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教案 第二单元 【通用】.doc

上传人:长青 文档编号:2939082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101 大小:24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教案 第二单元 【通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教案 第二单元 【通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教案 第二单元 【通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教案 第二单元 【通用】.doc(10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单元 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1十进制计数法课题一:数的产生 十进制计数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8页的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和数的读法,练习九的第14题。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的数的产生。 2、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3、使学生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亿”、“千亿”. 4、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千亿以内的数。教学重点: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教学难点: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千亿以内的数教具准备:教科书第36页的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1、教学数的产生 (1)数的产生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半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这些数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教师说明:很久

2、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2). 记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教师出示第36页的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图,进一步说明: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物体的个数。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车,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

3、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再如,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浙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学。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例如,巴比伦数字就是用一个类似三角形的符号来表示1,两个这样的符号表示2,三个这样的符号并排表示3,九个这样的符号表示9,10就将这个符号横放来表示(板书出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用一竖表示1,两竖表示2,五竖表

4、示5,6就用一横加一竖来表示,依此类推7就用一横加竖来表示,9就用一横加四竖来表示(在巴比伦数字下面对应地板书出中国数字)。除此之外,还有罗马数字、印度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在中国数字下面对应地板书出罗马数字)。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 阿拉伯数字,其实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由印度人发明的,公元八世纪前后,由印度传入阿拉伯,公元十二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就叫做“阿拉伯数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但各个地区数学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以后就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对应着上面,板书:1、2、9)。后来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

5、数认得也越来越大,如果每一个数都用不同的数字来表示,很不方便,也没有必要,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古代十进制,还有十二进制、六十进制等等。由于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以后逐浙统一采用十进制。经过很长时间,才产生了像现在这样完整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讲的“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2、数字十进制计数法 复习(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按数位顺序板书出来) ( 2)回答下面的问题: 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千万是多少? 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数学十进制计数法 (1)教师:我们已经学习过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

6、我国人口十二亿,世界人口50亿等。这些数都比亿大,从一亿开始还可以继续数下去,今天我们就来学比亿大的数。(2)用算盘帮助数数认识十亿、千亿。让学生在算盘上拨上一亿,然后一亿一亿地数,一直数到九亿,再拨上一亿。提问:“九亿再加上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样?”认识十个一亿是十亿,并让学生回答“十亿”应板书在什么位置。板书:“十亿”(写在刚才板书的亿位的左边)。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百亿、千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亿、千亿。提问:“个、十、百、千、万亿都要用来计数的,叫什么?”(计数单位)指出:十亿、百亿、千亿也是计数单位。提问:“到现在我们一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教师把板书出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

7、并告诉学生还有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千亿的左面用省略号“”表示还其他计数单位。制成下表:计数 单位千亿百亿十亿 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十进关系。)说明像这种“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说明写数时,要用尽可能少的符号来表示,这些符号叫做数字。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数学?”(1、2、3、4、5、6、7、8、9、0)说明这些数学叫阿拉伯数学。 说明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再说明数位的

8、作用,有了数位以后,由于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数的大小不同,所以用十个阿拉伯数字就可以表示出任意大的数。 让学生说说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是怎样的,教师板书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把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扩展到“千亿”位,并告诉学生还有比千亿大的数,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数位顺序表后面用省略号“”表示还有其他数位。如下表:数 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使学生明确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引导学生对数位分级。先让学生说出右起第一位至第四位是什么数,第五位到第八位是什么级,再进一步说明第九位到第十二位是亿级。同时说明数位分级的作用,数位多了,一位一位地

9、读不方便,通过分级可以很方便地读数。在已写出的数位顺序表上接着板书:个级、万级、亿级、制成表,并把它和计数单位表连接起来,如下表: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数级-计数单位- -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让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看一看个级、万级、亿级的异同点;都是四个数位;每一级从右边第二个数位起,都是十、百、千,但万级多了个“万”字,亿级多了个“亿”字;个级第一位是位,万级第一位是万位,亿级每一位是亿位。让学生看课本第37页。(4)巩固练习。完成第38页“做一做”的第1题,练习九的第1题。3、教学亿级数的读法(1) 复习。读出下面各数:5000

