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地球上的水-三年高考(2015-2017)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

上传人:蟋*** 文档编号:285472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3 地球上的水-三年高考(2015-2017)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专题03 地球上的水-三年高考(2015-2017)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03 地球上的水-三年高考(2015-2017)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3 地球上的水-三年高考(2015-2017)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 2017 年高考题】 ( 2017新课标卷) 图 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 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 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 68题。 图 2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 2 000 毫米 B约为 2 000 毫米 C约为 210 毫米 D远小于 210 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8如 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答案】 6

2、 C 7 A 8 B 7此题需要区别理论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理论蒸发量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实际蒸发量与下垫面关系密切。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地势最高,坡度最大,下渗少,也最不利于截留地表水,地下水少,地表水向低处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因此实际蒸发量最小;且由于该流域气候干旱,坡面没有植被生长,缺乏植物蒸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 坡度大,岩性硬,地表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下渗少,地下水埋藏深,此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 8耐旱植物只能在坡面、洪积扇和河谷三地种植,不论在哪种植均会拦截到达盐湖的水量,破坏原有平衡,使湖水减少,但由于此湖水盐度已成饱和状态(材料中有关键信息:

3、盐度饱和),所在湖水盐度并不会增高,只能使湖面缩小。而湖水富营养化与氮磷物质相关。故正确选项为 B。 考点:影响蒸发的因素农作物种植对环境的影响 【点睛】由于气温高,理论上可蒸发量很大,但实际上,受到下界面影响,如岩性硬,地表水少,地下水埋藏深,实际蒸发量可能远远小于理论 上的可蒸发量。从该流域看,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流域多年实际蒸发量与该流域降水量相差不大。 ( 2017新课标卷)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图 3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 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 据此完成 79题。 7夏季

4、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8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答案】 7 D 8 C 9 A 【解析】 7结合图例可以判断, 8 月份, 在长江口附近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故选 D。 9 与夏季相比,冬季海水水温低,浮游植物总数相对减少,河流径流量降低,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流速减慢

5、,河口地 区泥沙淤积量少,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因泥沙量变小,河口处水没夏季那么混浊,故 密度高值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 A。 考点:海域浮游植物分布规律和成因。 【点睛】该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中 浮游植物密度 图例信息,判断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 水平分布 规律。 ( 2017江苏卷) A 海洋地理 2017年 4月 20日,一座巨型冰山搁浅于纽芬兰岛东南部小镇费里兰,小镇突然成了拥挤的旅游景点。图 19为 “搁浅冰山照片 ”,图 20为 “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 ”。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 1)每年 春季纽芬兰岛附近会出现大量冰山,这些冰山源自 _,

6、其对附近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_。( 3分) ( 2)冰山分布范围与大洋表层水温状况有关。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水温分布特点有_,主要影响因素有 _。( 5分) ( 3)此外,冰山出现的时间、数量还受气温变化影响。随全球气温转暖,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变化趋势有 _。( 2分) 【答案】 ( 1)极地地区(格陵兰岛冰川;北冰洋冰川)水温降低;盐度降低 ( 2)同纬度西低东高;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西部温差大,东部温差小洋流( 西部寒流,东部暖流);纬度 ( 3)时间提前;数量增多 【解析】 ( 3)随着 全球气温转暖,春季气温升高快,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时间提前,数量增多。 考点:海水性质、海水温

7、度分布特点和全球变暖对冰山的影响。 【点睛】 冰山是一块大若山川的冰,脱离了冰川或冰架,在海洋里自由漂流。冰的密度约为917 千克 /立方米,而海水的密度约 1025 千克 /立方米,依照阿基米德定律我们可以知道,自由漂浮的冰山约有 90%体积沉在海水表面下。冰山非常结实,加之极地的低温环境下金属的强度降低,金属板很容易 被冰山 损坏,因此 冰山 为极地海洋运 输中的极端危险因素。 【 2016 年高考题】 ( 2016江苏卷) 图 13 为华北某城市 2003 年和 2013 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2526 题。 25.2013 年 A. 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 B.增大 C. 用水结构

8、发生了明显变化 D. 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26.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A. 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B. 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C. 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 D. 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答案】 25.AC 26.AD 【解析】 试 题分析: 考点:水资源的利用和解决办法。 【名师点睛】 水资源的稀缺,因为地球上水的总量一定,饮用淡水的总量则更少,随着利用和不合理浪费越来越剧烈,水资源缺乏问题日益明显。水资源缺乏可分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 资源性缺水,是指当地水资源总量少,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供水紧张,如京津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辽河流域、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等地区。水质性缺水是大量排放的废污水造

9、成淡水资源受污染而短缺的现象。水质性缺水往往发生在丰水区,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共同面临的难题。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尽管水量丰富,身在水 乡,由于河道水体受污染、冬春枯水期又受咸潮影响,清洁水源严重不足,因此节约用水、珍惜和保护好水资源已是一个迫切的问题摆到了我们的面前。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目前看来最有前景的解决办法是开发利用某些不可用水。比如海水淡化,地下水的开发和采集,以及两极冰川的利用等。另外,号召人们解决用水和重复利用也是一个办法。此外还有就是防止水污染,水污染也是导致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有些同学在回答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时会用南水北调来代替跨流域调水,这是错误的,南水北调只是跨流域

10、调水的一个实例,我们还可以有多个跨流域调水工 程用来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 ( 2016上海卷) (七)大洋在不同因素作用下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洋流。 13.7 月,一艘货船从日本横滨出发,沿图中路线前往瑞典的哥德堡。途中会遇到风海流、密度流、涌升流三种洋流。货船遇到这三种洋流的海区位置分别是 A.甲、乙、丙 B.甲、丙、丁 C.丁、乙、甲 D.丁、丙、乙 14.若一艘前往日本的油轮在 E 海域发生石油泄漏,则油污可能漂向 A.我国东海海域 B.我国南海海域 C.印度尼西亚海域 D.菲律宾海域 【答案】 13、 D 14、 A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考查洋流知识。 【名师点晴】这道题重在考

