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声音艺术影片分析.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878631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视声音艺术影片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影视声音艺术影片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视声音艺术影片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视声音艺术影片分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述题大红灯笼高高挂 声音艺术在这部电影中,除了张艺谋所善用的镜头画面外,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声音了。而其中的音乐又不可否认的成为这部电影声音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里的音乐除了起着推动叙事发展的作用,还成为了片中女性角色的延伸语言,生活在深宅大院的太太丫鬟们有着太多压抑在内心的话而不得说出,片中的音乐恰到好处的变身成为这些欲言又止的话语,通过音乐传达给观众影片中人们无尽的思绪。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选择了与赵季平合作,全因赵季平在音乐与画面结合方面有其独特的悟性,他善于运用民族素材,来表现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精神面貌。他所创作的电影音乐能够揭示了某些画面所未能表达的深层情感,使音乐与画面的结合浑

2、然一体,而他与第五代导演的碰撞,也成就了中国电影的辉煌。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赵季平采用的是交响组曲,音乐的基本素材取自京剧西皮流水的引子加工而成的“循环圈”,以女声合唱的无词歌、乐队及京剧打击乐的另类组合来演绎,音乐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超出了影片,达到一种新的境界。一、 声音我们现在来说说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导演对声音的运用。大部分观影者在初看电影时多会被里面的音乐所吸引,我也不例外,这也是我为什么会选择分析这部影片的原因。但当我为了更准确的完成这篇文章而再一次观看这部影片时,我却被电影中的导演对声音的运用再一次吸引。本片中大部分的声音使用目的在于对画面的强调或对氛围的更深塑造,比如颂莲嫁去陈家的

3、那天,我们听到的是婚嫁唢呐的声音,可镜头画面上却是一身素雅的颂莲独自拿着行李走在去陈家的路上,传入耳内的喜庆声音与镜头内面无表情又孤单的颂莲形成了鲜明的声画对比,也向观众暗示着这场婚姻背后的不幸。当颂莲第一次走进陈家大院的时候,传入我们耳内的清晰的脚步声,这从侧面体现出陈家的空旷、幽静和无人气儿。还有就是每次点灯过后的第二天要灭灯的时候,导演总会特别强调吹灭的那一瞬间,不仅特写灯灭掉的瞬间,还特别着重突出了吹灭灯笼的声音,这粗重的一声,不仅吹灭了那盏灯笼,还将头夜点灯的太太所获得的所有“特权”(锤脚、点灯、宠幸、点菜等)全部吹熄,化为乌有,一切又回归原点,下一个得到“特权”的又会是谁?除了老爷

4、谁也无法预料。说到特权,我们不得不提到“锤脚”,而在声音的运用上,不停上演的“锤脚”段落,让我们在看过电影很久还对那“嗒嗒嗒嗒”的锤脚声记忆犹新。从电影的画面中我们可以得知,陈家大院大而阔,若非很大的动静照常理各院间的声音应该听不仔细,但惟独锤脚声,无论在哪院想起,都声声入耳响彻大院上空。“锤脚声”还象征着老爷的宠爱,导演这样处理,暗示着这“嗒嗒嗒”的锤脚声不仅仅锤在点灯太太的脚上,更是锤在了未获点灯太太们的心上,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各人的心情酸甜除了自己品尝外,无处发泄。而为了得到这“锤脚”特权所引发的争夺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物关系和剧情的发展。再一个就是画外声音的使用。这也是本片主题

5、体现的最重要之处,导演利用这种手法将颂莲继母和陈老爷两位“封建”中的特权者塑造得鲜活异常。在影片的第一个镜头里,画面只是对颂莲的特写,但真正掌握颂莲命运的继母却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因为观众无法看见画外的继母,反而无形当中将继母的统治地位体现出来。而这个方法对陈老爷更甚,虽然是主角,导演却一直让他在画外或将他置于大全景中,使整部影片中观众都看不到其脸,只能听到他控制一切的声音,使得他的“统治者”符号化和统治地位更为明显。二、音乐影片的片头部分以锣鼓声起,韵味十足,民族色彩浓重,带有时代感和传统感。随着颂莲的脸出现,音乐戛然而止。颂莲坐在床上,一个很长的近景镜头,后面是方方正正的窗户,就像无形的

6、监狱,已经束缚,囚禁了她,影片第一个镜头就宣誓了颂莲的悲剧命运,当颂莲答应嫁入大户人家做小的时候,伴随着她流下的两行眼泪,欢快的婚嫁锣鼓唢呐声响起,与流泪的颂莲形成鲜明的对比,也预示着她的可悲命运。影片共有五个章节,当一个章节转换到下一章节时,依照季节的更替,黑幕上会显现出下一段故事发生的季节的红色字样,背景音乐也总会响起同样一段急促的锣鼓声打击乐,锣鼓点从影片开始就出现,一直到影片的结尾,中间反复出现,和影片的段落夏、秋、冬匹配,并且完全相同,毫无变化。这暗示着不论在这深宅大院中经历多长的时间,每天每季所发生的事情总是相同相似毫无变化,大院中的人们依然日复一日的过着点灯,锤脚的生活,锣鼓点的

