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pdf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9391435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PDF 页数:46 大小:8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三年级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pdf(4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对称(第一课时)感知对称现象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中的事物,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 经历认识对称现象的过程。2、知识与技能:了解“对称”的含义,能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活中的大量的对称现象,感受对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 了解“对称”的含义,能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教学设计:一、情境引入出示教科书中的 6 张图片先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精美的图片,你们看看是什么?师一张一张出示或同时出示二、自主探索,相互交流1、观察情景图:提出教材要求,让学生观察图片,可

2、提示学生观察他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些形状各异的图形,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图形左右两边是一样的。师:更准确的说是形状是一样的。如果学生不能观察到有效的数学信息教师可适当进行引导, 比如说: “聪聪还发现了蝴蝶左右两边的形状是一样的。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这类的发现?等”师:同学们把你手中的图沿虚线折一折,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2画一画:在学生讨论汇报的基础上,出示两幅图教材中间画有虚线的图。每一幅图都是从哪分开的,都画出一条虚线来,展示给大家。学生操作完成后。引导学生汇报交流。3、做一做(1)让学生把剪下的附页中的图沿虚线折一折。同桌互相交流,看

3、看折出的结果是否相同。再让学生给全班学生展示。看看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出对称的概念。4、做一做(2)读教科书上的要求并观察教科书上的图,想一想怎样放?然后自己拿小镜子选身边的图形或实物做一做。 (注意选择对称的图形)操作后小组交流。三、综合实践1 说一说: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对称的现象。让学生在教室里观察那些事物是对称的(例如:桌椅、讲台、窗户、长方形的黑板。)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那些事物是对称的(说多少都行)3、练一练先判断哪些图片是对称的, 再分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 最后交流。教师可出示自己准备的对称的实物或图片展示给学生看。(例如昆虫、花朵、树叶、风筝、衣服等)以上几点注意让学生说出从哪分是对

4、称的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认识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经历体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2、知识与技能: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难点 : 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美丽的图形, 请大家也把它拿出来 (教材附页 2) ,沿虚线把它们对折,你发现了什么?二、自主探索相互交流1、交流学生操作的过程和发现的特点。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特点?此时学生可能说出

5、是对称图形,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示怎样对称的。学生可能说:虚线两边一样大还可能说:虚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虚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这条虚线就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2、在学生体验并感知这些图形沿虚线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基础上,引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3、完成试一试,进一步感知轴对成图形和对称轴。先演示操作方法,再要求学生操作剪出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 交流剪出的对称图形时,指出哪是“对称轴” 。4、画一画。让学生试着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再把画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主要让学生说出轴对称图形的特

6、点,还要注意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必要时教师给学生进行补充或示范。三、综合实践和应用1、练一练师生一起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重点说说是怎样判断的。然后让学生自己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出示练一练第 1 题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然后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再进行交流说说那些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在哪?谈论完后再画。特别指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2、猜一猜做一做1、先让学生想象一下剪出的图形然后再实际做一做。2、出示练一练第 2 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进行猜想讨论,然后剪纸。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有趣的剪纸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折纸、剪纸的活动,经历学习剪纸活动

7、的全过程。2、知识与技能:能运用对称的知识剪出一些简单的剪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剪纸的动手活动中, 欣赏对称图形的美,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 : 能运用对称的知识剪出一些简单的剪纸。教学设计一、欣赏剪纸1、观看介绍我国民间剪纸的录象资料让学生边欣赏边了解有关剪纸的民间艺术。今天我们大家不仅能欣赏到我国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而且如果你愿意的话还能学会这门技能。请大家看录象。2、欣赏对称的剪纸作品, 让学生观察教材上剪纸的图, 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师:同学们我们的课本上也有几幅剪纸请大家也来欣赏欣赏。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剪纸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说出:每一幅图都是对称的(还可能具

