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故事范文.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28776849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成语故事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成语故事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成语故事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成语故事范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成语故事中国成语故事1避实就虚这个典故源于孙子.虚实篇。孙武是我国古代闻名的军事家,春秋时期齐国人。他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一部重要的军事著作。在这部著作中的虚实篇中,他主要论述如何使敌虚我实,从而达到在战斗中以实击虚、夺取成功的目的。他指出:作战的方式、方法,就似乎水的流淌一样,因为水是避开高处往低流,所以打仗用兵应当避开敌方实处而击其虚处。水适应地理形态改变而流淌,那么用兵打仗就应当针对敌情的改变而制定取胜的方法。因此说用兵打仗没有肯定的规律,流水也没有肯定的固定地形。假如能依据敌情改变而制定夺取成功的方法,可称其为用兵如神。所以五行(金、木、水、火、土)之中没有哪一行是常胜的;春、夏、秋、

2、冬四季交替,没有哪一季是固定不变的。因此说,日子有长有短,月亮有缺有圆,打仗用兵也是这样。现一般用此典故说明谈论问题空洞无物,回避要害。中国成语故事2隋朝时期,治书侍御史李谔能言善辩,文章也写得很精彩。他发觉六朝以来,人们写起文章来,通常只追求辞藻的华丽,文章的内容却空洞无物,于是他就想上一道奏章给隋文帝,恳求天子亲自下诏,变更形式主义的文风。其实隋文帝也对形式主义的文风感到厌烦。他在处理政务时,看到大臣们的奏章虽然华丽好看,却不重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他想到,当时南北朝时,北朝的文风比南朝的文风好一点儿,所以北朝政治稳固,而南朝帝王国破家亡,可见政治腐败与浮华的文风有很大关系。形式主义的文风,

3、真是误国误民啊!李谔伏案疾书,很快就写成了请正文体书,呈给隋文帝,恳求仔细批阅。奏章从魏武帝、文帝、明帝说起,说他们只注意修饰文章的雕虫小技,而不深化探讨为君之道,使得后世国家衰弱,天下大乱。奏章中有这样一句话:“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意思是说一篇篇的文章,一箱箱案卷,说来说去,说的都是吟风弄月的内容,真是累赘冗长,一点儿意思都没有。隋文帝看了这篇文章,觉得甚合心愿,心想形式主义的文风害人不浅,大家在这种文风的影响下,都追逐华而不实的东西,这样对大隋江山只有害处,没有好处。于是,他真的听从李谔的看法,颁布政令,要求各级官吏变更文风。中国成语故事3: 分道扬镳: fn

4、 do yng bio: 分路而行。比方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南北朝时,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元志是当时的洛阳令,他很有才识,看不起那些无能的官僚。一天,他乘车在街上出巡。百姓见这前呼后拥的威势,都纷纷回避。正好,前面又大张旗鼓地走来一队人马。原来,为首的是大官僚李彪。按理,元志官小,要给李彪让路。可元志偏不愿让,把路堵住。事情闹到孝文面前。李彪请皇帝评判。孝文帝笑道:还是分道扬镳吧!镳:马嚼子。扬镳:驱马前行。分道扬镳即提起m勒口驱马前进,指分路而行。比方志趣不同,各走各的道路。中国成语故事4楚囚对泣公元316年,刘曜率军灭了西晋。司马睿在王导的拥护下在建康建立了东晋王朝。一些贵族

5、及大臣每当天气晴朗时到建康城外的新亭饮酒,武城侯周凯发感慨引发大家都哭了起来,丞相王导说要收复神州,不能像楚囚那样相对哭泣。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晋书王导传楚囚:原指被俘到晋国的楚国人,后泛指处于逆境,无计可施的人。比方在状况困难、无法可想时相对发愁。作谓语、宾语;指相对发愁悲观悲观、手足无措谈笑自若、败而不馁今日之行,荣于登仙,诸君何至作楚囚对泣耶?清陈康祺郎潜记闻中国成语故事5晨钟暮鼓洛阳旁边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在长约一公里山崖上,共雕刻佛像近十万尊,艺术水平最高的是奉先寺,寺内供奉的是卢舍那佛,高17米。杜甫作游龙门奉先寺描写僧侣的晨钟暮鼓生活:“天阙象纬逼,

