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总结.docx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8550684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生理学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病理生理学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总结.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病理生理学总结第一章 绪论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基本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 的变化。第二章 疾病概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疾病: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絮乱而发生的 异常生命活动过程。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损伤与抗损伤 因果交替 局部与整体 基本机制: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组织细胞机制分子机制 病因包括:生物性因素 理化因素 机体必须物质的缺乏或过多 遗传性因素 先天性因素 免疫因素 精神、心理、社会因

2、素 完全康复:疾病所致的损伤已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康复 不完全康复:疾病所致的损伤已得到控制,主要症状消失,机体通过代 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但疾病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 有时候可留有后遗症。死亡:机体生命活动的终止,是生命的必然规律。 濒死期 临床死亡期 生物学死亡期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永久性停止 判断标准: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 自主呼吸停止 不可逆性的深昏迷 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瞳孔散大或固定 脑电波消失 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第三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絮乱 细胞內液:约占体重的40%。 10% 钠总量及分布 细胞外液:占体重的20% 50% 4050mmol/kg 骨骼 10%

3、 渗透压 280 310mmol/L 排钠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低渗压高渗压 钠平衡主要由醛固酮调节 (保钠保水) 影响水钠代谢调节的因素激素释放原因作用部位功能抗利尿激素(ADH)垂体血浆渗透压血容量远曲小管重吸收水水平衡醛固酮肾上腺皮素血容量血钠/血钾远曲小管重吸收钠、排钾电解质平衡房肽心房肌急性血容量集合管抗醛固酮保钠作用抗血管紧张素的缩血管作用抑制醛固酮的分泌减少肾素的分泌脱水:是指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 类型: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 定义:失水多于失钠,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的高钠血症。血清钠浓度高于 150mmol/L,血浆渗透压高于310mmol/

4、L。 原因:水摄入不足 失水过多 单纯失水。a.经肺失水 b.经皮肤失水 c.经肾失水 失水大于失钠。a.胃肠道失液b.大量出汗c.经肾丧失 对机体的影响:口渴 尿的变化 a.尿量减少 b.尿钠减少 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 较少出现外周循环衰竭症状 脱水严重的患者,尤其是小儿,可发生脱水热 防治原则:a.防治原发病 b.补充水分 c.适当补钠低渗性脱水 定义:失钠大于失水,血清钠浓度低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280mmol/L。 原因:经肾丢失 肾外丢失a.经消化道丢失 b.经皮肤丢失(大汗后只补水、大面积烧伤) 液体在第三间隙集聚 细胞外液减少,易致休克 无口渴感 尿的变化 a.

5、早期尿量不减少 减少:肾外原因(肾小管重吸收) b.尿钠含量 增加:肾本身原因(经肾失钠) 有明显的脱水体征 防治原则:防治原发病补充等渗液等渗性脱水 定义:钠水成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钠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 范围。 原因:消化道原因,大量呕吐,腹泻大量抽放胸、腹水,大面积烧伤 对机体的影响:尿量减少,尿钠减少。 防治原则:治疗原发病 补充液体:以补充渗透压为等渗液的1/22/3的液体为宜 蒸发、呼吸等途径 发展:若不处理 高渗性脱水 丢失水分 只补水分,不补钠盐 低渗性脱水三型脱水的比较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发病原理水摄入不足或丧失过多体液丧失而单纯补水水和钠成比例丧失而为

6、补充发病原因细胞外液高渗,细胞内液丧失为主细胞外液低渗,细胞外液丧失为主细胞外液等渗,以后高渗,细胞外液丧失主要表现和影响口渴、尿少、脑细胞脱水休克、脱水体征、脑细胞水肿口渴、尿少、脱水体征、休克血清钠150310280280310尿氯化钠有减少或无减少,但有治疗补充水分为主补充生理盐水或3%氯化钠溶液补充低渗的氯化钠溶液水过多:指体液容量过多。(不重要) 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不同分为:低渗性水过多、高渗性水过多、等渗性水过多低渗性水过多(水中毒) 特点:体液容量增多,血钠浓度下降,血清钠浓度低于130mmol/L,血浆渗 透压低于280mmol/L。 原因:ADH分泌过多肾脏排水减少水的摄入过