7、不断重复意味着太太们的悲剧性命运在这个封建家庭中一次又一次的被复写。它同时也暗示着深宅大院中“规矩”的开始点灯。当管家宣布老爷的决定后,音乐就伴随着点红灯笼的画面开始响起,而后就是捶脚声。当急促又短暂的锣鼓点伴随着点灯响起的时候,“点灯”似乎带有一些戏剧化,而在这么一个封建家庭中,“点灯”看这种戏剧化的“仪式”又被描绘成了一项严肃的家族传统,在我看来似乎带有某种讽刺寓意。在影片音乐中,还有一个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无词的女生和声部分。这个合声没有歌词,只是一个叹词“啊”,这个字没有明确的含义,但在表达影片中人物的某些情绪时就会出现,比如悲伤、痛苦、无奈等等。在影片中,女生合声第一次是出现在颂莲

8、的新婚之夜,当她脱去外衣的时候时,然后,当老爷被三太太用计叫走之后,颂莲自己一个人站在空荡荡的屋子里,面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无声的哭泣,这时候,合唱声再次出现,有一种无法挣脱的无奈与悲哀,这里的和声就像是在诉说着颂莲那丝丝哀伤的心情,也暗示着颂莲的不幸生活由此开始了。当雁儿快要死了被送往医院的时候,合唱声又一次响起,而这一次,合声配合着镜头画面,更觉得悲凉,它似乎也在暗示着雁儿的命运,那就是死亡。果不其然,七天之后,颂莲得到了雁儿去世的消息。我们更加感受到了这段和声在当时所传达出的痛苦,和雁儿悲剧性的命运。合唱的主旋律再次出现是三太太和颂莲谈话的时候。三太太向颂莲讲自己的故事,对颂莲说,尽管她是个

9、大学生而自己是个戏子,但是作为女人她们的命运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一旦女人成为妾,她们的命运就注定是悲惨的。在她们谈话的过程中,女生合唱就像另外一个也在伤心的讲述着故事的声音,诉说着悲伤和无奈。影片结尾,三太太死了,颂莲变得疯疯癫癫,老爷又娶了一位年轻貌美的五太太,合唱声又响起来。疯了的颂莲在宽大的庭院中徘徊,她位于画面的中间,画面四周是高高宽宽的屋顶,从视觉上看,颂莲像是被关在了一个囚笼里面,无处挣扎也无法逃脱,而和声却一直在重复的哼唱,且愈唱愈缓愈悲,在这个深宅大院上空回荡,暗示着周而复始的一切,结局却永远是悲。结语不可否认,在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电影声音处理上,张艺谋与赵季平的合作让电影除了可

10、以表现出电影的故事性,更能表达出电影深层次的情感内涵,使得这部电影更加的深入人心,让观众有更多的共鸣。但我认为,影片中的对声音和音乐的运用多数已超过了其原本的渲染气氛增强画面的作用,而是试图用音乐来代替影片人物的嘴,来完成对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文字和语言是对事物解释诱导最直接的表达方式,音乐虽能表达某些情绪,可却不是最直接明了的,有些甚至还是需要语言文字来加以解释。因此我认为,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音乐被导演加上了某些叙事功用,可对于大多数的观众来说,并不会如学习电影的人一般关注在电影镜头、声音等的运用上,他们所要的就是一个完整而清晰的电影故事,对于其中音乐所传达的东西并不见得完全理解和接受,导演意

11、图也就会被减弱了。(作者单位: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姨太太们的捶脚声,捶脚声在影片中共和出现了七次。因为片中老爷宠辛那、哪位太太,哪院才可以点灯,捶脚,所以捶脚这一行为就成了被宠幸的代表,捶脚声也就相应地具有了同样的意思,让自己屋里响起捶脚声就成了太太们千方百计要做的事。 捶脚声第一次出现在四姨太颂莲刚过门的晚上,在铺垫了抬灯笼,吊灯笼的声音以及那一对捶脚棒之后,捶脚声就铺天盖地地响起来了。第一次捶脚给人好奇,茫然无知的感觉。第二次捶脚,颂莲已经知道了这是陈府的特权,开设好好享受起来。第三,四次只是作为背景声传入颂莲的耳朵,这声音听着就很生气。颂莲洗脚时踢翻了铜盆“咣当”一声

12、,但声音还没有停止,抓心绕肝搅在主人公心里。虽然表卖弄故作镇静,但这个声音泄露了她内心深处的不满和不甘。二姨太被剪掉耳朵后,二院捶脚声延续了很长时间,声音充斥颂莲的耳朵,所有的妒忌,愤恨,不满都从心底跑出来。与此相反,第六次捶脚声出现在颂莲得意的时候,她要显示给所有人看,她此时是胜利者,声音就是她内心的表征,得意满足,夸耀,胜利的喜悦,劲头足。这种声音表现力比说出来的千言万语,比一切动作都要有力!最后一次捶脚声出现在五太太新婚晚上,已经疯了的颂莲又回到了自己出嫁前的装扮,像第一次一样捶脚声弥漫开来,周而复始百花深处(2)百花深处听妙音分析短片百花深处的声音运用短片百花深处讲述了搬运工为精神不正