10、0 106000 40030500指名学生读,并说一说读亿以内数的方法。(2)教学例1。说明亿级数的读法与万级数的读法类似。然后在上面几个数的后面各加4个0,变成例1中的数,并把它们贴在制好的数位表上。如下图: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亿 亿 亿 万 万 万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5 0 0 0 0 0 0 0 0 1 0 6 0 0 0 0 0 0 0 4 0 0 3 0 5 0 0 0 0 0 0让同桌同学互相读给对方听,再指名读,并说出要怎样读。着重说一说要先读哪一级,再读哪一级;亿级怎样读? (3)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的读法法则。提问:“含有亿

11、级、万级和个级的数,先读哪一级,再读哪一级,最后读哪一级”“怎样读亿级、万级的数?”“在什么位置的0不读?”“在什么位置的0应该读?读几个0?”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时,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4看课本第38页,并完成“做一做”中的第2题。5巩固练习。 (1)做练习九的第2题。一组一组地读,读完后,让学生结合一组说一下个级、万级、亿级的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体会到: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

12、读法来读,只是要在后面加一个“万”字,亿级的也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字。(2)做练习九的第3题。每读一个数,都要注意提醒学生先分级,搞清是哪一级的数,各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再按照多位数的法则一级一级地读出来。(3)做练习九的第4题。先读给同桌同学听,然后,教师指名读给全班同学听,集体订正。课题二:多位数的写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例2、例3、练习九的第511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千亿以内的数.2会将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教学重点: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千亿以内的数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学具准备:

13、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算盘。 教学过程: 一、教学亿级数的写法1复习。(1)指名说出从个位到千亿位的数位顺序表,教师板书出来。(2)教师在数位顺序表的左边写出三个数(如下图)。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三 万四 十 万 八 千七 千 零 三 万 零 二 十先让学生独立写,再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每写出一个数,让学生说一说,这个数含有几级,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是怎样写的。当写到“七千零三万零二十”时,提问:“这个数百万位、十万位、千位、百位和个位为什么要写0?”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万级以内数的写法法

14、则:1先写万2级,3再写个级;2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2教学例2。 (1)引出课题教师:万级的数我们会写了,如果把这几个数改成亿级的数该怎样写呢?(写上面几个数的下面板书出例2的数,如下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三万写作: 3 0 0 0 0 四十万八千写作: 4 0 8 0 0 0 七千零三万零二十写作: 7 0 0 3 0 0 2 0 三亿 四十亿八千万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2)教学例2。引导学生写“三亿”,提问:“这个数是几级的数?先写哪一

15、级?怎样写?其余两级怎样写?”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对照着数位顺序表板书写出这个数。引导学生写第二、三个数,每写一个数,提问:“这个数是几级的数?先写哪一级?怎样写?再写哪一级?怎样写?最后写哪一级?”比较亿级的数和万级的数的写法的异同点。提问:“亿级的数与万级 数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点?”(亿级的数有三级,要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用一句话说就是一级一级地往下写。万级的数只有两级,要先写万级再写个级。)“亿级的数字与万级的数在写法上有什么夏天同点?”(从高位写起,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3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的写法法则。提问:“亿级的数,要先写哪一级,再写哪 一级,

16、最后写哪 一级?用一句话怎么说?”“有的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怎么办?”教师板书出多位数的写法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4介绍三位分节的写法。 教师:多位数的写法,我们是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一级,来写数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按照国际习惯,从个位起,每三位分作一节,节与节之间空半个数字的位置。例如,一亿二千三百四十五万六千写作:123 456 000。看课本第38页最下面的底注。对于这种写法,大家知道写出的数是多少就行了,不要求一定按三位分节来写。 5练习(1)做例2后面“做一做”中的第1题。先对照数位顺序表,

17、写出一上数亿的数,提问:“这个数的最高位是多少?是几位数?这个数的末尾有几个0?”然后,让学生不看数位表,回答:“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亿,这个数是几位数?整亿的数的末尾要写几个零?”“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亿,这个数是几位位数?”(2)做练习九的第5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十亿位,这个数是几位数?”“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亿位,这个数是几位数?”(3)做例2后面“做一做”中的第2题。写数前,提醒学生想一想亿位是右起第几位,要先写哪一级。写完后,让学生读一读,看和原来要求写的数是不是一致。二、教学把整亿的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1复位。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20000 10000

18、0 53050000让学生说说改写的方法,明确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先找到万位,把万后面的4个0去掉,写上一个“万”字。2教学例3。教师:把一个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我们已会了,那么把一个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你们会吗?教师在上面3个整万的数的末尾添4个0变成例3,让学生仿照上面的方法,把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写完后让学生训一说是怎样想的。教师引导学生结出一般的方法:把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要先找到亿位,然后把亿后面的8个0去掉,写上一个“亿”字。3完成“做一做”。让学生按照总结出的一般 方法,把题目中的各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是怎