6、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唐李咸用山中诗暮:傍晚。佛教规则,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方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作主语、宾语、定语;比方令人警悟的话暮鼓晨钟中国成语故事6: 东窗事发: dng chung sh f: 比方阴谋已败露。:民间传闻,宋代大奸臣秦桧为了倒戈金朝,在家里和老婆王氏密谋定计,打算害死民族英雄岳飞。后来秦侩死了,没过多久儿子也死了。王氏请来道士为丈夫和儿子招魂。道士在作法事时,望见她儿子和丈夫戴着枷锁,正在地狱里受苦受罪。秦桧还叫道士带话给王氏说:东窗事发矣!(当时在东窗下面密谋陷害岳飞的事情败露了)。这个成语比方密谋败露,罪案发

7、作。中国成语故事7典出汉书王章传,说的是西汉时的王章家里特别贫困,年轻时在京城长安求学,与妻子住在一起,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有一次,他生病,没有被子,只好盖用乱麻和草编织的像蓑衣一类的东西。这是当时给牛御寒用的,人们称它为“牛衣”。王章蜷缩在牛衣里,冷得浑身颤抖。王章以为自己快死了,哭泣着对妻子说:“我的病很重,连盖的被子都没有。看来我就要死去,我们就此诀别吧!”妻子听了怒气冲天地斥责他说:“仲卿!你倒是说说,京师朝廷中的那班贵人,他们的学问谁及得上你?现在你贫病交迫,不自己发奋,振作精神,却反而哭泣,多没出息呀!”王章听了这席话,不禁暗自惭愧。病愈后,他发奋读书,最终成了有用之才。延长阅读:

8、成语主要人物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wi)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一饭千金(韩信)八面受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破釜沉舟(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学习成语作用:第一,它是浓缩的历史,学习和运用它能使我们知古鉴今,以史为镜。成语中有大量的由历史故事和历史典故演绎而成的,了解了一个成语,就等于了解了一个历史故事或一段精彩的历史。比如坐

9、怀不乱这个成语就向我们讲解并描述了柳下惠的故事:据荀子.大略载,相传,春秋时期,在一个寒冷的夜晚,鲁国的柳下惠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并没发生非礼行为。于是柳下惠就被誉为“坐怀不乱” 的正人君子。后来就用坐怀不乱形容男女之间相处时作风正派。比如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就记载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战胜,相传越王勾践回国,后坐卧于薪草之上,“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刻苦自励,最终强大起来,吴王勾践最终成就了霸业。还有望梅止渴、狡兔三窟、煮豆燃萁、不耻下问等成语,就会想起一

10、个个的历史画面。其次,它能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活,换言之它是我们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它能教会我们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比如它会告知我们怎样去激发自己的斗志:高歌猛进、壮志凌云、昂首阔步、披荆斩棘、叱咤风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从而树立起远大的志向 。当我们取得一点点成果,要沾沾自喜时,它告诫我们,荣辱不惊、更上一层楼、一步一个脚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从而使我们能修正自己前行的方向。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它告诫我们:百折不挠、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穷且益坚。总之,有太多的成语饱含生活的哲理,学习和应用它,会培育我们平和的心态、干净的心境,良好的修养。中国成语故事8扑朔迷离北魏时,有一户姓花的人家,老父叫

11、花弧。花弧有一个女儿,名叫木兰,她从小就喜爱舞枪弄棒,武艺非常高强。那时,北魏常常和外族打仗,朝廷下令征兵,木兰的父亲年纪太大,弟弟又小,于是木兰就想装扮成男子,替父从军。她穿上父亲当年穿过的盔甲,威严凛凛地去见父亲,表明自己的决心。花父很感动,但是并不放心。于是,木兰要求与父亲比武,假如胜了就让她去从军。花弧一直不服老,就答应了。父女俩就在花园里比剑,你来我往。花弧终归年老体衰,最终支持不住,败下阵来,只好同意木兰代替他去从军。木兰武艺高强,智勇双全,打了许多次胜仗,立下了大功。出征十二年,但是谁也不知道她是女子。敌人最终倒戈了,木兰凯旋,换上女装。战友们惊羡道:“我们同行十几年,都不知道你

