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质概况.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8552251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地质概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贵州地质概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地质概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地质概况.doc(3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贵州地质概况贵州地质贵州地质概况贵州位于华南板块,跨上扬子陆块、江南造山带和右江造山带3个次级大地构造单元。由于漫长地质历史岁月壳幔作用和板块运动,发生了多种地质事件,铸就了贵州复杂纷繁的地质图像,并以“沉积岩王国”、“古生物宝库”著称于世。具有地层发育齐全、碳酸盐岩广布、沉积类型多样、古生物化石丰富、岩浆活动微弱、变质作用单一、薄皮构造典型、地壳相对稳定等特点。(1

2、)地层本省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蓟县系至新生界第四系,厚约30000m。地层的生物地理区系多样,寒武系至中三叠统以古地中海区生物群为主,次为澳大利亚太平洋区生物群;上二叠统则为华夏植物群;三叠系(海相)属特提斯-扬子动物群。地层的组份较为复杂,中元古界为海相火山-沉积岩系,中部发育有枕状玄武岩。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和南华系以陆源硅质碎屑岩为主兼有火山碎屑岩及少量火山岩;震旦系则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及陆源细屑岩。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次为硅质陆源碎屑岩;志留系下统主要为硅质陆源碎屑岩兼夹生物碳酸盐岩。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和下中二叠统均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夹硅质陆源碎屑岩;上二叠统贵州

3、西部为峨眉山玄武岩及陆源碎屑含煤岩系,东部和南部则为海相碳酸盐岩。中生界扬子区三叠系下统至上统下部为海相碳酸盐岩,右江区以陆源碎屑浊积岩为主;上统中上部则为陆相硅质碎屑岩;侏罗系至白垩系下统为紫红色碎屑岩;上白垩统则以紫红色粗屑沉积为主。新生界古近系为紫红色砂砾岩;新近系则为含砾泥岩及粘土岩;第四系为多种成因类型的砂、泥、砾及钙华等堆积物。(2)岩浆岩贵州的岩浆岩分布较零星且面积不大,但岩类复杂、期次较多。中元古代在梵净山区以海相枕状玄武岩为主,并有同源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岩床,以及末期花岗岩。新元古代早期九万大山区海相玄武岩、同源的镁铁质岩岩墙,以及过铝花岗岩。早古生代中晚期在黔东有偏碱性超镁铁

4、质岩。晚二叠世贵州西部为大陆溢流拉斑玄武岩及同源辉绿岩床。中生代中晚期在黔西南为偏碱性超铁镁质岩。(3)变质岩贵州的变质岩以区域变质岩为主,这些浅变质岩的主体属低绿片岩相,是构成我省中新元古代地层的主要岩类,多为浅变质的硅质陆源碎屑岩和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具有面型层状分布、变质相带宽阔和单相变质等特点。在一些超壳断裂和滑脱构造带的旁侧,出现变质相对较深的动力变质岩;花岗岩侵入体的围岩有接触变质岩。(4)构造贵州表层构造的侏罗山式褶皱为主,属典型的前陆褶皱冲断带。卷入此带的地层为中新元古界、古生界和中生界。这类褶皱包括隔槽式、隔档式、疏密波状和箱状等多种褶皱型式。其中以隔槽式最为典型,有一系列紧密

5、向斜和平缓背斜组合而成,在平面上和剖面上均呈雁行排列。在黔东北、黔北和黔中地区还发育有与褶皱轴向平行的冲断层和斜切轴线的断层。在一些规模较大的逆冲断裂带出现飞来峰、构造窗和双重结构及冲断片等。在黔东南新元古界分布区,则发育有NNE和NEE向两组断裂系统,它们彼此相交、联合,构成菱形或矩形块体。这种强弱应变的规律组合,有时出现脆韧性剪切变形带,此乃大规模区域性剪切作用所致。贵州西南部的构造则以NW向为主,走滑、冲断均比较发育,特别是南、北盘江流域三叠系陆源碎屑岩区,褶皱紧密、变形较强。总之,贵州的构造变形样式及其组合,属典型的薄皮构造,是沿基底剪切滑动的结果,代表了地壳浅部多层次滑脱体系。(5)