13、常的冯先生搬家的故事。这是导演陈凯歌对文化的又一次反思,“百花深处”,美好名字与残酷现实的鲜明对比。陈凯歌让观众感受到了在平日生活中不受重视的、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使观众的眼睛在笑声中变得湿润,心也隐隐作痛。对于剧情简短的短片,声音对剧情的发展、对观众情绪的调动等,有更加重要的作用。语言在影视剧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它是影视声音中最基本的元素,在影视作品中的占有量最多。在短片百花深处中,语言对于展现地方特有的文化、人物的性格、情绪的表达、心理的变化及对影片主题的揭示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影片伊始,冯先生与耿乐扮演的搬运工之间的带有浓重京腔儿的对话,明确地向观众指明了故事的发生地在北京,使观

14、众感觉这可能是与老北京有关的故事,而影片正是讲述了一个与老北京传统文化有关的故事,这京腔儿使故事更具真实性和生活气息,而且也为影片增加了幽默气氛。这种在影片中运用地方语言的影片近几年并不少见,像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宁浩的疯狂的石头、曹宝平的光荣的愤怒等,地方语言不仅为影片增加了幽默感,也使故事更具真实感。从语言方面来说,导演对演员的选择是极其成功的。演员冯远征在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心理变态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百花深处中,他对疯子的扮演更是入木三分。他对那与女性声音有几分相似的、细声细气的“娘娘腔”,也可以说是戏腔,偏慢的语速拿捏得都恰到好处,与影片中冯先生的身份、性格都极

15、其相符。当观众意识到冯先生是疯子时,对那腔调不仅不会感到奇怪,反而会理所当然地认定这就是疯子应该具有的声音;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声音也暗示了冯先生的特别之处,使冯先生身份的揭露不会显得太突兀,能让观众在潜意识里早已接受这一事实。冯先生是爱“百花深处”的,他的爱在他的言语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当他面对一片废墟向搬运工介绍自己的家时,骄傲地说道:“这就是百花深处!进了胡同口啊,第一个门就是,这是我们家影背,这是我们家院子,两进的院子”虽然房子不在了,但冯先生依然说得清清楚楚,可见房子早已印在了他的心中,永远都抹不掉了。当搬运工搬鱼缸时冯先生提醒道:“这是吾的爱物,别给碎了啊!”“吾的爱物”,只有在古文

16、或戏曲中才会出现的词语,却在当代人的口中说出,这无疑也是与传统文化的一种呼应。屋子、兰花指、前清灯座、紫檀衣橱等都是传统文化的代表,短片通过描述冯先生对这些旧物的疼爱表现传统文化的消失,引发观众的反思。耿乐饰演的搬运工的语言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当冯先生面对高楼大厦、拓宽的马路迷路时,他嘲笑道:“如今就是这老北京才会在北京迷路呢!”一句嘲笑冯先生的话表明了北京翻天覆地的变化,暗示了传统文化被钢筋水泥的当代文化代替、湮没的事实。简单的一句话不动声色地揭示了影片的主题。“行啊,给钱的活都干!”“只要您给钱,您让我们搬什么,我们就搬什么;您说怎么搬,我们就怎么搬。”这些话体现出耿乐们的

17、心态为钱是图!体现出当下人们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的改变,说明在这坚硬的钢筋水泥中消失的不仅仅是传统文化,还有人们内心深处的真善美。但随着故事的发展,耿乐们逐渐被冯先生打动,不知不觉间自己也进入了虚幻的世界。当骑车人迎面撞来时,他们大声责备道:“悠着点儿,干嘛呢你?”此时,是他们心理变化的转折点,他们已经对冯先生的疯癫行为有所理解,他们与冯先生之间的距离正在一步步拉近。百花深处中,人物语言虽然都十分简短,但包含了丰富的信息量。对于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音乐和音响的巧妙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影片的质量。百花深处中音乐和音响在参与叙事、渲染情绪、烘托环境气氛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18、影片开始前,波光粼粼的水面伴着潺潺的水声、沉重的“咚咚”声出现在屏幕上,水代表着时光的流逝,它与“十分钟年华老去”的主题相呼应,而与潺潺的水声相比,沉重的“咚咚”声则给人一种时间与生命的厚重感。接着,小号声进入,表示有新的元素加入,陈凯歌的名字渐渐在屏幕上清晰起来。所有声音切出,一声“起”,影片开始。接着,工人的吆喝声、鞭炮声、口哨声、装修声等混杂的音响有着极强的环境感,同时又表现出乔迁之喜。之后,立交桥上出现的汽车交错声、交通路况信息、警笛声、公交车售票员的声音、路边小店传出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音乐等声音不仅展现了真实的环境,同时也具有明显的时代感,它们是与钢筋水泥相辅相成的现代文明。其中,

19、警笛声具有更深刻的含义,它是为传统文化的失落而鸣,以此来警示人们,引发人们的反思。当车刚驶入百花深处时,四周传来的“咚咚”的拆旧房的声音,不仅给观众真实感,也是为后面冯先生的房子夷为平地的一个巧妙铺垫。这与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中时常传出来的拆房时发出的“咚咚”声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暗示一种文化、秩序的失落,是一种沉重的警示。影片中给观众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则是在废墟上搬家的情景。搬运开始,音乐响起,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鱼缸、紫檀衣橱、花瓶等,在搬运工搬运时发出水声、“吱扭吱扭”的音响,将观众带进一个虚幻的世界,给观众真实感,使观众自然而然地想象出各种物件的存在,使演员的表演看上去不会太僵硬、奇怪。当搬运工

