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的多种针刺疗法.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8555520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筋的多种针刺疗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经筋的多种针刺疗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筋的多种针刺疗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筋的多种针刺疗法.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经筋的多种针刺疗法一、针刺“消灶”疗法概念及历史溯源针刺消除经筋病灶,系指运用传统医学的多种针刺疗法,对经筋病症的“结灶”,进行“消灶解结”施治,达到“灶去病除”的治疗目的。追溯针刺“消灶”疗法之源,始于中医经曲灵枢经。灵枢卫气云:“能知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知六腑之气街者,知解结契绍门户知六经之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上述经文所言的“知病所生”、“知解结于门户”、“知标本”等,说明经筋疾病,除了需要明确疾病发生的原因,及标本之所以外,还要有把病症“解结”于门户的有效方法。六腑气街,是气血出入流行之要道,气街发生病态,出现“结”的病征,要刺去

2、其邪,疏通经络,谓之“解结”。由此可知,以针刺疗法,消除“结灶”,是中医经曲提出的针刺“消灶”疗法的重要方法。二、针刺“消灶”疗法与常规针灸疗法的异同及其主要特点我国的传统针灸疗法,以经脉的生理及病机的理论作为诊疗基础,根据经气之所出、流经、注入等,确定井、荣、输、原、经、合的刺治穴位。这些穴位,依据“四根三结”理论,皆定于肘膝“四关”以远。此外,有脏腑的胸穴,有募穴、部穴、交会穴、天应穴等。在实施治病中,采用循经取穴、他经取穴、上下取穴、远近取穴、经验取穴、寻找特效穴等灵活多变的辨证施治。理论体系完整,实施方法灵变,讲究手法艺术,优点甚多,疗效显著,成为非药物疗法的重要医术流传于世。经筋针刺

3、“消灶”疗法,是在经脉针刺疗法基础上,针对经筋结构、生理病理及病机,尤其是针对经筋“结灶”形成,需要进行“解结”治疗的特点,而发展形成的经筋针刺疗法,它的“筋与脉并为系”及实施原则、针刺手法艺术等,与经脉针刺疗法没有绝缘区别。但其主要治疗对象,是经筋的病症;其主要直接施治的部位,是经筋“病灶”;其任务,是“消灶解结”。具有施治目标明确,直达病所,效力集中,消灶力强,善于“解锁”,起效快速,疗效巩固等优点,基本体现“特效穴”群体的特性。三、针刺消灶疗法实施要素实现针刺疗法的优点,心须做到本疗法的实施要素。(1)贯彻“以灶为腧”的施治原则:“以灶为腧”,即以经筋“病灶”作为施治的腧穴。它来源于中医

4、经典灵枢经筋篇。灵枢经筋在叙述十二经筋循行途径、病症表现之后,对经筋病症,均明确地提出“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的治疗原则。燔针劫刺,即系使用火针施治,驱寒散邪;以知为数,及以病者感到疼痛为施治的量度;以痛为腧,即以痛点作为治疗的穴位、部位。痛,系病者的感觉,属经筋病变的一种临床表现症状。经典“以痛为腧”,明确了疼痛点作为施治穴位的原则。“病灶”,属病症阳性体征表现,作为施治腧穴(部位)治疗原则。“以灶为腧”的施治法则的优点是:具有施治目标明确,定位准确,施治直达病所,得气显著,起效快速的特点。具有医者与病者统一认定的客观指征。当医者以针刺达治疗“病灶”时,医者的针感同病人的感觉同步

5、出现。它同“以痛为腧”刺治法,只依赖病人主观感觉为凭,显然具有疗法的区别。“以痛为俞”,由于病者的痛感差异,痛点可能是病症之标,亦可能为本,缺乏固定的治疗穴位,常规疗法难以确立,而“以灶为腧”法则,则具有病灶定位的规律性,便于常规施治。(2)因灶行针:“以灶为腧”,具备施冶直达病所、效力集中、疗效显著等优点。为实现针刺直达病所的需要,用固定病灶而行刺治,具实施经筋疗法又一要素。固定病灶,常用方法:掐持固灶法。用左手之“指合力”,将病灶掐持,右手持针行刺。握捉固灶法。以左手“指合力”,将病灶紧握,并稍提起,为行刺方便,施之安全。指切固灶法。运用左手“指合力”,以拇指尖,切压病灶,起固定病灶作用,