6、地壳演化贵州地壳演化可追溯至距今1400Ma的中元古代,即Rodinia超大陆演化的早期聚合阶段,可能为陆缘环境;中元古末的格林威尔期陆陆碰撞造山及A型俯冲形成超大陆。新元古代初,地壳发生强烈隆升;之后,有类双峰式岩浆作用,超大陆发生裂解,形成裂陷盆地,直至中寒武纪初期。此后由被动大陆边缘向前陆盆地转化,并有幔源镁铁质岩浆爆发;志留纪末的加里东造山,完成了扬子与华夏两陆块的拼合。泥盆纪至中二叠世为陆内裂陷盆地发展阶段,形成台盆(沟)格局。晚二叠世由于峨眉地幔柱作用,使之隆升,形成大陆溢流拉斑玄武岩(高钛)系,且改变了以往的沉积格局。中三叠纪至早白垩世中期进入特提斯构造演化阶段;早白垩世晚期至晚

7、白垩世为西太平洋陆-弧造山阶段,即燕山造山作用奠定了贵州构造雏形。新生代以后的特提斯碰撞造山,使我省发生轻微的变形,主要受超碰撞阶段影响,以面型隆升为主,形成当今贵州高原之地貌景观,并仍在继续演化中。贵州地处祖国西南腹地,属于云贵高原的一部份。位于西部特提斯构造域和东部濒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接地带,在长达10多亿年的地质演化过程中,铸就了现今的地质面貌。贵州区域地质的主要特征是:(1)沉积地层发育齐全,自中元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出露,海相地层层序连续。中晚元古代以海相碎屑沉积为主,古生代至晚三叠中期则以海相碳酸盐沉积占优势,晚三叠世晚期以后全为陆相碎屑沉积。地层中富含古生物化石,并赋存有丰富的煤、磷、

8、铝、锰等沉积矿产。(2)沉积岩发育,不仅分布广泛,岩类繁多,且形成环境变异多姿、相带发育齐全,其中碳酸盐岩最为发育,约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61.9%,尤以生物碳酸盐岩占绝对优势。(3)火成岩出露面积不大,分布零星,但岩类较多,属性较全,从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的岩石中皆可见及,尤以基性岩发育最佳。岩浆活动时间漫长,在中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十余亿年间的地史时间内均有活动,以中元古代和二叠纪两期最为强烈。成因类型复杂,既有幔源岩浆喷溢的基性熔岩和侵位基性岩,超基性岩,又有陆壳改造型花岗岩,其形成的原始构造背景以伸展为主。(4)变质岩以层状浅变质岩系为主,属绿片岩相,具面型分布,相带宽阔,单相变质

9、的特点,原岩以硅质碎屑岩为主。(5)在长达10多亿年的地质历史的时期中,构造经历了武陵、雪峰、加里东、华力西-印支和燕山-喜马拉雅等5个阶段,构造运动既有激烈的褶皱运动,又有缓和的升降运动。雪峰运动奠定了杨子陆块的基底,广西运动使黔东南地区褶皱隆起与西北的扬子陆块融为一体,嗣后又经受了后期的裂陷作用和俯冲造山作用。多次造山运动形成了复杂的构造形迹,其中以规模宏大的侏罗山式褶皱分布最广,发育最好。(6)矿产资源较丰富,矿种较多,但以沉积矿产和低温热液矿产为主。地层:是具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并能以明显或经研究后推论的某种解释性界面与相邻岩石体相区分的岩石体。贵州地层发育较全,自中元古界至第四系均有

10、分布,且富含化石,层序大多连续。中晚元古界以海相碎屑岩为主,次为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且大部份变质为绿色岩系。下古生界至上三叠统中部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次为陆源碎屑岩及火山碎屑岩。上三叠统上部及侏罗系为大型内陆盆地的陆相硅质碎屑岩。上白垩统及以上地层为分散小型红色盆地的粗粒碎屑岩,总厚度在55千米以上。据全国地层区划,贵州属华南地层大区中的扬子地层及东南地层区。综观贵州地层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主要由沉积岩组成,又以碳酸盐岩地层最为发育。沉积类型多样,相变颇为复杂,但以浅海台地相沉积为主。受后期变形、变质作用影响较弱,剖面完整,层序较全。富含化石。地层划分的依据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常使用的是岩石地层,