8、体说出来怎样对称) ,图片的摆放也是对称的。你们行不想用自己的双手剪出漂亮的图案来?二、学习剪纸1、学习折纸的方法。完成教材 6 页中间内容。折纸方法让学生自己观察课本。 然后进行操作交流。 让学生观察课本上两种折纸的方法,引导学生看明白后说出并演示,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同桌互相交流自记者的方法。是学生明确可以一次对折,还可以几次对折,根据你想创作的作品需要选择对折方法2、学习剪纸方法让学生观察剪纸的方法1让学生自己观察课本。然后进行操作交流。再观察剪纸方法2 教师可以先示范,然后引导学生操作。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你自己的设计思路,去折、去剪,作出你的成果来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剪一剪。实

9、际操作然后展示学生作品。三、实践操作、动手剪纸完成折一折剪一剪1 和 2。教学反思:二加、减法第一课时: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结合熟悉的事物, 在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活动中, 经历自主尝试三位数加、 减的过程。2、知识与技能:会计算不进位何不退位的三位数加、 减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提出问题的活动,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的数的加、减试题。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出示集邮问题的情景。学生观察情景图,说一说,图中反映了一件什么事?从图中你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 2 、交流各自

10、的发现。二、自主探索相互交流1、学生充分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后,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试着计算。聪聪:小强有多少张动物邮票?丫丫:小花的风景邮票毕晓明的风景邮票躲多少张?2. 结合交流,学生用竖式计算。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3、结合自己的计算过程总结出竖式计算的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减)起。三、综合实践和应用练一练(1)指导学生读懂情景图,了解图中的信息,然后独立计算。(2)学生独立完成。(3)交流时重点说一说 500元钱不够的理由是什么。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进位加法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在尝试解决折纸鹤问题的活动中, 经历自主尝试, 并与他人交流三位数进位加法计算的过

11、程。 2、知识与技能:会计算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尝试计算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钱学好书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的数的加、减试题。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出示折纸鹤问题的情景。学生观察情景图,途中反映的是2003年抗击非典的情况。说一说,从图中你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 2、交流各自的发现。二、自主探索相互交流1、学生充分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后,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153+165= 2. 学生用竖式计算。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3. 交流学生个性化算法。重点指导用竖式计算的方

12、法。对于“各位满十的问题让学生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三、综合实践和应用1. 试一试(1)学生失算交流算法(2)先试算,指导学生学会三个数连续相加的竖式写法。 重点解决“那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问题。2、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法。教学反思:第三课时:退位减法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在解决用电问题的过程中, 经历自主尝试并与他人交流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2、知识与技能:会计算三位数的退位减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出示情景图。学生观察情景图

13、, 图中反映的是张丽家 5.6.7 月的用电情况。 观察书上的电表,重点指导学生怎样知道 5 月份的用电量。二、自主探索相互交流1、计算 6.7 月份的用电数。这是两道退位减法的计算题, 先让学生用已有的百以内退位减法知识尝试计算。2. 交流尝试计算的结果。 根据学生尝试计算的情况, 重点进行指导理解:需要连续退位的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而十位不够减则需要先从百位退一,十位上就剩9个十再减。3. 学生独立完成( 2)读一读统计表,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表中的信息,提出加、减问题并设着计算。三、综合实践和应用1、练一练(1)弄清题意自己解答。 (2)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法。2、补充练习(1)在中填上合

14、适的数。 6 6 - 3 3 + 1 5 2 7 2 4 3 4 (2)水果店里有水果 605千克,上午卖出了 176千克,下午卖出了 2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一段公路,已经修了 468米,比没有修好的多 176米,这段公路长多少米?(3) 99999+9999+999+99+9= 995+996+997+998+999= 教学反思:第四课时:加减法估算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景,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三位数加减法估算过程。知识与技能:会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估算,能表达估算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会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估算

15、,能表达估算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教学过程:一、情趣导入,探究新知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去养殖专业户小明家去看一看 ,请同学们观察情景图 ,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并根据你发现的信息说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这一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把题目中零散的信息加以综合,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编题能力)生:小明家这个月养鸡的收入369元,养鸭收入 442元,估算一下这两项收入大约是多少元?师:估计一下这两项收入大约是多少元?首先 ,让学生说一说大约是什么意思?再指导学生进行估算。学生的方法会多种多样 ,比如:300+400=700 ,69+42大于 100 ,这两项大约是 800多元。或:369

