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教案.doc

上传人:黄****学 文档编号:295715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6.2怎样测量和表示力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弹簧测力计,了解其测量原理,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2)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2、过程与方法(3)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实验过程。(4)领会用示意图表示力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通过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2、难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弹簧测力计,弹簧。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力是有大小的,那么怎样测量力的大小。(二)讲授新课1、怎样测量力师;人们常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生:观察图6-

2、12,认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就被拉的越长。师: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这个道理制成的。出示课件,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学生取出弹簧测力计认识它的构造。出示课件,认识一些弹簧测力计。学生阅读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出示课件,学生齐读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教师指导出示课件,学生读出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学生进行活动2测纸条承受的最大拉力并填入表中。2.怎样用图表示力。提问:力的三要素是什么?生答:大小,方向,作用点。 演示力的示意图问:在这个力的示意图中,力的三要素是如何表示的?生答教师出示力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学生练习,见

3、课件教师检查指导P10自我评价与作业14题。五、板书设计:怎样测量和表示力1、 怎样测量力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2、怎样用图表示力六、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 方法指导的清晰化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活动的架构对于学生思维发展、概念的形成都起到了奠基作用。因此,活动结构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在体验中认识弹簧测力计,我专门设计了两个小活动。一个是由老师直接简要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外部结构,从感知的角度认识弹簧测力计;另一个是学生自主研究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以及刻度的特点,从理性的层面深入的帮助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有了这个基础,学生对于使用弹簧测力计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指导学生感受1牛的力有多大时,我设

4、计两个小活动:一个是由同桌帮忙握住提环然后用手拉一拉挂钩,当产生1牛的力时,体会体会;另一个是尝试测量多少个钩码的重力大小是1牛顿,从学生汇报的结果中发现,两个钩码好像是1牛左右的力,这里有了一些不精确的误差,从而引出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渗透科学规范的使用科学仪器的意识。最后巩固学生的使用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习惯。整个活动,从感知力的大小-认识弹簧测力计-使用弹簧测力计-制作弹簧测力计(课后完成的作业),环环相扣,活动结构清晰,思维顺畅。在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测力计时,我只是用几点简单的文字叙述了一遍,学生当时理解并记住了其中的意思,可是在真正的使

5、用过程当中仍然存在一部分学生的方法是错误不准确的,有的不能保证视线与指针相平,有的不能做到及时估测,更多的是使用之前没有进行调零的准备工作。我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老师的加强指导和正确示范避免掉。这个环节当中,可以请一名学生到台前当场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让台下所有同学帮助他指出使用时出现的错误做法,这样一来不光台上的同学记得牢,也给所有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正确引导,从而避免了错误的出现。2.过渡语需要不断的改进。舒服的课堂需要顺畅的感觉。在设计这课时,最担心的就是过渡语的精练与恰倒好处。而本课中,所体现的这点还是不够到位的,需要多多磨练。仅举一例说明,当教给学生感受1牛力的时候,我的过渡语显得生

6、硬无趣,我想如果能够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中逐步引出会更好的,比如可以先让学生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是多少,说一说1秒钟大概有多长等等,学生都很容易回答出来,进而过渡到你体会过1牛顿的力的大小吗这个问题。如此一来,不但教师的教学语言丰富了,而且学生也很自然地进一步进入到了活动环节当中来。3.上科学课的感觉有缺失,应与生活紧密相联系。科学课自有科学课的个性。作为科学教师,首先要找到科学课的味道。在今天的课中,我试图找到与学生共同探讨的感觉,然而语言的生硬确让我有些力不从心,学生的兴趣调动多少有些不尽如人意的。课后,我做了思考,或许一种“顺畅”才是课的根本,今天的课中,虽然做到了用词用句的科学性,却少了些人

7、性味,与实际生活缺少联系。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在语言的科学性中掺入人性味,造就和谐的师生共同探讨的课堂气氛。还要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比如弹簧测力计通常有两个刻度,一边是测量物体重力大小的,另一边是测量物体质量的,那在生活中买菜时可以用来称量蔬菜的质量,这样的“称”使用起来更方便,许多老年人经常使用。4.内容枯燥,缺少点睛的趣味吸引。这是一节典型的学习使用工具的方法教授课,很容易枯燥乏味,这一点我做的很欠思考。课后,我想如果可以将“牛顿与苹果的故事”在课堂上讲一讲,效果一定会更好。学生可以一下子从生硬的理论和技能学习中投入到有趣的小故事中,这样不仅学生对知识点记得牢固,而且很大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可以使学生在牛顿身上学到了科学思考的精神,从内心产生学好科学的主动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