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相催化剂催化醛酮缩合反应的研究_贺昌荣.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927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3.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相催化剂催化醛酮缩合反应的研究_贺昌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固相催化剂催化醛酮缩合反应的研究_贺昌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固相催化剂催化醛酮缩合反应的研究_贺昌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相催化剂催化醛酮缩合反应的研究_贺昌荣.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分类号: 0643.36 密级: 天津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固相催化剂催化醛酮缩合反应的研究 (申请硕士学位) 学科专业:应用化学 研究方向:清洁化学工艺 作者姓名:贺昌荣 指导教师:孙波副教授 2011年 1月 / Thesis Submitted to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or the Masters Degree Aldol Condensation of Aldehydes and Ketones Catalyzed by Solid Catalysts By Chang-Rong He Supervisor Bo Sun Janua

2、ry 2011 I, 牡 剞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天津理工大学 或 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 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今 、 f t 签 #日期:知,丨年 s I日 学隹袼文杈权使用援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天津理工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特授权 天津理工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

3、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 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本和电子文件。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今 # I 导师签名: 签孛 9期 : 扣 II年 ; 刀 | 签 # 61 期 : 和 丨 丨 年 3 月 1 日 摘要 羟醛缩合反应是形成 C-C键的重要反应之一,其传统的催化反应工艺是在酸或碱的 水溶液中进行的。但这样会引发许多副反应,导致反应选择性的降低,且腐蚀设备,产 生大量的工业废水,后处理中还会造成原料和产物的损失和浪费等。因此,本文从绿色 化工的角度出发,以设计、开发高选择性、可循环使用的催化体系为目的,主

4、要研究了 在镁铝复合氧化物和离子交换树脂两种催化体系下,环戊酮和正戊醛经交叉缩合反应生 成 2-亚戊基环戊酮的各种工艺条件。 1. 以共沉淀法制备了 Mg-Al摩尔比为 2:1及 3:1的 Mg-Al水滑石,通过红外光谱 (FT-IR)、X-衍射 (XRE、 热重 -差热分析 (TG-DTA)、 元素分析 (ICP)等方法对合成的水滑 石进行了表征,并以其为催化剂前驱体经高温焙烧后得到 Mg0-Al203复合氧化物 (LDO)。 研究了该复合氧化物 ( LDO)对环戊酮和正戊醛进行 Aldol缩合反应的催化 性能,并以气相色谱 (GC)和气 -质联用 (GC-MS)对生成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5、结果表明: 以 Mg-Al摩尔比为 3:1的水滑石在焙烧温度为 500 C, 酮醛摩尔比为 3:1,催化剂用量 为反应物质量的8 %,回流温度下(约 122 C)反应 4小时,生成的 2-亚戊基环戊酮 占所有生成物的面积百分比为 85.2 %,正戊醛的 转化率为 99.0 %。催化活性高于单纯 的 MgO和 A1203,说朋在酸碱协同催化下的醛酮缩合反应能进行得更好。 2. 以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从催化剂的选择、预处理方式、催化剂用量、 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酮醛比、加料方式、金属协同等方面全面讨论了各因素对正戊醛 转化率和主产物 2-亚戊基环戊酮收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种包含胺

6、型弱碱性阴 离子交换树脂、酸性化合物和金属离子的多相催化体系,该催化体系在分离出有机相后, 催化剂可循环使用。实验结果表明,将该催化体系作用于环戊酮和正戊醛的交叉缩合反 应中,主产物 2-亚戊基环戊酮的收率大于 90%,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 羟醛缩合环戊酮正戊醛 2-亚戊基环戊酮水滑石离子交换树脂 Abstract Aldol reaction is an important response to the formation of one C-C bond, the traditional catalytic reaction process is carried out in

7、 acid or alkaline aqueous solution. However, it will lead to many side reactions, resulting in lower reaction selectivity, corrosion of equipment, and producing large amounts of industrial waste water. In post-processing it will also lead to the loss and waste of raw materials and products, et al. T