12、是个女子!”木兰捉来一对雌雄兔子,然后笑着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意思是说我女扮男装,就像在地上走的兔子难以辨别出雌雄一样,根本看不出来我是男的还是女的啊。中国成语故事9处之泰然春秋时期,孔子在他的学生中最喜爱颜回,他非常敬重孔子。孔子指出缺点立刻就改正,孔子问他为什么不去谋个一官半职。颜回说只要学到老师的道德学问何必去做官。孔子赞美颜回吃的是一竹筐饭,喝的是一瓢水,处之泰然,自得其乐。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处之弥泰。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稳,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镇静镇静。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作谓语、宾语

13、;用于处事悠然自得、镇定自若、麻木不仁惊惶失措、惊惶失措、六神无主中国成语故事101、后起之秀故事:东晋时,王忱(chen)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才气,很受亲友的推祟。他的舅父范宁,是当时闻名的经学家,对王忱也很器重,有闻名文士探望,他总让王忱到场接待。有一次,王忱去探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张玄。舅舅要他俩交谈交谈。张玄早就听说王忱志趣不凡,很想与他谈谈。他年龄比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给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着等候。不料,王忱见张玄这等模样,看不上眼也静默坐着,一言不发。张玄见他这样,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对坐了一会,怏怏不乐地离去。事后,范宁责怪王忱说:“张玄是吴中的优秀人才,你为什么不好好与

14、他谈谈?王忱高傲地回答说:“他要是真心想和我来往,完全可以来找我谈谈嘛。”范宁听了这话,倒反而赞扬起外甥来了:“你这样风流俊逸,真是后来的优秀人才。”玉忱笑着回答说:“没有您这样的舅舅,哪来我这样的外甥?”2、名落孙山在我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擅长说笑话,所以旁边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外号。 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去参与举人的考试。 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能然是榜上出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 不久,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既不好意思直说,又不便隐瞒,于是

15、,就随口念出两句不成诗的诗句来: “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他这首诗全部的意思是说: “举人榜上的最终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 从今,人们便依据这个故事,把投考学校或参与各种考试,没有被录用,叫做“名落孙山”。3、雪中送炭南宋时期,闻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很多喜闻乐见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宠爱,晚年退居家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著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4、画饼充饥曹操的孙子曹睿当上皇帝后急于找一个“中书郎”

16、,让大臣卢毓举荐一个真有本领的人,并告诫他举荐人才不能只看名声,名声就像画在地上的一张饼,饥饿时不能吃。卢毓经过细致选择为曹睿选中中书郎。5、整个吞枣从前一个自作聪慧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他想了很久最终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整个吞枣。6、勾心斗角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包围了弱小的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誓死守城不降,楚军存粮不多,车夫申叔向楚庄王献计,要士兵盖房种地,装做长住的样子。华元急了,偷偷潜入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说城里缺粮人们易子而食。于是两军讲和。7、草船借箭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孙

17、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心胸狭隘,很忌妒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之间完成造箭十万支。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雾之机,开船向曹营,曹操率军舍命向草人上射箭,圆满完成任务。8、嫦娥奔月传闻古代天空中有10个太阳同时出来,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了9个太阳,西天的王母娘娘奖赏他长生不老的仙药。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留意时偷吃了这些药,突然她就成仙飞向天宫,王母娘娘惩处她,让她在广寒宫里思过。9、恃才傲物南朝时期,齐武帝的侄子萧子显从小聪慧过人,文思灵敏。在任梁国国子博士时,把梁武帝写的经义作太学的教材授课。他写成后汉书100卷,齐史60卷。他深得梁武帝的信任。梁武帝认为他恃才傲物,

