的动作来达到健身祛病、延年益寿目的的锻炼方法。如易筋经、练功十八法、五禽戏等。l2.运动处方l运动处方是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发展身体为目的,而制定的一系列符合个人身体状态、针对性强,而又行之有效的科学运动方法。根据制定运动处方的目的,可分为健身性、预防性、治疗性和竞技性四种。A制定运动处方的程序: l(1)通过体检和临床医学检查

27、,了解锻炼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病史、锻炼情况、食欲、睡眠、常用药等),以及身体健康状况(通过医学手段检测得到生理、生化指标、各项身体素质水平)。(2)根据检测的结果和锻炼者需求确定锻炼的目的,选择锻炼的手段。(3)按照科学锻炼的原则和方法,制定运动处方。(4)锻炼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测健康状况,根据其承受运动负荷能力和体力状况所反馈的信息,评价运动处方效果。(5)修订原运动处方或制定新的运动处方。lB运动处方的基本内容包括:l运动的目的、运动内容的确定、运动负荷的安排及运动过程的要求等。lC运动处方模型的基本要素(参见P39)l3.冷水浴法l冷水浴法是利用冷水的刺激来提高机体对疾病的

28、抵抗力和免疫力,培养意志品质的锻炼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头脸浴、足浴、擦浴、沐浴和冬泳等(参见P40)。 思考题:l1. 身心发展的含义与特征l2.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条件l3. 如何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征去指导他们的体育锻炼?(分类叙述)l4.怎样理解青少年身心体育保健的特点?第四章田径教材教法l一、快速跑l1.现代快速跑技术的特点l完善合理的技术结构;步长步频的最佳比值;l高水平的协调放松能力;合理的全程节奏。l2.快速跑的生理特点l无氧代谢,属于“极限强度”运动。l3.锻炼价值:l发展快速奔跑能力和速度、力量、灵敏等素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勇往直前的精神。l4.教学的注意之点lA结合

29、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快速跑的技术概念;lB根据不同的学段,建立相应的学习目标;lC适当运用跑的专门练习;lD要注意选用能激发学生练习积极性的方法和手段;lE侧重学生跑的能力的发展(放松自然跑)和正确姿势的养成。l二、耐久跑l1.现代耐久跑技术的特点l有大步幅、慢频率(相对)技术,小步幅、快频率技术和保持一定步长的高频率跑技术。不论采用哪种技术,都强调体力的合理分配。l2.耐久跑的生理特点l有氧代谢,要求肌肉和内脏器官具有长时间连续工作的能力。l3锻炼价值l能有效地发展学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机能,发展一般耐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l4教学的注意之点lA结合具体练习,侧

30、重有氧耐力的发展和意志品质的培养;lB使学生了解“极点”和“第二次呼吸”的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体验;lC要运用多种练习手段使学生得到锻炼;lD要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避免发生意外事故。三、接力跑l1接力跑的特点l团队项目,讲究集体配合,传接棒技术对成绩有重要影响。l2接力跑的锻炼价值l发展速度素质,提高协调性,培养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l3教学的注意之点lA除正常的传接棒技术外,还要掌握迎面传接棒技术lB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以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和练习的密度lC要利用练习过程突出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四、障碍跑l1跨栏跑的特点l技术较复杂,节奏鲜明,要求跑、跨协调配合。l2锻炼价值l能发展速度

31、、灵敏和柔韧等素质,提高协调性,培养勇敢、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l3教学的注意之点lA要在学生了解过栏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降低动作难度进行练习lB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跨栏步”和“跑跨结合”上lC要注意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lD可适当运用比赛法lE要加强安全保护措施第二节跳跃l跳跃是中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它对学生具有良好的锻炼价值。l1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l2能发展弹跳力、灵敏和协调性l3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对生活和环境的适应能力。一、跳高l中学跳高教材有跨越式、俯卧式和背越式三种过杆姿势。l1跳高教学的注意之点lA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介绍跳高的技术要求和过杆姿势演变的缘由lB在