16、小于 400,442小于 500。这两项收入不到 900元,但比 800元多。学生的想法只要有一定的道理都给予肯定。但在多种方法中老师一定要有所倾向,选出最优化的算法。师:试着估算小明家养鸭的收入和养鸡的收入相差多少元?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例如442和 369分别接近 440和 370,440370=70 ,所以 442 369大约等于 70。师:实际算一算,估计的数和计算的结果相差多少? (通过计算结果和估算结果的比较 ,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计算,什么是估算。)二、试一试 先估算,再计算。165+638= 635246= (先自己估算,再把自己的估算方法和同学交流,

17、然后,用竖式计算)三、练一练第 1题1、看图,从丫丫家到红红家有几条路?(让学生把行走的路线说清楚,并进行列式)2、估算一下走哪条路比较近? (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最好是选择最简便的方法来说 。)3、算一算两条路相差多少米?第 2题1、估计一下带 800元钱买一套桌椅够不够?(重点说说带800不够,体会估算的作用。)2、买一张写字台比买一把转椅多花多少元?3、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再次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反思:第五课时:接近整百数的加减法简单计算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结合熟悉的事物经历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数的加、减过程。知识与技能:会用简便

18、方法计算接近整百数的加减试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在交流各种算法的过程中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会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数的加减试题。课前准备:两栖动物资料片。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1、观察情景图,说一说图中有什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两栖动物,什么是爬行动物。二、复习引入新授1、出示试题我国有两栖动物 274种,爬行动物 399种。(1)估算一下我国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共有多少种?(2)计算一下我国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共有多少种?2、学生读题,谈算理(1)提出第( 1)题,学生进行估算时重点交流估算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生 1:274大约是 300,

19、399大约是 400 ,两类动物大约有 700种。生 2:399大约是 400,两类动物大约有 670种。生 3:两类动物不到 700种。(2)提出第( 2)小题,学生进行计算思考:有没有比较简便的算法?我班学奥数的同学会想到加上400后在减去 1,这时教师追问:为什么减去 1?2、学生讨论问题3、汇报交流因为第一步多加了 1 所以第二步要减去 1。(多找几名同学说一说自己所悟出的道理)4、出示减法题: 371-98 要求学生用简便算法计算,集体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加上2。理由:因为第一步多减了 2所以第二步要加上 2。师小结:今天我们所学的内容是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数的加减法。板书

20、:简便算法通过上面的两道简便算法题你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一起说出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数的加减法“多加了,要减去”、“多减了,要加上”。二、练习巩固1、提问题,并解答。鼓励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大家解答。2、先估算,在计算。(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重点交流简便算法。课后反思:第六课时:加法的验算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结合买衣服的生活情境,经历自主探索加法验算方法的过程。知识与技能:会验算加法,初步感知加法、减法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感受数学验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养成验算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1、会验算加法。 2、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养成

21、验算的好习惯。教学准备:情境图、练习本、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看第一个算式写出下面三个算式的得数:45+56=101 56+45= 101-45= 101-56= 讨论:你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二、用买东西的生活实例引出验算问题。1、出示情境图:妈妈带小红去商店买衣服。2、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这件事中包含了哪些数学问题?3、提出蓝灵鼠的问题:谁算得对?4、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验证。5、交流学生不同的检验方法和结果 ,并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起讨论归纳出具体的演算方法:(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2)用和减一个加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关于用

22、减法演算加法的方法,如果学生能想出,教师可结合交流做重点指导,如果学生不能提出,教师可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交流。6、结合交流活动,老师小结: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叫做验算。二、议一议1、学生讨论:根据刚才的活动,说一说验算的意义。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使学生感悟验算的重要意义,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三、练习巩固。1、验算两只小熊的计算是否正确,说说自己的验算方法以及发现了什么问题。2、先估算,再计算。学生独立完成,重点了解学生是用什么方法验算的是否检验出了计算错误。关于加、减法各部分关系的练习,学生以前已经接触过。本题先让学生试写,再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课后反思:第七课时:减法的验

23、算教学目标 : 过程与方法:结合买车的生活情境,经历自主探索减法验算方法的过程。知识与技能:会验算减法,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验算方法的探索、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学生自主交流发现验算的方法,认识验算的意义。教学过程:一、检复铺垫:1、学生回顾笔算三位数加减法应注意哪几点?2、先估算,再笔算: 384235 3、计算并验算: 235708 二、情境交流:1 、 放情境录音, 相机出示情境图“小明买车”让学生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 , 从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2、出示兔博士的问题“验算一下 ,看谁算的对”? 30023674 ?