20、在错误的地方搬花瓶时,冯先生“等等”话音刚落,打击乐器轻轻响了一下,音乐戛然而止,冯先生开始讲述花瓶的位置。打击乐器的加入加强了节奏性、增强了戏剧的表现力。当冯先生说明了“应该在堂屋”时,音乐又起,并且节奏逐渐加快、音量逐渐增高,表示冯先生的情绪逐渐高涨,耿乐们不知不觉间逐渐走进那虚幻的世界。悠扬的笛子声加入,暗示情节及人物情绪的变化,冯先生找到了屋檐下铃铛里的铛子,心情当然愈加兴奋;当笛声再一次进入时,冯先生找到了心爱的铃铛。随着铃铛的“叮当”声,动画加入,进入了非现实的空间,屏幕上出现了老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当音响逐渐消失,完全过渡到音乐时,影片达到了情感的最高点。老北京的叫卖声浑厚、悠长

21、,不仅具有真实的空间感,也把观众带回了老北京的四合院,使人回味京味儿十足的老北京文化。影片就在那浑厚的叫卖声、悠扬的笛声中结束,使人回味无穷,对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于“百花深处”聆听那美妙的声音,我们更加理解了影片的主题与涵义。声音是影片的一部分,它与图像共同赐予了影片生命,仔细聆听,会发现影片更美妙的一面。电影也是一种听觉艺术!百花深处的叙事主题与音响音乐表现 主题,时间的变迁。表现主题的细节,那个中国结,开车经过的仿古建筑。表现时间的人;搬家公司,冯先生。小孩,那个建筑工地上遇见的人。音乐,主要是搬家时的鼓点,和后面的笛子一、叙事情感与主题在影片中,情节是这样展开的:冯先生雇

22、佣了一家搬家公司去往百花深处胡同为他搬家。然而到达的目的地,却只看到一片空旷的平地上仅有的一棵老槐树。意识到被耍了,搬家公司的伙计们愤然离去。回程中他们接到公司电话得知冯先生精神有问题,公司还叮嘱他们收钱。跟一个疯子要钱,理性沟通显然行不通,只能“智取”。于是他们便随了冯先生的意,假装搬离实物,实际上进行了一场虚假的无实物的搬家工作。“搬家”结束的返程中,冯先生提醒他们前方有暗沟,但搬家伙计们以为这纯属是疯子的幻想。剧情在此陡转,车真的陷到坑里去了。在陷坑里,他们挖出了一个破旧的铃铛,冯先生认出铃铛正是自家的旧物,便捧着它高兴地奔向老槐树。搬家公司的伙计们蓦然回首,落日余晖中,一个水墨四合院渐

23、渐显示出它那沧桑古朴的面容,一切仿佛就在昨日,一切又仿佛如此遥远,尽管只是昙花一现,却触及了所有人对过去京城居民家园的那根敏感的记忆神经。影片的故事表层叙述是一出荒诞不经的搬家闹剧,但故事深层的冷峻主题却让人回味深思,让人读出一份沉重,读出一份痛楚。 弃旧换新,拆除残破的百年老屋重建新宅,让人们享受现代化的高层住宅,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文明进步的标志,本是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件喜事,一项令人振奋期许的伟大工程。但是陈凯歌导演却以哲人敏锐的目光看到了这一伟大举措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隐忧。他以一种理性的历史思考对这时代进步中的拆迁问题进行了一次反思和阐释。二、音响与音乐表现 音响与音乐这两个元素

24、是电影视听体验中声音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们对于影片的主题,叙事都起着重要的诠释作用。陈凯歌导演在百花深处中对于音响和音乐的运用极具到位,声音与影像合二为一。在影像流动中,通过对白,音响,音乐,强调和重现那片逝去的文化风景,给淡漠了记忆的人们一个重新寻找记忆的机会与深深思索的空间。下面笔者将从声音总体构思的角度对影片中的音响,音乐所出现的位置以及使用情况做一个的梳理,分析这些音响与音乐与影片精神主题之间的联系。 根据影片声音的使用特性,我们大致可将影片中出现的声音分为有源声音和无源声音。有源音是影片必不可少的,它是推动剧情发展,营造真实画面空间的重要元素;而无源音除了烘托与渲染情绪的基本功能

25、之外,也参与叙事,表达主题的重要元素。从声音运用的角度来说,有源声音的构思相对客观,各种声音主要来自画面提供的视觉信息,而无源声音的构思则相对主观,是画面外的声音,所以导演设计的主观意图更强。百花深处的场景共有四处,分别是新建的高层住宅小区,城市街道,充满废墟的胡同和空旷的百花深处胡同。这四场戏中,导演独具匠心地逐渐引入无源音响和音乐,使影片的听觉世界不动声色地由客观渐渐步入主观,随着影片具体情节的起承转合和情感情绪的深入呈现出从一条由写实走向戏剧化,写意化的发展渐变轨迹线,将影片的精神主题随着这条轨迹线细腻地传达给观众,进入观众的心里。在第四场景中,影片的声音在经过短暂客观呈现后就进入了主观