32、技术教学上要处理好教学重点和技术难点的关系(教学重点:跨越式起跳;俯卧式、背越式过杆;技术难点:均为助跑与起跳相结合)lC要循序渐进,区别对待,避免和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lD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提高练习的密度和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lE要采取严密的安全保护措施。二、跳远l中学跳远教材主要有蹲踞式和挺身式跳远两种姿势。l1跳远教学的注意之点lA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介绍跳远的技术要求和空中姿势演变的缘由lB在教学中要突出助跑与起跳的结合,但不要苛求步点的准确性lC体会空中姿势时可以借助器材lD要注意安全,保持落地区的松软。三、三级跳远l1教学的注意之点lA中学三级跳远教学的重点是

33、三跳的连接lB可以在立定三级跳的基础上逐渐过渡到急行三级跳远lC三级跳远练习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lD练习时一定要保持场地的平整。第三节投掷l中学体育教学投掷教材主要为推铅球。l1投掷的技术特点lA投掷属于斜抛运动,要求将物体以最适宜的角度投出去lB投掷的关键是最后用力,要求尽可能把全身的力量作用到器械上lC良好的助跑可以有效地提高投掷成绩。l2投掷的锻炼价值lA能有效地发展力量和投掷能力lB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l3推铅球教学的注意之点lA推铅球要侧重学生协调用力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肌肉爆发力lB最后用力是教学重点,滑步与最后用力的连接是教学难点,要在各个学段中合理安排

34、,逐步突破lC教学过程中要严密教学组织,强调安全要求。l l思考题:l田径跑、跳和投掷教材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的注意事项。l 第五章 体操教材教法 l一、队列队形l1队列队形的基本术语(参见P90)l2队列队形教学的意义lA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lB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精神风貌lC为顺利地组织教学奠定基础。l3队列队形教学的注意之点lA教师的讲解要清晰、简练,示范要准确lB要合理运用口令lC要合理选择指挥位置lD队列队形教学一般宜安排在准备部分进行,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以避免简单枯燥的重复。二、徒手体操l1徒手体操的基本术语(参见P101)l2徒手体操的教学内容l

35、有单人动作和双人动作(见102118)。l3选编徒手操应注意的问题lA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选编lB要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lC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结合4徒手操教学的注意之点 lA徒手操以集体练习为主,组织教学要严格要求lB练习队形要合理布局lC讲解要清楚、精练lD示范要准确,要注意面的选择lE讲解和示范要密切配合lF口令要洪亮,节奏要鲜明,可加简短的揭示lG要把握好纠正错误的时机三、轻器械,专门器械与实用体操l教学的注意之点:l1要进行安全和爱护人公共财务的教育l2要做好准备活动l3要注意练习队形的排列l4要随时检查场地器材四、技巧 l教学的注意之点l1要合理运用辅助练习l2要加强保护

36、与帮助,要培养小骨干和提高相互保护和帮助的能力l3要结合素质练习来发展学生完成动作的能力l4准备活动要充分,场地器材要随时检查l5要强调动作姿态,提高审美能力五、器械体操l教学的注意之点:l1器械体操对素质和技能有一定要求,要区别对待l2练习要循序渐进,逐渐提高难度l3要设计有效的帮助方法,使学生逐步体会和掌握动作l4要加强保护措施,确保安全,但要把握机会,及时脱保l5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l作业:l1队列队形教学的意义与教学的注意之点l2技巧教学的注意之点l3器械体操教学的注意之点第六章韵律体操和舞蹈l第一节韵律体操l韵律体操是一种在音乐伴奏下以优美的身体动作和自我表现为基础

37、的身体练习。l一、韵律体操的特点l1韵律体操的练习是以自然性自然性和韵律性韵律性为基础的有节奏的运动。l2韵律体操必须在音乐伴奏下进行,音乐是灵魂。l3韵律体操可持轻器械进行练习,人体和器械融合构成优美的表现整体。二、韵律体操的锻炼价值l1通过以摆动、弹性和波浪动作为主的节奏运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性。l2在音乐伴奏下进行身体练习可培养学生的节律感、想象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l3持轻器械进行练习,身体和器械协调配合,有助于提高整体的表现力。 三、韵律体操教学的注意事项 l1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实际,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节奏由慢到快。l2要在初步掌握基本动作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组