24、30023664 学生独立思考后,可以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代表在班内交流:说说自己用怎样的方法验算?谁还有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交流不同的验算方法。】教师相机板书各种验算方法,相机强调养成验算的好习惯。3、教师鼓励学生比较:你认为哪种验算方法最容易接受?为什么?(作为参与者,教师相机明确自己的倾向“利用加法验算减法”)三、总结算法:1、联系板书,引导学生明确课题“减法的验算方法”;指名总结减法的验算方法。2、完成“试一试”。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四、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2、数学冲浪课后反思:第八课时:加减混合(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经历自主学习加减混合运算的

25、过程。2、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试题,并能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简单的活动中,体验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感受数学运算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试题,并能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 老师发现那个学们都有买东西的经历。 现面我们到动物园中小猴子的玩具店里看一看。出示文字和图片。师:从上面你看到了什么?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生交流。二、自主探索:师:玩具店里有 18 个白皮球, 23个花皮球,小羊要买 20个皮球克,帮小猴算一算, 还剩多少个皮球呢?这个问题有三个数,你会算吗,试一试?学生列试。师:谁来说说你是

26、怎么算的?学生回答。师:我们一起来看这个算式。第一步先算18+23 ,把得数写在 18 下面,然后把 20 脱下来;第二步计算 41-20,把得数 21 写在第三行,大家注意,这两个等号凸出来,写在算式的前边。师:上边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不管是哪一种方法,最后还要在算式的下面写上完整地答语。三:尝试应用师:观察试一试中的情境图,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了那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师:现在一共有多少台电视机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回答。 )今年买了多少台知道吗?真聪明, 下面请同学们算一算向阳村现在一共有多少台电视机。(学生回答。 )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得?(学生回答。 )文什么先求今

27、年买电视机的台数?怎样求今年的台数?(学生回答。 )为什么要用 39 减去11 呢?四:课堂练习1、师:从 2 题中你了解到那些情况 ?不计算,你能回答第一个问题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 、完成其他题。教学反思:第九课时:加减混合(二)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结合买书包和谐的问题情境, 经历自主尝试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过程。 2、知识与技能:了解小括号的重要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试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他人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增强自主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了解小括号的重要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

28、号的混合运算试题。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师:我发现了一个秘密, 我们班同学们的书包多很有特点。 老师想了解一下, 谁的书包是自己去买的,谁知道自己的书包多少钱?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希望自己去买需要的东西,有个叫小华的同学也给你们一样到商场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去了,我一起看一看。2、出示文字和情境图3、师:同学们,从文字和图中,你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和想到了那些问题?二、自主探索1、师:你们能算出小华还剩多少钱吗?自己试着算一算。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2、师:说出你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你是怎样计算的。 (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教师规范连简竖式的书写及运算过程。3、师:请同学把剩下的两组算是写成一个综合

29、算式。 介绍一下你列出的综合算式, 说说计算的计算的结果。4、师:今天老师再让大家认识一个非常重要的符号 - 小括号。要想先算 29+56 ,只要加上小括号就行了。 (板书:100-(29+56 ) )小括号是我们今天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 它能帮助我们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前面我们问学过没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谁说一说没有括号的怎样算?(生: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我们才认识了小括号,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怎么办?5、师生总结: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三、课堂练习学生先独立做,然后在交流。教学反思:第十课时:跳绳游戏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通过跳绳这一游戏活动,经历在