7、多 在肾功能良好的情况下,一般不易发生水中毒。水中毒最常发生于急性肾功能不 不全的患者而又输液不当时。 对机体的影响 :细胞外液量增加细胞内水肿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防治原则:防治原发病限制水分摄入适当给予高渗盐水高渗性水过多(盐中毒) 特点:血容量和血钠均增高,血清钠浓度高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高于 310mmol/L。 原因:医源性盐摄入过多a低渗性脱水治疗 b.治疗乳酸酸中毒 原发性钠潴留 对机体的影响:轻度细胞脱水(液体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 重度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防治原则:防治原发病使用利尿剂腹膜透析等渗性水过多高容量血症:过量的体液驻留在血管内水肿:过量的体液驻留在组

8、织间隙水肿 定义: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集聚。 发生机制: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导致组织液生成增多 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d.淋巴回流受阻 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钠、水潴留 a.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b.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 c.远曲小管、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加 显性水肿:用手指按压内踝或胫前区皮肤,解压后留有压 水肿的皮肤特点 痕 隐形水肿:全身性水肿患者在出现凹陷之前已有组织液的 增多,并可达原体重的10%。 全身性水肿的分布特点心性水肿:右心衰导致,首先出现在低垂部位,立位时以下肢尤以足踝部最早 出现且明显,然后向上扩散。肾性水肿:首

9、先表现在眼睑或面部水肿,然后向下扩展肝性水肿:腹水最显著,而躯体部则不明显水肿液的性状:漏出液、渗出液(区别)漏出液渗出液原因非炎症性炎症、肿瘤或理化因素的刺激外观透明或微混,淡黄,浆液性多混浊,可为浆液性、脓性、血性或乳糜性凝固性不能自凝能自凝相对密度1.018蛋白定量(g/L)40细胞计数(/L)200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及间质细胞为主化脓性炎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结核性以淋巴细胞为主癌性者多为血性,可查到癌细胞细菌无常为阳性 钾代谢絮乱 钾的重要生理功能:维持细胞的新陈代谢 保持细胞静息膜电位 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 调控酸碱平衡钾含量98%存在于细胞内,仅2%左右在细胞外液中。维持血浆钾平衡的

10、途径: 通过细胞膜泵,改变钾在细胞内外液的分布 通过细胞内外的交换,影响细胞内外液的钾的分布 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外跨膜电位的改变影响其排钾量 通过醛固酮和远端小管液的流速,调节肾排钾量 通过结肠的排钾及出汗形式的调节低钾血症 定义: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高钾血症 定义: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低血钾症与高血钾症的比较低血钾症高血钾症原因钾的摄入不足:不能进食或禁食,胃、 肠外给无溶液过多:常为医源性,尤其肾功能不 全时较快补给较多 钾丢失或排出过多:呕吐、腹泻、肠瘘;使用保钠、渗透性利尿药;肾功能不全、间质性肾疾患;醛固酮增多;镁缺失;大汗减少:肾衰竭和某些肾疾患;肾上

11、 腺皮质功能不全;保钾利尿 药应用钾分布异常细胞外液钾进入细胞内(碱中毒;胰岛素治疗;周期性麻痹;钡中毒)细胞内钾溢出细胞外(酸中毒;严重缺氧;周期性麻痹;溶血或严重组织细胞损伤;肌肉过度运动;洋地黄或普莱洛儿的使用)对机体的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慢性:变化不大急性:降低(临床表现:软弱无力、软瘫、呼吸肌麻痹)急性:变化不大轻度:增高 重度:降低(临床表现:肌肉震颤;肌肉软弱;肌痛;迟缓性麻痹) 心肌 自律性 兴奋性 传导性 收缩性增高增高降低轻度:增强严重或慢性:减弱降低轻度:增高 重度:降低降低降低肾脏:a.形态结构的变化 临床表现:髓质集合管上皮 细胞肿胀、增生等;重 者可波及各段肾小管及