38、合练习。l3要加强姿态训练,重视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l4初学时可用口令指挥练习,逐渐过渡到音乐伴奏,练习过程中可利用口令加以提示。l5要在正确掌握徒手动作的基础上进行轻器械练习。l6要注意发展身体素质。第二节舞蹈 l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l一、舞蹈的锻炼价值l1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l2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体态、培养节奏感和表现力l3能发展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提高动作的协调性l4有助于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舞蹈教学的注意事项l1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力求趣味性、娱乐性和身心锻炼效果的统一,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相一致。l2舞蹈教学

39、既要做到轻松活泼,又要做到严肃认真,要在初步掌握基本动作的基础上进行组合练习,要注意动作姿态的培养,强调动作路线。l3教师的示范要准确,动作在优美,要注意示范的点和面,在注意培养学生骨干。 l4要选择学生比较熟悉、旋律比较优美的曲目来伴奏。l5舞蹈作为复习教材时可在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安排,作为新授课时,一般应安排在基本部分。l l思考题:l1在进行韵律体操和舞蹈的教学时,主要应注意哪些方面?l 第七章球类l球类教材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团队项目,它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特殊的积极意义,要注意挖掘。l本章主要分析篮球、排球和足球教材的教法。第一节篮球l一、篮球运动的锻炼价值l1篮球运动对抗

40、性强,攻防变化多,对学生的运动系统和大脑神经系统都有良好的锻炼作用。l2篮球运动的技战术练习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l3篮球运动强调配合,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判断和反应能力。l4篮球运动是团队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l5篮球运动是技术、战术、体能、应变能力和意志的较量,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篮球教材教学的注意事项 l1技术教学要注意基本动作的动作规格,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l2要及时抓好相关技术的结合练习,以提高练习的速度、难度和强度,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和技术的运用能力。l3合理运用对抗条件下的技术练习,强化技术动作,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l4战术练习应以二、三人的配合为主,成队练习

41、为辅,在成队对抗时要加强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第二节排球l一、排球运动的锻炼价值l1排球运动对时空感和节奏感都有较高的要求,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反应速度和移动速度,提高协调性。l2排球运动能发展学生的弹跳力、速度、耐久力等身体素质,提高灵活性。l3通过排球运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配合意识和团队精神。l二、排球教材教学的注意事项l1中学排球技术教学重点可放在掌握传球、垫球和发球上。l2要加强移动和判断能力的练习,以利于准确地传、垫球。l3教学要求要循序渐进,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积极性。l4中学可以积极推广软式排球。第三节 足球l一、足球运动的锻炼价值l1足球运动能有效地发展速度、力量、耐力

42、和灵敏等身体素质,提高对抗能力。l2足球运动的高对抗性对于培养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敢于胜利的竞争意识具有积极意义。l3足球运动强调配合,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判断和反应能力l4足球运动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二、足球教材教学的注意事项l1教学之初应侧重熟悉球性,在此基础上逐步掌握基本技术。l2技战术教学要有机结合,技术教学要贯穿战术意识,战术训练应以局部的配合为重点,在此基础上介绍整体的基本战术。l3逐渐加大对抗的强度。l4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球类教学中需把握的几个共性问题 l1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游戏的方式,以活跃气氛,调节运动负荷。l2要注意运用口

43、诀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动作方法。(如“插、夹、提”)l3要注意将相关知识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对球类运动的欣赏水平。l4要充分利用球类教材中蕴含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l思考题:l1篮球、排球和足球教学中主要需注意哪些问题?第八章 武术l一、武术的锻炼价值l1武术具有强身健体、提高抗病能力和自卫能力的功能。l2武术运动能有效地发展力量、耐力、柔韧和灵敏等身体素质,并能做为康复身体的手段。l3武术运动能养心、修性和怡情,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二、武术教材教学的注意事项 l1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武术学习观,端正学习态度。l2要注重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要强调技击要点和

44、动作方法。l3示范要选择好点和面,讲解要突出动作路线和动作方法,要注意分解练习与完整练习相结合。l4要把握好纠正错误的时机和方法,要避免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l5教学过程中要要求学生熟悉动作名称,成套动作练习时可采用提示动作名称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练习。l6器械教学要力图体现出器械的特点,要注意安全。l7成套动作教学可以采用“顺进式”,也可采用先突破难点的方法,运用时要从实际出发。l8要利用武术文化的精华,加强爱国主义和武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l l l思考题:l武术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第九章 游泳 l一、游泳运动的锻炼价值l1游泳运动能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l2游泳运动对心肺功