30、游戏活动中学数学的过程。2、知识与技能:能根据游戏活动中纪律的数据, 提出并解答数学问题, 进一步熟练加减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快乐学习,感受数学与日常活动的联系。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游戏活动中纪律的数据,提出并解答数学问题,进一步熟练加减计算。教学过程:一、准备活动1、师:大家平时喜欢跳绳吗?你们能一次能跳多少下?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一次跳绳比赛,每三个同学为一组,每组一根跳绳,一张记录单,每人记录3次成绩。 2 、学生分组二、跳绳活动1、 师:同学们想得都很周到,下面我们就按大家制定的规定到市外进行游戏,在游戏是希望大家注意安全,三次成绩记录好后,回到教室。2、学

31、生活动。3、游戏结束,师生回到教室。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各组同学把你们的跳绳成绩整理在28页的成绩记录单中,然后根据小组中每人跳绳的成绩提出问题并解答,要做好记录,一会全班交流。4、师:那个小组先汇报你们小组同学的跳绳成绩和提出的问题?5、学生回答教学反思:第十一课时:调查当地树木活动目标:过程与方法:结合调查本地树木的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知识与技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调查活动,学会设计调查表,能用较好的方法正确记录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整理。了解本地的树种及树木的数量。鼓励学生尝试以数学论文的形式汇报调查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调查活动,了解树木的重要作用,增强保护环境

32、、爱护树木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活动准备:视频投影、课件、有关树木的资料(师生课前搜集)、初步划分调查地域教学过程:一、阅读“树木”资料:1、教师出示课件“兔博士网站”:树木人类的好朋友2、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树木资料3、(师)通过交流阅读有关树木的资料 ,大家了解了树木和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对树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些宝贵资料都是他人通过实地调查、搜集、整理的真实资料;但是我们发现,反映我们本地树木的资料并不多 ,这就需要在座的每个同学走出教室 ,做做实地调查。板书“调查本地的树木”。同学们想一想,调查之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学生自由交流(可能提到“分小组”“确定调查地

33、域”“确定调查时间”“设计调查记录表”等等)教师相机板书或适时提示。二、分组实际调查:1、商定调查地域:指导学生按居住地就近分组,切实保障安全。2、小组成员分工:人人明确任务3、合作设计调查表:班内交流,大体确定调查项目;各组自由合作协商,设计组内调查表,师巡视点拨。【教师要充分把握活动的目的和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顺利地完成调查活动】4、教师提示调查注意事项。三、课内交流:1、各组整理调查数据。 2、交流各组调查结果,进行互评。包括交流调查表的设计、调查的区域、调查的过程、整理好的数据等。3、教师出示“讨论下面的问题” ,集体交流:* 本地都有哪些树,哪种树最多? * 本地人们植

34、树和爱护树木的情况怎么样? * 说说你对家乡绿化、保护树木等方面的建议。【课内交流时,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调查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合作的情况和对家乡植树这件事的态度。重点组织交流第二、三个问题,教师及时肯定评价学生个性化的思考】四、鼓励学生写一篇“调查日记”或有独立思考的“数学小论文”。课后反思:三、可能性第一课时:不确定现象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想和对熟悉事物的的讨论, 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 知识与技能: 能用合适的语言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某些生活现

35、象,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难点 : 能用合适的语言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课前准备:两盒彩球( 1号盒都是红球, 2 号盒红球和黄球各若干),每人一张调查表。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从孩子们做过什么游戏的话题中引出摸球游戏。二、猜想摸球1出示两盒彩球,引导学生观察了解一个盒中全部是红球, 另一个盒子有黄球和红球, 然后提出从两个盒子中任意摸出一个球,猜一猜是什么球。2 提出哪个盒子中一定能摸红球,哪个盒子中不一定能摸出红球的问题,让学生用“一定”“不一定”描述猜的结果。3让学生亲自摸一摸,验证自己的猜想。可让学生先猜,再摸。三、不确定现