11、查洋流成因。印度洋是季风洋流,夏季吹西南风,在赤道附近形成的是赤道暖流,是风海流;风海流是盛行风吹拂下形成的,学生做题时,不仅要知道洋流分布,还要知道盛行风的影响范围;风海流是东西方向运动的;而补偿流都是在陆地沿岸流动的,上升流多与离岸风有关;密度流多是封闭海区与外大洋间存在的,地中海与大西洋间因盐度差异形成密度流。 地理定位是考查学生平时对图的关注。台湾海峡属东海,台湾海峡南端以南是南海;印度尼西亚海域在赤道附近,菲律宾 海域在菲律宾群岛附近。 ( 2016天津卷) 黄河入海水量 1951 年大约为 500 亿立方米, 2010 年大约为 140 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 10-

12、11 题。 10.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11.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答案】 10.D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10.根据材料, 黄河入海水量 1951 年大约为 500 亿立方米, 2010 年大约为 140 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随着时间推移,黄河中上游来水在减少,流域内用水量不断增多,是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呈下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上游水电站增多,只是改变黄河流量的季节变

13、化,对黄河入海水量影响不大,中游水土流失加剧,使得黄河含沙量增加,对水量影响小,从 1951 年到 2010 年这几十年来,黄河下游降水量没有明显减少,不是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原因。 11.黄河 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泥沙也减少,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对河口地区的气候影响不大,气候不会变干。 考点:河流水位特征和河流堆积地貌。 【名师点睛】该题组难度一般,第 10 题注意审题,“ 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抓住“最主要”,也就是说四个选项中有 2 个及以上选项是 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的原因。 第11 题,关键是理解入海水量和黄

14、海三角洲地貌形成的关系。 ( 2016江苏卷) 图 9 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 19 20 题。 19. 图 9 中洋 流甲 A. 自南向北流 B. 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 C. 使沿岸增温增湿 D. 利于海洋渔场的形成 20. 图中位于河流两岸 ,冲刷作用强烈的是 A. B. C. D. 【答案】 19 BC 20 B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洋流,地转偏向力。 【名师点睛】解答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这就要求我们记住洋流的分布规律。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 针流动,南半球相反。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南极大陆外围,

15、在南纬 40 6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北印度洋,形成“夏顺(时针)冬逆(时针)”的季风洋流,这主要与该海域夏季刮西南季风,冬季刮东北季风有关。我们在记忆分布规律时按照“ 8/0”书写方向去记, 8 表示北半球的洋流方向,中间是赤道逆流, 0 表示南半球的洋流。 寒暖流的性质,一般来说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流的洋流为寒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的为暖流。暖流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高纬 度凸出, 使沿岸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 使沿岸降温减湿作用。 ( 2016新课标卷)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

16、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图 2 示意该河下游某地 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 1964 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 2000 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 911 题。 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 月 B.3-6 月 C.6-9 月 D.9-12 月 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答案】 9

17、.D 10.B 11.A 【解析】 试题分析: 11.由上题分析可知,水库修建后导致下游河道淤积加重,枯水期 潮流沿河口倒入河流,带来大量的泥沙,使河口泥沙大量淤积。 大型水闸修建在河口,可以拦截枯水期的的潮流, 切断潮流泥沙补给,防止泥沙的沉积,故该题选 A 项;河口位置的水闸,对河流汛期的洪水下泄 会起到减缓作用, B 错;水闸拦截潮流,会减弱沖淤作用, C 错;在河口拦截河流的入海泥沙,只会增加河口泥沙的淤积,不可能是该工程的主要作用, D 错。 考点:该组题主要考查河流外力与海洋外力的相互作用,具体考查河流的外力作用对河床的影响、水库建设的影响、河口水闸的作用。 【名师点睛】该组题以河

18、口的河床断面图为背景材料,具体考查河流与海洋的相互作用,修建水库的影响,以及工程建设的作用。 试题难度、区分度都较大。 第一题,意在考察学生读图能力、理解材料,获取信息和应用迁移的能力。从图中可知甲时河床最低,乙时河床抬高,结合材料 的叙述 “ 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来判断出:甲时为汛期或汛期末期,冲刷为主;乙时河床抬高,逐渐进入枯水期,淤积为主;甲到乙,应该是由汛期转为枯水期,结合该地位于我国的浙江,根据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可以判断最佳答案为 D 项。第二题关键在于理解水库建设会拦截蓄水,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紧跟这一信息进行判断即可。水库建设影响是我们

19、应该掌握的知识,能有学以致用,灵活迁移时解题关键。第三题主要考查工程建设的作用,河口工程建设在水库竣工之后,上题可知水库建设后,下游及河口泥沙淤积更加严 重,结合泥沙淤积的原因,根据工程所在的“河口位置”判断主要作用是 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 ( 2016新课标卷) 图 1 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 7-9 题。 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

20、道淤积 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降水量增加 坡面径流增加 蒸发(腾)量增加 地下径流增加 A. B. C. D.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答案】 7.B 8.C 9.D 【解析】 试题分析: 9.森林植被恢 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增加下渗量,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总量减少,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故选 D。 考点:河流、水循环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由文字材料和图片构成,以近年来的热点话题“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考查植被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是教材中“水循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部分内容的迁移应用,识记植被的生态作用,理清植被破坏或恢复对下渗、蒸发、地表径流等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正确解答该组试题的关键。植被破坏,将 导致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高中地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