26、写意化的设计处理。卡车开到了冯先生的家,却只看到一棵老槐树矗立的土坡。卡车发出的马达声轰隆隆地环绕在这片空旷的土地上空。冯先生却仿若不知,兴高采烈地爬上土坡让大家开始工作。但回应他的却是掉头而去的卡车及卡车发动机呼啸远去的声音。卡车行驶的途中,公司老板来电让伙计们向冯先生收钱,于是卡车又返了回来。这一小段情节的音响显得很单纯,以有源音响谱写出客观的听觉空间,这也是为接下来转向主观化听觉空间所做的前奏和准备。接下去的搬家情节,导演铺入无源音响和音乐,巧妙地挖掘这场虚拟搬家的游戏性特征,高度发挥出音乐与音响交织演化的特殊魅力,营造出一个极具戏剧感,节奏明快,幽默诙谐的听觉世界。铃声,击鼓声,击节声

27、,以及偶尔流泻的笛音,随着演员们的哑剧表演,适实地拍打出疾缓不同,疏密有致的节奏,不仅调动了现场气氛,还丰富了演员的表演动作节奏。明明是一场虚拟的搬家游戏,各种没有实物的家具,却在搬动的过程中适时地发出了生动而具有质感的音响声。陈旧的大衣柜叽呀的叹息声,金鱼在鱼缸里戏水的噗通声,瓷瓶擦着地面的鸣叫声真实展现。音响为虚假的肢体表演赋予了真实的因素,刺激观众的大脑进行联想。如此微妙的声画同步处理方式,让这场搬家游戏犹同聚光灯下的舞台表演秀,轻松诙谐又不乏写意似的形式美感。 而接下来影片高潮点出现的伴随着水墨四合院胡同风景画面出现的声音,其主观色彩更加浓烈。屋檐下的铜铃发出叮叮当当清脆的铃铛声牵着嗡

28、嗡的鸽哨声,走街串巷的手工匠浑厚的吆喝唱声迎面而来,须臾之间又渐渐飘远,那些已经消逝在往日中被人们忘却的声音,被导演一一拾起,以一种梦幻般的音质呈现,与画面的水墨图景相得益彰,让一个老北京胡同的往事旧梦重现在我们心中,唤醒那份我们忘却的记忆,激活那份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沉沉相思和关怀呵护之情。2、承载着影片精神主旨的主题音乐主题音乐一向是导演除画面,对白这两种叙事手段之外的第三种情感表现方式。它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感染力,多层次地丰富了电影画面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和情感,强化影片的主题表达的内在张力,为影片的主题表达和深化提供一个强而有力的支撑作用。在百花深处仅十分钟的影片里,主题音乐的铺成虽

29、然不多,但其在影片中的作用却是不可替代的。影片的音乐主要集中在第三个场景,剧情的发展和结尾段落。影片主题音乐是管弦乐器的独奏,旋律极短,很简单,但是旋律的调子却非常动人,它是影片主题意念的浓缩,是百年胡同文化的象征,是传统四合院的生活方式与人们的一个精神纽带。所以,音乐的旋律虽然简单,但从这种朴素中,我们感受到一种古朴的生活音韵;旋律极短,似乎不完整,但这种的残缺犹如对往事追忆的朦胧体验,飘渺含蓄。陈凯歌导演采用这支旋律贯穿出现在第四个场景中,但没有浓墨重彩似的泼染,而是采用一种点描式的形式在不同的情节点处抹上一笔,并根据情节中的情绪的变化和需要对旋律进行相应的变奏和演绎。这支旋律在片中共反复

30、出现了5次。每一次的出现,旋律都肩负着双重任务,即作为剧中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表达,又是对胡同文化的提示,旋律像是旁白一样,温柔淡泊地描绘着那道逝去的文化风景。第1次出现是在搬家公司的伙计们装模作样搬大衣柜时,冯先生纠正他们说:“我家只有紫檀的衣橱,没有大衣柜这是金鱼缸”随着节奏明快的一声铃声和鼓声后,悄然流泻的是隐隐绰绰,意味深远的音乐旋律,只响了一次的旋律,欲语还休言犹未尽,为我们打开一个的想象空间,隐约地描绘出一个历史时空的生活轮廓。第2次的出现在冯先生在废墟中发现了铃铛的铛子,纯净清亮的笛音破空而来的,伴随着冯先生兴高采烈的碎碎念:“瞧,这是我家檐下的铃铛的铛子,每回刮风下雨,叮叮当当,

31、好听着呢!”相同的音乐旋律反复回旋,但是音色明显要比第一次出现的清澈透亮,圆润饱和,将冯先生精神世界中的那些遥远过往的生活岁月,通过充满柔情古朴的旋律音乐向外延伸,为冯先生的心灵世界代言,也让我们对于四合院里生活的想象图景更清晰了几分。第3次出现在其中一伙计掏打火机时,一不留神忘了继续表演,失手打碎了冯先生很重视的前清瓷瓶。冯先生捡起瓷瓶的碎片,正泫然欲泣之际,婉转悠远的笛声又再次吹响主题旋律,但是速度节奏比较缓慢,透着一点伤感,幽幽流淌,如泣如诉。冯先生哑然痛惜的神情和音乐自身的感染力这两种因素牵动着观众与人物的内心沟通,让我们体会到冯先生的真情实感,为一个打碎的古董叹息,为一个摧毁的生活印