36、象1出示教材中四幅图,让学生观察。并读读图下的文字。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用“一定”,“不一定”描述各个事件。 在交流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判断的理由。四、拓展练习1说一说第 1题。女儿与妈妈在年龄大小、 身材高矮等方面,哪些现象是可能发生的, 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启发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确定的,哪些现象是不确定的。2说一说第 2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 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一说判断理由, 在对具体现象或事件的判断中,理解可能性,丰富生活经验。五、实践活动1调查活动(1)师生谈话,让学生谈一谈平时都做过哪些家务。 通过做家务的谈话, 培养孝敬父母的情感, 进

37、行爱劳动的教育。(2)提出进行做家务活调查的问题, 让学生理解“偶尔”的定义, 然后进行无记名书面调查。在调查过程中, 反思自己做家务活的情况, 受到自我教育。(3)统计调查结果,然后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感受调查统计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爱劳动,爱父母的情感。2做一做第 2 题,教师可先提出大头蛙的问题讨论一下,再让学生课下玩。六、问题讨论可让学生先读一读书中介绍的有关世乒赛的内容,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说爆出了冷门”这个问题。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转盘游戏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经历猜想、做转盘游戏、记录、交流等认识可能性大小的全过程。2、知识与技能:知道不确定事件发生

38、的可能性大小。 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一些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转盘游戏活动的乐趣,发展和情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知道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一些规律。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老师:自上节课我们进行了摸球游戏后, 很多同学都对老师说想再玩一些游戏。 这节课老师满足大家的愿望,我们在一起来玩一个转盘游戏。(出示教学挂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转盘, 看看上面都有些什么?二、游戏活动1、 老师:请同学们在小组中县猜测一下如果转动指针,那它会停在那个区域?2、学生猜测3、老师: 我们的猜测对不对呢?现在全班每名同学都来转一次。我们用画正字的方法

39、记录转的结果。每一位同学上来时,都要先猜猜自己可能转到哪。4、老师:谁说说你统计的结果?5、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完成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6、师:谁能说说为什么停在蓝色区域的次数比红色区域的次数多? 小结:对,去预约大致正厅的次数会越多,反之则会减少。这说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探索乐园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在画表进行判断的活动中,经历猜属相、猜国籍等推理、判断过程。知识与技能:会用画表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等活动,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初步感受探索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会用画表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等

40、活动,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教学过程:一、猜属相1师生通过猜属相的游戏,引出猜属相问题。2让学生看书,请三个同学一起表演书中的内容和他们的对话。3让学生试着判断每个人的属相。先同桌讨论一下,再全班交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想法的机会,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推理:小立的属相是吃肉的动物,而牛、虎、兔中只有虎是吃肉的,所以小立属虎。小明不属牛,而刚才推断出小立属虎,因此小明只能属兔。小立属虎,小明属兔,则小峰属牛。4画表进行推断。师生一起制表, 先把已知的信息在表中表示出来, 再根据已知的信息推断每个人的属相,感受用列表的方法进行推理的优点。二、猜国籍1出示书中的问题,读题

41、、理解题中各条信息的含义。2让学生说一说甲、 乙、丙分别可能是哪个国籍。 然后提出用表格法进行判断推理, 判断的要求,让同桌绘画进行。3交流推断的过程和结果。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的条理性。三、比高矮1先帮助学生了解情景图中的信息和问题。然后,同学进行分析、推断、排队。2全班交流推断的过程和结果。 在交流过程中,重点了解学生思考和推理的条理性, 以及语言表达是否清楚。教师要引导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适时进行引导和评价。课后反思:四:乘除法第一课时:一位数乘整十数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结合书的包装问题,经历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2、知识与技能: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数的

42、乘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积极参加数学活动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会进行口算。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设计:一、铺垫引入1、口算 :2 37465592、口答:20 是 () 个十。60 是 () 个十。8个十是() 。 16 个十是 () 。二、探究新知。1、出示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出示情境图 1。每包书有 20 本,4 包书有多少本?师:有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汇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在交流的基础上重点解决204=80 是怎样用乘法算出来的,使学生明白:20