18、在他死后赐他谥号“骄”。10、杀身成仁春秋末期,大夫赵襄子杀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豫让发誓舍身取义要杀赵襄子,他潜入赵襄子的宅内行刺未遂。赵襄子佩服他的义气放了他。后来他把全身漆成癞子,吞下烧红的炭使声音变哑,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杀。11、收买人心三国时期,赵云与刘备的两位夫人及小主子阿斗失散后,四处打听,最终找到了甘夫人及阿斗。曹操的追兵赶到,赵云英勇杀敌,突出重围最终到达刘备身边,哭诉没有救下糜夫人,刘备感动得痛哭流涕,当场要摔死阿斗,被众将劝止。12、声东击西楚汉相争时,刘邦派大将韩信去攻打投靠项羽的魏王豹,魏王豹派柏直为大将率军在黄河东岸蒲坂驻守,封锁渡口。韩信发觉蒲坂易守难攻,表面装作

19、兴师动众强行渡河,暗地将主力部队从夏阳渡河直捣安邑,歼灭了魏王豹大部分兵力。13、大公无私春秋时期,晋平公问大夫祁黄羊谁担当南阳县令合适,祁黄羊举荐解狐,晋平公问他怎么举荐仇人,他说任人唯贤,解狐不负众望。朝廷缺一个军中尉,祁黄羊举荐儿子祁午,祁午也干得相当精彩。孔子说祁黄羊举荐人才真是大公无私。14、神武挂冠南朝时期,梁国的陶弘景,自幼家贫,经过苦读而入仕,他没有当上大官,在一次求一个县官失败后,对官场的勾心斗角非常厌倦,就于永明十年,他就脱下朝服挂在神武门,上表辞官。辞官后,他就隐居山林。15、草木皆兵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企图歼灭东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击秦军。苻

20、坚登上寿阳城,望见晋君阵容整齐有些畏惧。晋军用计围攻苻坚的秦军,秦军大败,在溃逃的过程中看到后边山上草木的阴影,都以为是追兵。16、声色犬马隋炀帝的长子杨昭死后,次子杨湅就成为天经地义的太子,他远不及兄长那样有修养,他平常骄纵恣肆,行为不端,常常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同时好女色,同达奚通的小妾王氏勾搭成奸,又霸占妻子的姐姐元氏,真是无恶不作。17、李郭同舟南朝时期,太原界休人郭太字林宗,出身贫寒,但他主动好学,到处游学。游学到洛阳见到河南尹李膺。李膺非常喜爱与他交往,一时传为佳话。后来郭太要回家,京师许多学者来送行,郭太只与李膺两人乘船而行,送行的人说他们像一对神仙。18、舍我其谁战国时期,孟子

21、常常与学生们谈论一些治理国家的问题,他把儒家学说加以发挥,认为君主要仁爱,以仁治天下就像运转一个小泥丸一样简单。学生问他为什么有些不开心,孟子回答:“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19、水陆毕陈西晋时期,荆州刺史石崇靠抢劫外地商人而积累了万贯家财,他在京城做卫尉,大肆挥霍。晋武帝的舅舅王恺想方法与石崇比富。王恺得到一株珊瑚非常得意,拿到石崇家。石崇拿出水陆毕陈的珍宝送给王恺。王恺自叹不如。20、魑魅魍魉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率军征讨小国陆浑,路过洛阳城旁的洛水时,公然在周王室境内陈兵*,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无礼地问周王室的鼎有多重,王孙满说明说鼎是国家的象征,国家强大任

22、何魑魅魍魉都不敢接近。中国成语故事11蜀后主刘禅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蛮王孟获联合金环三洞兵马反叛,建宁三郡也归附了孟获,永昌紧急。为了平静后方叛乱,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首先用离间之计平静了建宁三郡叛乱,解了永昌之急。又用激将之法破了三洞人马。最终诱敌设伏,在锦带山活捉了孟获。诸葛亮让战俘们吃饱饭,然后全部释放,说:“你们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都靠在门上等着你们呢;假如听说战败了,肯定会割肚牵肠,眼中流血。你们都回去吧。”诸葛亮又问孟获:“你今日被捉,心服吗?”孟获说:“我不当心中了你的鬼计,怎么会服!你放我回去,让我整顿军马,来决一死战;假如再能捉我,我才心服。”诸葛亮就把他放了。“割肚牵