32、记感到痛楚,为一种被毁灭的历史文化而哀叹。 第4次出现是在搬完家的回程途中,卡车车轮真的陷入到冯先生所警告的暗坑中,搬家伙计们在坑里挖出一个古旧的铜铃,冯先生将先前捡到的铛子挂回到里面,欣喜若狂,兴奋地摇着铃铛说这就是他家那屋檐下的铃铛。这时笛音旋律又悠然扬起,似乎是沉睡在铃铛里的灵魂发出的声音,在低语着这片土地的往事和记忆,悄然进入人们的内心,也让搬家伙计们猛然醒悟到也许这里的确有过一片四合院,接着叮当的铃声,为下一镜头场景的转换,时空的挪移,巧妙地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第5次出现在影片的片尾高潮段落,由铃铛声点燃的一片朦胧虚光中,墨彩流动,线条变幻的国画四合院群,胡同巷口慢慢浮现在人们眼

33、前。随着搬家伙计们再次举目注视,水墨四合院的景象又随风消失,如被橡皮擦抹去身形,彻底了无痕迹,空旷的大地上只有一棵孤零零的老槐树。在四合院消失的这个镜头里,主题音乐充盈贯穿这个镜头。在这里音乐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旋律依稀,悄然来去,音乐与画面结合细腻无痕,突出和深化了这个镜头的画面内容,似乎在谨示人们,毁去了,失去了,美好不复存在,过去成为追忆,时空的这种不可逆才的残酷才让我们懂得珍惜和留恋,才让我们懂得反思和谨慎。三、小结综上,通过对影片百花深处的叙事主题的剖析,影片音画配置,主题音乐所呈现的位置以及功能的分析梳理,我们可以看出陈凯歌导演对于视听音乐音响元素的匠心独运,让声音与影像画面虚实交

34、替,构成历史时空与现实时空的交织对比性布局,让音响和音乐的呈现除了推动情节烘托气氛之外,还深入影片叙事的核心,体现影片的主题价值和精神主旨。对于影视创作者来说,学会利用音响和音乐来表达影片内容所蕴含的情感,阐释影片的主题是非常重要的。而陈凯歌导演的百花深处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范本。百花深处分析故事讲述的是一位住在百花深处胡同的冯先生请搬家公司帮他搬家。可是当搬家公司的人到了胡同后,却发现那儿只有一个小土坡和一棵大树。但是为了要得报酬,于是就上演了一幕滑稽的搬家过程,工人们装模作样的按照冯先生的指示搬起了家,但是因为当做玩笑一个工友“摔坏”了一个前清的灯座,搬家就在冯先生的无线哀痛中结

35、束了。返回过程中,他们找到了冯先生以前挂在房檐上的风铃,转悲为喜的冯先生像个孩子似地边摇着手中的铃铛边跑回了“家”。时光流逝永恒的主题影片讲述了一位老北京人冯先生的悲剧故事。这是一位典型的生活在社会经济飞速奔向现代化却又沉迷于故土文化,因安土重迁而与现代化文明相抵触的顽固形象。他集中了一批老一辈人的乡土情结加以夸张的手法,通过搬家一事展现给观众。影片中,当搬家公司的小伙问到他怎么称呼时,他不断地点着头,略略笑道:“我姓冯,大家都叫我冯先生”。“先生”一词本源于西方(古时中国的“先生”作“老师”一意,与今意不同),是在国民时期随着西服、西餐一起流传到中国。倘若按照中国式的方式,大可叫一声“老冯”

36、或“冯师傅”。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迫于现代文明的冲击与压迫,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淡出了光彩。在短短的十分钟内,陈凯歌导演不仅鲜明志表现出时光流逝这一中心主题,同时也表露出他对于人文的思考。搬家公司的几个小伙是典型的势利小人。由于生活压迫和金钱利诱,他们便也干从配合冯先生在小土丘上上演了一出搬家的戏,“卖力”地表现出使劲的表情。“十分钟年华老去”陈凯歌大概是这样解题的:用搬家的十分钟来见证世事变迁。声音上的运用在去搬家的路上,当车子驶向目的地的时候,只设计了汽车在颠簸中前行的声音。再配以一片废墟的画面,使人烦躁不安,预示了可能是不好的发现。结果,果然发现根本没有什么“家”可搬。这里的音效可以理解为提示

37、下文的作用,有叙事功能。 运用音响最出色的桥段要数搬家了。为了拿到出车费,搬运工们在什么都没有的废墟上假装搬东西。这时响起了有节奏的京鼓的声音,配合着人物对话和剧情的发展轻重缓急相间奏响。一声一声,富于独特的韵律,又具备一定的喜剧效果。让人感到浓重的北京韵味,感觉轻松,不禁发笑。同时,叫人拍案叫绝的运用手法是,虽然他们是空手搬东西,但导演还是智慧的配以实际的声音。比如,搬家具时“吱吱扭扭”的声音,搬鱼缸时的水声,花瓶掉到地上碎了声音,放家具到车上时的“砰”一声用声音营造了一个虚拟的空间,让观众可以自己想象一下真实的场景,实现了化虚为实。他让我们思考,高速的现代化究竟留给我们什么?是传统文明的一

