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习题一、二(答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9404682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需求分析习题一、二(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需求分析习题一、二(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需求分析习题一、二(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需求分析习题一、二(答案).doc(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习题1一、单项选择题 1、软件生产中产生需求问题的最大原因在于对应用软件的(C )理解不透彻或应用不坚决。 (A)复杂性 (B)目的性 (C)模拟性 (D)正确性 2、需求分析的目的是保证需求的(B )。 (A)目的性和一致性 (B)完整性和一致性 (C)正确性和目的性 (D)完整性和目的性 3现实世界中的( B)构成了问题解决的基本范围,称为该问题的问题域。 (A)属性和状态 (B)实体和状态 (C)实体和操作 (D)状态和操作 4、比较容易发现的涉众称为初始涉众,又称为( B),通常包括客户、管理者和相关的投资者。 (A)关键涉众 (B)涉众

2、基线 (C)普通涉众 (D)一般涉众 5、按照使用方式进行分类,原型可分为:演示原型、(D )、试验原型和引示系统原型。 (A)非操作原型(B)系列首发原型(C)选定特征原型(D)严格意义上的原型 二、 填空题1、传统的需求分析方法都是从设计领域转入分析领域的。 2、需求工程是所有需求处理活动的总和,它收集信息、分析问题、整合观点、记录需求并验证其正确性,最终反映软件被应用后与其环境互动形成的期望效应。 3、软件需求开发用来确定系统需求中应该由软件满足的部分,将其映射为软件行为,产生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三、简答题1、简述需求工程的主要任务。答:需求工程有以下三个主要任务: 需求工程必须说明软件

3、系统将被应用的环境及其目标,说明用来达成这些目标的软件功能,还要说明在设计和实现这些功能时上下文环境对软件完成任务所用方式、方法所施加的限制和约束,也即要同时说明软件需要“做什么”和“为什么”需要做。需求工程必须将目标、功能和约束反映到软件系统中,映射为可行的软件行为,并对软件行为进行准确的规格说明。需求规格说明是需求工程最为重要的成果,是项目规划、设计、测试、用户手册编写等很多后继软件开发阶段的工作基础。现实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世界,因此需求工程还需要妥善处理目标、功能和约束随着时间的演化情况。同时,为了节省开支和进行需求规格说明的重用,需求工程还需要对目标、功能和约束在软件产品族中的演化和分布

4、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与处理。2、简述常见的需求定义错误。答:需求并没有反映用户的真实需要。模糊和歧义的需求。 信息遗漏。 不必要的需求。 不切实际的期望。 习题二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C )属于定量硬数据? (A)工作手册 (B)规章手册 (C)统计报表 (D)备忘录 2、下列(D )属于定性硬数据? (A)数据收集表 (B)月报表 (C)年报表 (D)规章手册 3、功能需求通常分为三个层次,即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和(D )。 (A)硬件需求 (B)软件需求 (C)质量属性 (D)系统需求 4、如果在最终的物件(Final Artifact)产生之前,一个中间物件(Mediate Artifac

5、t)被用来在一定广度和深度范围内表现这个最终物件,那么这个中间物件就被认为是最终物件在该广度和深度上的(C )。 (A)模拟 (B)构造 (C)原型 (D)模型 5、当用户无法完成主动的信息告知,或与需求工程师之间的语言交流无法产生有效 的结果时,有必要采用( B) 。 (A)民族志 (B)观察法 (C)话语分析 (D)任务分析二、名词解释题1、前景(Vision):前景描述了产品的作用以及最终的功能,它将所有涉众都统一到一个方向上。 2、范围(scope):范围指出当前项目是要解决产品长远规划中的哪一部分,范围声明它为项目划定了需求的界线3、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是一种特殊

6、的群体面谈方式,它的目的不是发现需求,而是“发明”需求,或者说是发现“潜在”需求。它鼓励参与者在无约束的环境下进行某些问题的自由思考和自由讨论,以产生新的想法。它是需求获取中用于“发明”需求的方法,但它会增加需求的数量。三、简答题1、简述涉众识别的基本过程。答:将初始涉众集中起来,进行一次头脑风暴,尽可能地列出一个涉众类别列表。 对上一步产生的涉众类别列表进行分析,判断它们和软件系统的相关性,找出其中的键涉众类别。为上一步的各个关键涉众类别选择代表,集中起来进行进一步的头脑风暴,列出新的涉众类别列表。如果新列出的涉众类别列表趋于稳定,就可以结束涉众识别过程。如果新列出的涉众类别列表有了新的发现

7、,就提交新的涉众类别列表,转向第步。2、试比较面谈问题组织的三种结构。答: (1)金字塔结构面谈问题的归纳式组织被看做是金字塔形状。使用这种形式时,会见者以很具体的问题(通常是封闭式的问题)开始,然后逐渐提高问题的开放度,同时允许被会见者用越来越笼统的答案来回答问题。在主动的情况下,如果会见者认为被会见者需要对话题进行预热,可以采用金字塔结构,通过逐步的引导使被会见者进入讨论。在被动的情况下,如果会见者发现自己事先对事实的确认存在较大偏差或者被会见者看上去不情愿讨论某个话题,也可以采用金字塔结构。在某个话题讨论结束的时候,使用金字塔结构的提问顺序也是有用的。 (2)漏斗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会见者

8、使用演绎的方法,以一般的、开放式的问题开始,然后用封闭式的问题缩小可能的答复。这种面谈结构可看做是漏斗型。在主动的情况下,漏斗结构为开始一场面谈提供了一种容易而轻松的途径。答复者即使答错了开放式问题,也不会感到压力。在被动的情况下,当被会见者对话题有情绪,并且需要自由表达这些情绪的时候,需要采用漏斗型提问顺序。或者在会见者事先对事实了解不多时,也应该采用漏斗结构的问题组织方式。 使用漏斗结构的一个好处是:用这种方式组织面谈能得出很多的详细信息,以至于没有必要使用长序列的封闭式问题。 (3)菱形结构人们在面谈中常常会将上述两种结构结合起来使用,其中菱形结构就是一种最好的结合结果。这种结构以一种非常明确的方式开始,然后考察一般问题,最后得出一个非常明确的结论。会见者首先提出一些简单的、封闭式的问题,为面谈过程做好铺垫。在面谈的中间阶段,向被会见者提出明显没有“正确答案”的一般话题的看法。然后,会见者再次限制问题以获得明确的答复,这样就为会见者和被会见者提供了面谈的结束时机。菱形结构结合了其他两种结构的长处,但是也有缺点,即所花的时间比其他任何一个都长。【精品文档】第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