8、herefore, in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ee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in order to design and develop highly selective, recyclable catalyst system, we mainly studied the cross aldol condensation reaction of cyclopentanone and n-valeraldehyde producing 2-pentylidene cyclopentanone under v

9、arious process conditions by two types of catalyst system: Mg-Al oxides and ion exchange resin. 1. Mg-Al hydrotalcite with Mg-Al molar ratios of 2:1 and 3:1 was prepared by coprecipitation,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X-difFraction (XRD), thermogravimetry - diff

10、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TG-DTA), elemental analysis (ICP), etal. MgO-Al2 3 LDO was obtained after the calcination of the hydrotalcite precursor. Then aldol condensation of cyclopentanone and n-valeraldehyde was studied by the catalyst of LDO, gas chromatography (GC) and gas chromatography - mass

11、spectrometry (GC-MS) were used for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optimal conditions are as follows: Mg-Al molar ratio 3:1,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500 C, ketone/aldehyde molar ratio 3:1, the amount of catalyst 8 w%? under the reflux (about 122 C ) for 4 hours. And the percentage of 2-pe

12、ntyledene cyclopentanone in the total products is 85.2 %, conversion of n-valeraldehyde is 99.0 %. The catalytic activity is higher than MgO and AI2O3, indicats that the acid-base cooperative catalysis had better effects in aldol condensation. 2. In the catalytic system of weak base anion exchange r

13、esin, various factors containing the selection of catalyst, pretreatment, catalyst amount, reaction temperature, reaction time, ketone aldehyde ratio, feeding methods, metal coordination and so on, were all discussed on the conversion of n-valeraldehyde and the yield of main product 2 - pentyledene

14、cyclopentanon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we developed a type of heterogeneous catalytic system that contains amine weak base anion exchange resin, acidic compounds and metal ions, and the catalyst can be recycled after parting of the organic pha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talyst system had sa

15、tisfactory results in cross-aldol condensation of cyclopentanone and n-valeraldehyde, the yield of main product 2 - pentylidene cyclopentanone can be reached to more than 90%. Key words : Aldol condensation cyclopentanone n-valeraldehyde 2-pentylidene cyclopentanone hydrotalcites Ion exchange resin

16、目录 第一章文献综述 . 1 1.1绿色化学简介 . 1 1.2羟醛缩合反应简介 . 2 1.2.1羟醛缩合反应机理 . 2 1.2.2羟醛缩合反应的应用 . 3 1.3羟醛缩合反应固体催化剂 . 5 1.3.1酸性催化剂 . 5 1.3.2碱性催化剂 . 9 1.4本论文的选题背景、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14 第二章镁铝复合氧化物催化下的醛酮缩合反应 . 16 2.1弓丨胃 . 16 2.2试剂及仪器 . 16 2.3实验部分 . 17 2.3.1 Mg-Al水滑石的制备及焙烧 . 17 2.3.2水滑石催化剂的表征 . 18 2.3.3环戊酮和正戊醛 Aldol缩合 . 20 2.3.4

17、产物的分析方法 . 21 2.4结果与讨论 . 22 2.4.1 Mg-Al摩尔比和焙烧温度的影响 . 22 2.4.2不同催化剂种类的比较 . 23 2.4.3反应温度的影响 . 24 2.4.4酮醛摩尔比的影响 . 25 2.4.5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25 2.5小结 . 26 第三章树脂催化下的醛酮缩合反应 . 27 3.1引言 . 27 3.2试剂及仪器 . 28 3.3实验部分 . 29 3.3.3树脂的孔径测定 . 29 3.3.1树脂的预处理 . 30 3.3.2树脂催化体系下环戊酮和正戊醛的 Aldol缩合 . 30 3.3.4外标曲线的绘制 . 32 3.4结果与讨论 .