11、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岩石地层单位:是根据可观察到并呈总体一致的岩性(或岩石组合),变质程度或结构特征,以及相邻地层关系所定义和识别的一个三维空间的岩石体。岩石地层单位的识别是整体岩石的一致性。正式岩石地层单名称的使用分类等级是:群、组、段、层,其中组是最基本的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是根据所含化石来定义和说明其特征的岩层体。生物地层单位统称生物带。常用的生物带有:延限带、间隔带、组合带、富集带、种系带五种。年代地层单位:是指在特定地质时间间隔内所形成的所有岩石的综合岩石体,只包括在该时间跨度内形成的岩石,年代地层单位的顶底界面以等时面为界。正式年代地层单位的等级序列是宇、界、系、统、阶,其

12、中阶是最基本的年代地层单位。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以界线层型定义显生宙全球年代地层单位,而隐生宙则以同位素年龄值确定。蓟县系:我国中元古界的第二个系,在地史上把始于距今约14亿年,止于距今约10亿年这段时间称蓟县纪,在蓟县纪内形成的地层称蓟县系。我国的蓟县系大体上包含了国际上的狭系(12-10亿年)及延展系(14-12亿年)。贵州的蓟县系仅见于黔东北梵净山区及黔桂交界的从江县南部地区,分别称梵净山群和四堡群。梵净山群系湘黔桂三省(区)前寒武系踏勘小组1961年命名。指贵州梵净山地区不整合于板溪群之下的一套巨厚的浅变质的陆源碎屑岩和火山岩系。未见底,出露厚度已大于10000米。该群的下部以浅变质的

13、基性枕状熔岩,拉班玄武岩为主夹层状基性-超基性岩和砂泥岩,自下而上可分为淘金河组、余家沟组、肖家河组、回香坪组。梵净山群的上部为浅变质的砂岩,粉砂岩、泥岩及凝灰岩组成的浊积岩系,偶夹层状基性-超基性岩,由下而上分为铜厂组、洼溪组、独岩塘组。青白口系:我国新元古界的第一个系。地史上把始于距今约10亿年,止于距今约8.5亿年这一段时间称青白口纪。在青白口纪形成的地层称青口系,它与国际上的拉伸系大体相当。贵州青白口系,并列着下江群、板溪群、丹州群三个岩系。下江群系王日伦(1936年)创名于从江县下江一带。指黔东南及其相邻的湘桂边界地区整合于南华系之下,不整合于梵净山群及其相当地层之上的一套浅变质的陆

14、源-火山碎屑岩系,自下而上分为甲路、乌叶、香召、清水江、平略、隆里六个组,其中甲路组第二段的钙质岩系和乌叶第二段的黑色岩系分布最广,为区域性的标志层。清水江组以夹有大量凝灰岩为特色。南华系:我国新元古界的第二个系。在地史上将始于距今约8.5亿年,止于距今约6.5亿年这段时间称南华纪。在南华纪形成的地层称南华系。南华系是我国原震旦系下统,与国际上的成冰系基本一致。贵州的南华系主要分布于的东部,零星见于黔北及黔中地区。沉积类型多样、地层发育良好,蕴藏丰富锰矿。据岩性及地层发育程度可分为三个地层区,即扬子区,江南区及二者之间的过渡区。在扬子地层区出露零星、发育不全,以陆相碎屑岩为主,称澄江组,侧相变

15、化较快,常有间断和缺失。在江南地层区岩性复杂,厚度较大,发育较全,以杂砾岩为主,自下而上分为长兴组,富绿组,大塘坡组及南沱组。过渡地层区位于上述两者之间,地层由种类繁多的碎屑沉积组成,大塘坡期的沉积锰矿主要产于该区。震旦系:我国新元古界的第三个系。地史上将始于距今约6.5亿年,止于距今约5.4亿年这段时间称震旦纪,在震旦纪形成的地层称震旦系。现在的震旦系仅相当于我国传统震旦系的上统,与国际上的新元古界系相当。贵州震旦系主要分布于黔东地区,并零星见于黔中及黔北地区。据岩性及地层发育程度可分为三个地层区,即扬子区、江南区及二者之间过渡区,扬子地层为海相稳定类型的碳酸盐岩,发育较好,著名的“开阳式磷