23、肠”形容特别牵挂,很不放心。中国成语故事12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宏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化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有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与祭祖典礼,他时常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讪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争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仪的表现啊。”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y),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人们会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号。根据这个习俗,孔圉死后,卫国国君就赐他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

24、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作为他的谥号。”后来人们常用“不耻下问”来比方向地位和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或形容虚心好学,不自以为是。耻,以为耻辱。中国成语故事13衣袖中没有暗拿任何进贡的财物。形容为官清廉。明代闻名的民族英雄于谦,曾经担当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作为地方最高长官,他前后在任十九年,遍巡州县,考官访民,兴利除弊,发展生产,政绩优异,而且自奉简朴,不结私交。)他回京城的时候,总是不带一件礼物。人们传

25、颂着他的一首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绢帕、蘑菇和线香这些土特产,本是这些地方老百姓过日子用的东西,现在却因为一级一级向上进贡而成了地方和百姓被搜刮的祸殃。自己偏偏这些东西什么也不拿,就带两袖清风进京去朝见天子,免得民间也怨怒、争论!)(后来他被奸邪权贵陷害抄家时,“家无余赀,萧然仅书籍耳”。)中国成语故事14韩信是楚汉斗争中的军事奇才。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他率一万新招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赵王和大将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占据了太行山以东的咽喉要地井陉口,打算迎战。井陉口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道,两边是山,道路狭

26、窄,是他的必经之地。赵军谋士李左车献计:正面死守不战,派兵绕到后面切断韩信的粮道,把韩信困死在井陉狭道中。陈余不听,说:“韩信只有几千人,千里袭远,假如我们避而不击,岂不让诸侯看笑话?”韩信探知消息后,快速率领汉军进入井陉狭道,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扎下营来。半夜,他派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旗帜,从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后方埋伏,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肯定会倾巢出动追逐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其余汉军吃了些简洁干粮后,立刻向井陉口进发。到了井陉口,大队渡过挠蔓水,背水列下阵势,高处的赵军远远见了,都笑话韩信。天亮后,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

27、仪仗,率众开出井陉口。陈余率轻骑精锐蜂拥而出,要生擒他。他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陈余下令赵军全营出击,直逼汉军阵地。汉军因无路可退,个个奋勇争先。双方厮杀半日,赵军无法获胜。这时赵军想要退回营垒,却发觉自己大营里全是汉军旗帜,队伍立时大乱。韩信趁机反击,赵军大败,陈余战死,赵王被俘。战后,有人问:“兵法上说,要背山、面水列阵,这次我们背水而战,尽然打胜了,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兵法上不是也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只是你们没有留意到罢了。”“破釜沉舟”比方处于绝境之中,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中国成语故事15三国时期,袁绍身边有一位门客,名叫崔琰。他从小学习武艺,不过直到二十三

28、岁才起先读论语、诗经等书籍。崔琰为人耿直,很有见识,朝廷的官员们对他非常推崇,连曹操都很敬重他。当时,袁绍手下的士兵特别残暴,甚至挖开坟墓毁弃敌人的尸骨,于是崔琰劝告袁绍吩咐士兵不要这样做,袁绍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就听取了他的建议,并且封他为骑都尉。崔琰后来跟随曹操的时候,为曹操出了不少办法。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崔琰就反对说:“自古以来的规则都是立长子,怎么能立小儿子呢?这是不行以的啊!”曹植虽是崔琰的侄女婿,但他也不偏袒,曹操很佩服他的公正。崔琰在对人才的识别方面,有着独到之处。崔琰有个堂弟名叫崔林,年轻时没有什么成就和名望,亲戚挚友都瞧不起他。但是崔琰却对这位堂弟相当器重,经常对别人说:“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意思是说,能做大事的人往往要经过长期的熬炼,崔林将来肯定会成大器。后来,崔林受到重用,先是在曹操手下担当主簿、御史中丞等官职,后来在魏文帝曹丕朝中担当司空,被封为安阳乡侯,成为魏国的重臣。“大器晚成”原意是大材须要很长时间才能成器,后来常用以比方一个人成材成名较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