18、33 3.4.1树脂的溶胀率 . 33 3.4.2不同树脂催化剂的影响 . 33 3.4.3不同酸处理树脂的影响 . 34 3.4.4温度的影响 . 35 3.4.5加料方式对反应的影响 . 35 3.4.6 正戊醛滴加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36 3.4.7加水对反应的影响 . 37 3.4.8反应物配比的影响 . 37 3.4.9树脂用量的影响 . 38 3.4.10树脂的可持续性使用考察 . 38 3.4.11树脂负载金属盐的协同影响 . 39 3.5 4 . 40 第四章结论 . 41 . 42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46 S if . 47 W . 48 7 第一草文献综述 第一

19、章文献综述 1.1绿色化学简介 20世纪 60年代,现代环境主义先行者,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 .卡逊 (Rachel Karson)女士出版了她的环保著作寂静的春天 ( Silent Spring )。 她告诉我们: 地球 上生命的历史一直是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 ,只有人类出现后,生命才 具有了改造其周围大自然的异常能力。在人对环境的所有袭击中,最令人震惊的是空气、 土地、河流以及大海受到各种致命化学物的污染。 1这部惊世之作唤醒了人们对自身的 传统行为和观念进行深入系统地反思,卡逊女士也被评选为 20世纪最有影响的 100个 人物之一。 绿色化学 ( green chemistr

20、y)又称为环境友好化学或可持续发展化学,是 20世纪 90年代兴起的 -“ 门具有明确社会需求和科学目标的交叉学科,是当今国际上化学研究的 前沿, 是 21世纪化学化工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绿色化学是对环境友善的化学, 其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和化工新技术,以 原子经济性 为原则,研究开发高效、 高选择的新反应系统 ( 包括新方法和新工艺 ),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污染,最大限度地 从生态平衡和环保角度来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 绿色化学的主要研究工作是围绕反应原料、反应工艺、催化剂、溶剂和产品的绿色化开 展的,可用图 1-1来说明 31。 笫一章文献综述 为实现零

21、污染、零排放,如何减少乃至消除化学工业中的有害排放物已成为人类円 益关注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减少排放物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在生产过程中 尽量减少有害物的使用,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如在化学品的生产、加工和使有中,经常 需要用到时辅助性物质,这些物质一般用作溶剂、萃取剂、分散剂、清洗剂等,其中使 用最大的的溶剂主要有醇、酮、醚、苯类芳香烃、卤代烃等。这些挥发性溶剂在阳光照 射下会形成光化学烟雾而导致并加剧支气管炎等症状,而且也会污染水体,危害水生动 物和人类的健康。随着环境保护呼声的 F1益高涨,各国纷纷制订了各种限制或减少有机 挥发性溶剂排放的措施。化学家们也正在开发无毒、无害、环境友好的

22、溶剂来取代传统 易挥发、在毒、有害的溶剂。目前,替代传统溶剂的途径包括使用水、超临界流体、离 子液、高分子或固定化溶剂、无溶剂体系及毒性小的有机溶剂等 1|。 1.2羟醛缩合反应简介 1.2. 1羟醛缩合反应机理 经典的羟醛缩合反应可分为酸催化历程和碱催化历程,其中以碱催化历程较为常见 4J 0 1. 酸催化反应历程: 酸性催化剂能与羰基上的氧原子形成佯盐,增强了羰基氧原子的正电性,加速烯醇 式的形成,使之能较容易地与另一分子羰基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反应式如图 丨 _2所示。 R CH2 ? 的比例以调节 Bronsted酸性中心的酸强度酸度,结果发现随着表 面酸强度增加,低碳 AldoL缩合反

23、应的转化率也随之提高。 Matsuhashl6_究了对 Aldol缩合反应的催化活性,发现 S0427Sn02比 S0427Zr02 的酸性更强,对苯甲醛与 1-三甲基桂氧基 -1-环己烯的 Aldol缩合具有更高的活性,产物收 率达到 100%。任立国等 |7以S042_-Ti02/Al203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研究了环己酮和 U-丙二醇的缩合反应,并优化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 Ti02的负载量为 10%,催化 剂活化温度为 500C, n(环己酮 ): n(l,3-丙二醇 )=1: 1.2,环己烷为带水剂,回流反应 1.5h 后,缩酮产率为 99.1%,产品纯度为 99.6%。 环己酮自