12、 肾小球。此外,还可见 到间质纤维化和小管萎 缩和扩张 b.功能变化临床表现:多尿 (尿浓缩功能障碍)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 表1 低血钾症与高血钾症的比较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临床表现心脏心率加快、心律不齐或发生心室纤维颤动心律失常(包括心室纤维颤动)或心室停搏酸碱平衡继发代谢性碱中毒(酸性尿)继发代谢性酸中毒(碱性尿)消化道肠蠕动减弱、腹胀、麻痹性肠梗阻肠绞痛、腹泻其他多尿、肾泌氨增多、血糖升高治疗治疗原发病口服补钾积极治疗并发症(易致低镁血症需补镁)防治原发病;降低体内总钾量;使细胞外钾转入细胞内;注射钙剂和钠盐;纠正其他电解质代谢絮乱;补充:1. 补钾需注意:尿少时不宜补钾 不宜过快。每小

13、时滴入量以1020mmol为宜 不宜过量。每天滴入量不宜超过120mmol 浓度不宜过高。不得超过40mmol/L 不宜过急。2. 如何降低体内总钾量 减少钾的摄入 口服或灌肠阳离子,通过交换 使钾排出体外 严重患者:通过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第五章 缺氧缺氧定义:因组织供氧减少或用氧障碍引起细胞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发生 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类型: 低张性缺氧:因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导致对组织供氧不足的缺氧。 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 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组织缺氧。又被称为等张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由于组织血流量减少是组织供氧量减少所引起的缺氧。

14、 组织性缺氧。有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所引起的缺氧。常用的血氧指标: 氧分压(氧张力):指物理状态下溶解于血液的氧所产生的张力。 氧容量:指在标准状态下,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被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带 量。 氧含量:指100mL血液实际的带氧量,主要是Hb实际结合的氧和极小量溶解于血 浆的氧。取决于氧分压和氧容量。 氧饱和度:Hb与氧结合的百分数。取决于氧分压。 =(血氧含量-溶解的氧量)/血氧容量100% :血红蛋白氧饱和度达到50%时的氧分压。四种缺氧类型的比较 发绀: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平均浓度增加到5g/dL以上可使皮肤与黏膜 呈青紫色。发绀是缺氧的表现,但缺氧患者不一定都发绀,如血液性

15、缺氧;有 发绀患者不一定是缺氧,如红细胞增多症。肠源性紫绀: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后,经肠道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 盐,后者吸收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缺氧患者的皮肤、黏膜颜色随病因不同而异 严重贫血血液性 严重缺氧 缺氧 一氧化碳中毒者-桃红色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咖啡色;类似发绀的颜色组织性缺氧:鲜红色;玫瑰红色治疗原则:除去病因;纠正缺氧第九章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 量可溶性促凝物质入血,机体凝血系统被激活,引起以广 泛的微血栓形成和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DIC的病因: DIC的诱因诱因类型作用机

16、制血液呈高凝状态妊娠三周开始,孕妇血液渐趋高凝状态,到妊娠末期最为明显微循环障碍休克使血浆外渗、血液黏度增加、血流淤滞,血流甚至呈淤泥状肝功能严重障碍使凝血、抗凝、纤溶过度失衡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处理及清除活化凝血因子的功能降低DIC发病机制:如何发生(起始环节)、如何发展。 起始环节:组织因子入血,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 组织损伤是DIC最重要的起始环节之一。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抗凝血调控失调。 血细胞大量破坏和血小板被激活。 红细胞大量破坏 白细胞大量破坏 血小板被激活 其他激活凝血系统的途径 急性胰腺炎羊水栓塞异常颗粒入血外源性毒素入血 如何发展:DIC的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补充:

17、1.DIC患者可伴有一种特殊类型的贫血,即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机械性损伤裂体细胞:在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外周血涂片中可检见一些形态特 殊的红细胞,其外形呈盔甲形、星形、新月形及三角形等。这种 红细胞称为。为已破损的红细胞碎片。 并非仅见于DIC,也可见于恶性高血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微循环广泛形成(器官)部位临床表现对机体的影响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肾肾皮质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血尿、蛋白尿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肝消化道淤血;水肿;黄疸;其他相关病症门静脉高压;肝功能障碍心脏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心脏指数肌酸磷酸激酶和乳酸脱

18、氢酶肾上腺沃-佛综合征;席汉综合征皮质出血性坏死;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神经系统神志不清、嗜睡、昏迷、惊厥DIC的诊断和防治原则:一、治疗原发病1、 早期诊断 2、认真防治原发病二、改善微循环三、重建凝血与纤溶的动态平衡第八章 休克休克: 定义: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特点是机体有效 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并由此导致各重要脏器 功能代谢絮乱甚至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分类 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烧伤性休克; 按病因 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 按始动环节 血管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实现有效灌流量的基础:

19、足够的血量正常的血管舒缩功能正常的心泵功能受神经体液调节休克的发生发展机制 微循环障 碍组成: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真毛细血管、直 捷通路、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 迂回通路 三条通路 直捷通路 动-静脉短路 微循环变化 休克休克分期 补充:1、 微循环特点 休克期:血液灌流量减少 休克期:淤血 休克期:微血栓形成2、休克各期补充休克期(代偿期,缺血性缺氧期,休克早期) 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有助于休克早期动脉压的维持。 回心血量增加“自身输血”作用 A.容量血管收缩 B.毛细血管内液体静压 心输出量增加 外周总阻力增高有助于心脑血液供应的维持 休克期(失代偿期,瘀血性缺氧期,休

20、克期) 微循环瘀滞的机制: 酸中毒 局部代谢产物作用 内毒素作用 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休克期(难治期,微循环衰竭期) DIC是休克晚期的一种并发症第十一章 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是在病理情况下心脏泵功能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不 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而导致的以循环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症(或病 理过程)。充血性心力衰竭:当心力衰竭呈慢性经过时,往往伴有血容量和组织间液的增 多,并出现水肿,临床上称。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 前者是指心泵功能下降的全过程。包括没有心力衰竭症状的心功能不全代偿阶段和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失代偿阶段。心功能不全的病因 心脏负荷过度 前负荷过度 后负荷过度 原发性心肌舒缩性能受损 心

21、肌病变 心肌代谢障碍 心脏舒张充盈受限心功能不全的诱因: 呼吸道感染、风湿热、心律失常、体力活动过量、情绪激动、妊娠、分娩、输血过快或过多、出血与贫血、电解质代谢絮乱、酸碱平衡絮乱、药物使用不当。心功能不全的分类 左心衰 急性心力衰竭 A.受损部位 右心衰 B.速度 全心衰 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 低心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收缩性心力衰竭 C.心输出量 D. 高心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舒张性心力衰竭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定义左心室泵血功能下降,不能将肺循环回到左心的血液完全排出右心室搏出功能障碍,不能将体循环回到右心的血液充分排至肺循环左、右心室同时或先后受累常见疾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主动

22、脉瓣或二尖瓣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三尖瓣或动脉瓣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肺循环淤血引起的呼吸困难、肺水肿、以及心排出量减少和组织灌流障碍导致的疲劳、乏力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淤血所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颈静脉怒张,肝脾肿大,下垂部水肿,胸水和腹水同时具有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的特点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心功能不全发病过程中机体的代偿和失代偿A. 心率增快 心脏 心脏扩张 本身 心肌收缩力加强的代偿 心肌肥大向心性肥大离心性肥大 心肌重塑 细胞表型的改变 心肌间质网络重建B.心脏以外的代偿 血容量增加 循环血液重新分布 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增加 红细胞增多C.神经-内分泌系统被激活 交感-肾上腺髓