45、能、呼吸系统功能和新陈代谢有显著作用。l3游泳运动有助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二、游泳教材教学的注意事项l1游泳教学必须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要注意游泳卫生。l2游泳教学要指导学生先熟悉水性,学习呼吸方法。l3教学要循序渐进,要合理使用诱导性练习和辅助器材。l4要严密教学组织,加强教学过程的互帮互助。l5要合理确定教学目标,中学游泳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具备在水中安全游动的能力。 l思考题:l游泳教材教学要注意哪些事项?第十一章 游戏与民间体育 l一、游戏的锻炼价值l1游戏是一种综合性的运动,它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编,因而它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l2游戏可以结

46、合必修教材教学进行,从而对运动技术、技能和技巧产生积极的转移。l3游戏的选编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它能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创新精神和协作意识。二、游戏教材教学的注意事项l1游戏的选编要有针对性,要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相一致。l2要使学生明白游戏的方法、要求、相关的竞赛规则和奖惩措施。l3要把握好游戏的进程,注意提示注意事项和调节运动负荷,以保持游戏的正常进行和避免出现伤害事故。l4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l思考题:l1中学体育教学中选用游戏教材有何积极意义?l2中学游戏教材教学中主要须注意哪些问题?第十二章一般身体素质练习与能力发展 l一、关于身体素质的一般概述:l1身

47、体素质是指人体机能在肌肉工作中反映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能力。l2身体素质与遗传、生活环境、营养和体育锻炼有关,因而有明显的可塑性。l3身体素质之间可以产生良性转移,能够相互促进,但也可相互干扰。l4身体素质的增长具有规律性,各项身体素质都有发展的敏感期。l5身体素质的发展可以配合体育课的教学进行,也可以作为学生独立锻炼的方法。 二、发展身体素质的注意事项 l1身体素质练习的安排要考虑素质发展的敏感期:l有研究表明:l力量素质:男生12-15岁增长速度最快,19岁达到最大值。l 女生7-13岁增长最快,15岁接近最大值。l速度素质:男生7-15岁,女生7-13岁随年龄增长逐年提高

48、,并接近最大值,男了21岁,女了20岁左右达最高水平。l耐力素质:耐力素质发展较晚,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显示,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达到高水平的年龄都是19岁。l灵敏素质:5-6岁空间分化能力明显增强,7-10岁增长最快,16-17岁达到成年人水平。l柔韧素质:13-18岁增长幅度最大,男子19岁,女子20岁达到最高均值。l2力量素质是基础素质,要加以重视。但少年儿童力量素质的发展要以动力性和克服自身体重为主,并要与放松相结合。l3耐力素质的发展要侧重心血管系统的耐力,要注意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避免单调枯燥的重复练习。l4要运用多种手段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以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49、l5身体素质练习的安排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要与技术教学互为补充。l6要避免各项素质间的干扰。l l思考题:l1何谓身体素质?简述各项素质发展的敏感期。l2发展身体素质需注意哪些方面?备课练习备课练习l一、备课内容一、备课内容Al1行进间间手低手投篮;l2行进间体前换手变向运球接间单手低手投篮。l说课、上课内容:(新授课)l在篮球和排球教材中自选。备课练习备课练习l二、备课内容二、备课内容Bl1原地单手肩上投篮;l2行进间运球急停急起接原地单手肩上投篮。l说课、上课内容:(新授课)l在篮球和排球教材中自选。说课稿格式要求l一、导语l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教材在教学单元中的地位和对学生的积极意义

50、)l三、学情分析(学生对教材具有的前期基础和可接受性)l四、教学目标的确立(符合学生实际、明确)l五、教材的重点和难点l六、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设计的思路,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的运用)l七、教学程序(三段式,预测运动负荷)l八、场地器材安排说课内容:l一、教学内容:新授课:弯道跑;复习课:排球双手垫球。l二、教学班级:初中三年级,男生30人,女生28人。l试卷要求:l1统一用答题纸手写。l2今天学习委员找院教务秘书领取,每人每项各3张。l3第十八周二下午各班收齐统一交院教务秘书。实践课教案纲要l一、教学内容l二、教学目标l目标要明确,符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l三、教学过程l统一按准备部分、基本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