16、矿”产于此区,岩石地层单位有陡山沱组/洋水组、灯影组。江南地层区以炭硅质沉积为主,岩石地层单位有陡山沱组和老堡组。过渡地层区为炭硅质及碳酸盐岩,岩石地层单位有陡山沱组和老堡组。该系富含疑源类和藻类化石。寒武系:古生界的第一个系,地史上将始于距今约5.4亿年,止于距今约5亿年这段时间称寒武纪。在寒武纪形成的地层称寒武系。国际上以遗迹化石Treptichnus(phycodes)pedum的始现作为寒武系底界。我国寒武系分为三统十个阶。贵州寒武系分布广泛,发育完整,化石丰富,除下统下部主要由碎屑岩组成外,其余则以各类碳酸盐岩占优势。其中,蕴藏的汞和磷块岩等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按地层发育情况和生

17、物群的差异将贵州寒武系分为扬子区,江南区及其二者之间的过渡区。扬子区下寒武统梅树村阶中下部为碳(磷)酸盐岩(为主)和含磷硅质岩,含丰富的小壳生物群。梅树村阶上部至沧浪铺阶则主要为碎屑岩。下寒武统上部龙王庙阶及中上寒武统几乎全为碳酸盐岩,含底栖三个叶虫及少量的腕足类和腹足类,岩石地层单位自下而上有灯影组上部、桃子冲组、牛蹄塘组、明心寺组、金顶山组、清虚洞组、高台组、石冷水组、娄山关组大部分。江南区梅树村阶是一套硅质岩,筇竹寺阶至龙王庙阶为一套高炭质页岩、黑色炭质粉砂岩、化石稀少,仅有少量海绵骨针,中上寒武统以泥质条带灰岩、薄层灰岩、泥灰岩和钙质页岩为主,夹炭质页岩和白云岩,含以球节子类为主的三叶

18、虫。岩石地层单位自下而上有:老堡组顶部、渣拉沟组、都柳江组、杨家湾组、三都组。过渡区下寒武统梅树村阶为暗色硅质岩、含磷硅质岩,化石稀少。筇竹寺阶至沧浪铺阶为黑色炭质页岩、泥岩、夹灰岩、下部含营浮游生活的盘虫类,中上部则以浮游和底栖三叶虫共生为特征。下寒武统龙王庙阶至中寒武统徐庄阶,以灰岩、泥灰岩、页岩和粉砂岩为主,含底栖过渡型三叶虫。中寒武统上部及上寒武统则以各类白云岩为主,含少量过渡型底栖三叶虫,岩石地层单位自下而上有:老堡组顶部、九门冲组、变马冲组、乌训组、凯里组、甲劳组、敖溪组、车夫组、比条组、追屯组。奥陶系:古生代的第二个系。地史上将始于距今约5亿年,止于距今约4.35亿年这段时间称奥

19、陶纪。在奥陶纪时形成的地层称奥陶系。现在国际上以牙形类:Iapetognathusfluctivagus的首现作为奥陶系的底界。目前我国奥陶系分为三个统六个阶。贵州奥陶系分布广泛,发育良好,化石丰富。按地层特征及所含化石分为扬子和江南两个地层区。扬子区主要由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组成,岩相相对稳定,发育齐全,化石丰富。以介壳相为主,伴生少量混合相及笔石相,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或相间或同层出现。岩石地层单位自下而上为:娄山关组顶部、桐梓组、红花园组、湄潭组、牯牛潭组、十字铺组、宝塔组、涧草沟组、五峰组、观音桥组。江南地区仅分布于三都一带,地层发育不全,主要由深水不纯碳酸盐和碎屑岩组成、生物群以

20、营飘浮生活的生物为主。岩石地层单位自下而上为锅塘组、同高组、牯牛潭组、烂木滩组及赖壳山组。志留系:古生代界的第三个系,地史上将始于距今约4.35亿年4.10亿年这一段时间称志留纪。在志留纪形成的地层称志留系。国际上以笔石Parakidogrptusacuminatus的始于现为志留系底界。目前志留系分为四个统,我国仅在下统和中统底部建立四个阶,其余为待建阶。贵州志留系主在分布在黔北和黔东北,次为黔南,在黔西仅零星见及。地层发育不全,仅见下统。目前贵州尚未发现确切的下志留统以上地层,岩性三分清楚,中部以富含珊瑚和腕足类的浅水碳酸盐岩为主,上部和下部主要为碎屑岩,底部则为黑色炭质页岩。按地层发育程