38、片废墟?是可笑而又无奈的回忆?提示人们我们应该为保护传统文明做些什么了。比如多一份的关心与呵护。 影片接近结尾的铃铛声就像点睛之笔,使影片锦上添花。本来铃铛就是很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一个符号,铃铛声响起像是在启迪人们应该惊醒,反思自己的行为。剧情到这里,搬运工也被冯先生的执着而感动。在铃铛声的指引下,他们仿佛看到了老北京胡同的传统风貌。导演运用超现实的动画表现出四合院的样貌,同时配以极具民族特色的号子声、笛子音乐和北京“符号”鸽哨声,为我们勾勒了一副老北京的图景 片尾时,在清脆激荡的风铃声中,出现了一座类似于水墨画样式的旧居画面,水墨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配以旧居古味十足,再加上导演别有用心的

39、加上了飘落的花,动静结合,既达到了丰富画面的作用,又表现出一种时光的流逝的感觉,更表现出在当今快速变迁,赶紧水泥横行的城市里旧的文化是显得那样柔弱。片中虚实结合的手法也体现在了搬家过程中,紫檀衣柜,金鱼缸,前清的灯罩,通过音乐与动作的这样一种虚实的结合增大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给观众留下了很宽广的想象空间.音乐很有历史底蕴,就如卡车驶离百花深处胡同时出现的模拟建筑图那一场景,音乐配得极好,古韵悠悠,似乎还有一些喜乐的色彩,却把影片调侃表象下沉重的悲剧性主题烘托得淋漓尽致。以乐写哀,双倍其哀二、有声语言分析不得不提最后情节中铃铛声的作用。它对由实入虚起了衔接作用。“疯子”找到了一直念叨的铃铛,“这

40、不在这的吗?”由此提示,铃声响起渐进水墨画面,是从搬运工的角度看的,先看见挂在屋檐上的铃铛,然后转至纷飞的花瓣、槐树,院子围墙与大门整个四合院由内院转至外门,大槐树证明如今的平地以往的样子。幻想的水墨画因为铃声变的立体,而其中加入悠远绵长的胡同挑担的叫卖声,则更显得原汁原味,仿佛身入其境,看到了那一派宁谧而闲适的胡同中的四合院生活。黑店狂想曲 声音的意境:通过声音将生活环境和思想情绪融为一体,形成“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艺术情境,使观众在欣赏中产生想象和联想,犹如身临其境,在思想情绪上受到感染。 如在影视作品中,虚化掉现实中的各种环境声音,突出和强调某一种声音,使观众体验到与角色相同的心境,从

41、而在情绪上产生共鸣。片中有两处十分经典的场景,一个是小丑来肉食店的第二天,小楼里的每个人都在干着各自不同的事:茱莉在拉大提琴;小丑在刷墙;老板和情妇在做爱;老奶奶在织毛衣然而这些本无关联的声音,却被打破了空间格局,合二为一。直至最后,老板进入高潮的一声吼叫,所以有的一切被毁灭;另一个是小丑在老板的情人家修理床的时候,两人坐在唧唧哑哑的床上,随着电视里音乐的节奏,前后左右的晃动。很有戏剧效果。就是这些细小的但连贯的场景,调动起了整补片子的气氛,也就是费穆说的,形成了空气。 “这些创造,是为了使它破灭” 仍旧是混黄的色调,仍旧是那个半死不活的小镇,仍旧是肉食店所在的房子。然而在虽然有些迷朦的画面下

42、,我们依稀可以感觉到天空变德洁净,房子在洁净,逐渐变得如老照片一样发黄的画面清晰起来,仿佛刚刚发生的是一个被封闭了好久的老故事,又仿佛一直延续到了现在。黑店狂想曲影评 这部片子是从新巴洛克电影中演化出来的异数,一个怪诞的梦境。因为它黑暗、怪诞,又因为它充满了童话色彩和超现实主义语言,超现实的幻想喜剧,可算CULT精品。天使爱美丽的导演马克卡罗和让皮埃尔热内的第一部长片。1991年问世时,引起法国影坛一片惊喜。影片的故事在一个没有国家没有时间的诡秘荒诞世界中进行。从一开始,它就震住了观众。画面是一个脑满肠肥的黑心屠夫,如同庖丁解牛一样舞动着明晃晃的切肉刀,但是你别以为你不会颤栗,他切下的可是一个

43、人的臂膀。这还不要紧,整个大楼里的人都以食人肉为生,每天都有一个人失踪,可是就没有一个人出来“揭发检举”,一个个心安理得!要在10年前,肯定有人说这部影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吃人”的黑暗。其实,你大可不必当真。它就是一个狂想的电影,如同游戏机里的程序,绝无道德评判。从表现主义到诗意现实主义,到科幻片的各种成分的配方,使得黑店狂想曲如同一杯混合着条理和放纵的法式鸡尾酒,让人从虚假的“现实主义”电影中彻底释放出来。本片的风格属于超现实的幻想喜剧,没有明确的时空背景,只知道故事中人因经济萧条,以吃人肉维生。开肉店的屠夫拥有一栋房子,里面住了几户怪里怪气的“自已人”,他们都希望吃到别人身上切下来的鲜

