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考点04 噪声的控制及声的利用-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考点.doc

上传人:紫*** 文档编号:2944398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68.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复习考点04 噪声的控制及声的利用-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考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复习考点04 噪声的控制及声的利用-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考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复习考点04 噪声的控制及声的利用-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考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复习考点04 噪声的控制及声的利用-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考点.doc(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噪声的控制及声的利用考点解读1、 噪声的控制1噪声的来源:(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2)环保角度:妨碍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说明: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乐音可能成为噪音,但在任何时候噪声永远是噪声,是不能成为乐音的。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1)声音的强弱:单位分贝,符号dB。(2)人们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30 dB。3控制噪声:防止噪声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传播,即在传播过程

2、中减弱噪声;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即人在耳处减弱噪声。注意:(1)噪声只能减弱,不能消除;(2)噪声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噪声除草、发电、除尘、诊病等。4乐音和噪声的对比区别名称乐音噪声定义听起来优美动听的声音听起来嘈杂刺耳的声音产生原因物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音波形联系乐音和噪声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并没有严格的限制,有些声音从物理角度是乐音,但从环境保护角度是噪音。大小都用分贝(dB)作单位二、声的利用1声与信息关系:声可以传递信息。应用:B超,回声定位(声呐),预报地震、海啸、台风等

3、。2声与能量关系:声可以传递能量。应用:超声波清洗物体、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等。说明:凡是声音能引起其他物体变化的例子,说明声音传递的是能量。声音未能引起其他物体的变化,而是人们根据所听到的声音作出判断的例子,说明声音传递的是信息。任何声音的传播都伴随着能量的传播。重点考向考向一:噪音的概念典例引领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工厂车间里的轰鸣声;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装修房子的电钻声;学生上课时,歌舞厅的音乐声;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ABCD【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根据噪声的定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

4、、休息和对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工厂车间机器的轰鸣声、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飞机起飞时的声音,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属于噪声。ABD错误,C正确。变式拓展1(2019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初二月考)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噪声的是A学校附近的歌舞厅播放出十分响亮的优美动听的音乐B清晨,公园里播放着优雅的音乐,伴随着老人的晨练C看电影时,几名同学在一起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十分开心D公路上机动车的鸣叫声,发动机的排气声【答案】B【解析】A学校附近歌舞厅的音乐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属于噪声,故A项不符合题意;B公园里播放着优雅的琴声伴随着老人的晨练,令人心旷神怡,不属

5、于噪声,故B项符合题意;C看电影时,几名同学在高声谈笑会影响到其他人正常看电影,属于噪声,故C项不符合题意;D公路上机动车辆的鸣叫声,发动机的排气声都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和休息,属于噪声,故D项不符合题意。2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声音交换信息、交流情感。但伴随人类的活动,产生了一种新的污染噪声污染。(1)吉他和吸尘器都能发出声音,但这两种声音是截然不同的。请指出如图所示,图_表示乐音,图_表示噪声,并指出两者的区别_。(2)噪声大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它的响度,通常人们用声音强弱的等级来表示声音的大小,其单位名称是_,单位符号是_。(3)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宽的林带可使噪声减

6、弱,科学家们提出不要把城市绿化带地面上的树叶扫光,你估计这是出于什么原因?【答案】(1)甲 乙 乐音是由物体的规则振动产生的;噪声是由物体的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2)分贝 dB (3)城市绿化带地面上的树叶层对噪声有吸收作用。【解析】(1)乐音是物体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也是有规律的,因此乙图是乐音;而吸尘器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没有规律,因此甲图是噪声;松软的地面具有较好的吸音作用,城市绿化带地面上的树叶层具有较强的吸音效果;(2)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用符号dB表示;(3)落在地上的树叶可以吸收部分噪声,故不能把落在地上的树叶扫光。考向二:控制噪声典例引领(2019天津中考

7、模拟)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之一,下列不能减弱噪声的措施是A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B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C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D摩托车的排气管上装有消声器【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A、市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可以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对噪声没有影响,符合题意;C、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排气管上装有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变式拓展1(2019涡阳县高炉镇普九学校初二月考)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A.工人

8、戴上防噪声耳罩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答案】D【解析】A减弱噪声的途径有,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禁鸣喇叭是防止噪声产生,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A项不合题意;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阻断噪声传播,B项不合题意;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也是阻断噪声传播,C项不合题意;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防止噪声产生,选项D符合题意。2(2019泗洪县第四中学初二月考)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在