21、度分为黔北和黔南两个地层区,黔北区地层发育相对较全,生物化石丰富,与下伏奥陶系整合或假整合,与上覆二叠系为假整合,岩石地层单位自下而上为龙马溪组、新滩组,松坎组、石牛栏组,马脚冲组,溶溪组、秀山组、回星哨组。黔南区地层发育不全,以壳相碎屑岩为主,岩相分异大,普遍具角砾岩,与上覆泥盆系,下伏奥陶系均呈假整合。泥盆系:古生界的第四个系。地史上将始于距今年约4.10亿年,止于距今约3.55亿年这段时间称泥盆纪,在泥盆纪形成的地层称泥盆系。国际上以笔石Monograptusuniformis始现作为泥盆系底界。目前我国泥盆系分为三统十个阶,其中二个待建阶。贵州泥盆系仅见于南部,除缺失下泥盆统下部外,余

22、均发育较全,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化石丰富。根据岩性、岩相、生物群、地层发育情况分为:(1)贵阳-水城分区,地层发育较全,主要由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组成,富含层孔虫,腕足类、珊瑚等底栖生物化石,假整合志留系之上,最大厚度约2300m。岩石地层单位自下而上为丹林组、舒家坪组、龙洞水组、帮寨组、独山组、望城坡组,尧梭组,者王组及革老河组。(2)望谟-罗甸分区,为海相深水泥岩-硅质岩-碳酸盐岩,含菊石、三叶虫、薄壳竹节石和介形虫等浮游生物化石,仅见中统及其以上地层,底部未出露,出露最大厚度为2100m,岩石地层单位自下而上为:火烘组、榴江组、五指山组。(3)安顺-盘县分区,上述两个分区之间的过渡

23、区,区内最大特点是岩性复杂,相变剧烈,滩礁相碳酸盐岩发育。石炭系:古生界的第五个系。地史上将始于距今约3.55亿年,止于距今约2.95亿年这段时间称石炭纪,在石炭纪形成的地层称石炭系。国际上以牙形类Siphonodellapraesulcata演化系内S.sulcata的始现为石炭系底界。目前我国将石炭系分为上下两个统7个阶。贵州石炭系主要分布在黔南地区,在黔北的务川,道真、正安等地零星分布。据岩性、岩相、生物群及地层发育情况分为:(1)独山-威宁分区,是贵州石炭系的主体,发育完整,以浅海台地相浅色碳酸盐岩为主,富含珊瑚、层孔虫、腕足类等底栖生物化石,是铝土矿的主要产区,地层厚度480-279

24、0m,岩石地层单位自下而上为汤耙沟组、祥摆组、旧司组、上司组、大埔组、黄龙组及马平组下部。(2)朗岱-罗甸分区,主要为浅海深水盆地沉积的暗色碳酸盐岩及硅质岩,地层连续,以浮游生物为主,最大厚度在1550m以上,岩石地层单位自下而上为鹿寨组、南丹组。(3)普安-麻尾分区,上述两区的过渡区,下统为暗色碳酸盐岩夹硅质岩,上统为浅色碳酸盐岩,最大厚度为2070m,岩石地层单位自下而上为:鹿寨组、大埔组、黄龙组及马平组下部。(4)道真-正安分区:区内石炭系呈大的透镱体假整合于梁山组和志留系之间,发育不全,厚度变化大,在0-14m之间,为灰色厚层、块状生物碎屑灰岩,根据所含化石可确定为黄龙组的一部份。二叠

25、系:古生界的最后一个系。地史将始于距今约2.95亿年,止于距今约2.50亿年这段时间称二叠纪,在二叠纪形成的地层称二叠系。国际上以牙形类Streptognathoduswabaunsensis演化序列中S.isolatus的始现为二叠系底界。目前我国二叠系分为上、中、下三个统8个阶。贵州二叠系分布广泛,发育完整,沉积类型多样。下、中统主要为碳酸盐岩,上统主要为碎屑岩和石灰岩,在贵州西部中上二叠统之间夹有峨嵋山玄武岩。据岩性、岩相、生物群及地层发育情况将二叠系分为:(1)扬子地层区,中下统由台地相浅水碳酸盐岩组成,富含珊瑚、腕足、筳类等底栖生物化石,上统以碳酸盐岩和陆源碎屑岩共同发育为特征,富含