43、是 2 个十,2 个十乘 4 等于 8个十,就是 80。、教师肯定,鼓励说得好的学生,然后板书。 20+20+20+20=80 20480(元)答:4 包书有 80本。、出示情境图 2。工人阿姨说比较薄的书每包 30本,这样的 4包有多少本?师:这个问题,蓝灵鼠问同学们会做吗?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相讨论并计算。学生交流汇报,上台板演,使学生理解: 30是 3 个十,3个十乘 4 等于 12个十,就是 120。3)根据书包问题,请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计算。4)小结:在口算几十乘几时 ,我们可以把几十看作几个十 ,与几相乘后得到的是几个十就是几十 ,拧揭示、板书课题。5)练习: 4026037045

44、03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 p37“练一练 1”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引导学生先把每组中的两个题进行比较,交流时,比较一下每组题中的两个得数。2、完成练习 2,先理解题意,然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3、身边的数学,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进行计算交流。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结合买书问题,经历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知识与技能:会正确地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激发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笔算

45、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难点: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顺序以及积的书写格式。教学准备:课件、情境录音带、习题板、录音机。教学过程:一、检复铺垫:1、口算: 3227106204832、把下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8+8+8+8 10+10+10 13+13 26+26 二、情境交流:1、出示情境问题“买书问题”(放录音)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学习伙伴“亮亮”,告诉大家个好消息,我校图书馆的老师们又买进新书啦!书名是十万个为什么,相信你们也一定喜欢。)相机出示相关信息和问题“买来3套,每套是 12本。”“一共买来多少本十万个为什么?”2、指名完整读题后,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列出算式。3、交流算式:让小

46、组内交流算法;班内交流不同的算法,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教师相机板书:* 12 12+12 36(本)*10330(本) 23 6(本)30636(本)三、交流算法:1、列成乘法算式 123(本),该怎么笔算呢?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板书3、引导小结 “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今天学的是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笔算时要注意“先乘个位上的数,积要写在乘数个位的下面;再乘十位上的数,积写在乘数十位的下边。”(相机板书课题“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4、“试一试”: 7 套十万个为什么一共有多少本?教师出示问题后,指名完整地口述信息和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列式;指名列式,说说为什么这

47、样列式?(为什么列乘法算式)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试算,指名板演。127( 本)集体订正时,学生口述计算过程;教师重点追问板演生:这个“8”是怎样算出来的?5、教师引导小结“笔算进位乘法要注意什么” ;鼓励学生联系板书的几道例题,完整地说说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要注意哪几点。四、实践应用:“练一练”投影出示习题,重点指导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学生独立解答。交流第 3 题时,要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发现规律的。课后反思:第三课时:简单的数量关系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 结合购物发票,经历探索单价、数量、金额之间的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2、知识与技能: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与单价、数量、

48、总价有关的简单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与单价、数量、总价有关的简单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发票问题1、看到过发票吗?你对发票有哪些了解?说一说发票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2、出示发票,读下面的发票,说说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发票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3、发票中的单位、数量、金额各表示什么?通常把发票中的“金额”也叫做“总价”。二、讨论交流,尝试计算1、出示兔博士的问题,进行讨论“84”是怎样算出来的?2、试着写出 283=84的算式,并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3、尝试自己写出 36272的乘

49、法算式。4、归纳数量关系,仔细观察自己写出的算式,尝试总结交流。如果学生总结有困难,教师加以引导。28 在发票中表示什么?(单价) 3表示什么?(数量) 84表示什么?(金额也叫做总价)。从而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三、解决问题,总结计算方法1、观察情景图,读题“妈妈去商店买5米花布,一共要花多少元钱?”2、说一说,从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3、要求计算之前,“先估一下,妈妈带200元钱,够不够?” 4、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让学生说一说在计算中遇到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重点指导学生交流、掌握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四、课堂练习1练

50、一练第 1题。让学生先看统计表, 说一说统计表中都给出了哪些数学信息, 求的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用竖式计算,最后再填表。2练一练第 2 题。(1)师生一起判断算式的积是几位数,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哪一位上的数能决定积是几位数。( 2)让学生自己计算再交流。教学反思:第四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结合插花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知识与技能:能正确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重难点:竖式的写法和算理教具:小棒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师生谈话引出情景:妈妈买来48枝玫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