9、人耳处减弱噪声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在高架路两侧立有一定高度的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减小噪声对居民的影响,故AC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考向三:声与信息典例引领(2019曲靖一中卓立学校中考模拟)宋词解语花上元中描写元宵节“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香飘麝”,其中“箫鼓喧”中的鼓声是由于鼓面_产生的;人们踩着鼓点载歌载舞,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参考答案】振动 信息【详细解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箫鼓喧”的鼓声是由于箫鼓的鼓面振动产生的;有节奏的鼓声通过空气向四周传播开来,人们踩着鼓点载歌载舞,说明鼓声可以传递信息。变式拓展1(2019宜兴市官林第

10、二中学初二月考)下列实例不是应用超声波的是A医生用听诊器听内脏的声音B商店里用超声波焊接器对塑料袋进行封口C医生用B超为孕妇做常规检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D外科医生不开刀就能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答案】A【解析】A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呼吸和心跳,以此判断病人的病情,是利用可闻声波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B商店里用声波焊接器对塑料袋进行封口,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C医生用B超为孕妇做常规检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D医生用超声波给病人做碎石,属于超声波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2(2019广东中考模拟)声音的传播速度因介质而不同,通常情况下,

11、声音在_(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中传播最快;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m/s;蝙蝠靠超声波探索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选填“信息”或“能量”)。【答案】固体 340 信息【解析】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从中获得信息,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考向四:声与能量典例引领(2019江苏初二月考)小立同学不在“中国好声音”现场,通过收音机传来的声音就辨别出是导师李荣浩在唱歌,他是根据声音的_去判断的,收音

12、机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信息”或“能量”),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_(“音调”、“响度”或“音色”)。【参考答案】音色 能量 响度【详细解析】每个人说话的声音都不一样,通过收音机传来的声音就辨别出是导师李荣浩在唱歌,这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去判断的;收音机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音量太大是指声音的振幅大,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响度。变式拓展1(2019安徽省蚌埠龙湖中学初二月考)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小片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发出

13、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该实验说明声音不能传递能量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答案】A【解析】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说明声音的振动引起纸杯振动,即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B错误;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固体棉线传播的;故C错误;D在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故做该实验不能成功,不能看到光点的晃动;故D错误。2(2019大冶市第三中学初二月考)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面,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_,这个现象说明_,请列举该现象在生活中的应

14、用:_(举一例即可)。【答案】烛焰晃动 声音具有能量 超声波清洗眼镜【解析】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生活中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原理。练习精选考点闯关1(2019大冶市第三中学初二月考)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回声定位来探测障碍物B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C“真空不能传声”是仅通过推理获得的D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2(2019扬州市梅岭中学初二月考)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B.

15、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C.楼梯口标语“轻声慢步靠右行”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3(2019南通市实验中学初二月考)下列有关声音的情境中说法错误的是A闹市口通常会竖立一个噪声监测仪来监测该处的噪声响度B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同一组编钟里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C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B超给病人检查身体,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乐器种类,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4(2019宜兴市官林第二中学初二月考)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A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B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C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D用手捂住耳朵5(2

16、019湖南初三期中)大象可以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声音”交流。关于这种“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声音”是超声波B.这种“声音”人类听不到,因此没有响度C.每头大象发出的这种“声音”的音色不同D.这种“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6(2019江苏初二月考)控制噪声污染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一项,我们用_为单位来表示噪声的强弱等级。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从_减弱噪声。7(2019湖北初二月考)娄底市区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 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49.2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 000 Hz,其频率

17、高于20 000 Hz的声波称为_。请你列举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_。8(2019南通市实验中学初二月考)为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所示),这种做法实际上是通过_来传声的;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减少_的干扰,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_(选填“高”或“大”)些。9(2019江苏初三月考)如图,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_(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_(填“音调”或“响度”)。

18、10(2019泗洪县第四中学初二月考)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 530 m/s,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6 s后被探测仪器接收。(1)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什么声波?(2)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3)若探测船在海上航行时,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说明水母听到了什么声音?体验中考11(2019四川乐山)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力鼓掌比轻轻拍掌发出的声音音调高B将正在响铃的闹

19、钟放到密闭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去空气,声音变大C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音可以传播信息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挡板可以防止噪声产生12(2019四川南充)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 m/sB声音的音调与物体的振幅有关C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D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3(2019辽宁营口)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能够分辨出钢琴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声的响度不同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放低些C超声波能够粉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够传递能量D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