26、珊瑚、腕足、筳类及陆生物植物化石,中下统之间除部份地区为连续沉积外,其余地区多为假整合,中上统之间在西部发育峨嵋山玄武岩。岩石地层单位自下而上有:马平组上部、梁山组、栖霞组、茅口组、峨嵋山玄武岩组,吴家坪组(及其相当的宣威组、龙潭组)、合山组、大隆组。(2)南盘江地层区,中、下统为深水不纯碳酸盐岩夹硅质岩及泥岩,上统为陆源碎屑浊积岩系。除含筳类处,还含菊石,薄壳双壳类等浮游生物化石。岩石地层单位由下而上为:南丹组上部、四大寨组、领好组。三叠系:中生界的第一个系,地史上将始于距今约2.5亿年,止于距今约2.03亿年这段时间称三叠纪,三叠纪时形成的地层称三叠系。国际上以牙形类Hindeoduspa

27、rvus的始现为三叠系的底界,也即中生界的开始。目前我国三叠系分为三个统6个阶,其中1个待建阶。贵州三叠系分布广泛,发育良好,化石丰富,以海相沉积为主。按岩性、岩相及生物特征,大致以福泉马场坪、贵阳青岩、关岭扒子场、贞丰盘龙、安龙坡脚、兴义泥凼为界,分为扬子(北)和左江(南)两个地层区。(1)扬子区中下统及上统以台地相浅水碳酸盐岩为主,底部有陆源碎屑岩,含底栖生物化石,上统底部为较深水的不纯碳酸盐岩和泥岩,含浮游生物化石,在关岭新铺、兴义顶效、乌沙等地产有大量海生爬行动物和鱼类化石。上统下部为较深水的陆源碎屑浊积岩(赖石科组),上统的中上部为向上变浅的陆源碎屑岩系和含煤岩系,含底栖生物及陆生植

28、物化石。以黔西南地区发育最全,岩石地层单位由下而上为:夜朗组、永宁镇组、关岭组、杨柳井组、竹杆坡组、瓦窑组、赖石科组、把南组、火把冲组及二桥组。(2)右江区主要为深水陆源碎屑浊积岩和钙屑重力流沉积。生物以菊石及薄壳双壳类等营浮游生物为主。微细型金主要产于该区。地层厚约4000m左右,岩石地层单位由下而上为:罗楼组,紫云组、新苑组、许满组、边阳组。侏罗系:中生界第二个系,地史上将始于距今约2.03亿年,止于距今约1.35亿年这段时间称侏罗纪,在侏罗纪时形成的地层称侏罗系。国际上以菊石Psilocerasplanorbis的首现为侏罗系底界。我国侏罗系分三个统未建阶。贵州侏罗系主要分布于道真-遵义

29、-贵阳-贞丰连线北西地区,在黔东的天柱附近有零星分布。以赤水、习水一带发育最好,上、中、下三统齐全,厚愈3000m,向南则中、上统残缺不全,残留厚度数十米-1000余米。在威宁、朗岱等地,下侏罗统与滇东较接近,中上统发育不全。天柱地区出露零星,仅见中统。省内侏罗系主要为陆相红色岩系,以河流相及湖泊相最发育。生物有淡水双壳类,腹足类、叶肢介、陆生植物、鱼类及陆生爬行动物等。矿产有綦江式铁矿、砂岩型铜矿及建筑材料。岩石地层单位由下而上为自流井组、沙溪庙组、遂宁组及蓬莱镇组。前二者分别为中下侏罗统、中侏罗统、后二者属上侏罗统。白垩系:中生界第三个系,地史上将始于距今约1.35亿年,止于距今约65Ma