19、样做的。三、巩固练习做练习九的第611题。1做第6题。写完每小题 中的三个数,让学生说一说个级、万级、亿级的数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着重说训关于零的写法。 2做第7题。让学生按题目要求,在算盘上拨出题目中的各数,说一说各是几位数,再写出来。3独立做第8、9题,集体订正。 4做第10题。 同桌同学先互相读,然后再指名读,说一说是怎样读的。 5做第11题。教师念数时,要念得慢一些。学生写完后,互相交换着读一读,看是否写对了,然后集体订正。6做第12*、13*题。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这两道题。这是两道根据条件写数的题,是读、写法则的综合运用。做题前,教师可稍加提示:想一想0写在什么位

20、上要读出来,写在什么位上不要读出来。然后让学生试做。课题三:整数大小的比较和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43页的例4、例5,练习十的第14题。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亿级数的大小比较,会用“四舍五入”求比亿大的数近似数。教学重点:亿级数的大小比较教学难点:用“四舍五入”求比亿大的数近似数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1、教学整数大小的比较1教学自然数。教师:我们数物体个数用的1、2、3、4、5、6、7、8、9、10、11叫做自然数。提问:“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例的?”“每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通过问答,使学生知道自然数每相邻的两个数中后面一

21、个数比前面一个多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限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能数出一个比前一个数多1的数,总也数不完。2教学整学。教师:自然数都是整数,我们在小学学的整数仅限于自然数范围,其他的整数以后再学。3教学整数大小的比较(1)复习。让学生在 里填上“”、“”或“”。 999999 1000000 6543200 754320089093400 89083400引导学生说出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2)导入新课

22、。教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比较亿以内的数大小的方法,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种方法对亿以上的数适用不适用?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整数大小的比较(3)教学例4。教师将上面的复习题改变成例4,让学生先自己比较,比较完后,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使学生明确比较亿以内的数大小的方法对亿以上的数是完全适用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整数大小的一般方法。(4)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的第1题,做完后,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二、教学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 1复习引入。 教师:我们在第七册学过用四舍五入法法语一个亿以内的数的近似数。请大家用四舍五入法把下面各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729380 10

23、34500学生做完后,着重让他们说一说各是根据哪一位上的数的进行四舍五入的。使学生明确: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数万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千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2教学例5。教师:刚才我们复习了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亿以内的数的近似数,你能用同样的方法,省略亿们后面的尾数,求出比亿大的数的近似数吗? (1)教师板书出1034500000,指名学生读出来,然后让学生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做完后,共同订正,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把亿位数后面的尾数省略?使学生明确:求比亿大的近似数的方法,同样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所不同的是要根据亿后面第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因为这个数亿位后面的尾数最

24、高位是3不满5,所以要把亿位后面的尾数舍去。(2)教师板书出20897000000,让学生先说一说怎样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多让几个学生说说。(3)引导学生总结出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师: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了求万以内、亿以内、亿以上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也就是学过了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由此总结出求近似数的一般方法:还应一个整数的近似数,要看所省略的尾数的左起第一位上的数是不是满5。如果不满5,就把尾数都舍去;如果满5,把尾数舍去后,要在它的前一位上加1。教师说明: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5)做例5后面“

25、做一做”中的习题。 三、巩固练习做练习十的第24题。4做第2题。做题前,先让学生讨论一下这道题怎样想,启发学生根据比较数的大小来想:要使九位数是最大的,从高位起,每一位上的数都必须是最大的,因此只能都是9。同样可以想出最小的十位数是1000000000。5独立做第3、4题。课题四:综合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46页练习十的第511题。教学目的: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亿级数的认识。教学过程:一、读数、写数练习1做练习十的第5题。读数前,教师说明下面是1999年我国一些主要的工、农业产品的产量,然后让学生读数。读完后,教师还可以选一、两种产品的产量,与前一年的产量比较一下,用以说明我国

26、工、农业生产是逐年增长的,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2做练习十的第6题。先指名学生读题,然后让学生写出横线上面的数,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写的,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写亿以上的数,要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写;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要在那一位上写0。同时要结合第4小题说明储蓄对国家和个人都 有好处,存款多了说明人民生活富裕了,还要提醒学生注意节约,不要浪费每一分钱。3做练习十的第7题。做题前,先让学生把10600000000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并说一说是如何改写的。然后再把第7题的其他各数写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做完后,让学生比较一下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和用“亿”作单位