6、而行针刺。本法适宜于肌筋较薄部位的病灶施治。按压固灶法。运用“指合力”,用拇指指腹按压固定病灶而行刺治。本法适宜于肌筋较丰厚部位的施治。推按固灶法。运用“指合力”,以拇指指腹推按病灶,并固定于方便及安全的刺治部位,而行刺。(3)局部多针:局部多针,系指对施治的病灶部位,施以一孔多刺(35),刺及不同的部位,施行多种不同手法施治的针刺疗法。这是出于经筋病灶一般范围较大的需要。实践证明,它是适应于经筋病症治疗的有效方法。局部多针施治量度,应当因人、因病、因症、因部位而定,采取灵活掌握方法,一般的某一局部施以3至5 刺为宜。(4)“根源病灶”与“连锁反应病灶”相结合,局部治疗与整休机能调节相结合:“

7、根源病灶”,系指引起病症形成的主要病灶;连锁反应病灶,指根源病灶引起的继发性病灶。治疗经筋病症,对前者称为“消灶根治”,对后者称为“消灶解锁”。两者结合治疗,但有侧重,有时治本为主。标急者,解锁于先。局部治疗与整体机能调节相结合,指局部病症专致的全身机能变化,要作同时调节;反之,某些经筋病症是全身机能失衡所引起,诊疗施治时,要作全面的检查诊察,做好既看到局部,又要明了全身机能,全面治理。(5)针刺消灶疗法手法要求:与常规针灸疗法比较,针刺消灶疗法着重于要求下列几点:固灶行针,快速进针,一般不留针。对病灶局部施行多针疗法,但要行针有次序,轻重有区别,深浅要得当,操作细致,安全施术。针刺达灶,“得

8、气”显著。两手配合、动作协调。随着施针术的需要,变动医者与病者体位,做好针刺到达病灶的协调。(6)常用的“消灶”疗法针术析解1.腧刺法:腧刺法,即于腧穴的位置进行施针。按照经筋病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的需要,选择具有“结灶”明显的腧穴,施以“消灶”针术的治疗。2.经刺法:经刺法刺治,即于以触诊“查灶”检查,发理经筋病症沿着经筋循行线,形成线形病灶(一般呈索样变化)情况下,采用经线“消灶”治疗的方法。经刺疗法,以经筋循行的经筋线施治为主,有单经刺疗及多经病变同时刺疗的方法。施治时,分段于经线“结灶”最显著部位行刺,做到行刺疏密度适宜、重点解决、分次施治、逐一而决。3.经穴区带刺疗法:经穴区带刺疗法,

9、系按照“经穴区带”检查,发现经筋病变呈区带性阳性病征时采用的刺疗法施治。经穴区带疗法具有良好的“解锁”功效,同时对“心胸相引”的胸气街病症及腹气街病症,均具有满意的效果(详请参阅经穴区带图示)。经穴区带刺疗法,要分明带根与带未的关系,进行刺治。颈部、胸腹及四肢,其带根均于上部与背侧,带未呈斜状的散布,要将重点施治放在带根的“病灶”,以消除“病灶”对带根的紧弦性压迫,而起治疗效果。4.内脏皮肤敏感反应灶区刺疗法:内脏病变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区带,是疾病临床表现的特殊形式;采用过敏区带的皮层调节治疗,对于脏器疾患具有良好的效果。本疗法的施治步骤,首先是按照图示(详见附图),查出相应的过敏区,然后于过敏

10、区进一步运用经筋查灶法,检查阳性结灶,再于过敏区的“结灶”作针刺施治。施治的方法,按“消灶”法处理5.经筋“病灶”刺疗法:经筋“病灶”,系指筋肉系统发生病变时,于躯体呈现的“筋结”阳性体征。以针刺方法,对经筋病灶刺治,能使病灶消散。临床实践表明本刺治法对经筋病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它的效果超越于一般的针刺疗法、药物疗法、物理疗法等。其原因可能同下列因素有关。经筋“结灶”可能是经筋病症的“征结”,是产生经筋病临床症状的主因;通过针刺“消灶”疗法,消除病灶产生的压迫,获得临床症状的消除。经筋“结灶”,临床可能产生系列性的牵拉反应症状,以针刺“消灶”后,牵拉反应症状消除。经筋病灶的形成和存在,不仅只

11、对经筋系统本身产生影响,而且对干周围组织,亦可发生影响,构成牵连性反应;消除了经筋“病灶”,牵连影响反应随之消除。经筋病灶的疼痛,由于机体保护性反射,造成“四维相代”继发性经筋损伤;消除了“病灶”,继发性损伤获得康复的条件。经筋病灶的存在,对整体机能发生影响,消除病灶给全身机能免除病灶刺激,具有调整机能调节作用。经筋病灶刺治疗法,对不同部位的病灶及不同病灶性质,作灵活多变的刺泪方法。以“实施要素”的总要求下,对不同区域性病灶,应采用不同的刺治方法。例如,刺激颞筋区的病灶,针对头皮薄而紧的特点,重点于对颞上线、前颞肌筋、后颞肌筋、小皱眉肌筋及颧肌筋膜,查灶刺治,并以点刺为主的消灶方法;对肩部筋区