30、这段时间称白垩纪,在白垩纪形成的地层称白垩系。国际上以菊石Berriasellajacobi的始现为白垩系的底界。我国将白垩系分为上、下两统,未建阶。贵州白垩系零星分布于水城、晴隆、贞丰连线北东地区,发育不全,缺失下白垩统下部。下统上部及上白垩统为一套以砾岩、砂岩及泥岩为主的紫红色岩系。含轮藻、介形虫等化石。据岩地层发育程度分为(1)赤水-习水区,发育下白垩统上部及上白垩统,岩石地层单位为嘉定群,由砖红色含砾砂岩、砂岩与泥岩组成的若干大小不等的间断旋回,底部为一套较为稳定的砾岩,与下伏蓬莱镇组平行不整合接触,上部遭受剥蚀而保存不全,自下而上分为窝头山组,三合组分别为下统上部及上白垩统。(2)贵

31、阳地区仅见上白垩统,岩石地层单位为茅台组。系分散红色小盆地沉积,岩性以灰色块状砾岩,砖红色含砾砂岩及砖红、紫红色砂质钙质为主夹泥质粉砂岩,泥质灰岩。与下伏老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残留量大厚度100米左右。古近系:新生界的第一个系,地史将始于距今约65Ma,止于距今约23.5Ma这段时间称古近纪(即原老第三纪),在古近纪时形成的地层称古近系(即传统的下第三系)。我国沿用国际上对古近系的划分自下而上为古新统、始新统、渐新统,未建阶。贵州的古近系分布于威宁、紫云连线之南西,包括盘县、普安、兴义、兴仁等地的山间盆地,仅发育始新统-渐新统。其中以盘县石脑盆地研究较详细:岩性下部褐红、棕红色含砂砾质泥岩和灰色

32、砾岩,中上部为紫灰、灰黄色含砾砂质泥岩及砾岩夹煤线,产哺乳动物、植物、孢粉、腹足类、双壳类、爬行动物等化石,称石脑群。与下伏二叠系或三叠系呈角度不整合,残留最大厚度727m。石脑群进一步分为彭家屯组(下)的上坝组(上)。新近系:新生界第二个系,地史上将始于距今约23.5Ma,止于距今约1.75Ma这段时间称新近纪,(即原新第三纪)。在新近纪时形成地层称为新近系(即原上第三系)。国际上以浮游有孔虫Paragloborotaliakugleri的始现为新近系底界。我国采用国际上的划分意见,将新近系分为中新统和上新统,未建阶。贵州新近系仅见于施秉翁哨和威宁高坎子两处,分别称为翁哨组和高坎子组。翁哨组

33、为灰绿色含砂、砾粘土岩,间夹灰黄色泥质粉砂岩及数层褐煤,底部为角砾岩夹砾岩。产轮藻、介形虫、腹足类、昆虫、孢粉及脊椎动物化石、视厚度99-134.6m,与下伏奥陶系呈角度不整合,时代为中新世。高坎子组由灰、灰黄色砾岩-含砾粘土岩-钙质砂岩和泥灰岩组成3个旋回。产轮藻、介形类、腹足类及腹足类口盖,双壳类、昆虫等,厚20-63.3m,角度不整合在二叠系之上,时代为中新世-上新世。第四系:地史上将始于距今约1.75Ma直到现今的一段时间称第四纪,第四纪时形成的沉积称第四系,国际上以钙质超显化石Globorotaliafruncatuliolloides的出现为第四系底界,目前我国沿用国际上对第四系的

34、划分,即分为更新统和全新统,未见阶。贵州第四系分布广泛,但十分零星、厚度不大,沉积类型多样,变化甚剧,沉积间断多见。极据形成环境大致划分出九个主要类型:湖泊沉积、山麓冲积扇沉积、河流沉积、沼泽沉积、岩溶洼地填积、冰川-冰缘沉积、土状堆积、洞穴堆积、灰华堆积。不同成因的沉积物在横向上渐变过渡,纵向上相互更叠、组成复合成因的沉积序列,根据沉积物的分布状况和发育特征,贵州第四系可划分为(1)威宁区,该区地势高耸开阔,现今平均海拨2200-2300m,山盆期剥夷面保存完整,沉积物以湖泊相和沼泽相为主。(2)铜仁-兴义区,黔西北之外的贵州其余地区。区内河溪纵横,山盆期剥夷面形成的地貌几乎被破坏殆尽,沉积物以河湖相和河流相为主。在贵州的中晚更新统的洞穴沉积中产有大熊猫-东方剑齿象动物群及古人类化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