27、的数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万位后面的4个0去掉,写上一个“万”字就行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亿位后面的8个0去掉,写上一个“亿”字就行了。 二、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 做练习十的第8题。 做题前,教师板书出两组数:2440000000 244000000 356000000 358000000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说出比较两个数的两种情况及方法。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第8题,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的第9题。先给出一个数,如7800500000,让学生说出这个数各是由几个十亿,几个亿

28、、组成的,数字“7”、“8”、“5”各在什么数位上,表示什么。然后让学生说出9080000000这个数中每个数字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什么。2做练习十的第10题。让学生先写出各数,再把它们写成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订正时,指名说一说各数是如何写成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的。3做练习十的第11题。做题前,先让学生写出比1万大1和比1万小1的数,并用万作单位写出它们的近似数。然后让学生完成第11题:写出比1亿大1和比1亿小1的数,并用亿作单位写出它们的近似数,使学生体会到比1亿大1和比1亿小1的数是近似数都是1亿。课题五: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7页练习十的第121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

29、通过读数,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等练习,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 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做练习十的第12题。让学生把口算结写在书上,再集集订正。二、读数、写数练习1做练习十的第13题。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写出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并证明万位、亿位是从右起的第几位。然后再回答:一个六位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亿位,这个数是几位数?并说说是怎样想的。2、做练习十的第14题。先让学生把要读的数进行分级,然后再小声地读给同桌同学听,最后指名学生读。读到第(3)题时让学生说说这题的数说明了什么,让学生街道居民储蓄增加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三、比较数的大小和改写成近似数 1做练习十的第15题。让

30、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是怎 样比较的。2独立完成练习十的第16题。四、选做题做练习十的第17*、18*、19*题和思考题。这几道题都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的,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做。第17*题,因为最高位是亿位,亿位在右起第9位,所以这个数是九位数;又因为这个数亿位、百万位上都是6,万位上是1,其它各个数位上都是0,所以这个数是:606010000。第18*题,要在9 8765000的 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最接近9亿,因为 里填0、1、2、3、4,都接近9亿,但只有908765000最接近9亿,所以 里填0。同样当 里填9即998765000时,最接近10亿。第19*题,做题前,教师告诉

3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数目很大,不一定要出它的准确值,只要说出它的近似数也就可以了。然后让学生做第19*题。思考题,学生在前面已经见过,所不同的是两个数位上的数已经固定,这题可以让学生自己解答。答案如下:最大的数:8795436210最小的数:10923465782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课题一: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的内容,练习十一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教学重点:加法的意义教学难点:加法交换律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教学加法的意义教师:我们

32、在前三年已经学过加法的计算方法,现在要进一步学习、掌握加法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对以后学习有很大帮助。1、加法的意义。 (1)教学例1。教师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边指名说出条件和问题,教师边用线段图表示出数量关系。 137千米 357千米 北京 天津 济南然后让学生自己解答,解答后,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为已知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又知道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要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就要把两段铁路长合并起来,出就是要把137和357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教师边重述用加法算的理由,边板书出算式和答案。现进一步提问:“加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加法

33、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要让学生应用加法的意义说明各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如第1小题,可以启发学生说出:因为已知小强和小明邮票的张数,要求小强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邮票,就要把他俩的邮票张数合并起来,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所以这道题要用加法计算。2加法各部分的名称。教师指着137+357=494,提问:137和357在加法算式中叫什么数?(加数。)它们相加得到的结果494叫什么?(和。)然后教师联系的意义说明: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也就是合并的结果叫做和。边说边对应地板书出:1 3 7 + 3 5 7 = 4 9 4 加数+加数=

34、 和提问:“我们上面做的加法,两个加数是什么样的数?”(自然数。)“任何两个自然数相加得到的和都比加数怎样?”(大。)“一个自然数和0相加得到的和怎样呢?”(还得原数。)“你能举出一个自然数和0相加的几个例子吗?”教师把学生举出的例子板书出来。(如,3+0=3,0+4=4,0+0=0)然后接着问:“0和0相加会怎样?”(还得0。)“人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自然数和0相加还得这个自然数,0和0相加还得0,也就是说任何数和0相加都怎样?”(得原数。)二、教学加法交换律教师:加法运算有一些基本性质,对我们以后的计算很有用。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1、结合例1的两种解法,引导学生比较它