24、身缩合产物 2-( 1-环己烯基 )环己酮及 2-环己叉基环己酮可用作氨基甲酸酯 类除草剂的溶剂,也是合成邻苯基苯酚 ( OPP)的中间体, OPP可用于合成染料、表面 活性剂、杀菌防腐剂、塑料热稳定和新型阻燃剂 IS。 其合成方法一般采用均相催化剂, 如氢氧化钠、硫酸等,但产率较低( 30% 77%),且腐蚀设备,后处理因难。已有文献 报道使用非均相催化剂对环己酮进行自身缩合反应,如 A1C13、 SnCl419、 大孔离子交换 树脂 2()等,但产率更低(丨 0% 30%)。陈红艳等 21以脱铝超稳 Y分子筛 DUSY为催化剂, 作用丁 “ 环己酮双聚缩合反应,得出了催化剂的硅铝比( Si

25、02/Al203)、 用量、反应时间、 温度、带水剂等的影响规律:随着硅铝比升高反应活性增强,产物中环己烯基环己酮含 量可达 60%,但当硅铝比过高时活性反而下降;温度对反应影响较大,催化剂用量和带 水剂的影响不大;反应后处理简单,催化剂可循环使用。 陈瑶等 22自制了几种固体酸催化剂,作用于环己酮自缩合生成 2- (1-环己烯基)环 己酮的反应,并与浓硫酸作催化剂进行了比较,如表 1-3所示。研究表明,硅胶负载苯 磺酸催化剂对反应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量 2% 3%、反应 温度 135C、 反应 lh下,单程转化率为 62%,单程收率为 57%。 表 1-3不同催化剂的

26、考察 Table 1 -3 Investigation of different catalysts 催化剂 反应温度 / V 反应时 间/h 催化剂 用量 /% 单程转化 率 /% 选择 性/% 单程收 率/% 浓硫酸 135 0.8 1 61.7 88 54.2 浓硫酸 135 1.0 1.5 61.3 85 52.0 娃胶负载苯磺酸 135 1.0 3.0 62.9 92 57.8 732离子交换树脂负载 135 3.0 3.0 61.4 88 54.0 FeCl3 硅钨酸 135 0,7 3.0 60.2 86 51.8 7 第一章文献综述 活性炭负载硅钨酸 135 3.3 4.0 5

27、9.5 88 52.3 S 427Zr02 135 5.5 3.0 47.7 91 43.4 S0427Fe2 3 135 6.2 3.0 30.7 96 29.5 0.5mol/L稀硫酸 135 5.5 25 54.31 93 50.5 赵月昌等 23制备了三种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S0427Fe203、 S0427Sn02、 S0427Ti02,首 先考察了其对环己酮自身缩合反应的影响,以 S0427Ti02的催化活性最高。接着以 S0427Ti02为催化剂对不同的醛进行缩合反应,如表 1-4所示。结果表明,其转化率均 在 48%以上,选择性均在 95%以上。 表不同醛的反应结果 Table

28、1-4 Results of different aldehydes Aldehyd Propional -Butyral Iso-butyral Valerald Iso-valeral w-hexald n-octylal e dehyde dehyde dehyde ehyde dehyde ehyde dehyde Conversi on(%) 50.1 59.2 63.3 63.1 63.1 58.1 48.4 Selectivi ty(%) 98.4 95.4 95.6 98.8 99,5 95.7 97.5 L-脯氨酸是一种具有手性结构简单的有机小分子, 20世纪 70年代, H

29、ajos和 Parrish 首先报道了以脯氨酸为催化剂进行的分子内不对称 Aldol缩合 24。 2000年, List小组 25 报道了以脯氨酸催化的分子间不对称 Aldo丨缩合,指出反应的对映选择性与醛的结构紧 密相关,丙酮与芳香醛反应的 ee值在 70%左右,产率为 54%94%;当丙酮与三级脂肪 醛反应时, ee值高达 99%以上。 近年来,已有不少文献 26_29介绍了用不同的方法将脯氨酸及其衍生物固载到载体 上,在羟醛缩合反应中得到了很高的产率和对映体选择性。 211 1等 3()1将类似于脯氨酸 的手性二胺负载到材料表面,再用不同的酸质子化后形成酸碱双功能催化剂,应用于丙 酮与对