20、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4(2019四川眉山)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 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 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 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 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 mB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34 mC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18.9 m/sD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20 m/s15(2019江苏扬州)扬州大力推进 24 小时城市书房建

21、设,书房内禁止大声喧哗,“大”声是指声音的_大,这是在_处控制噪声;书房内还配置了自助式消毒机,这是利用_(红外线/紫外线)消毒灭菌的。答案精析1A【解析】A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来探测车后的障碍物,故A符合题意。B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 Hz,而不是因为响度太小,故B不符合题意;C实验室很难创造真空环境,因此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故C不符合题意;D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2D【解析】A市区内严禁车辆鸣笛,防止了声音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

22、不符合题意;C楼梯口标语“轻声慢步靠右行”, 防止了声音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这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故符合题意。3B【解析】A闹市口通常会竖立一个噪声监测仪,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测该处的噪声响度的大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同一组编钟里不同的编钟,即编钟的振幅一定相同,所以响度相同;同一组编钟的每个钟的大小是不同的,所以它们振动的频率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错误,符合题意;C利用B超给病人检查身体,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不同的物体振动时的音色是不同的,即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

23、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4D【解析】A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合题意;B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合题意;C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合题意;D用手捂住耳朵,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5C【解析】A大象可以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声音”交流,这种声音是次声波,不符合题意;B这种声音是次声波,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人类听不到,但是有振幅,有响度,不符合题意;C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不同大象发出的这种“声音”的音色不相同,符合题意;D这种“声音”是次声波,次声波传播需

24、要介质,不符合题意。6分贝 传播过程中【解析】物理学上用分贝来表示噪声的强弱等级,它的符号是dB;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是声源处也不是人耳处。7分贝(dB) 超声波 倒车雷达(B超、声呐)【解析】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噪声的单位是分贝(dB),此时的噪声是49.20dB;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 Hz20 000 Hz,高于20 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人们利用超声定向性强的特点,做成了声呐,用来探测海底的深度,或者探测鱼群的位置。人们还用B超来诊病,也是超声波的应用,倒车雷达同样利用了超声波。8固体 外

25、界噪声 大【解析】听音棒是固体,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是通过固体传播声音的;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可以避免外界噪声的干扰;固体传声效果好,能增大声音的响度,使声音听起来更大。9传递信息 响度【解析】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通过声音能传递信息;声音的响度和物体的振幅有关,还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平时可以利用减少声音分散的方法来提高响度,所以,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橡胶管减少了声音的分散,提高了响度。10(1)最好用超声波 (2)459 m (3)水母听到了风暴发出的次声波。【解析】(1)因为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的特点,所以最好用超声波;(

26、2)根据发出的声音信号0.6 s后被探测仪器接收可知:超声波从船所在的位置到海底障碍物的时间:t=0.6s=0.3s,由v=,可得,障碍物到船的距离:s=vt=1530m/s0.3s=459m;(3)风暴发出的声音频率低于20 Hz,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但水母等动物可以听到,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异常反应预测灾难。11C【解析】用力鼓掌与轻轻拍掌振动的振幅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不同,故A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即实验过程中听到声音越来越小,故B错误;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故C正

27、确;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挡板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但不能防止噪声产生,故D错误。12D【解析】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故A错误;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故B错误;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传递信息,所以人们利用超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故C错误;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13C【解析】A不同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放低些,故B错误;C声即可以传递能量又可以传递信息,超声波能够粉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够

28、传递能量,故C正确;D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D错误。14D【解析】A根据题意知道,第一次发出的超声波在0.25 s时与汽车相遇,第二次发出的超声波在0.2 s时与汽车相遇,所以s1=vt1=340 m/s0.25 s=85 m,s1=vt2=340 m/s0.2 s=68 m,故A错误;B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时,汽车距测速仪85 m;第二次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时,汽车距测速仪68 m,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是:s车=85 m68 m=17 m,故B错误;CD根据题意知道,测速仪每隔0.9 s发一次超声波,第一次发出的超声经0.25 s与汽车相遇,说明汽车与第一次的超声波相遇时,再等0.65 s,测速仪发出第二次超声波。第二次超声波发出后,经0.2 s与汽车相遇。所以汽车与第一次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所用的时间是:t车=0.65 s+0.2 s=0.85 s,所以,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故C错误,D正确。15(1)响度 (2)声源 (3)紫外线【解析】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禁止大声喧哗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音;紫外线具有杀菌和使荧光物质发光的功能,红外线多用于遥控器传递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