35、们的特点。提问:“上面”的例1,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是怎样列式计算的?”“如果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该怎样列式计算?”(如果学生说仍用原来的算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出:357+137=494(千米),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接着让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的结果怎样,启发学生说出:137+357和357+137的结果相等。教师板书:137+357=357+137然后让学生比较一下等号两边的算式的相同点是什么?(都是137和357两个数相加)不同点是什么?(等号左边是137加357,等号右边是357加137。)引导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137和357与

36、357和137的得数一样,出就是和不变。 2再出两组算式,引导学生比较,加以概括。 提出:能不能只从这一个例子就得出“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和不变”?教师指出:不能只根据一个例子就做出一般结论,我们必须多考察几组不同的算式。下面我们观察一下这几组算式,看一看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板书出下面的算式: 18+17 17+18 124+235 235+124 让学生算一算,再提问:“每组算式有什么关系? 里应填什么?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从这几组算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比较三个等工,归纳出一般规律。 引导学生归纳,突出以下几点: (1)这三个等式中,每组算式有几个加数?

37、(两个加数) (2)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的位置怎样?左右两边的和怎样?请几个学生试着把发现的规律说一说,然后教师完整地叙述一遍,说明这一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再看看教科书第48页方框里的话。 4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教师提出:用语言表述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大家想一想怎样能把这一规律表示得既简单又清楚?学生回答后,教师肯定地说明用字母表示可以做到这一点。然后提出:如果用字母a或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交换律?(同时说明a、b是拉丁字母,通常读作“ei”“bi”,不要按汉语拼音来读,并领读几遍。)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a+b=b+a 说明:a和b可以表示0、1、2、3、中的任意一个数

38、;一个用数字表示的等式只能表示两个具体的数交换位置,和不变,不能表示任意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而用“a+b=b+a,就可以表示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比如,“a+b=b+a”可以表示2+1=1+2,137+357=357+137,18+17=17+18等等。 接着教师提问:“想一想我们在以前学过的哪些计算中用到了加法交换律?” 使学生明确以前学过的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就是用加法交换律的。5做第48页的“做一做”。 第1题,让学生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订正时,说一说是根据哪个规律填写的。 第2题,验算的竖式可以直接写在原始的右边。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一

39、的第24题。 1第2题,要注意让学生清根据哪个运算定律来填数,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对照运算定律的结语及字母表达式帮助理解,对于运算定律的表述,只要求表达得清楚没有错误,不要求学生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2第3题,让学生根据运算定律来判断每个等式是不是符合运算定律的要求。如230+370=380+220,虽然左右两边的得数相等,但由于两边的加数不同,所以不符合加法交换律。又如,30+50+40=50+30+40,虽然是三个数相加,但是前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加得的和不变,还是符合加法交换律的。 四、小结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的意义和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谁能结合具体的题目说一说加法的意义和加法

40、交换律的含义?课题二: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50页的例3例5,练习十一的第510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够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加法结合律教学难点: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35+( )=65+( ) ( )+147=( )+274 56+74=( )+( ) a+200=( )+( )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的。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270+380=390+260 30+50+7

41、0=30+70+50 a+800=800+a 3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计算完后,让学生应用加法的意义说明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二、新课 1教学例3。 给上面的复习题3加上一个已知条件“三班有49人”,问题改为“三个班一共有多少人?”引出例2。让学生读题后,指名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用线段图表示出数量关系: 一班48人 二班50人 三班49人 共?人 提问: 我们在前面研究过,还应两个数的和一共是多少,知道用加法算。现在求三个班人数的和一共是多少可以怎样算呢?想一想,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呢?指名说第一种解法:先把一班和二班的人数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和,再加上三班的人数

42、。引导学生说出综合算式:(48+50)+49。强调说明,为了表明先算一班与二班人数的和,可以在48和50的外面加上小括号。指名说出第二种解法:先把二班和三班的人数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和,再加上一班的人数。引导学生说出综合算式:48+(50+49)。强调说明,为了表示先算二班与三班人数的和,要在50和49的外面加上小括号。提问:“这两种解法的结果怎样?”“用什么符号连接这两个算式?”(板书:(48+50)+49 = 48+(50+49)“比较一下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都是三个数相加,左、右两边的三个数相同。)“有什么不同点?”(加的顺序不同,等号左边先把48和50相加,再同49相加;等号右边先把50和49相加,再同48相加。)引导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整理:48、50和49这三个数相加,先把48和50相加,再同49相加;或者先把50和49相加,再同48相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