30、硝基苯甲醛的 Aldol缩合中。研究表明,使用乙酸质子化时得到了最佳的结果, 当酸的强度继续增大时催化活性下降。将该催化剂作用于丙酮和异丁醛反应时,得到了 60%的 ee值,而当使用手性的酸时, ee值只为 33%。Luo等 31将脯氨酸胺的二胺制成 聚合物的酸式盐,如图 1.10所示。这种催化剂具有高活性和高对映选择性,且容易回收 并循环使 用。将该催化剂作用于多各底物,在室温下的个别反应中,当催化剂加入量为 1 mol%时,可以得到 99%的产率和 99%的 ee值。 8 _ _ 第 -苹文献综述 _ _ 图 1-10聚合金属氧化物的结构 Fig. 1-10 Structure of pl

31、lyoxometalates 汪胜军等 32将 L-脯氨酸固载在 P -环糊精上,以形成的环糊精包合物在水相中来催 化一系列苯甲醒衍生物与丙酮的不对称 Aldol缩合反应。结果发现,使用 15 mol%的固载 催化剂有满意的催化效果,且催化活性比没有固载的脯氨酸的效果更佳。催化剂经过过 滤回收,不作任何修饰下循环使用 7次,活性没有明显降低。 1. 3. 2 碱 性 催 化 剂 固体碱催化剂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如表 1-5所示: 表 1-5固体碱的分类 Table 1-5 Classification of solid base 序号 碱类型 实例 1 有机固体碱 端基为叔胺或叔膦基团的碱性树

32、脂,如:端基为三苯基膦的 苯乙烯和对苯乙烯共聚物 2 有机无机复合固 体碱 负载有机胺或季铵碱的分子筛 3 单一金属氧化物 碱(土)金属氧化物、稀土氧化物、 Th02、 Zr02、 ZnO、 Ti02 4 混合氧化物 Si02-Mg0, Si02-Ca0, Si02-Sr0, Si02-Ba0, Si02-Zn0, Si 2-Th02, Si 2-Al203, Si02-Ti02, Si02-Mo03, Si02-W03, Si 2-NlgO, Al2 3-Ti 2, AI2O3-M0O3, Al2 3-W 3, Zr 2-Ti 2, Zr 2-Sn 2 5 金属盐 Na2C03 K2CO3,

33、 KHCO3, CaC03, BaC03, Na2W04-2H20, KCN 6 负载型固体碱 NaOH, KOH载于 Si02或 A1203上,碱(土)金属分散在 Si02、 A1203、 活性碳上; KNH2 负载于 A1203 上, Li2co3a 载于 Si 2!;碱(土)金属离子交换或负载的分子筛 7 粘土材料 水滑石、水泡石、温石棉 8 活性炭 于 1173K 下热处理,或用 N2CK NH3、 ZnCl2-NHCl-C02 等 活化 9 阴离子交换树脂 Ai用各种氧化物对气相 Aldol缩合反应进行了研究 , 发现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是由其酸碱平衡决定的, Aldol缩合主要在

34、碱中心上进行催化,但同时需要酸中心来促 进反应的进行。如果催化剂中酸性中心过高,会降低催化剂的碱性,致使催化剂失活。 周梅等 M以 Mg /Si 2为催化剂,考察了甲醛乙醛气相羟醛缩合生成丙烯醛的反应, 研究表明,当 MgO负载量为 4%,反应温度为 300C,甲乙醛摩尔比为 2: 1时,丙烯 9 第一章文献综述 醛的收率为 52.18%,乙醛转化率 55.24%。反应工艺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而当只有 別 02载体作催化剂时,内烯醛的收率只有 39.62%,说明在酸碱协同作用下催化效果更 好。 杨菊群 p5以负载各种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金属及过渡金属的 Si02为催化剂, 研究了其对甲醛、

35、乙醛缩合反应生成丙烯醛的催化性能,如表 1-6所示。结果表明, Si02 对反应有一定的活性和选择性,当少量金属掺入时极大地提高了其催化性能,其中以 Zn/Si02催化剂的效果最好。在甲醒 /乙醛 ( 摩尔比 ) =2,反应温度 320C,投料空速 0.2h 载气流速为 0的条件下,乙醛转化率为 73.4%,丙烯醛产率为 67.6%。 表 1-6 &02及其改性的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Table 1-6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Si 2 and its modified catalysts 催化剂 原子比 转化率 ( ) 选择性 ( ) 产率 ( ) Si 2 - 17.

