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doc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883319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8列夫托尔斯泰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每组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胆怯(qu) 不辍(chu)溺爱( n) 为富不仁(rn)B. 蒙昧(mi) 黝黑( yu) 佃农(din) 正襟危坐(jn )C. 滞留(zh ) 畸形(q) 平庸(yn ) 杳无消息(yo )D. 溺爱 (n ) 粗糙(zo) 崎岖(q ) 藏污纳垢(u)【答案】B【解析】A.怯 qi C.畸j D.糙 co 2.下列每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脸颊 教诲 婉如 呓语B. 平庸 疆绳 凄然 遁形C. 滞留 落弟 抵赖 镌刻D. 愚钝 诘责 篡改 凌空【答案】D【解析】A.宛如 B.缰绳 C

2、.落第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把刀经过多次打磨变得十分锋利,真是入木三分啊。B. 这位老人小心谨慎了一生,如有风吹草动,就马上诚惶诚恐地替别人替自己担忧。C. 我们的语文老师讲起课来总是那么的抑扬顿挫。D. 这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答案】A【解析】“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此句望文生义,使用错误。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018甘肃白银、武威中考)( )A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B风靡一时的电影解忧杂货店改编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C中国慕课数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在线学习的

3、人数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D基层干部既要想干敢于,又要能干会干,切忌不可蛮干。【答案】B【解析】A项滥用介词淹没主语,去掉“使”;C搭配不当,“人数是国家”,去掉“国家”;D多重否定造成语意错误,删掉“不可”。5.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2017毕节中考)(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B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C阶梯教室里好像是班主任在开会。D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答案】C【解析】A拟人;B设问;D反复。2、 阅读:(一)列夫托尔斯泰节选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

4、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日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成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俺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人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怍过无可置疑的描述。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人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2)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

5、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 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6.简要概括第段内容。 【答案】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解析】本段开头就写客人被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所震慑,继而描写这种目光的威力。因此可归纳本段描写的对象。7.赏析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妙处。(1)_。(2)_。【答

6、案】(1)这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目光”比作“钢刀”,形象地写出托尔斯泰的目光具有很强的剖析能力。 (2)这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托尔斯泰的目光比喻为星光,形象地写出了他笑意粲然的样子。【解析】赏析句子步骤:先判断修辞方法;再具体指出描写的内容;最后分析效果。8.分析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答案】这一段是过渡段,通过对客人拜见托尔斯泰的情景的描写,让我们全方位地了解了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的方式,加深了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为下文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作铺垫。【解析】分析语段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本段衔接前文内容,又引起下文对眼睛的描写,为过渡段。9.如何理解“托

7、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句话?【答案】这句夸张的话,含蓄隽永,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敏锐性和丰富性,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解析】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含义,更要结合原文内容进行分析。前文描述的是托尔斯泰眼睛内涵丰富,故应从这个角度分析这句话的深意。(二)阅读母亲的刺绣时光一文回答问题(天津2019中考试题)母亲的刺绣时光宫佳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案绣工里诠释着勤劳。刺绣又称女红,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

8、有诗曰:“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只记得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点缀着我们的枯燥的生活。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宁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

9、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享享清福多好?母亲说,你不懂。我就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工,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我接过那一摞鞋垫,一双双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我忽然理解了母亲,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这是母亲的一个爱好,

10、母亲从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是,她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通过千变万化的刺绣表达出来,一针一线里,母亲绣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阴。远离家乡的日子,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白天,看人,体味世事变迁;晚上,看书,浸润油墨书香。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在勤劳里沉淀成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鲜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的精神的相融,勤劳里,我们的内心

11、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这足以磨炼我的意志,即便是身处困境中,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选自中山日报,有删改)【注释】女红(gng):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红。10.围绕刺绣,“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请结合文章段的内容概括。(3分)人生阶段小时候稍微大一点结了婚后来去谋生主要事件“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绣品装点我们的生活(1)(2)(3) 【答案】(1)母亲让“我”学刺绣,“我”很笨拙,母亲并不勉强 (2)年迈的母亲依然天天在刺绣,令“我”不解 (3)母亲送“我”刺绣鞋垫,“我”理解了母亲【解析】本题给出

12、了人物年龄段,据此找到答案所在区间,概括该部分内容即可。11.结合语境,品析第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答案】“捏着”写出母亲刺绣时拿针的动作,“执着”写出母亲刺绣时的耐心、坚持。这两个词表现了母亲的沉稳专注,心灵手巧,也表达出“我”对母亲的疼惜之情。【解析】赏析人物动作描写,要抓住动词具体写出了哪些内容,表现了人物何种性格特点,以及表达出作者或人物的情感几方面来思考。12.联系全文,分析“刺绣时光”的含义。(共4分)【答案】“刺绣时光”指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刺绣时

13、光”也指“我”以笔墨为针线,绣出活色生香的生活。 “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与母亲拥有了柔软的内心,辽阔的眼界;人生风雨中,生活有了小欢喜,让“我”即便身处困境,也能找到快乐。【解析】理解词语含义,既要考虑字面上的意义,也要考虑其引申义。本文可结合8、9段议论抒情句来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1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段中,引用唐代罗隐的诗句,只是为了突出母亲刺绣技艺的灵动高超。B.第段中,“我”看着母亲送的一摞鞋垫,感受到母亲对去外地谋生的“我”的祝福。C.第段中,母亲的绣品在“我”心中生了根,表明作者开始拿起银针,静坐一角,绣出画卷。D.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领悟到刺绣是母亲的爱好,那些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E.本文作何拾取变幻流年中的点点滴滴,于叙述中流露真情,在抒情议论中揭示生活的哲理。【答案】AC【解析】A项:引用诗句只是补充说明女红是古代女子普遍掌握的一项技能,并没有突出母亲的技艺。C项:由后文可知,母亲的绣品在“我”心中生了根,是指精神上的影响,作者开始“拿起笔”,而非拿起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