44、肉,若没有新鲜“货源”的话,他们宁愿牺牲自已人也在所不惜。前马戏班小丑路易本是他们的囊中物,不料屠夫的女儿爱上了他,并助他逃过一劫。全片剧情发展天马行空,不太讲求逻辑性,但却特别重视诡异气氛的酝酿,好些逗笑片段拍得极具神采,像随着电视上播出的音乐测试弹簧床的一段。导演用平行剪接蒙太奇将屠夫做爱时的弹簧床响声、女儿拉提琴声、主妇拍打地毡声和路易油漆天花板声等组接在一起,制造出令人捧腹的效果。可惜影片下半部关于地下党徒的情节,拍得颇为凌乱,只好靠一埸大水灾来制造动作性的喜剧高潮。转眼已是公元2005年,正是岁末年初之际,几年前的此时,媒体上关于世纪末的话题仍是铺天盖地。这个伴随着西历纪元而来的末世

45、概念,对国人本来无甚意义,但说得多了,倒也煞有介事,记得当时街巷中不仅有许多神秘的传闻,似乎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令人惶恐的末世气味。可是世纪末究竟是怎么回事,没有基督教传统和文化想象的中国人,其实也不明究里,毕竟隔着远比一个大洋远的文化距离,说来说去,只是拾西方人的牙慧而已,心理上恐怕也不会真把某个年份当回事。六道轮回,循环往复,哪一年不是一样的苦海沉浮,反正是一样的苦,心早已疲怠了,最多为超生多想想地狱道、修罗道罢了,谁当真会去管什么西方人的世纪末灾难是怎样的一幅恐怖图景。就这样,几年后的今天,等到不期然遇见了两个西人的末世想象形诸于影像的东西,牵强地想到了些关于末世拯救的意思,悚然一惊,原来

46、常怀这样的末世之恐,是有助于人自省并懂得爱和珍惜的。这两个想象,就是上世纪末的两部电影,法国人的熟食店和德国人的图瓦卢。机缘凑巧,在两个晚上一前一后看了它们,还巧的是,它们不仅有相似的风格、意旨,也有相似的译名:黑店狂想曲和浮世狂想曲。想象狂放,有趣疯狂,翻译难得地恰切。两个故事的发生背景、时间均语焉不详,这倒正合人们的心理预期:末世悄悄逼近,谁也不知它在哪个时辰、哪个地方就会像一片乌鸦云阵突然降临,当你意识到的时候,已是如影随形,甩也甩不掉 本片属于超现实的幻想喜剧,故事发生在21世纪的巴黎,片中人物因经济萧条,以吃人肉维生。开肉店的屠夫拥有一栋房子,里面住了几户怪里怪气的“自己人”,他们都

47、希望吃到别人身上切下来的鲜肉,若没有新鲜“货源”的话,他们宁愿牺牲自己人也在所不惜。前马戏班小丑路易本是他们的囊中物,不料屠夫的女儿爱上了他,并助他逃过一劫。一幢破败的房子里住在屠夫一家。他们亦靠屠宰人肉为食。诡秘荒诞的色调下,屠夫挥舞着明晃晃的刀宰杀人肉。而这幢楼,还住着各式充满诡异色彩的人物:吃蜗牛的住客、对自杀非常迷恋的女人,爱切罐头的男子他们说过,如果没有外来的食物补给,那么自己人的肉也不会放过,小丑路易(多米尼克皮诺 Dominique Pinon 饰)前来打工,闯入了这个荒唐的世界,成为大家眼里的盘中餐。然而,屠夫的女儿(玛希罗蒂杜娜Marie-Laure Dougnac 饰)却爱

48、上了他,并设法帮助他逃过大劫,这片世界开始陷入了混乱和崩溃之中。影片评论这部片子是从新巴洛克电影中演化出来的异数,一个怪诞的梦境。因为它黑暗、怪诞,又因为它充满了童话色彩和超现实主义语言,超现实的幻想喜剧,可算CULT精品。天使爱美丽的导演马克卡罗和让皮埃尔热内的第一部长片。1991年问世时,引起法国影坛一片惊喜。影片的故事在一个没有国家没有时间的诡秘荒诞世界中进行。从一开始,它就震住了观众。画面是一个脑满肠肥的黑心屠夫,如同庖丁解牛一样舞动着明晃晃的切肉刀,但是你别以为你不会颤栗,他切下的可是一个人的臂膀。这还不要紧,整个大楼里的人都以食人肉为生,每天都有一个人失踪,可是就没有一个人出来“揭发检举” ,一个个心安理得!肯定有人说这部影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吃人”的黑暗。其实,你大可不必当真。它就是一个狂想的电影,如同游戏机里的程序,绝无道德评判。从表现主义到诗意现实主义,到科幻片的各种成分的配方,使得黑店狂想曲如同一杯混合着条理和放纵的法式鸡尾酒,让人从虚假的“现实主义”电影中彻底释放出来。本片的风格属于超现实的幻想喜剧,没有明确的时空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