36、3 17.1 3.0 Mg-Si 2 10 58.0 82.6 47.9 Mg-Si02 2 55.3 83.7 46.3 Sr-Si02 10 66.5 39.8 26.5 Ba-Si 2 10 62.7 46.0 28.8 Zn-Si 2 25 57.7 80.6 46.5 Zn-Si02 i 67.0 83.3 55.8 Zn-Si02 2.5 70.7 76.4 54.0 Zn-Si 2 1 60.0 87.9 52.7 Na-Si02 15 62.6 90.1 56.4 Na-Si02 10 47.8 95.7 45.7 Na-Si02 8 84.2 、 74.0 62.3 Ce-S

37、i02 10 65.0 45.4 29.5 La-Si02 10 63.9 81.9 52.3 Zhang等 36研究表明 :碱土金属氧化物对丙酮自身羟醛缩合反应的催化活性顺序为 : BaOSrOCaOMgO,在 MgO作催化剂时,少量水的加入能增强 MgO的活性,说明 有 0H_和 02“ 共同起催化作用。 Tichit等 37研究了 MgO、 焙烧后的 Mg-A丨水滑石及重构水滑石分别作用于乙醛和 庚醛的 Aldol缩合反应,结果表明具有 L酸碱对的焙烧 Mg-Al水滑石对交叉 Aldol缩合 反应效果最佳。 胡伟武 38等以 NaOH/Al203为催化剂,研究了苯甲醛、乙醛分别与丙酮的交

38、叉缩合 反应,得到了约 85%的产率, _反应条件温和 ( 40-50C),选择性强,反应时间短,同 时避免了碱性太强的固体催化剂对缩合过程中产生的易胶化和康尼查罗反应等不利影 响。 戚蕴石 39等研制了中丙酮制备二丙酮醇的新型催化剂 848#和 849#,并与一般固体 催化剂 ( NaOH、 KOH、 Ba(OH)2)的催化性能进行了比较,如表 1-7所示。结果发现新 10 第一苹文献综述 型催化剂 848#、 849#均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尤其是 849#的催化效率是 NaOH的 1500 倍,是KOH的 1340倍,在优化工艺后,二丙酮醇收率为 18.8-20.3%。 表 1-7催化剂的

39、活性比较 Table 1-7 Comparison of catalytic activity 催化剂 催化加入量 (w%) 丙酮中催化剂 溶解的浓度 (ppm) 丙酮单程转化 率( ) 二丙酮醇选择 性( ) NaOH 10 59.0 10.9 95.0 KOH 10 70.4 11.5 96.0 Ba(OH)2 10 81.0 12.1 95.0 NaOH 0.033 微量 3程序升温脱 附法对其酸碱性进行了表征,并考察该催化剂对丙酮缩合生成异佛尔酮的催化性能,同 时也对比了纯 AI203和 MgO对丙酮缩合反应的影响,如表丨 -8所示。研究表明,镁铝复 合氧化物同时存在弱酸和弱碱活性中心,其酸中心山 A1203提供,碱中心由 MgO提供; 不同酸碱配比的镁铝复合氧化物对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只有当酸碱配比为 13 14时,活 性才最尚。 表 1-8 A1203和 MgO对反应的活性数据表 Table 1 -8 Data table of Al2 3 and MgO on the reaction 项目 X丙酮 /% SIS /% SM /% S(ISOMO)/% S三甲苯 /% A1203 9.4 17.0 54.8 71.8 7.0 MgO 5.1 22.4 59.4 81.8 0.0 (Mg):n(Al)=l:3 8.2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