12、的“消灶”刺治,则针对本区域肌筋的分布、肌肉丰厚等待,煮,采用掐持与握提固灶方法,对岗上肌筋、斜方肌肌筋,及小菱形肌肌筋等,列为“消灶”刺治的重点,常用的是以“移行针刺法”。6.点刺疗法:点刺疗法,即对施治区域,采用针尖的点刺,达到治愈病症的一种刺治方法。本疗法具有灵活使用的优点。按照不同施治部位要求,及运用的方法不用,点刺疗法常用以下几种。皮外移行点刺法:常使用于额筋区,股外侧筋区等部位的施治。手持短针,于施治部位,作皮外移行点刺治疗。均不留针,轻点而过。用于治疗病变较广泛而浅表者。单针一孔持续点刺法:常使用于眶膈筋区、耳筋区等的点刺治疗,手持短针,于左手配合固定病灶下,施以单针刺入、固定位

13、置的雀喙点刺手法。单针移行点刺法:常使用于皮肤疏松可移的施治部位,于施治部位入刺施治病灶一针之后,将针尖移至皮下,左手转动新的病灶,对准针尖,右手持针,再向新的病灶刺治。本刺治法注意点是持针宜平稳、垂直,不宜于皮下移动针尖,以免伤及其他组织。本刺治法,起到单针一孔多点刺治的作用,是消灶疗法的常用手法。7.关刺疗法:关刺疗法,是中医古代的经验刺疗的方法之一,对于治疗经筋病症,具有卓著的疗效。灵枢九针十二原曰:“皮肉筋脉,各有所处。病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以任其所直,无实无虚”。灵枢官针云:“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尽筋头,是经筋病症之好发损伤部位。本疗法直接刺达病左右尽筋头,比“腧穴

14、”刺治法具有直达病所的优点;比刺治肌腹,作用更大,根治效果理想,病愈彻底,遗留后患极少出现。实施本疗法的关键,首先是要熟悉肌筋的起始及附着终点,针对附着点进行查灶、消灶。施治方法,按经筋“消灶”疗法手法实施。临床常运用本疗法治疗寒痹、着痹、骨痹。此三痹的特点,一是病位固定,二是疼痛剧烈,三是病情顽固。现代医学研究认定,针刺疗法具有镇痛、消炎及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关刺疗法,直达病所,镇痛作用显著,消炎作用强,可能是本疗法治疗效果良好的主要原因。(8)三刺疗法:灵枢官针云:“所谓三刺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再刺则阴邪出者,少益深绝皮,致肌肉,未入分肉间也;已入分肉之间,则谷气出。故刺法曰:始刺浅之,以

15、逐邪气,而来血气,后刺深之,以致阴气之邪,最后刺极深之,以下谷”。经筋消灶疗法的三刺疗法,首刺透过皮肤,二刺刺达肌筋膜,三刺刺及肌筋肌束之“结索”。本疗法适宜于刺治经筋“病灶”面积较宽的部位。(9)豹文刺疗法:豹文刺疗,是古代经验刺治之一。本法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左右前后针之”,二是“中脉为数”(见灵枢官针)。经筋消灶疗法中豹文刺法的特点之一,是以刺及经筋病灶为主要目的,适宜于治疗棱形的经筋病灶。(10)输刺疗法:灵枢官针曰:“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至内,以取骨痹。”本疗法以直入直出的刺治方法,在固定病灶下,深达骨膜,用于治疗固定性的“病灶”点,如颈二横棘突、腰三横棘突、肋骨结节、下颌头等。(11)分段刺疗法:经筋“病灶”的分段刺疗,是根据经筋具有延续性“筋结”的特点而设立的施冶方法。它适应干连锁反应、多经并病的使用。临床上常应用于颈臂、背腰及大腿后侧线形经筋病灶的治疗。根据病灶的长短、部位特点,作分段“消灶解结”疗法。各段落“结灶”的针刺方法,仿上述诸法施行。(12)穿刺式针刺疗法:所谓穿刺式的针刺法,是根据深部肌筋病变治疗的需要,仿效现代医学“封闭疗法”的穿刺方法,在充分掌握解剖知识,确保安全前提下,施行穿刺式针刺治疗。常用于岗上肌筋、额腰肌筋、梨状肌筋等病变的施治。【精品文档】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