23、质系统被激活外周小动脉收缩有利于动脉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导致体内钠、水潴留,使血容量增加有利于维持动脉血压。 机体主要通过激活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两个系统动员心内/心外的代偿机制进行代偿,这些机制短期内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脏的功能,但长期的被激活会导致心脏舒缩功能进行性降低。其机制如下: 心肌细胞功能进行性降低 增加心肌氧耗量,降低心肌氧供 直接的心脏毒性 心肌细胞基因表达异常 导致心肌细胞丧失 诱导心肌改建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心力衰竭的防治积极防治原发病消除诱因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调整心脏前负荷 调整心脏后负荷改善心肌的泵血功能

24、加强心肌收缩性 改善心肌舒张性能和顺应性调节神经-体液系统失衡及逆转心脏改建改善心肌的能量代谢第十二章 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指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伴有或不伴 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的一种病理过程。判断标准: 50mmHg呼吸过程:外呼吸:指肺通气与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呼吸功能不全病因与发生机制 肺换气障碍型呼吸衰竭 肺通气障碍型呼吸衰竭V/Q:通气与血流的比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型) 因急性肺损伤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衰竭。它以弥漫性呼吸膜损伤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

25、低氧血症。 机制:A.弥漫障碍 B.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通气障碍功能性分流死腔样通气肺性脑病 型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型) 由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A.酸中毒和缺氧对脑血管的作用 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脑间质水肿);钠泵功能(脑细胞水肿);脑疝。 B.酸中毒和缺氧对脑细胞的作用 脑组织,细胞损伤。呼吸衰竭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代谢性碱中毒呼吸衰竭防治 防治原发病 改善肺通气,降低 氧疗,提高 改善内环境絮乱和支持重要器官功能第十三章 肝功能不全肝的功能:参与体内的消化、代谢、排泄、解毒以及免疫肝性脑病(HE):继发于严重肝病的神经精神综合征。肝性脑病的分期 一期(先驱期):轻微的神

26、经症状,可表现出欣快、反应迟缓、睡眠节律的变 化,有轻度的扑翼样震颤。 二期(昏迷前期):一起症状加重,可出现行为异常、嗜睡、定向理解力减退 及精神错乱。 三期(昏睡期):有明显的精神错乱、昏睡等症状。 四期(昏迷期):神智丧失,不能唤醒,无扑翼样震颤。肝性脑病的防治:防止诱因;降低血氮;其他治疗措施;肝移植。第十四章 肾功能不全肾的功能:排泄体内代谢废物;调节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内分泌功能。 原因:肾脏疾病;肾外疾病。肾功能不全:指肾功能障碍由轻到重的全过程,其晚期阶段称为肾功能衰竭。 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神功衰竭尿毒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各种原因引起肾脏泌尿功能急剧降低,以致机体内环

27、境出现严重絮乱的临床综合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肾小管损伤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 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高 2.儿茶酚胺浓度增加 3.扩血管物质生成减少:前列腺素分泌减少心房钠尿肽NO分泌减少GFR:肾小球滤过率急性肾功能衰竭防治 合理用药。 积极抢救危重患者,预防休克的发生。 及时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絮乱。 控制氮质血症。 预防酸中毒。 合理使用利尿药。 透析疗法,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单位进行性破坏导致机体内环境絮乱和内分秘活动异 常的病理过程。(CRF) 病因: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血管疾病:肾动脉硬化;肾肿瘤 尿路慢性阻塞: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 全身性疾病:糖尿病;淀粉样变性;全身性红斑狼疮尿毒症: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到最严重阶段时,因代谢终产物和内源性 毒性物质在体内潴留而引起一系列自体中毒症状。 机制:蛋白质代谢产物细菌代谢产物 PHT大分子毒物防治尿毒症 治疗原发病 饮食治疗 对症治疗 透析疗法 肾移植【精品文档】第 2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