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有什么意义和寓意.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28662618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阳节有什么意义和寓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重阳节有什么意义和寓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阳节有什么意义和寓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阳节有什么意义和寓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重阳节有什么意义和寓意重阳节有什么意义和寓意燕华989年,我国重阳节正式定名为老人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定为全国的敬老日。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传统美德,重阳节前后,-和政府以各种形式开展敬老活动,比方召开座谈会、老人宴、银发旅、搞体检、赠礼品、帮劳动等等,丰富多彩。多数地方还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沟通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时机,祭扫祖墓,纪念祖先。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讲。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

2、保佑。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诗中所讲:“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重阳节的来历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而称为“重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固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讲:“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讲东南山中住着

3、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拾掇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讲:“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仙翁讲罢,用手一指,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讲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讲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讲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

4、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突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损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如今。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

5、登高的风俗。重阳节已近晚秋,大气凉快,空气清新,能见度高,这大概也是人们选择登高远眺的原因吧!重阳节的风俗一、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二、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

6、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知名,以诗知名,以酒知名,也以爱菊知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兴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三、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风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

7、糕的风俗。四、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以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能够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风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重阳节的意义,其实很简单,不过是国家体恤老人的一个节日,所以又称“老人节,大概也希望在外的游子都能回家陪伴父母爷爷奶奶,这应该才是重阳节的意义所在吧!重阳节有什么意义和寓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